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课时跟踪检测(课件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 课时跟踪检测(课件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九)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基础练
1.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蕴含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昭示了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青少年深读党史这本“教科书”有利于(  )
①汲取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③传承革命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④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坚定理想信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面是三个不同时期,三段家国情怀,分别代表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在太行山上》)
“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体现的家国情怀)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之“古”,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为中国文化之“今”,“今”里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②中国文化之“今”与中国文化之“古”,其风貌、其内容、其主流思想、其时代精神是相同的 ③由“古”而“今”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不能违背这个历史的逻辑,去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甚至由“今”返“古” ④传统文化继承可以进行“独善其身”的“自改革”,在自身范围内的改进、完善和演变,而不是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密切相关联的文化再创造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全方位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辉煌历程的现实题材电视剧《我们这十年》播出后掀起追剧热潮,收视热度持续飙升。该剧获赞“立意高远、情节流畅、艺术审美高、传播领域广”。该电视剧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①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坚持以市场为出发点的创作导向 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④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快捷方便的键盘输入,汉字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请你撰文谈谈汉字书写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以拟为(  )
A.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D.普及书法,古为今用
5.有一种快乐叫“村BA”。一个只有1 188人的小山村,一个由村民自发组织的乡土篮球赛,全网关注量5亿人次,赛事3天,盛况空前。“村BA”,让人们知晓了台盘村,认识了那里热烈鲜活的老百姓,知道了那里的农副特产,看到了苗族文化,从中发现了商机。“村BA”促进基层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是(  )
①注重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的功能 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融汇不同民族文化资源 ④尊重和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参与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我们党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当代鲜活生动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成分,是实现文化强国梦想的导航。下列措施能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  )
①以宽阔的胸襟提倡指导思想的多元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树立文化自信 ③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 ④保持兼收并蓄的胸襟和气度,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提升练
1.电影《我本是高山》以张桂梅校长事迹为主线,使观众见证深山中被社会遗忘的女孩们如何通过教育的力量逐渐展翅翱翔,这是对张桂梅校长无私奉献的最好致敬,也是对所有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的敬意。上述材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作要(  )
①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中国民族舞剧《花木兰》借助中国民族舞蹈语言和现代舞台技术,以“孝、忠、爱”为主线,将一位女性从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追求爱情到回归和平的成长故事进行重塑。2023年9月,该剧在美国波士顿进行演出,群舞铮铮,气势磅礴,乐声悠扬,荡气回肠,征服了美国观众。该剧的成功在于(  )
①其技艺独领风骚、领先世界的发展 ②融通不同文化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③传递正确价值导向,激发情感共鸣 ④坚持开放心态,博采外来文化所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浙江赓续红色基因,积极构建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复合型旅游产品,打造一条条具有“红色、古色、绿色”为特点的旅游精品路线。此举有利于(  )
①传承红色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②形成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③发展文化产业,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高质量提升经济效益 ④建设文化强国,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12月4日是我国第10个国家宪法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立国家宪法日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不断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水平。坚持知识普及、理论阐释、观念引导全面发力。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在全社会开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优势和功效,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材料二 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宪法宣传走入中小学校园,某学校将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举行“法在心中”宪法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1)“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请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开展宪法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2)请你为学校策划一个“法在心中”宪法宣传教育周活动方案。
要求:自拟标题,说明活动的目的,设计活动的方式,字数在150字左右。
三、易错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反复倡导和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思想方法,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由此可见(  )
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复兴 ②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取材自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在描绘广为人知的传统故事的同时,融入新思想和新诠释,将现代的电影科技创新地与戏曲文化相结合,在戏曲与电影、文戏与武戏、西方特技与东方审美之间达到了完美的融合。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应(  )
①不忘未来、吸收外来 ②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9月1日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某中学开展“喜迎二十大,奋斗正青春”开学第一课活动。组织广大师生学习党史,开展主题讨论,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号召同学们不忘初心,争当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接班人。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发挥优秀文化教化育人的功能,为学生提供精神指引 ②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③文化塑造人,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④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唤起学生学史增信的热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时跟踪检测(九)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基础练
1.B 青少年深读党史这本“教科书”有利于汲取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坚定理想信念,培根铸魂、启智润心,①④符合题意。青少年深读党史这本“教科书”有利于增强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②错误。青少年深读党史这本“教科书”有利于传承革命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而不是传统美德,③与题意不符。
2.C 材料中反映了三个不同时期,三段家国情怀,分别代表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虽不尽相同,但存在密切联系,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之“古”,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为中国文化之“今”,“今”里包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以由“古”而“今”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不能违背这个历史的逻辑,去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甚至由“今”返“古”,①③入选。中国文化之“今”与中国文化之“古”,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基本特征,但其风貌、其内容、其主流思想、其时代精神并不完全相同,②错误。对传统文化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密切相关联的文化再创造,④说法错误。
