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 必修2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复习课件 必修2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高考总复习
必修2 经济与社会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01
体系建构
03
微点澄清
01
核心知识精讲
04
命题角度演练
课标要求
1.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
2.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一、体系建构:
二、核心知识精讲:
课时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考点一 市场调节
1.资源配置:
①必要性: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更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②基本手段: 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
③市场经济体制: 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
计划和市场
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和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不能说谁比谁更有效
注意
二、核心知识精讲:
2.市场配置资源:
(1)特点: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2)方式: 市场机制就像一只 ,它主要是通过
等机制来配置资源。
价格、供求、竞争
价格
规模
资源
供过于求
价格
获利
规模
资源
供不应求
供求
价格
生产者获利
上涨
增加
扩大
流入
下跌
减少
缩减
流出
需求增加 供不应求 获利增加 生产扩大 资源流入
买方竞争
卖方竞争
竞争
“看不见的手”
需求减少 供过于求 获利减少 生产缩小 资源流出
二、核心知识精讲:
2.市场配置资源:
(1)特点: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2)方式: 市市场机制就像一只 ,它主要是通过
等机制来配置资源。
(3)市场调节的优点:
价格、供求、竞争
“看不见的手”
供求机制
价格机制
竞争机制
①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合理配置资源)
②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有效利用资源)
二、核心知识精讲:
1.市场体系的构成:
考点二 市场体系
市场包括 (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金融
市场等),每类市场都是由 等基本要素组成的,这些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
2.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1)原因: ,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商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
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
③市场调节存在着 等弊病。
二、核心知识精讲:
2.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2)做法: 政府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
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材料给我们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带来什么启示?
①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良好的市场运行需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来维护。完善统一的
,实行统一的 ,维护统一的 ,健全统一的
产权保护制度
市场准入制度
公平竞争制度
社会信用制度
二、核心知识精讲:
2.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2)做法:政府
2019-2020年,猪肉的价格一路攀升,在猪肉价格居高不下且有可能继续上涨的背景下,吃猪肉似乎成了“奢侈”行为。对此,有人提议让政府出面干预,强制定价。你认为这个建议可行吗?
②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
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不进行干预
注意
《中央定价目录》是规范国务院有关部门定价权限和范围的清单。2020年5月1日起,我国施行新修订的《中央定价目录》,目录包括输配电、油气管道运输、基础交通运输、重大水利工程供水、重要邮政服务、重要专业服务、特殊药品及血液等7类16项。
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网络型自然垄断是指具有网络性经营特点的行业,如电网、自来水、煤气管道、
电话等)等方面,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二、核心知识精讲:
2.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2)做法: 政府 ①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良好的市场运行需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来维护。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②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经营者 消费者 ③科学的宏观调控
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①守法经营,遵守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
②开展正当竞争,承担社会责任,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树立良好信誉和企业形象;
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运用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1.市场体系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
纠正:
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保障。
纠正:
3.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完善完全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纠正:
每类市场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这些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三、微点澄清:
二、核心知识精讲:
1.市场调节:
考点三 市场缺陷
调不了
1
2
3
不能调
不能完全调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
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
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
否则就不能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生活,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二、核心知识精讲:
1.市场调节:
(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局限性 含义 表现
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害人)
信息不灵、决策盲目、盲目跟风、有利可图一哄而上,无利可图一哄而下(害己)
调整滞后,事后
调节(马后炮)
生产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可能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
由于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和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的信息,因而其决策必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由于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往往具有滞后性
①自发性
②盲目性
③滞后性
二、核心知识精讲:
1.市场调节:
前些年猪肉价格不景气,大批养殖户纷纷放弃生猪养殖,另谋他路。今年,猪肉价格暴涨,一些养殖户不禁感慨:“前几年猪肉价格卖不上去,不得不特价处理大、小生猪,连回本都较困难,今年猪肉价格却水涨船高,我骑上白马,也追不上猪肉行情的变化啊!”很多养殖户看到有利可图,纷纷扩大生猪养殖。有些不法商贩甚至把死猪病猪投放市场,获取不法利益。
材料体现了市场调节的哪些局限性?
盲目性
滞后性
盲目性
自发性
市场的缺陷是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只能弥补缺陷,不能克服、杜绝、消灭。
注意
二、核心知识精讲:
1.市场调节: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①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
②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
③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
(2)局限性
(3)危害
①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
②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
③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
④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1.法律法规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
纠正:
2.市场是一只“看得见的手”指挥着人、财、物在不同生产部门的流动。
纠正:
3.在利益的驱动下,经营者往往会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反映了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纠正:
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这反映了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也存在市场失灵和缺陷,因此,必须将市场机制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4.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那就要弱化政府的作用。
纠正:
三、微点澄清:
二、核心知识精讲:
课时2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考点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一课)
(基本分配制度,第四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从体系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位是什么?
