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第三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第三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三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点赞“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里的人民群众(  )
A.指全体公民
B.特指广大劳动群众
C.仅指参与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人们
D.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2.俗话说有山就有瑶,有瑶就有歌。蝴蝶歌是富川瑶族自治县瑶族群众创造的一种原生态双声部歌曲。蝴蝶歌曲调清丽优美,宛转悠扬,悦耳动听,发出的声音如昆虫翅膀舞动时的美妙之声,被誉为“一支流淌于翅膀上的山歌”。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始终是劳动群众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创造的物质保障
④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的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等名言,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④群众路线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节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推动社会进步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知识点二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5.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  )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6.《孟子·尽心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的宗旨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追求一个“实”字,既彰显为民情怀,又体现工作作风。干实事,就要倾听人民心声、让群众得真实惠,千方百计排忧解难;谋实招,就要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找到促进矛盾转化的条件和策略;求实效,就要狠抓落实、以实践结果评价实际效果。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断的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积极投身实践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3年12月5日,湖南省全面启动“我有‘金点子’——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意见建议征集”活动。广大网友可以通过多个平台网络通道建言献策,有较高参考价值的“金点子”将原汁原味地送达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此举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
③问计于民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④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徐川子,一名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的80后女员工,是浙江省17名当选为党的二十大党代表的女党员之一。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后,她说:“我这份工作就是给人们送去光明和温暖”“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唯有努力向下扎根,才能不断向上生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
①要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要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
③要坚持群众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④要坚持群众观点,一切依靠群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加强调查研究,畅通民意渠道,把人民的智慧集中起来、运用起来。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
②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③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能主宰社会发展趋势
④只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就能实现“从群众中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后,省委书记、省长深入受灾村镇检查指导群众安置等抗震救灾重点工作,看望慰问奋战一线的救援队伍。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时刻把受灾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紧紧围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抗震救灾、确保受灾群众满意”这条主线,因地制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倾情倾力做好基本生活服务保障,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说明抗震救灾中“时刻把受灾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哲学依据。
第三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1.D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D符合题意,C不选。公民是一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它既包括人民也包括敌人,A不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是广大劳动群众,B不符合题意。
2.B 蝴蝶歌是富川瑶族自治县瑶族群众创造的一种原生态双声部歌曲,被誉为“一支流淌于翅膀上的山歌”,这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的源泉,①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始终是劳动群众,②错误。人民群众本身不是精神财富创造的物质保障,应是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错误。
3.B 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执政的基础,①③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④错误。
4.C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种人民情节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③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而非基本内容,④错误。
5.D 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政府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工作原则,D当选,A、B、C不选。
6.D 材料观点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不涉及矛盾具有特殊性,①排除。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④正确。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根本宗旨,③排除。
7.C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追求一个“实”字,既彰显为民情怀,又体现工作作风。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断的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②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积极投身实践属于认识论,属于辩证唯物主义,不属于唯物史观,③不符合题意。干实事,就要倾听人民心声、让群众得真实惠,千方百计排忧解难;谋实招,就要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找到促进矛盾转化的条件和策略;求实效,就要狠抓落实、以实践结果评价实际效果。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断的依据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④正确。
8.C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广大网友可以通过多个平台网络通道建言献策,有较高参考价值的“金点子”将原汁原味地送达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说明省政府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省政府问计于民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③符合题意。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④错误。
9.C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群众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③正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属于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①表述不准确。“一切依靠群众”属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④排除。
10.A 人民群众能够影响社会发展趋势,但不是主宰,③错误。“到群众中去”不是“从群众中来”的充分条件,④错误。
1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②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时刻把受灾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到因地制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解析:可联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并结合材料回答。
1 / 3第三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及地位
(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中,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地位:人民群众是         。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        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        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      的决定力量。
(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必要性
(1)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    和        ,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2)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       、密切联系群众。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1)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和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     。
(2)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    和      ,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      。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   为中心,坚持人民    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想一想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吗?
