2025-2026学年部编版(2024)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单元复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部编版(2024)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单元复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部编版(2024)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3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和国民党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内容: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②事实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两点成为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由此开始。
4、1924年,孙中山创办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担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二、北伐胜利进军
1、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北伐,重点打击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最终目标是统一全国。(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2、北伐战争初期主战场:湖南、湖北。
3、叶挺独立团打的重点战斗:汀泗桥、贺胜桥。(消灭吴佩孚主力)
4、北伐军击溃吴佩孚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消灭孙传芳的主力。接下来,一路攻占南京,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
4、北伐军从珠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1927年1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5、随着北伐胜利进军,各地兴办农民协会和城市工会。
三、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会议,决定“分共”。国民革命失败(国民革命原本要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了。 ★此后,武汉国民政府撤销,南京国民政府成为一党专政的政府。
3、1928年,张学良宣布“改易旗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第14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一、南昌起义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在南昌发动起义。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决定在秋收时节组织农民发动武装起义。
3、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发动“秋收起义”。 之后进行的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4、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6、1928年,朱德、陈毅的军队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二、工农武装割据
1、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2、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强调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
3、毛泽东总结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经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3、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内容: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②定都瑞金;③毛泽东担任主席。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一、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1、长征的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失败原因: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犯了“左”的错误)
2、长征开始的时间: 1934年10月。
3、遵义会议:
(1) 召开时间: 1935年1月
(2)内容:①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的错误;★②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③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意义: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简化版:确立毛泽东的地位) ②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③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长征的胜利
1、遵义会议之后的长征路线:①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贵州、四川、云南交界);★★②渡过金沙江(云南、四川交界)跳出敌人包围圈; ③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川);★★★④爬雪山(四川)、过草地(四川西北部); ⑤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的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③播下了革命种子;④铸就了长征精神(不怕牺牲,无坚不摧)。
第五单元同步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此后,中国革命进入土地战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此次会议确定的路线,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新的革命道路”指(  )
A.领导工人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进行北伐战争 D.北上逼蒋抗日
2.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八七会议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八七会议记录手稿 B.八七会议纪念馆
C.电视剧《百年瞬间》 D.方城等人所著《八七会议全景录》
3.“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围剿”积累了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D.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4.1924年1月孙中山写道:“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为此孙中山所采取的举措是(  )
A.创建了同盟会 B.领导辛亥革命
C.进行国共合作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诗史合一是毛泽东诗词的鲜明特色。下列诗词中反映长征时期革命斗争的是(  )
A.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6.某班同学为举办长征故事会搜集资料,以下资料可以入选的有(  )
①照片:遵义会议会址 ②邮票:《四渡赤水》
③歌曲:《过雪山草地》 ④书籍:《论持久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走出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B.国共两党合作创立黄埔军校
C.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 D.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8.这一革命“壮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该“壮举”是指(  )
A.秋收起义取得了胜利 B.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
C.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D.北伐战争取得了基本胜利
9.八年级3班的同学拟开展一次探究性学习活动。根据下表可知,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A.太平天国运动 B.近代变法改革
C.工农武装割据 D.国共两党合作
10.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19世纪在东方第一之光荣历史”,国民政府接着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变化是因为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国内工人运动高涨
11.这次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错 误。“这次会议”(  )
A.确定了实行武装起义的方针 B.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C.挽救了党、红军、中国革命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
12.某学校历史学习小组模拟“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各项适用于介绍南昌的是(  )
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抗战的灯塔——敌后战场总后方
13.“这一事件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 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这一事件”指(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张学良宣布“改易旗帜”
14.八年级(2)班准备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该班的小冀同学搜集到以下历史材料,他应该选择的是(  )
A.李大钊撰写《庶民的胜利》 B.叶挺带领独立团攻克汀泗桥
C.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D.毛泽东声东击西,四渡赤水
15.1927年11月,中共鹤山支部在鹤山雅瑶镇昆东村宋氏大宗祠成立。为配合广州起义,中共五邑地委、新会县委决定在鹤山县建立苏维埃政权,并组织农民赤卫队。这些实践活动(  )
A.标志中国革命重心开始向农村转移
B.粉碎了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围剿”
C.为党的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D.证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性
16.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初期的宝贵品质和战略智慧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该精神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过分依赖外部武装力量和外国经验
B.缺乏明确的革命目标和方向
C.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革命道路和策略
D.重视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交流
17.下图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设定,有助于(  )
瑞金革命遗址 遵义会议会址 泸定桥
A.传播科学思想 B.纪念国共合作
C.彰显民族团结 D.弘扬长征精神
18.《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北伐军入湘而后,平江、浏阳诸役,皆得农民为向导与协助,使我军不至陷于逆敌伏军及地雷之险。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
A.得益于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精神 D.改变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19.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壮举。这幅作品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胜利
B.“五四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C.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的壮举