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核心知识精讲: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下,全党全国凝心聚力,带领广大群众攻坚克难,彻底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类发展奇迹。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伟大战争中充分彰显了坚强的领导力。
材料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什么基本特征?
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二、核心知识精讲: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共性
自己鲜明特征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
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
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结合起来
②在我国,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材料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什么基本特征?
二、核心知识精讲: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基本 特征: ①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②在我国, ,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③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④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二、核心知识精讲:
1.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考点二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经济职能: 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②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③实施产业政策
④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
⑤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
⑥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口诀:一制度、四政策、三监管、一服务
①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核心知识精讲:
2.科学的宏观调控:
(1)地位:
(2)含义:
(3)主要目标:
(4)主要任务:
(5)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税收、税率、国债、补贴、转移支付等。
货币政策: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正回购、逆回购)、利率、贷款、存款准备金率等。
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核心知识精讲:
2.科学的宏观调控: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经济状况 经济过冷 经济过热
政府 (财政政策)
央行 (货币政策)
目的 增加需求(升温)
扩张性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
①增加财政支出,增发国债;
②减少税收,降低税率
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流通)
①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②逆回购(央行买入证券)
紧缩性财政政策:
①减少财政支出,减发国债;
②增加税收,提高税率
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流通)
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②正回购(央行卖出证券)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抑制需求(降温)
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口决:冷扩扩——增支减税降双率
热紧紧——减支增税升双率
二、核心知识精讲:
3.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

要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在尊重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1.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
纠正: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行政手段。
纠正:
3.一般来说,财政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作用要比货币政策强。
纠正: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二者不能说谁的调控作用更强。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政府可选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在经济增长滞缓时,适度的财政赤字会增加社会总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4.在经济增长滞缓时,适度的财政赤字会增加社会总供给,推动经济发展。
纠正:
三、微点澄清:
1.(2023·浙江卷)由于国内取暖设备企业近年来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加之受到季节性和欧洲能源市场短期突发因素的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电热水器、电暖器等品类对欧洲出口实现快速增长,累计出口额分别为1.6亿美元、8.5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出( )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作用
B.市场竞争能够增加行业利润
C.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BC无关。
D错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但并不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因为资源配置可以是市场经济体制也可以是计划经济。
考向1 市场调节
A正确,由于国内取暖设备企业近年来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得到消费者青睐→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加之受到季节性和欧洲能源市场短期突发因素的影响(→欧洲市场对取暖设备的需求上升),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电热水器、电暖器等品类对欧洲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四、命题角度演练:
2.(2022·全国乙卷)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某县深入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配备环卫基础设施,招标引进专业环卫公司负责全县范围的污染水体治理。该县招标引进专业环卫公司的目的是( )
①发挥社会资本作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
②节约公共服务支出,缓解财政资金压力
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④改善公共产品结构,增强地方经济实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②错误,招标引进专业环卫公司并不一定会节约公共服务支出。
④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改善公共产品结构,且题中举措目的不在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
考向1 市场调节
四、命题角度演练:
3.(2022·湖南卷)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既要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也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这要求( )
①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资本的源头治理
②健全行业监管机制,消除垄断和资本逐利性
③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④积极参与国际循环,引领资本全球化的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②错误,消除垄断和资本逐利性是不可能的,因为资本的逐利性是与生俱来的;
④错误,引领资本全球化的说法错误。
考向2 现代市场经济体系
四、命题角度演练:
4.(2022·湖南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强调,要
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
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提供重要支撑。能正确反映其内
在联系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①错误,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需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制度、社会信用制度,不包括完善统一的财政税收制度。
③错误,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必须健全商品质量体系、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不包括健全对外贸易体系。
考向2 现代市场经济体系
四、命题角度演练:
5.(2023·全国甲卷)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经济运行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下政策举措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的是( )
①加强对服务消费的金融支持 ②减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
③加大对民生工程建设的投入 ④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①正确,加强服务消费金融支持,属于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促进消费,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
③正确,加大对民生工程建设的投入,发挥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
考向3宏观调控
②不符合题意,减少地方政府专项债权发行,地方财政支出减少,投
资的力度下降,属于紧缩的财政政策,不利于扩大国内需求。
④不符合题意,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收缩,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属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不利于扩大国内需求。
四、命题角度演练:
6.(2023·湖南卷)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如不加以干预,就会对未来人口和经济社会安全构成潜在风险。为此,需要加快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以下政策作用路径正确的是( ) ①发放育儿补贴→减轻税费负担→降低生育成本→增强生育意愿
②延长生育假期→提供时间便利→降低生育成本→增强生育意愿
③发展普惠托育→完善公共服务→降低养育成本→增强生育意愿
④均衡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降低教育成本→增强生育意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①不符合题意,发放育儿补贴,可以减轻育儿经济压力,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但与“减轻税费负担”无关。
④不符合题意,从长期来看,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考向4政府的经济职能
四、命题角度演练:
高考加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