提示:                                            
判一判
(1)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2)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3)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
(5)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
选一选
 (1)《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和特点,实行社会共治。”该《条例》的出台(  )
①体现了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 ②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体现了上层建筑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体现了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发展答卷。这里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④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教材P66“阅读与思考”
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提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那种认为社会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观点,其本质上是历史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2.教材P67“阅读与思考”
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提示: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②新时代取得的这些伟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3.教材P67“阅读与思考”
《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说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4.教材P68“阅读与思考”
结合以上论述,查阅相关资料,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提示:①4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群众。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③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④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
5.教材P68“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毛泽东特别强调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因为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议题一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情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小岗村18位农民立下生死状,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分田到户”契约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农业“大包干”。“大包干”第二年,小岗村生产队粮食总产量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产量总和,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18倍,以此为起点,从安徽到全国,从农村到城市,坚冰融化,大地回春。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40多年来,小岗村先后孕育诞生了享誉全国的“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共同汇聚成为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中国也从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而小岗村也从“要饭村”变为“富裕村”。
探究 小岗村村民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作出的贡献。
1.如何把握人民群众的内涵
(1)从“质”与“量”上理解
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多数,其中最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
(2)从“变”与“不变”上理解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这一点是不变的。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作用 具体表现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②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1.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的观点(  )
①否认了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②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看到了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中国共产党从只有几十人发展为在十四多亿人口的国家长期执政的世界上最大政党,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人民至上的旗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主席连续发表新年贺词,每年都向伟大的人民致敬,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形成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④劳动者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这个世界上,若是没裁缝、木匠、瓦匠、小工、驾船工人、掌车工人、水手等,那我们便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房屋住、没有车坐、没有船坐。”这强调了人民群众(  )
①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④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议题二 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情境1】 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年均约1 000万人的规模持续增长;目前,约有35%的婴幼儿家庭存在入托需求,但入托率仅为5.5%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和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人们对养老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一老一幼”系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从制定实施《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到适时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再到印发《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规划部署,一次次制度完善,助力我国养老托育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地市级的城市(区)编制了整体方案,制定土地、住房、财政、投融资、人才等政策措施。在党的领导下,各机关积极探索新路子,高水平做好养老托育服务工作,营造更加安心舒心的生活环境,为“一老一幼”托起稳稳的幸福。
探究1 分析党中央是如何为“一老一幼”托起稳稳的幸福的。
【情境2】 从《周礼·天官冢宰·小宰》提到“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到《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抱有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
共同富裕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大梦想”,一头连着每个家庭、每个中国人的“小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不能等实现了现代化再来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而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探究2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应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类别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区 别 地位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基本 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联 系 ①党的群众观点是党制定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②没有坚定的群众观点,就不能在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反之,只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热情,而没有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不可能把工作做好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2)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顺序。
(3)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4)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2022·浙江6月选考32题)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④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直接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④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饮瓢水,品百姓甘苦;摸炕被,感乡亲冷暖;掀锅盖,知人民饥饱。“粮食够不够吃”“看病有没有保障”“河流水质如何、鱼类恢复得怎样”……这些困扰群众的“小事”,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案头、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也一项项列入中央重要会议议程,一次次成为政策发力点。这主要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③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④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三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基础知识·准落实】
新学知识巧梳理
(一)1.(2)社会历史的主体 2.(1)社会物质财富 (2)社会精神财富 (3)社会变革
(二)1.(1)生命线 根本工作路线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1)负责 根本立场 根本观点 出发点 (2)领导方法 工作方法 工作路线 3.人民 主体
想一想
 提示:不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不等同于领导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当时的领导阶级是当时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判一判
 (1)× (2)× (3)× (4)× (5)√
选一选
 (1)A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和特点,实行社会共治,体现了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也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②符合题意。上层建筑调整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③④错误。
(2)A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④错误。
【学科素养·稳提升】
议题一
情境探究
探究 提示: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大包干”第二年,小岗村生产队粮食总产量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产量总和,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18倍,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小岗村也从“要饭村”变为“富裕村”。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40多年来,小岗村先后孕育诞生了享誉全国的“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共同汇聚成为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小岗村18位农民立下生死状,实施了农业“大包干”。以此为起点,从安徽到全国,从农村到城市,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