D.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20.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凝聚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21.八年级某同学在自学过程中,对“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相关史事进行梳理,以下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B.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八七会议→南昌起义
C.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
D.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南昌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
22.某电视纪录片对下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说词中的“会议”(  )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D.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3.毛泽东曾指出:“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这里毛泽东意在强调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准确性
B.“打土豪、分田地”的重要性
C.“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必要性
D.“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性
24.下图是国民革命时期创办的一所军校,其办学目的是为了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侵略者
B.建立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
D.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军
25.下面是音乐老师为同学们拟定的一份主题为“历史回响·时代记忆”的红色经典歌曲节目单。这些歌曲有助于我们了解(  )
“历史回响·时代记忆”红色经典歌曲节目单 1.《告别》 5.《过雪山草地》 2.《突破封锁线》 6.《到吴起镇》 3.《四渡赤水出奇兵》 7.《报喜》 4.《飞越大渡河》 8.《大会师》
A.辛亥风云 B.长征岁月 C.抗日烽火 D.解放战争
26.如图所示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
中国湖南、湖北农会组织情况
A.国民政府得到农民的支持 B.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C.湘赣边秋收起义取得胜利 D.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27.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下列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八七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三湾改编--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古田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8.如下内容是刘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的影评,由此可知该影片聚焦的历史事件是(  )
评分:9.0 ★★★★ 类型:剧情/历史语言:汉语普通话 剧情简介:1927年,北伐战争夺取胜利之际,国民党内反动集团为夺权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血的教训使毛泽东等人意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周恩来、叶挺等人临危受命,发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起义……
A.秋收起义 B.国民革命 C.红军长征 D.南昌起义
29.在“学习党史”活动中,某班同学搜集资料,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行专题研究,制作了如下展板,这一展板的主题应是(  )
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后,起义军仍使用国民革命军名称,南下广州建立根据地。 毛泽东将秋收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三湾改编后,连级单位建立党的支部。 井冈山根据地的工农革命武装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古田会议决议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C.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D.人民军队的名称沿革
30.如图是1921﹣1930年中国共产党在主要城市中发起成立的工人协会数量统计图(部分)。图中工人协会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共放弃领导工人运动 B.中共革命的道路发生调整
C.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开辟 D.民主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不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而且在组织上也得到共产党的很大帮助。对于共产党来说,在实行国共合作后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切,并不是以削弱国民党为代价取得的,而是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依据材料一概括出这次“国共合作”对两党产生的共同影响。
材料二 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这条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由此,它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材料二中“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是指什么道路。依据材料二概括选择这条道路的决定性因素。
材料三 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召开的时间。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原因。
3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党的一大会议中,代表们冒着被敌人发现的危险,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完成了最后的议程,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之后的革命斗争中,面对敌人的残酷围剿和血腥镇压,共产党人毫不退缩。
——摘编陈潭秋《中共第一次大会的回忆》
材料二:从党的一大会址到党的各个重要革命根据地,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纪念地点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重要纪念场所等,每到一地,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每次都是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许多感悟回。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及其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33.百年党史,峥嵘岁月。八年级某班同学以“凝聚力量:勇担使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制作档案一坚定前行力】
(1)一组同学制作了会议档案,请从①②③中任选一项内容补充完整。
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时间:1921年 内容:确定党的名称;通过党的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等。 历史意义:① 时间:1935年 内容:纠正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历史意义:② 时间:1945年 内容:制定党的政治路线;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历史意义:③
任务二【阅读报刊-汲取智慧力量】
(2)二组同学整理了两份新闻报刊,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请任选一例结合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运用了怎样的智慧“化险为夷”?
任务三【撰写短文-凝聚团结力量】
(3)三组同学准备从下列信息中选取两个或以上的关键词,围绕“凝聚力量·勇担使命”这一主题撰写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条理清晰。
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参考答案
1-5BADCB 6-10ADCCC 11-15CBDDC 16-20CDBDA 21-25CBDDB 26-30DADCB
31.【答案】(1) 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影响: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
(2)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因素:国情(或国家实际情况。言之有理即可)。
(3) 名称: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
(4) 原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根据国情选择革命道路;勇于纠正自身错误。(答出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32.【答案】(1)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2)观点: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是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中流砥柱。
论述: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红色革命精神一直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党的一大上,代表们冒着危险,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使命,展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此后,红色精神也在多次革命和建设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如长征途中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为实现革命理想而奋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与敌人展开顽强作战,直至取得胜利。这种红色革命精神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也成为党的重要精神财富。习近平强调用好红色资源,正是希望党员干部传承这种精神,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是其成为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中流砥柱的重要原因。
33.【答案】(1) 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2) 分别是: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做法: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努力,最终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胆魄亲赴重庆,不仅揭穿了蒋介石的阴谋诡计,还表现出中共积极促进民主和平的决心与诚意,赢得了人民的拥护,争取了群众,壮大了革命力量。
(3)
观点:团结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保证。
论述:京汉铁路罢工失败后,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1924年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后,通过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七七事变后,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双方摒弃前嫌、团结御辱,中共提交《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共为维护抗战大局,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凝聚力。总之,中国共产党勇担时代使命,始终依靠团结奋斗,为民族解放作出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