3.D 这部电视剧的内容是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辉煌历程的,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关,①不符合题意。该剧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②说法错误。《我们这十年》全方位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辉煌历程,坚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③④符合题意。
4.A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A符合题意。“书写汉字,批判继承”强调批判继承,“立足实践,创新汉字”强调创新汉字,“普及书法,古为今用”强调普及书法,B、C、D均没有强调汉字书写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
5.D “村BA”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文化的功能,①说法错误。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村BA”,让人们知晓了台盘村,认识了那里热烈鲜活的老百姓,知道了那里的农副特产,看到了苗族文化,这启示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尊重和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性,②④符合题意。“村BA”的成功没有涉及融汇不同民族文化资源,③不符合题意。
6.C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需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②③符合题意。我们应该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不是多元化,①表述错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作用”说法错误,④错误。
二、提升练
1.D 电影《我本是高山》使观众见证深山中被社会遗忘的女孩们如何通过教育的力量逐渐展翅翱翔,是对所有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的敬意,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吸收外来”,②不选。材料没有体现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③不选。
2.C ①中的“领先世界”不符合现实,不选。中国民族舞剧《花木兰》借助了中国民族舞蹈语言和现代舞台技术,表明了融通不同文化资源,实现综合创新,②符合题意。该剧以中国民间故事为素材,所传递的勇敢、智慧和担当精神,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说明该剧传递正确价值导向,激发情感共鸣,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中华文化走出去,不体现博采外来文化所长,④不选。
3.B 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有利于传承红色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发展文化产业,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高质量提升经济效益,①③符合题意。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早已形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②说法错误。红色旅游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无直接关系,④排除。
4.(1)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弘扬宪法精神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人民,有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优势和功效。②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弘扬宪法精神,传播正能量,坚持知识普及、观念引导,有利于形成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③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回答时代问题。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服从宪法,弘扬宪法精神,不断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水平,有利于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2)标题:弘扬宪法精神,培养法治意识。
活动目的:学习宪法和法律,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活动方式:共开展三项活动。第一,以班级为参加单位,开展全校学宪法和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优胜者奖励。
第二,请法官到学校指导开展模拟法庭审判活动。第三,组织“对校园欺凌说不”的大讨论,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从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等知识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切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三、易错练
1.D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①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②错误。
2.D 题干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应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④符合题意。文化创新应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而不是不忘未来,①错误。材料未强调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③与题意不符。
3.B 文化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今后人生提供精神指引,①符合题意。“确保”过于绝对,②表述错误。文化具有双重性,优秀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表述错误。广大师生学习党史可以传播红色文化,植入红色基因,让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④符合题意。
3 / 3(共32张PPT)
课时跟踪检测
一、基础练
1.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蕴含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
命精神,昭示了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诠释了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青少年深读党史这本“教科书”有利于(  )
①汲取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③传承革
命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④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
族观、国家观,坚定理想信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青少年深读党史这本“教科书”有利于汲取丰富的精神
文化滋养,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坚定理想信
念,培根铸魂、启智润心,①④符合题意。青少年深读党史这本
“教科书”有利于增强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②错
误。青少年深读党史这本“教科书”有利于传承革命文化,丰富和
发展中华民族精神而不是传统美德,③与题意不符。
2. 下面是三个不同时期,三段家国情怀,分别代表了传统文化、革命
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在太行山上》)
“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体现的家
国情怀)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之“古”,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则为中国文化之“今”,“今”里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基因 ②中国文化之“今”与中国文化之“古”,其风貌、其内
容、其主流思想、其时代精神是相同的 ③由“古”而“今”为中
国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不能违背这个历史的逻辑,去搞厚“古”薄
“今”,以“古”非“今”甚至由“今”返“古” ④传统文化继
承可以进行“独善其身”的“自改革”,在自身范围内的改进、完
善和演变,而不是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密切相关
联的文化再创造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解析: 材料中反映了三个不同时期,三段家国情怀,分别代表
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虽不尽相同,但存在
密切联系,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之“古”,革命文化
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为中国文化之“今”,“今”里包含着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以由“古”而“今”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方
向,而不能违背这个历史的逻辑,去搞厚“古”薄“今”,以
“古”非“今”甚至由“今”返“古”,①③入选。中国文化之
“今”与中国文化之“古”,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基本特征,但其风
貌、其内容、其主流思想、其时代精神并不完全相同,②错误。
对传统文化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传
统文化的继承是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密切相关联的
文化再创造,④说法错误。
3. 全方位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辉煌历程的现实题材电视剧
《我们这十年》播出后掀起追剧热潮,收视热度持续飙升。该剧获
赞“立意高远、情节流畅、艺术审美高、传播领域广”。该电视剧
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①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坚持以市场为出发点的创作导向 
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④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
展道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解析: 这部电视剧的内容是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辉煌
