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如图漫画《春种》蕴含的哲理有(  )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以往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们将历史看作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外化。唯物史观的诞生终结了在考察社会历史领域时陷入唯心主义的问题。唯物史观(  )
A.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B.认为物质是在精神活动中生成、确证的
C.从人们衣食住行的主观愿望出发理解和解释历史
D.把英雄豪杰的活动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3.从2023年9月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十个任务群。中小学开设劳动课程是基于(  )
①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和人的存在方式 ②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
③劳动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④劳动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和最活跃的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全部社会生活包括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等领域,在本质上是(  )
A.发展的 B.物质的
C.实践的 D.联系的
知识点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5.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以下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B.历史上的英雄是绝对精神的代言人
C.王者,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D.理性统治着世界,也同样统治着世界历史
6.治黄百难,唯沙为首。黄河流域多水库联合开展调水调沙,其中三门峡市确定了三门峡库区清淤“三步走”工作布局:第一步,开展黄河清淤试验研究;第二步,开展清淤试点工作;第三步,用10—20年的时间全面开展清淤工作和泥沙综合利用。这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要逐步深化黄沙的综合治理和利用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三步走”工作布局指导治沙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坚持量的积累就能实现治沙飞跃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展清淤试点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年“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绪价值、质疑××,理解××,成为××。2022年“十大流行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新赛道、大白、烟火气、天花板、拿捏、雪糕刺客、精神内耗、沉浸式。对比2022年和2023年的“十大流行语”,年度流行语出现和变化的原因是(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相互影响的
③“流行语”是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先进社会意识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质量、民生福祉等方面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城市宣传片中也出现“绿染”“花园”等标语。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9.“十四五”规划根据新时代、新阶段、新任务、新矛盾等新情况,为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十四五”规划对于指导未来五年社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材料体现了(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③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④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某脱口秀竞技节目根据每期节目话题,以不同的视角切入,用专业的喜剧创作能力进行高质量的内容输出。选手们每个幽默“段子”的背后是数亿中国年轻人的生活真相。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说明(  )
①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在人们经历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气象灾害频发、健康威胁加剧的一年之后,世界的聚光灯对准这里。2023年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万众瞩目中如期开幕。
在“加时”一天后,大会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的“阿联酋共识”指出,为了将“控制升温1.5摄氏度”目标保持在可实现范围内,全球需要迅速、大规模、持续不断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敦促各缔约方尽快采取气候行动以完成下述目标: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两倍,全球年均能效增加一倍……中国代表团团长表示,首次全球气候盘点开启了全球气候进程的新篇章,总结了成绩和缺口,进一步巩固了全球不可逆转的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为未来指明了方向,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积极信号,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知识,说明为什么“阿联酋共识”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
1.B 漫画反映了劳动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取得丰收的景象,这表明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说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①③符合题意。漫画没有强调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也没有体现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②④与题意不符。
2.A 材料中指出唯物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的唯心主义,说明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故A正确。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物质是在精神活动中生成、确证的”是唯心主义观点,故B不选。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人们衣食住行的主观愿望出发理解和解释历史”是唯心主义观点,故C不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D不选。
3.A 中小学开设劳动课程,是基于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和人的存在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①②符合题意。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源泉,③错误。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和最活跃的因素,④错误。
4.C 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C正确。
5.A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入选。“历史上的英雄是绝对精神的代言人”认为历史不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而是由某种神秘的力量预排好的,属于唯心史观,B排除。“王者,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认为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夸大了个人的作用,属于唯心史观,C不选。“理性统治着世界,也同样统治着世界历史”认为理性是世界历史的本原,属于历史唯心主义,D不选。
6.A 治黄百难,唯沙为首,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要逐步深化黄沙的综合治理和利用,①正确。三门峡市确定了三门峡库区清淤“三步走”工作布局,这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三步走”工作布局指导治沙,②正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并不是只要坚持量的积累就能实现治沙飞跃,③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④错误。
7.B “流行语”都是对当年热点事件的一种反映,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说法正确。②不是“流行语”出现和变化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流行语”并不都是先进的社会意识,③说法错误。2022年和2023年的“十大流行语”是不同的,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④说法正确。
