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课时跟踪检测(课件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 课时跟踪检测(课件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四) 探索认识的奥秘
一、基础练
1.从漫画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
①感性认识应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②要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③追求真理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真实、更可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历史上,张之洞、孙中山、宋子文等人先后提出过在海南修建铁路的设想,受当时条件限制,都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在几代建设者的努力下,海南终于建成了环岛铁路。海南环岛铁路梦的实现说明(  )
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动力,要发挥正确认识的指导作用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真理不断在实践中被推翻,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有条件使用科学仪器观测地震,记录地震资料并加以分析,进而对地震的认识逐渐具备了越来越高的理性与逻辑成分,但是仍然无法做到提前预警。可见(  )
①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实践的多样性 ④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决定认识的反复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年10月25日起,慈善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修正草案将个人求助行为和提供个人求助的平台纳入慈善法规范,授权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这是对现实情形的尊重,也是对基于恻隐之心救急难、帮助特定受益人的慈善行为的立法认可,填补了立法空白。慈善法的修正表明(  )
①认识发展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 ②实践的需要推动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④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年12月2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勘探装备“海经”系统,首次完成3 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勘探作业,精准描绘出深水深层以及复杂地质结构的“3D立体图”,大幅提升我国在超深水领域油气勘探能力。材料说明(  )
①海洋勘探活动是历史条件的产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深海资源的开发取决于人们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深化 ③勘探装备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的发展 ④研发“海经”系统是为了获得对超深水领域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法逾越的
C.认识因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而具有反复性
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二、提升练
1.2023年10月1日上午9时15分,我国18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开展极高海拔自动气象站架设、峰顶冰雪测厚、冰芯钻取及雪冰样品采集等多项科考任务。这是我国科考队首次登顶珠峰以外的海拔8 000米以上高峰。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此举可以获得高峰科考新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此举可以提供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此举可以获得更多正确认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此举获得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指导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  )
①真理总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与谬误并无明显的界限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然而科学家有了新的发现,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最大元凶不是二氧化碳,而是地球自身的温度在不断上升。科学家通过探测研究判断,地球内部环境的变化,使地球内核的温度越来越高,由此也直接带来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是关注地球表面以及地球上空的环境问题,却忽视了地球内部环境的变化。材料表明(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推动长三角等地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应运而生。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2020年8月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从“扎实推进”到“深入推进”,既是总结五年来的成果,也是擘画下阶段的蓝图。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加大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实现更大突破。要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推进更多重大平台、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携手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从“一体化”到“高质量”,从“扎实推进”到“深入推进”体现了我们对“一体化”认识的不断深入。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此进行说明。
三、易错练
1.《科学》杂志发表了我国观测站“拉索”对伽马射线暴的最新研究成果:“拉索”观测到在“后随爆炸”的早期不到两秒的时间里,高能光子流量增强了100多倍,改变了以往理论模型所预期的增长是比较缓慢平稳的判断。此次发表的观测结果将会引发科学界对伽马射线暴的深入认识和探讨。这体现了(  )
①科学的发展取决于实践的拓展和延伸 ②以往的理论模型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
③真理的发展要在前人基础上实现突破 ④研究新成果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年8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6星发射升空。本次发射是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创造了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历程中又一个百发纪录。风云三号06星的成功发射开启我国风云卫星紫外高光谱探测新篇章,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会永不停歇。这一成就充分说明(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②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科学研究总是在不断推翻之前认识的基础上发展的 ④对太空的不断认识是推动科学研究的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了定义: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①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③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时跟踪检测(四) 探索认识的奥秘
一、基础练
1.A 有些事物表面繁华,但是事实未必是真相,这表明感性认识应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要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①②入选。材料体现的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没有体现追求真理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不选。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都非常重要,不能说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真实、更可靠,④不选。
2.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动力,而不是“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动力”,①错误。环岛铁路的建成说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正确。真理不能被推翻,但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说法错误。新中国成立前,受当时条件限制未实现的海南环岛铁路梦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几代建设者的努力下实现了,这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④正确。
3.B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有条件使用科学仪器观测地震,记录地震资料并加以分析,进而对地震的认识逐渐具备了越来越高的理性与逻辑成分,这表明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①正确。②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得到体现,排除。即使人们使用越来越精密的科学仪器观测地震,并且对地震的认识逐渐加深,但仍然无法做到提前预警,表明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认识的反复性,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实践的多样性,③排除。
4.C 人们可以获得真理,而不是接近真理,①错误。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认识,④不选。“这是对现实情形的尊重”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②入选。“是对基于恻隐之心救急难、帮助特定受益人的慈善行为的立法认可”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③入选。
5.B 材料说明海洋勘探活动是历史条件的产物,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勘探装备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的发展,①③正确。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人们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深化不能决定深海资源的开发,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研发“海经”系统是为了更好指导人们的海洋实践活动,④说法错误。
