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统编版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框,上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下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该如何在新时代继续下去”的重要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
快速发展的社会让学生对中国发展的现状及其背后的理论基础有比较浓厚 的兴趣。经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有一定了解, 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提供了知识上的储备。同时,高中学生初步具有在具体现象中进行理论分析的能力,为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相关内容提供助力。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准确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感悟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2.科学精神:通过信息获取和探究论证,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能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意识。
3.公共参与: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发生的变革与取得的成就,增强青少年参与新时代建设的主动性,增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2.教学难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音频展示新时代新方位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总议题: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议题一:何为新时代——感悟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议学任务:观看视频《数说“新时代”》,请同学们选用一个简短的词或成果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的新时代是什么样的?
学生:开火车依次回答一个词语
教师总结: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①历史条件: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奋斗目标: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人民期待: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历史使命: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世界奉献: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议学任务:观看一组图片,从中华民族复兴的角度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学生回答: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意义)
议学任务:对比两组图片,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学生回答: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政治意义)
议学任务:了解卢旺达发展的历史,从世界的角度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学生回答: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世界意义)
教师总结:新时代的意义
今天我们取得这样的成就并不是偶然,时代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中蕴含和孕育着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开启新的质变。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都经历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不同发展阶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本色,体现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
过渡:但是,在不同的阶段,社会存在着不同的矛盾。新时代也不例外,我们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仍然面临着新的矛盾。
议题二:为何新时代——辨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议学任务:结合视频及书本44-45页,小组间讨论,思考总结以下问题:
1.在新时代,大家对幸福的定义有什么变化?
2.这体现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什么变化?
2.应该怎样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学生回答: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涵盖面更广,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要吃饱穿暖,还要吃得好、吃得安全,穿得好、穿得舒适时尚美丽;还有生态环境要好,人的精神需求也与日俱增,如自由、平等、公正、公平、法治等……
教师总结: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4页)。通过高铁买票的案例来解释不平衡与不充分的发展:不平衡,就是东部、中部、西部,农村和城市,富裕和贫穷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就是人民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对还不能完全满足。
如何应对新时代的变化
(1)看准一个“变”:主要矛盾的变化
(2)坚持两个“不变”
①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②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过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新时代,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议题三:新时代何以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情景导入:展示张桂梅、黄文秀、于海俊、张富清、王继才的图片材料,请同学们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学生回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党员
教师总结:
(1)共产党人要做到: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中国人民要做到(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①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需要新时代劳动者的持续奋斗。
②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广袤国土上继续书写十四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我们不因胜利而骄傲,不因成就而懈怠,不因困难而退缩,作为青年一代,在生活与学习中要敢于突破自我、勇于改革创新,做有担当的青年,我们要一以贯之的在新时代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书写历史新篇章。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