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约几百万年)
(约3000年)
铁制工具
(约1163年)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
(17\18世纪)
石器
出现金属工具
社会形态
活动内容: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描述四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填写下表。填表完成后选派代表展示议学成果。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与人之间关系
产品分配制度
上层建筑
主要矛盾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 旧石器(采集) 新石器(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金属工具 (脑体分工) 铁制工具、农耕 、水利、手工业、商业 机器大生产
(工业革命)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封建土地所有制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人与人之间关系 平等互助 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 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但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出卖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
产品如何分配 平均分配 奴隶主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生活资料 地主通过收取地租,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大量剩余价值
上层建筑 氏族制度 (末期部落) 国家产生 封建君主专制 思想钳制 民主政体
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
主要矛盾 人与自然的矛盾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间的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二、原始、奴隶社会
1.特征
1、阅读教材P3—P4的探究分享,阐述奴隶和奴隶主是如何产生的?
2、奴隶制剥削替代了原始平等,是否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为什么?
我国古籍记载,离的儿子启在讨伐有扈氏时,强迫被俘虏的有扈民民族成员做放牧的奴隶,称为“牧竖”。
据史书记载,古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曾到处竖立着各种各样的债务石碑。石碑上记录着某年某月这块土地抵押给某人,以及债款数频和偿还期限。土地抵押完后,如果还是无法偿清债务,债务人就只得把自己连同妻儿一起作抵押。结果,偿还期限一到,债务未能还清,不仅土地落入贵族之手,而且债务人全家都沦为奴隶了。
(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私有制:
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③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3)阶级:①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②(私有制、贫富分化)产生了奴隶和奴隶主两大对立阶级
(4)国家: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决定
反作用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反作用
3.奴隶社会的进步性
问题:你觉得奴隶制剥削替代了原始平等,是否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吗?为什么?(5分)
评价维度
得出判断(1分),★提供判断依据(1分)
全面分析:原始平等的原因及其弊端(1分),论述私有制的出现必然性(1分),★说明奴隶社会的进步意义(1分)
奴隶社会的进步性: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评价标准:生产力
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
议学提示:

奴隶制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
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变成奴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
奴隶制
奴隶主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和大量奴隶,集中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简单分工协作,脑体分工,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不断提高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生产力
非常低下
得到发展
生产关系: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私有制、剥削
上层建筑
(社会组织制度)
血缘氏族
奴隶制国家
【补充学案】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起到促进作用,反之起到阻碍作用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也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反作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 旧石器(采集) 新石器(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金属工具 (脑体分工) 铁制工具、农耕 、水利、手工业、商业 机器大生产
(工业革命)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封建土地所有制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人与人之间关系 平等互助 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 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但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出卖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
产品如何分配 平均分配 奴隶主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生活资料 地主通过收取地租,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大量剩余价值
上层建筑 氏族制度 (末期部落) 国家产生 封建君主专制 思想钳制 民主政体
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
主要矛盾 人与自然的矛盾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间的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四、封建社会
1.特征
思考:封建社会中,农民享有一定自由、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这意味着农民与地主之间不存在尖锐的矛盾?
(1)经济剥削
①基础: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③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
(2)政治专制、思想钳制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反作用
2.主要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 旧石器(采集) 新石器(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金属工具 (脑体分工) 铁制工具、农耕 、水利、手工业、商业 机器大生产
(工业革命)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封建土地所有制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人与人之间关系 平等互助 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 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但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出卖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
产品如何分配 平均分配 奴隶主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生活资料 地主通过收取地租,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大量剩余价值
上层建筑 氏族制度 (末期部落) 国家产生 封建君主专制 思想钳制 民主政体
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
主要矛盾 人与自然的矛盾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间的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五、资本主义社会
1.特征
2.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剩余价值:
由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资本家就是靠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的。
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是隐蔽的,隐藏在商品中的。
19世纪80年代,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某工厂监工说,“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
3.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条件和进步意义
材料一:《乌托邦》提到,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英国“圈地运动”)
材料二:《共产党宣言》中提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有人说,资本主义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请在教材上可以找到支持这个观点的相关内容。
(1)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的基本条件:
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这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
(2)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
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材料一:这是1929年英国一对父子的对话:“爸爸,家里为什么这么?”“因为家里没有煤了。”“为什么没有煤了?”“因为我失业了,买不起煤。”“你为什么失业了呢?”“因为煤太多,卖不出去,工厂倒闭了。”
材料二:如何解决材料一的问题?
甲:面对饥肠辘辘的人们,做一个“慈善”的资本家,把这些产品廉价卖给劳动者,缓和矛盾促进生产。
乙:需求影响生产。做一个有“远见”的资本家,缩小生产规模,缓解供需矛盾。
丙:成立一个“有力”的政府,承担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多点花钱就能缓解阶级矛盾,帮助国家克服危机。
1.材料一中的对话反映了什么现象?
2.你觉得甲乙丙的建议是否可行?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这是1929年英国一对父子的对话。“爸爸,家里为什么这么冷?”“因为家里没有煤了。”“为什么没有煤了?”“因为我失业了,买不起煤。”“你为什么失业了呢?”“因为煤太多,卖不出去,工厂倒闭了。”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2)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同学甲:面对饥肠辘辘的人们,做一个“慈善”的资本家,把这些产品廉价卖给劳动者,缓和矛盾促进生产。
同学乙:需求影响生产。做一个有“远见”的资本家,缩小生产规模,缓解供需矛盾。
同学丙:成立一个“有力”的政府,承担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多点花钱就能缓解阶级矛盾,帮助国家克服危机。
(3)经济危机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
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b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根本原因: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4)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体现
资产阶级所采取的各种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5.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
结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取代。
佐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克服
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参照上述分析,结合初中内容,试想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怎样的?
六、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P18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章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形态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马克思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