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课件(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课件(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核心知识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2、改革开放的具体进程
3、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
4、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所围绕的主题
5、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四大理论成果(名称、时间、主题、地位)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体系建构
(2)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③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3)意义
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事件: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路线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阶级斗争为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三、重点知识
1、改革开放的开端
即对内改革,改革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目的,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名词点击: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的进程
起始阶段
(1978—1992)
新阶段、新水平
(1992—2013)
全面深化阶段
(2013年至今)
2.改革开放的进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1978年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1984年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
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992年
1992年南方讲话和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1993年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2001年
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2003年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13年
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7年
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四个改变
三次飞跃
一个重要法宝
一个必由之路
两个关键一招
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改革开放的意义
特别提醒:一种社会形态取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1)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2)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3)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4)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只是阶段性的,未来改革开放的道路更长,任务更艰巨。
(5)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1、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通过改革开放( )
①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②解决了中国发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改革只有进行时
③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④使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了强起来的飞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课堂练习
2、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
B.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改革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
C.标志着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D.标志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A错误。材料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B正确。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步伐,C错误。1992年开放沿江沿边部分内陆城市标志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D错误。
B
课堂练习
3、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某同学经过学习,不仅对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对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作出了简短概括,请你根据时间节点作出排序( )
①乡土星火,农村改革先突破 ②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
③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④民心思变,邓公顺应时势开国门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解析:④: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即“民心思变,邓公顺应时势开国门”,④排首位。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激发了乡村活力,即“乡土星火,农村改革先突破”,①排第二位。③: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即“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③排第三位。②: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②排第四位。正确顺序应该是④→①→③→②。
D
课堂练习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完善和发展
理 论 形成时间 代表人物 主题 意义(贡献)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
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989)
党的十六大以后(2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加深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党的指导思想:马、列、毛、邓、三、科、习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邓、三、科、习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三、科、习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三、科、习)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最新成果:习
提炼与总结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主题
作用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的“两次”结合
课堂练习
中国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区别 联系
内涵 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理论自信)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 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内容间的关系
四、易混易错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
2.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的标志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
4.党的哪一次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
5.改革开放的意义
6.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7.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自的主题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9.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
10.什么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什么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竞争?
11.什么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