跟踪训练
1.C 梁启超的观点承认了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①不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
2.B 习近平主席连续发表新年贺词,每年都向伟大的人民致敬,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①③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表述错误。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④表述错误。
3.A 材料强调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①③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也不涉及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④与题意不符。
议题二
情境探究
探究1 提示:①党中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采取措施开展养老托育服务工作,营造更加安心舒心的生活环境,为“一老一幼”托起稳稳的幸福。②党始终坚持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促进养老托育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③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助力我国养老托育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探究2 提示:①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②实现共同富裕,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一切为了群众。③实现共同富裕,需人人参与、人人尽力,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做到一切依靠群众。④实现共同富裕,要倾听群众呼声,汲取群众智慧,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跟踪训练
1.A 党员干部之所以要把人民群众摆在首要位置,把群众利益作为根本追求,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①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②不选。④中“主宰”说法错误,不选。
2.B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①错误。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②③正确。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④错误。
3.C 这些困扰群众的“小事”,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案头、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也一项项列入中央重要会议议程,一次次成为政策发力点,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也说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②③符合题意。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决定力量,①错误。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错误。
6 / 6(共71张PPT)
第三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目录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学科素养·稳提升
2
教学效果·勤检测
3
01
基础知识·准落实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人民群众的含义及地位
(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
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中,劳动群众是人民群
众的主体部分。
(2)地位:人民群众是 。
社会历史的主体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 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 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 的决定力量。
社会物质财富 
社会精神财富 
社会变革 
(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1.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必要性
(1)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 和 ,是我
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2)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
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 、密切
联系群众。
生命线 
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1)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 ,虚心向人
民群众学习。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和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
针、政策的根本 。
负责 
根本立场 
根本观点 
出发点 
(2)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
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根本的 和 ,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
根本 。
领导方法 
工作方法 
工作路线 
3.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 为中心,坚持人
民 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
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
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 
主体 
想一想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吗?
提示:不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不等同于领导
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当时的领导阶级是当时社会变革的领
导力量。
判一判
(1)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
造者。 ( × )
(2)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 )
(3)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
力量。 ( × )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 × )
(5)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
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 √ )
×
×
×
×

选一选
(1)《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
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应当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最
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
律和特点,实行社会共治。”该《条例》的出台(  )
①体现了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 ②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体现了上层建筑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体现了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适
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和特点,实行社会共治,
体现了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也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
②符合题意。上层建筑调整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
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③④错误。
(2)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
中国式现代化,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
册的发展答卷。这里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
根本出发点 ④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
误。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错误。
1. 教材P66“阅读与思考”
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提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人民群众
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那种认为社会历史是由少数
英雄人物创造的观点,其本质上是历史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2. 教材P67“阅读与思考”
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提示: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
量。②新时代取得的这些伟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
慧、勇气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3. 教材P67“阅读与思考”
《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说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
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
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4. 教材P68“阅读与思考”
结合以上论述,查阅相关资料,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开放中的
作用。
提示:①4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
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群
众。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大的
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③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
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
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
践。④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
动改革开放。
5. 教材P68“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毛泽东特别强调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
史中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因为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
法。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
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
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线、密切联系群众。
02
学科素养·稳提升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议题一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情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
决策。小岗村18位农民立下生死状,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分
田到户”契约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农业“大包干”。“大包
干”第二年,小岗村生产队粮食总产量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产量总
和,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18倍,以此为起点,从安徽到全国,从农村
到城市,坚冰融化,大地回春。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40
多年来,小岗村先后孕育诞生了享誉全国的“大包干精神”和“沈浩
精神”,共同汇聚成为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中国也
从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深刻