8.A 材料强调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强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者发展不同步,B不符合题意。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而不是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C排除。材料强调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没有涉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D不符合题意。
9.A “十四五”规划根据新时代、新阶段、新任务、新矛盾等新情况,为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应选。“十四五”规划对于指导未来五年社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体现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②应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③④不选。
10.B 每个“段子”的背后是生活真相,说明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排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应是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③错误。
1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023年全球变暖、气象灾害频发、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阿联酋共识”是正确的社会意识,提出的具体举措、要求及目标,巩固了全球不可逆转的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为未来指明了方向。
解析:可联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材料信息相结合回答。
3 / 3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同并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科学精神:科学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认识和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我国的社会改革,做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
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1)    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人类历史是由人的          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人类进行      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人类调整、改革      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人类创造      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
(2)    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     与      两部分构成。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         和        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3)含义
①社会存在:指社会的      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②社会意识:指社会的      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①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的变化、发展决定      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    社会存在,有时又会    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想一想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与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吗?
提示:                                         
                                            
                                            
判一判
(1)古猿转变成人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
(2)劳动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
(3)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  )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
选一选
 (1)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人类实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分析,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这些领域包括(  )
①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
②人类变革自然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
③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
④人类变革自身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认识领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进入新世纪,两千多年的封建残余思想在广大农村依然存在并根深蒂固。这表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意识能够离开物质独立存在 D.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1.教材P60“阅读与思考”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为什么人们可以唯物主义解释自然界,却不能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
提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世界观至多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看成精神发展史,根本不懂得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不懂得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教材P61“阅读与思考”
(1)宗教所描绘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宗教所描绘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其内容来源于现实世界。
(2)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与实际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的社会意识,不管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都来源于实际生活,都是对实际生活片面、歪曲或虚幻的反映。
3.教材P62“阅读与思考”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还存在着落后的、腐朽的思想?
提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落后的、腐朽的思想产生于剥削社会,是剥削社会特定的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尽管我们现在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这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不会立刻消失,它们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落后于社会存在,故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落后的、腐朽的思想仍然存在。
议题一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情境】 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了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名单。在入选的48个典型案例中,兰州市城关区红山根小学《构建“五农”劳动课程创新劳动教育样态》成为甘肃省唯一上榜案例,也是甘肃省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典型代表。近年来,红山根小学围绕立德树人的宗旨,力求培养“道德至上、知行合一”的学生。在种植养殖、亲近土地、拥抱自然的育人模式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育模式——耕读教育。
探究1 为何要加强劳动教育?