6.A 伤风感冒时,总会听到医生给出“多喝水”的建议,但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者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认识的反复性,C不选。题干强调真理的条件性,不体现真理的客观性,D不选。
二、提升练
1.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此举可以获得高峰科考新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此举获得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指导实践,①④正确。此举不能提供完备的认识工具,排除②。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多种,不能说实践是唯一途径,排除③。
2.C “吃就吃新鲜的”,是对大多数食品来说,而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表明真理总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是否同客观相符合,二者有区别、严格的界限,②错误。材料未涉及真理的含义,④不符合题意。
3.A 题干材料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联系具有多样性,①②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将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材料未体现,③不符合题意。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指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材料未体现,④不符合题意。
4.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到主客条件的限制。我们对“一体化”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经历了五年多的实践,我们对“一体化”的认识会不断深化。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而我们对“一体化”的认识也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解析:可联系认识具有反复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与材料信息相结合回答。
三、易错练
1.B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将会引发科学界对伽马射线暴的深入认识和探讨,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科学的发展取决于实践的拓展和延伸,①正确。以往的理论模型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②错误。最新研究成果改变了以往理论模型所预期的增长是比较缓慢平稳的判断,这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的发展要在前人基础上实现突破,③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错误。
2.A 风云三号06星的成功发射开启我国风云卫星紫外高光谱探测新篇章,体现了实践推动人类对太空认识的无限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会永不停歇,说明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②正确。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③错误。科学研究可以推动认识的发展,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错误。
3.B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健康的定义不断完善,表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①③正确。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②错误。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
2 / 3(共29张PPT)
课时跟踪检测
一、基础练
1. 从漫画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
①感性认识应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②要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
物的本质 ③追求真理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理性认识比感
性认识更真实、更可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有些事物表面繁华,但是事实未必是真相,这表明感性
认识应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要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
质,①②入选。材料体现的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没有体现追求真
理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不选。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都非常
重要,不能说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真实、更可靠,④不选。
2. 历史上,张之洞、孙中山、宋子文等人先后提出过在海南修建铁路
的设想,受当时条件限制,都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在几代建
设者的努力下,海南终于建成了环岛铁路。海南环岛铁路梦的实现
说明(  )
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动力,要发挥正确认识的指导作用 ②实践
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真理不断
在实践中被推翻,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
史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动力,而不是“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和动力”,①错误。环岛铁路的建成说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
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正确。真理不能被推翻,但要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说法错误。新中国成立前,受当时条
件限制未实现的海南环岛铁路梦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几代建设者的努
力下实现了,这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正确。
3.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人类有条件使用科学仪器观测地震,记录地震资料并加
以分析,进而对地震的认识逐渐具备了越来越高的理性与逻辑成
分,但是仍然无法做到提前预警。可见(  )
①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实践的多样性
④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决定认识的反复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有条件使用科学仪器观测地
震,记录地震资料并加以分析,进而对地震的认识逐渐具备了越来
越高的理性与逻辑成分,这表明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具,推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①正确。②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得到
体现,排除。即使人们使用越来越精密的科学仪器观测地震,并且
对地震的认识逐渐加深,但仍然无法做到提前预警,表明人类追求
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认
识的反复性,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实践的多样性,③排除。
4. 2023年10月25日起,慈善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修正草
案将个人求助行为和提供个人求助的平台纳入慈善法规范,授权主
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这是对现实情形的尊重,也是对基于恻隐之
心救急难、帮助特定受益人的慈善行为的立法认可,填补了立法空
白。慈善法的修正表明(  )
①认识发展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
②实践的需要推动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④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人们可以获得真理,而不是接近真理,①错误。正确的
认识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认识,④不选。“这是对现实情形的尊重”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②入选。“是对基
于恻隐之心救急难、帮助特定受益人的慈善行为的立法认可”体现
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③入选。
5. 2023年12月2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勘探装备“海经”系统,首
次完成3 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勘探作业,精准描绘出深水深层以及
复杂地质结构的“3D立体图”,大幅提升我国在超深水领域油气勘
探能力。材料说明(  )
①海洋勘探活动是历史条件的产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深海资源
的开发取决于人们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深化 ③勘探装备延伸了人类
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的发展 ④研发“海经”系统是为了获得对
超深水领域的认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材料说明海洋勘探活动是历史条件的产物,具有社会历
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勘探装备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促进认识的发展,①③正确。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
用,人们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深化不能决定深海资源的开发,②说法
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研发“海经”系统是为了更好指导人们
的海洋实践活动,④说法错误。
6. “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
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指出,对于某些特定