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而小岗村也从“要饭村”变为“富裕村”。
探究 小岗村村民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作出的贡献。
提示: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大包干”第二年,
小岗村生产队粮食总产量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产量总和,人均收入
是1978年的18倍,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小岗村也从
“要饭村”变为“富裕村”。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40多年
来,小岗村先后孕育诞生了享誉全国的“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
神”,共同汇聚成为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
革的主力军。小岗村18位农民立下生死状,实施了农业“大包干”。
以此为起点,从安徽到全国,从农村到城市,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黄
金时代。
1. 如何把握人民群众的内涵
(1)从“质”与“量”上理解
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
多数,其中最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
(2)从“变”与“不变”上理解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
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是人
民群众的主体部分,这一点是不变的。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作用 具体表现
人民群
众是社
会物质
财富的
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②人民
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人民群众是推
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作用 具体表现
人民群
众是社
会精神
财富的
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
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作用 具体表现
人民群
众是社
会变革
的决定
力量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②在阶级社
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
众的革命实现的。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
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1.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
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的观点
(  )
①否认了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②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看到了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梁启超的观点承认了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不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
2. 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
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中国共产党从只有几十人发展为在十四多
亿人口的国家长期执政的世界上最大政党,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
扬人民至上的旗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主席连
续发表新年贺词,每年都向伟大的人民致敬,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形成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④劳动者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习近平主席连续发表新年贺词,每年都向伟大的人民致
敬,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蕴藏着无穷无尽
的智慧和力量,①③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
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表述错误。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
命、最活跃的因素,④表述错误。
3. “这个世界上,若是没裁缝、木匠、瓦匠、小工、驾船工人、掌车
工人、水手等,那我们便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房屋住、没有
车坐、没有船坐。”这强调了人民群众(  )
①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③是社会物质财富
的创造者 ④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材料强调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
财富的创造者,①③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变
革的主力军,也不涉及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
④与题意不符。
议题二 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情境1】 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年均约1
000万人的规模持续增长;目前,约有35%的婴幼儿家庭存在入托需
求,但入托率仅为5.5%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和三孩生育政
策的实施,人们对养老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一老一幼”系民
心,一枝一叶总关情。
从制定实施《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到适时修订未
成年人保护法,再到印发《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
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规划部署,一次次制度完善,助力
我国养老托育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地市
级的城市(区)编制了整体方案,制定土地、住房、财政、投融资、
人才等政策措施。在党的领导下,各机关积极探索新路子,高水平做
好养老托育服务工作,营造更加安心舒心的生活环境,为“一老一幼”
托起稳稳的幸福。
探究1 分析党中央是如何为“一老一幼”托起稳稳的幸福的。
提示:①党中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采取措施
开展养老托育服务工作,营造更加安心舒心的生活环境,为“一老一
幼”托起稳稳的幸福。②党始终坚持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促进养老
托育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③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助力我国养老托育服务政策体系
不断健全。
【情境2】 从《周礼·天官冢宰·小宰》提到“以富邦国,以养万民,
以生百物”到《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几千
年来,中华民族始终抱有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
共同富裕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大梦想”,一头连着每个家庭、
每个中国人的“小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生活都是奋斗
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不能等实现了现代化再来解决共同富
裕问题,而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探究2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应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提示:①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
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②实现共同富裕,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做到一切为了群众。
③实现共同富裕,需人人参与、人人尽力,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
做到一切依靠群众。④实现共同富裕,要倾听群众呼声,汲取群众智
慧,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
行动。
1.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类别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区 别 地位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
点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
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
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和根本工作路线
基本 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
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类别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联 系 ①党的群众观点是党制定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基
础;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②没有坚定的群众观点,就不能在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反
之,只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热情,而没有群众路线的领导方
法和工作方法,也不可能把工作做好 2.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
发展。
(2)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从群众中
来,到群众中去,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
认识顺序。
(3)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4)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 (2022·浙江6月选考32题)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
在心上,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
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蕴含的哲理是
(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④人民群众能够主
宰社会发展趋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党员干部之所以要把人民群众摆在首要位置,把群众利
益作为根本追求,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路线是
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①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意
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②不选。④中“主宰”说法错误,不选。
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
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
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
众、改革让群众受益。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直接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④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①错误。务必使改
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
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
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
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②③正确。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核心观点,④错误。
3. 饮瓢水,品百姓甘苦;摸炕被,感乡亲冷暖;掀锅盖,知人民饥
饱。“粮食够不够吃”“看病有没有保障”“河流水质如何、鱼类
恢复得怎样”……这些困扰群众的“小事”,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
案头、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也一项项列入中央重要会议议