探究2 社会实践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正确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从社会生活的产生来看,实践创造了人类社会,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
(2)从社会生活的构成来看,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
(3)从社会生活的发展来看,实践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4)只有理解了全部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才能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的真谛。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原因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人与其意识的关系也生成于实践活动中。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022·浙江1月选考29题)在基诺族口耳相传的神话中,创世女神开天辟地、创造了人类后,便将一把茶籽撒在基诺山上,让他们以种茶为生。从此,基诺人开始了栽培种植茶叶的历史。这表明(  )
①生产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②神话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古代基诺人正确回答了世界本原问题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会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表明(  )
①劳动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
②劳动决定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③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④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议题二 如何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情境】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更具海量性,社会思潮更具多元化,西方文化价值观冲击主流思想,给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探究 说明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深远意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类别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区别 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 整个世界
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 对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2.正确理解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1)社会意识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科学的社会意识才能推动社会发展,不能认为社会意识都能推动社会发展。
(2)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而不是不起作用。
(3)不能夸大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等,这些都是错误说法。
(4)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产生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必须通过实践。
1.新石器时代,犬主要用于采集和狩猎;农耕时代,犬只的主要功用转变为以看家防盗、作为宠物、食用和祭祀等为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犬当作陪伴生活的朋友。材料表明(  )
A.人类对犬的认识源自对生活的反思 B.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起着决定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反作用
2.部分年轻人怀揣着快速致富的梦想出国淘金,却被迫沦为电信网络诈骗链条上的“螺丝钉”。电影《孤注一掷》在全国上映后,引发社会热议。这部取材于上万起真实电诈案例的电影不仅曝光了境外电信网络诈骗产业链内幕,也揭示了当下电信网络诈骗的新趋势——诈骗集团正将目光瞄准年轻人。这表明(  )
①社会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③电影内容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省思 ④电影是对客观世界直接现实的反映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2023年12月1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3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依次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全球文明倡议、村超、新质生产力、全国生态日、消费提振年、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百模大战、墨子巡天。这些新词语年度特征明显,折射出社会生活面貌,表明(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④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灰色幽默段子一般是以事物的阴暗面为题材编排笑话,以艺术化的方式反映民风民情民意,以无奈的嘲讽来针砭时弊,让人一笑之后引起思考。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说明(  )
①社会意识是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可以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发展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
【基础知识·准落实】
新学知识巧梳理
(一)1.(1)劳动 (2)社会实践活动 2.(1)物质生产 社会关系 科学文化 (2)实践
(二)1.(1)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2)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3)①物质生活 ②精神生活 2.(1)决定 ②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2)相对独立性 ①落后于 先于
想一想
 提示: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判一判
 (1)× (2)× (3)√ (4)× (5)×
选一选
 (1)B 据所学知识,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①③符合题意,④错误。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②错误。
(2)B 两千多年的封建残余思想在广大农村依然存在并根深蒂固,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错误,意识不能够离开物质独立存在;D错误,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学科素养·稳提升】
议题一
情境探究
探究1 提示: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加强劳动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意识,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探究2 提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通过社会实践人类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引导青少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跟踪训练
1.A 材料表明神话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生产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①②符合题意;古代基诺人认为创世女神开天辟地,属于唯心主义,③排除;题目中的神话不是先进的社会意识,④排除。
2.D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但其不能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也不能决定社会的产生和发展,①②错误;材料表明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③④符合题意。
议题二
情境探究
探究 提示: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基于当前社会思潮多元化,西方文化价值观冲击主流思想等问题现状。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它的颁布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跟踪训练
1.C 不同的时代,犬的功用不同,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C符合题意。认识源于实践,A错误。B、D不符合题意。
2.A 电影《孤注一掷》取材于上万起真实电诈案例,说明社会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电影内容源于生活,揭示了当下电信网络诈骗的新趋势,说明电影是对生活的省思,①③入选。材料未强调社会意识的反作用,②不选。电影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④错误。
3.B 这些新词语年度特征明显,折射出社会生活面貌,表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未体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③不符合题意。
4.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说法错误;“灰色幽默段子一般是以事物的阴暗面为题材,反映民风民情民意”体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也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②④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未涉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③不符合题意。
5 / 6(共70张PPT)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理解社会生活
的实践本质。 2.领悟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
义观点;认同并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科学精神:科学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
证关系,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认识和遵循社会
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我国的社会改革,做改革
的参与者、推动者
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
目录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学科素养·稳提升
2
教学效果·勤检测
3
01
基础知识·准落实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1) 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人类历史
是由人的 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
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劳动 
社会实践活动 
2.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人类进行 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
人类调整、改革 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
领域,人类创造 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
文化领域。
(2) 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
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物质生产 
社会关系 
科学文化 
实践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 与 两部分
构成。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
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
和 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历史
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①社会存在:指社会的 过程,主要指物质资
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
方面。
②社会意识:指社会的 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
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
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3)含义
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①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的变化、发展决定 的变化、发展。
决定 
社会存
在 
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
有时会 社会存在,有时又会 社会存在而
变化、发展。
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
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
的推动作用。
相对独立性 
落后于 
先于 
想一想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与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吗?
