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到哪里去?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思考:
看图说话,你知道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些社会形态吗?
人类社会五个阶段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思考: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低级和高级指的是什么指标?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距今约1万年前
1.原始社会
①基本情况:
历史地位:
时间跨度:
发展阶段:
人类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长达2-3百万年
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
2019年,天津朝阳洞遗址的2处洞穴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0平方米,出土了包括旧石器时代石制品在内的各时期文物200余件。 ——新京报
新石器时代 剑头
约旦 新石器部落遗址
群居生活,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共同劳动(劳动方式)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
男女分工,男人捕猎,女人采集
平等互助(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力低下
石器
生产关系
生产力
决定
资料卡:
生产力:指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三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标志)、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决定性的);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
1.原始社会
①.基本情况
②.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使得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内在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③.社会状态: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进入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力持续发展------请续写这段话
夏代
乳钉纹铜爵
洛阳博物馆藏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力发展
内在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水平。
原始社会分化,进入奴隶社会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氏族共同劳动
生产资料氏族公有
平等互助
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劳动
家庭私有
贫富分化,地位不平等
2.奴隶社会
原有的生产关系
新的生产关系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2.奴隶社会——进入阶级社会
资料卡:
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奴隶主阶级
奴隶阶级
谈一谈:如果你穿越到夏朝,你想成为哪个集团的成员?你的生活状态会是怎么样的?
2001年73届奥斯卡最佳电影《角斗士》的背景是公元2世纪下半叶古罗马,讲述了男主角从将军到奴隶,最后刺杀罗马皇帝的故事。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2.奴隶社会
①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2.奴隶社会
①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②社会状态:
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对立,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构。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
资料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跨越时空的对话:
原始人说:我们原始社会无阶级剥削的和会,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没有私有观念,人们过着财产共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活动。
奴隶说: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根本我们当人看,用极其野蛮的办法强迫我们从事紧张繁重的劳动,稍有疏忽,就会受到惩罚,我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思考: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吗?
你认为判断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汉代铁农具复原图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①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的进步
②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③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④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
阅读P5 探究与分享
比较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异同。
2.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生产力发展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3.封建社会社会状态:
①经济上:地主阶级剥削农民
a.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对地主产生人身依附
b.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劳役地租 实物地租 货币地租
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
②政治上:封建专制,登记森严
③思想上: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
1.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
① 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阅读P6-7 探究与分享
分析上述材料,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工人创造的价值 > 资本家付的工资
2.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
① 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圈地运动
② 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大量货币——殖民掠夺
3.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领导作用。
4.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生产相对过剩:
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产品显得过剩。
生产绝对过剩:
社会生产的产品,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出现了过剩。
A.由于牛奶价格太高,老百姓买不起牛奶,导致很多牛奶卖不出去,出现了过剩。
B.牛奶价格正常,有需要的老百姓都喝上了牛奶,但还有一部份多余的牛奶没卖出去。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②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③原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生产资料的共同使用
生产过程的分工协作
劳动产品满足社会需要
生产资料由私人占有
生产过程由私人控制
劳动产品由私人支配
资本主义社会
P10 专家点评
从20世纪至今,美国经历了10次大的经济危机。
一、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二、1948-1949年: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
三、1953-1954年:战后第二次经济危机
四、1957-1958年:战后第三次经济危机(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
五、1960-1961年:第四次经济衰退
六、1969-1970年:战后第五次经济衰退
七、1973-1975年:战后最严重经济危机(世界第二次经济危机)
八、1980-1982年:战后第七次经济危机(世界第三次经济危机)
九、1990-1991年:战后第八次经济危机
十、2007年至今:美国次贷危机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产阶级的改革无法解决这一矛盾。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矛 盾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社会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
矛 盾
表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阶级关系上的表现
阶级对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根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每日一背:
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2.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国家?
4.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9.5 每日一背:
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2.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什么?主要方式是什么?
3.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结合材料,应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相关知识,区分奴隶制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异同。
1.知识:奴隶制生产关系 封建制生产关系
2.设问要求:比较异同
存在问题:1.脱离知识,纯分析材料
2.知识点不全 生产关系三个方面
3.表述错误,或错别字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分配的形式
生产关系
不同点:1.生产资料归属不同: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在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2.人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不同:在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
3.产品分配方式不同:在奴隶社会,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在封建社会,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相同点:1.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2.奴隶和农民都受到残酷剥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