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导学案(无答案)-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导学案(无答案)-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安徽省**中学202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复习目标】
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点 内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该专题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学生要重点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1)从命题内容上看,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属于考察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经常出现,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试题是考查的重点 (3)从考查角度上看,可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等角度考察 (1)分析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分析社会发展的规律
【考点定位】
本课内容考频中等,常以选择题(少数情况以主观题形式考查)的形式出现。学生要加深对资本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关注对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等知识的理解。
【考向预测]
1.重点关注与其他模块交叉知识,高考题经常综合考查。
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蕴含的相关知识点,是备考的重点。比如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三次伟大飞跃、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共同富裕、二次结合等时政素材结合的命题。结合二十届三中的决议内容,关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新题提法和新的观点。
3.结合必修四哲学模块“社会历史观”相关知识综合考查
4.结合必修三政治模块“党的领导”相关知识综合考查
5.结合我国近十年建成设就热点素材命题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1.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是是人类改造 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 ,基本要素包括 。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的社会关系。包括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① 决定
② 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作用;当生产关系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作用。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要求我们遵循 规律。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① 决定 ② 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状况时,则促进经济基础的 ;当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则会 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 经济基础服务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为 经济基础服务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人类社会发展形态 (简写即可)
社会形态 生产 力水平 生产关系特点 上层建筑 主要矛盾
原始社会 所有制度: 分配制度: 人的关系:
奴隶社会 所有制度: 分配制度: 人的关系:
封建社会 所有制度: 分配制度: 人的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 所有制度: 分配制度: 人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 所有制度: 分配制度: 人的关系:
4.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①统一性(共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 决定的,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②多样性(个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由
知识点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本质特征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知识点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实践
理论 产生条件 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如何评价): (1)积极性: (2)局限性:
历史前提
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 ,揭示 。揭示了 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 建立在 的基础上。 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通过剖析 ,批判继承了英国 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 ,揭示了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 ,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 的伟大飞跃。
诞生标志 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
第三次飞跃
【预习检测】
1.(2024·吉林·高考真题)习近平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该理论的贡献在于( )
①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成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②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③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④拓展了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25年1月·浙江卷】恩格斯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的蒙昧时代,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野蛮时代,以及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文明时代。这一论断( )
①描绘了阶级社会的不同形态 ②可用于佐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③描述了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过程
④把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作为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依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年·云南卷)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历史在这一矛盾的作用下,奴隶制取代原始公社制经历了约3000年,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经历了约1000年,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制度经历了约500年。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不算长,却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这表明( )
①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②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
③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必然性和长期性 ④不同社会形态的社会层级结构呈现复杂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5年·江苏卷)恩格斯指出,“当某一个国家内部的国家权力同它的经济发展处于对立地位的时候——直到现在,几乎一切政治权力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都是这样——,斗争每次总是以政治权力被推翻而告终。经济发展总是毫无例外地和无情地为自己开辟道路……”这一论述认为( )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B.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C.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5.(2025年·湖南卷)1867年,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时的书评里说过:一些读者“可能会以为他将从这本书里得知共产主义的千年王国到底是什么样子。谁指望得到这种乐趣,谁就大错特错了”。由此可知( )
①展望未来社会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出了具体描绘
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
③未来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并未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5年·重庆卷)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经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列宁指出,“现在已经不是小企业同大企业、技术落后的企业同技术先进的企业进行竞争。现在已经是垄断者在扼杀那些不屈服于垄断、不屈服于垄断的压迫和摆布的企业了。”说法正确的是( )
①垄断资本主义以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为根本目的
②扼杀竞争对手以巩固垄断地位,是垄断资本追逐高额利润的重要手段
③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趋势
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代表的是大垄断企业的利益,而非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易错易混】
1.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说明脑力劳动开始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
2.不同层次的阶级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3.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5.个别国家跨越某种社会形态在本质上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6.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通过统一性反映出来。
7.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