提示: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
是实践的。
判一判
(1)古猿转变成人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 × )
(2)劳动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 × )
(3)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 √ )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是
同步进行的。 ( × )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 × )
×
×

×
×
选一选
(1)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人类实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分
析,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生成了社
会生活的全部领域。这些领域包括(  )
①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 ②人
类变革自然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 ③人类创造科
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 ④人类变革自
身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认识领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据所学知识,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
活的经济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
神文化领域,①③符合题意,④错误。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
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②错误。
(2)进入新世纪,两千多年的封建残余思想在广大农村依然存在并
根深蒂固。这表明(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意识能够离开物质独立存在
D. 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解析: 两千多年的封建残余思想在广大农村依然存在并根深
蒂固,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
意;C错误,意识不能够离开物质独立存在;D错误,落后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1. 教材P60“阅读与思考”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为什么人们可以唯物主义解释自然
界,却不能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
提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世界观至多考察了人
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
物质原因,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看成
精神发展史,根本不懂得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不懂得人民群众在
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 教材P61“阅读与思考”
(1)宗教所描绘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宗教所描绘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歪曲的、虚幻的反
映,其内容来源于现实世界。
(2)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与实际生活之间有什么关
系?
提示: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的社会意识,不管
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
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
思想都来源于实际生活,都是对实际生活片面、歪曲或虚
幻的反映。
3. 教材P62“阅读与思考”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还存在着落后的、腐朽的思想?
提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
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落后的、腐朽的思想产
生于剥削社会,是剥削社会特定的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尽管我
们现在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这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
不会立刻消失,它们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落后于社会存在,故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落后的、腐朽的思想仍然存在。
02
学科素养·稳提升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议题一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情境】 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了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名
单。在入选的48个典型案例中,兰州市城关区红山根小学《构建“五
农”劳动课程创新劳动教育样态》成为甘肃省唯一上榜案例,也是甘
肃省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典型代表。近年来,红山根小学围绕立德
树人的宗旨,力求培养“道德至上、知行合一”的学生。在种植养
殖、亲近土地、拥抱自然的育人模式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育模式—
—耕读教育。
探究1 为何要加强劳动教育?
提示: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
的产生和发展。加强劳动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意识,为社会
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探究2 社会实践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提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通过社会实践人类创造了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引导青少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1. 正确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从社会生活的产生来看,实践创造了人类社会,实践生成了
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
(2)从社会生活的构成来看,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
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
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
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
(3)从社会生活的发展来看,实践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4)只有理解了全部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才能把握人类社会历
史的真谛。
2.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原因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人与其意识的关系也生成于
实践活动中。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
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
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
会关系。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
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即社会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物
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
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
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
会实践活动。
1. (2022·浙江1月选考29题)在基诺族口耳相传的神话中,创世女神
开天辟地、创造了人类后,便将一把茶籽撒在基诺山上,让他们以
种茶为生。从此,基诺人开始了栽培种植茶叶的历史。这表明
(  )
①生产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②神话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古代基诺人正确回答了世界本原问题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会推动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材料表明神话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生产劳动是人类的
第一个历史活动,①②符合题意;古代基诺人认为创世女神开天辟
地,属于唯心主义,③排除;题目中的神话不是先进的社会意识,
④排除。
2.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指出,劳动是整个
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
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表明(  )
①劳动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
②劳动决定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③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④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