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A.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B.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法逾越的
C. 认识因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而具有反复性
D.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解析: 伤风感冒时,总会听到医生给出“多喝水”的建议,但
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
明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符合
题意。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者的界限是相对的有
条件的,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认识的反复性,C不选。题干强调
真理的条件性,不体现真理的客观性,D不选。
二、提升练
1. 2023年10月1日上午9时15分,我国18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六
高峰卓奥友峰,开展极高海拔自动气象站架设、峰顶冰雪测厚、冰
芯钻取及雪冰样品采集等多项科考任务。这是我国科考队首次登顶
珠峰以外的海拔8 000米以上高峰。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此举可以获得高峰科考新认识 ②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此举可以提供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实践是获得认识
的唯一途径,此举可以获得更多正确认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此举获得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指导实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此举可以获得高峰科考新认识,实
践是认识的目的,此举获得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指导实践,①④正
确。此举不能提供完备的认识工具,排除②。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多
种,不能说实践是唯一途径,排除③。
2. “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
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
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
在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  )
①真理总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与谬误并无明显的界限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吃就吃新鲜的”,是对大多数食品来说,而对黄花
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
毒的隐患,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表明真理总是局限于一
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③符
合题意。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是否同客观相符合,二者
有区别、严格的界限,②错误。材料未涉及真理的含义,④不符合
题意。
3.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
然而科学家有了新的发现,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最大元凶不是二氧
化碳,而是地球自身的温度在不断上升。科学家通过探测研究判
断,地球内部环境的变化,使地球内核的温度越来越高,由此也直
接带来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是关注地球表
面以及地球上空的环境问题,却忽视了地球内部环境的变化。材料
表明(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实践
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联系
具有多样性,①②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将观念的
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材料未体现,③不符合题意。认识具有主体
差异性指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材料未体
现,④不符合题意。
4.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推动长
三角等地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京津冀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应运而生。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
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2020年8月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
工作。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
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从“扎实推进”到“深入推进”,既是总结
五年来的成果,也是擘画下阶段的蓝图。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
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加大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力
度,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实现更大突破。要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
提高政策协同,推进更多重大平台、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携手推动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从“一体化”到“高质量”,从“扎实推进”到“深入推进”体现
了我们对“一体化”认识的不断深入。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此
进行说明。
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到主客条件的限制。我们对“一体
化”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经历了五年多的实践,我们对“一体化”的认识会不断深化。③认
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因而我们对“一体化”的认识也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解析:可联系认识具有反复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
无限性和上升性与材料信息相结合回答。
三、易错练
1. 《科学》杂志发表了我国观测站“拉索”对伽马射线暴的最新研究
成果:“拉索”观测到在“后随爆炸”的早期不到两秒的时间里,
高能光子流量增强了100多倍,改变了以往理论模型所预期的增长
是比较缓慢平稳的判断。此次发表的观测结果将会引发科学界对伽
马射线暴的深入认识和探讨。这体现了(  )
①科学的发展取决于实践的拓展和延伸
②以往的理论模型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
③真理的发展要在前人基础上实现突破
④研究新成果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将会引发科学界对伽马射线暴的
深入认识和探讨,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科学的发展取决于实
践的拓展和延伸,①正确。以往的理论模型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
②错误。最新研究成果改变了以往理论模型所预期的增长是比较缓
慢平稳的判断,这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的发展要在前人
基础上实现突破,③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错误。
2. 2023年8月3日11时47 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
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6星发射升空。本次发射是长征四号系列
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创造了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历程中又一个百
发纪录。风云三号06星的成功发射开启我国风云卫星紫外高光谱探
测新篇章,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会永不停歇。这一成就充分说明
(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②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科学研究总是在不断推翻之前认识的基础上发展的
④对太空的不断认识是推动科学研究的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风云三号06星的成功发射开启我国风云卫星紫外高光谱
探测新篇章,体现了实践推动人类对太空认识的无限发展;人类探
索太空的脚步会永不停歇,说明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
程,①②正确。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
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
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③错误。科学研究可以推动认识的
发展,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错误。
3.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
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了定
义: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良
好的社会适应性。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①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③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健康的定义不断完善,表明人的认
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①③正
确。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
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②错误。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④错误。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