程,一次次成为政策发力点。这主要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人民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③人民群
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④物
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这些困扰群众的“小事”,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案头、
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也一项项列入中央重要会议议程,一次
次成为政策发力点,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
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也说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制定
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②③符合题意。社会基本矛盾是
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
发展的决定力量,①错误。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④错误。
03
教学效果·勤检测
强化训练 查缺补漏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点赞“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
带”,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
城市为人民。这里的人民群众(  )
A. 指全体公民
B. 特指广大劳动群众
C. 仅指参与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人们
D. 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D符
合题意,C不选。公民是一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它既
包括人民也包括敌人,A不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是广大
劳动群众,B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俗话说有山就有瑶,有瑶就有歌。蝴蝶歌是富川瑶族自治县瑶族群
众创造的一种原生态双声部歌曲。蝴蝶歌曲调清丽优美,宛转悠
扬,悦耳动听,发出的声音如昆虫翅膀舞动时的美妙之声,被誉为
“一支流淌于翅膀上的山歌”。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始终是劳动群众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创造的物质保障
④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的源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蝴蝶歌是富川瑶族自治县瑶族群众创造的一种原生态双
声部歌曲,被誉为“一支流淌于翅膀上的山歌”,这说明人民群众
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的源
泉,①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始终是劳动群
众,②错误。人民群众本身不是精神财富创造的物质保障,应是人
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圣
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等名言,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这是因为
(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④群众路线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等名言,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这是因为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执政的基础,
①③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
错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
点,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多
次强调,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
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
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习近平
总书记的人民情节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推动社会进步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种人民情节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
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
③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
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而非基本内
容,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知识点二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5. 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
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
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
(  )
A.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B.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 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D.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
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政府一切向人民群众负
责的工作原则,D当选,A、B、C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孟子·尽心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观点的哲
学依据是(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为人民服务是
一切国家机关的宗旨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 材料观点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不涉及矛盾具有
特殊性,①排除。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④正确。为人民服
务是政府的根本宗旨,③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追求一个“实”字,既
彰显为民情怀,又体现工作作风。干实事,就要倾听人民心声、让
群众得真实惠,千方百计排忧解难;谋实招,就要问计于群众、问
计于实践,找到促进矛盾转化的条件和策略;求实效,就要狠抓落
实、以实践结果评价实际效果。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断的依
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积极投身实践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
误。追求一个“实”字,既彰显为民情怀,又体现工作作风。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断的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②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积极投身实践属于认识论,属于辩证唯
物主义,不属于唯物史观,③不符合题意。干实事,就要倾听
人民心声、让群众得真实惠,千方百计排忧解难;谋实招,就
要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找到促进矛盾转化的条件和策
略;求实效,就要狠抓落实、以实践结果评价实际效果。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断的依据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④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2023年12月5日,湖南省全面启动“我有‘金点子’——2024年省
政府工作报告意见建议征集”活动。广大网友可以通过多个平台网
络通道建言献策,有较高参考价值的“金点子”将原汁原味地送达
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此举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
③问计于民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④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
误。广大网友可以通过多个平台网络通道建言献策,有较高参考价
值的“金点子”将原汁原味地送达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说明省
政府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和历史创造者,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省政府问计于民是践行党的群
众路线的基本要求,③符合题意。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
本工作路线,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徐川子,一名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的80后女员工,是浙江省17名当选
为党的二十大党代表的女党员之一。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后,她
说:“我这份工作就是给人们送去光明和温暖”“生逢其时、重任
在肩,唯有努力向下扎根,才能不断向上生长”。作为一名共产党
员(  )
①要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要坚持群众路线,一
切为了群众 ③要坚持群众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④要坚持
群众观点,一切依靠群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要
坚持群众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③正确。“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属于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①表述不准确。“一切依
靠群众”属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④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加强调查研究,畅通民意渠
道,把人民的智慧集中起来、运用起来。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
①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
②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③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能主宰社会发展趋势
④只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就能实现“从群众中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人民群众能够影响社会发展趋势,但不是主宰,③错
误。“到群众中去”不是“从群众中来”的充分条件,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后,省
委书记、省长深入受灾村镇检查指导群众安置等抗震救灾重点工
作,看望慰问奋战一线的救援队伍。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时刻把受
灾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紧紧围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抗震救
灾、确保受灾群众满意”这条主线,因地制宜妥善安置受灾群
众,倾情倾力做好基本生活服务保障,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
府的关怀和温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说明抗震救灾中“时
刻把受灾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哲学依据。
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
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
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②在抗震救灾
过程中,“时刻把受灾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到因地制宜
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党和
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解析:可联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并结合材料回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