展,但其不能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也不能决定社会的产生和
发展,①②错误;材料表明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
“钥匙”,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③④
符合题意。
议题二 如何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情境】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更
具海量性,社会思潮更具多元化,西方文化价值观冲击主流思想,给
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
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23年10月
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
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
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探究 说明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深远意义。
提示: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
识的变化、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
义教育法》是基于当前社会思潮多元化,西方文化价值观冲击主流思
想等问题现状。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
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它的颁布对
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
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类别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别 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 整个世界
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
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 对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2. 正确理解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1)社会意识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科学的社会意识才能推
动社会发展,不能认为社会意识都能推动社会发展。
(2)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而不是不起作用。
(3)不能夸大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的发展,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等,这些都是
错误说法。
(4)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产生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必
须通过实践。
1. 新石器时代,犬主要用于采集和狩猎;农耕时代,犬只的主要功用
转变为以看家防盗、作为宠物、食用和祭祀等为主;现在,越来越
多的人把犬当作陪伴生活的朋友。材料表明(  )
A. 人类对犬的认识源自对生活的反思
B. 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C.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起着决定作用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反作用
解析: 不同的时代,犬的功用不同,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C符合题
意。认识源于实践,A错误。B、D不符合题意。
2. 部分年轻人怀揣着快速致富的梦想出国淘金,却被迫沦为电信网络
诈骗链条上的“螺丝钉”。电影《孤注一掷》在全国上映后,引发
社会热议。这部取材于上万起真实电诈案例的电影不仅曝光了境外
电信网络诈骗产业链内幕,也揭示了当下电信网络诈骗的新趋势—
—诈骗集团正将目光瞄准年轻人。这表明(  )
①社会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③电影内容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省思
④电影是对客观世界直接现实的反映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电影《孤注一掷》取材于上万起真实电诈案例,说明社
会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电影内容源于生活,揭示了当下
电信网络诈骗的新趋势,说明电影是对生活的省思,①③入选。材
料未强调社会意识的反作用,②不选。电影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
映,④错误。
3. 2023年12月1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3年度中
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依次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全球文明倡议、
村超、新质生产力、全国生态日、消费提振年、特种兵式旅游、显
眼包、百模大战、墨子巡天。这些新词语年度特征明显,折射出社
会生活面貌,表明(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
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④社会意识归
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这些新词语年度特征明显,折射出社会生活面貌,表明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
存在的反映,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
映,未体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材
料未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③不符合题意。
4. 灰色幽默段子一般是以事物的阴暗面为题材编排笑话,以艺术化的
方式反映民风民情民意,以无奈的嘲讽来针砭时弊,让人一笑之后
引起思考。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说明(  )
①社会意识是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社会
存在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可以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发展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
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说法错误;“灰色
幽默段子一般是以事物的阴暗面为题材,反映民风民情民意”体现
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
点,也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④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未涉及社会意识
的相对独立性,③不符合题意。
03
教学效果·勤检测
强化训练 查缺补漏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 如图漫画《春种》蕴含的哲理有(  )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漫画反映了劳动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取得丰收的景象,这
表明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说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①
③符合题意。漫画没有强调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也没有体现实
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②④与题意不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以往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们将历史看作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外化。唯物
史观的诞生终结了在考察社会历史领域时陷入唯心主义的问题。唯
物史观(  )
A. 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B. 认为物质是在精神活动中生成、确证的
C. 从人们衣食住行的主观愿望出发理解和解释历史
D. 把英雄豪杰的活动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材料中指出唯物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的唯心主
义,说明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故A正
确。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物质是
在精神活动中生成、确证的”是唯心主义观点,故B不选。唯物
主义认为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从人们衣食住行的主观愿望出发理解和解释历史”是唯
心主义观点,故C不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D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从2023年9月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内
容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十个任务群。中小
学开设劳动课程是基于(  )
①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和人的存在方式
②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
③劳动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④劳动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和最活跃的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中小学开设劳动课程,是基于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和人的存在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实现以劳树德、以
劳增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①②符合题意。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
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源泉,
③错误。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和最活跃的因素,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全部社会生活包括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等领域,在本质上是
(  )
A. 发展的 B. 物质的
C. 实践的 D. 联系的
解析: 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知识点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5.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以下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
点的是(  )
A.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B. 历史上的英雄是绝对精神的代言人
C. 王者,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D. 理性统治着世界,也同样统治着世界历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空谈
误国,实干兴邦”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A入选。“历史上的英雄是绝对精神的代言人”认为历史不是由人
民群众创造的,而是由某种神秘的力量预排好的,属于唯心史观,
B排除。“王者,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认为英雄人物的
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夸大了个人的作用,属于唯心史
观,C不选。“理性统治着世界,也同样统治着世界历史”认为理
性是世界历史的本原,属于历史唯心主义,D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治黄百难,唯沙为首。黄河流域多水库联合开展调水调沙,其中三
门峡市确定了三门峡库区清淤“三步走”工作布局:第一步,开展
黄河清淤试验研究;第二步,开展清淤试点工作;第三步,用10—
20年的时间全面开展清淤工作和泥沙综合利用。这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要逐步深化黄沙的综合治理和利用 ②社
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三步走”工作布局指导治沙 ③量变是
质变的必要准备,坚持量的积累就能实现治沙飞跃 ④矛盾具有普
遍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展清淤试点工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治黄百难,唯沙为首,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要
逐步深化黄沙的综合治理和利用,①正确。三门峡市确定了三门峡
库区清淤“三步走”工作布局,这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步走”工作布局指导治沙,②正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并不是只要坚持量的积累就能
实现治沙飞跃,③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
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
法解决矛盾,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2023年“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
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绪价
值、质疑××,理解××,成为××。2022年“十大流行语”:踔厉
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新赛道、大白、烟火气、天花
板、拿捏、雪糕刺客、精神内耗、沉浸式。对比2022年和2023年的
“十大流行语”,年度流行语出现和变化的原因是(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是相互影响的 ③“流行语”是与社会存在同步变
化的先进社会意识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流行语”都是对当年热点事件的一种反映,说明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说法正确。
②不是“流行语”出现和变化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流行语”并
不都是先进的社会意识,③说法错误。2022年和2023年的“十大流
行语”是不同的,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④说
法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质量、民生福祉等方面被越来
越多的人提及。城市宣传片中也出现“绿染”“花园”等标语。这
说明(  )
A.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材料强调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
立性,主要强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者发展不同步,B不符合题
意。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而不是语言的变化决定
意识的变化,C排除。材料强调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没有涉及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十四五”规划根据新时代、新阶段、新任务、新矛盾等新情况,
为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十四
五”规划对于指导未来五年社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材料体现了
(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③社会
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④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十四五”规划根据新时代、新阶段、新任务、新矛盾
等新情况,为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好了顶层设
计,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应选。“十四五”规划对于
指导未来五年社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体现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
会存在,②应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
存在,③④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某脱口秀竞技节目根据每期节目话题,以不同的视角切入,用专
业的喜剧创作能力进行高质量的内容输出。选手们每个幽默“段
子”的背后是数亿中国年轻人的生活真相。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看,这说明(  )
①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④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每个“段子”的背后是生活真相,说明人类社会生活在
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排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应是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
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③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在人们经历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气象灾害频发、健康
威胁加剧的一年之后,世界的聚光灯对准这里。2023年11月30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
(COP28)在万众瞩目中如期开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在“加时”一天后,大会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
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的“阿
联酋共识”指出,为了将“控制升温1.5摄氏度”目标保持在可实
现范围内,全球需要迅速、大规模、持续不断地减少温室气体排
放。敦促各缔约方尽快采取气候行动以完成下述目标:到203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两倍,全球年均能效增加一倍……
中国代表团团长表示,首次全球气候盘点开启了全球气候进程的
新篇章,总结了成绩和缺口,进一步巩固了全球不可逆转的绿色
低碳转型趋势,为未来指明了方向,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
积极信号,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知识,说明为什么“阿
联酋共识”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
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023年全球变暖、气象灾害频发、人类健
康受到威胁,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的客观要求。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
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
用。“阿联酋共识”是正确的社会意识,提出的具体举措、要求
及目标,巩固了全球不可逆转的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为未来指明
了方向。
解析:可联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与材料信息相结合回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