历程的,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关,①不符合题意。该剧的成
功主要得益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②说法错误。《我们
这十年》全方位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辉煌历程,坚守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色,③④符合题意。
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快捷方便的键盘输
入,汉字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请你撰文谈谈汉字书写的
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以拟为(  )
A. 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B. 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 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D. 普及书法,古为今用
解析: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汉字为书写中华文
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
志,A符合题意。“书写汉字,批判继承”强调批判继承,“立足
实践,创新汉字”强调创新汉字,“普及书法,古为今用”强调普
及书法,B、C、D均没有强调汉字书写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
5. 有一种快乐叫“村BA”。一个只有1 188人的小山村,一个由村民
自发组织的乡土篮球赛,全网关注量5亿人次,赛事3天,盛况空
前。“村BA”,让人们知晓了台盘村,认识了那里热烈鲜活的老
百姓,知道了那里的农副特产,看到了苗族文化,从中发现了商
机。“村BA”促进基层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是(  )
①注重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的功能
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融汇不同民族文化资源
④尊重和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参与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村BA”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文化的功能,①说法错误。
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村BA”,让人们知晓了台盘村,认识了那里
热烈鲜活的老百姓,知道了那里的农副特产,看到了苗族文化,这
启示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文
化,尊重和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性,②④
符合题意。“村BA”的成功没有涉及融汇不同民族文化资源,③
不符合题意。
6. 我们党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当代鲜活生动的社会主义
文化,是我们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成分,是实现文化强国梦想
的导航。下列措施能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  )
①以宽阔的胸襟提倡指导思想的多元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②增
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树立文化自信 ③挖掘优秀传统文
化的思想价值,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 ④保持兼收并蓄的胸
襟和气度,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
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需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
思想价值,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②③符合题意。我们应该
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不是多元化,①表述错误。经济是文化
的基础,“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作用”说法错误,④错误。
二、提升练
1. 电影《我本是高山》以张桂梅校长事迹为主线,使观众见证深山中
被社会遗忘的女孩们如何通过教育的力量逐渐展翅翱翔,这是对张
桂梅校长无私奉献的最好致敬,也是对所有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
的敬意。上述材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作要(  )
①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创作导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解析: 电影《我本是高山》使观众见证深山中被社会遗忘的女
孩们如何通过教育的力量逐渐展翅翱翔,是对所有默默奉献的教育
工作者的敬意,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
作导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①④符合题意。材
料没有涉及“吸收外来”,②不选。材料没有体现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③不选。
2. 中国民族舞剧《花木兰》借助中国民族舞蹈语言和现代舞台技术,
以“孝、忠、爱”为主线,将一位女性从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追
求爱情到回归和平的成长故事进行重塑。2023年9月,该剧在美国
波士顿进行演出,群舞铮铮,气势磅礴,乐声悠扬,荡气回肠,征
服了美国观众。该剧的成功在于(  )
①其技艺独领风骚、领先世界的发展 ②融通不同文化资源,实现
综合创新 ③传递正确价值导向,激发情感共鸣 ④坚持开放心
态,博采外来文化所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①中的“领先世界”不符合现实,不选。中国民族舞
剧《花木兰》借助了中国民族舞蹈语言和现代舞台技术,表明
了融通不同文化资源,实现综合创新,②符合题意。该剧以中
国民间故事为素材,所传递的勇敢、智慧和担当精神,符合中
美两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说明该剧传递正确价值导向,激
发情感共鸣,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中华文化走出去,不体现
博采外来文化所长,④不选。
3. 浙江赓续红色基因,积极构建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
旅游、乡村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复合型旅游产品,打造一条条具有
“红色、古色、绿色”为特点的旅游精品路线。此举有利于(  )
①传承红色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②形成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③
发展文化产业,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高质量提升经济效益 ④
建设文化强国,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有利于传承红色文化,引导人
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发展文化产业,在坚
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高质量提升经济效益,①③符合题意。中
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早已形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
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②说法错误。红色
旅游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
修养无直接关系,④排除。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12月4日是我国第10个国家宪法日。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设立国家宪法日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
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
民权益的社会氛围,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
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
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不断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水平。坚持知识普
及、理论阐释、观念引导全面发力。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
施,在全社会开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的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优势和功效,推动宪法实施成
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材料二 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宪法宣传走入中小学校园,某学校将
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举行“法在心中”宪法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孩子
们从小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1)“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请结合材
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谈
谈开展宪法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答案: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弘扬宪法精神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人民,有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优势和功效。②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弘扬宪法精神,传播正能量,坚持知识普及、观念引导,有利于形成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③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回答时代问题。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服从宪法,弘扬宪法精神,不断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水平,有利于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解析:结合材料,从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等知识作答。
(2)请你为学校策划一个“法在心中”宪法宣传教育周活动方
案。
要求:自拟标题,说明活动的目的,设计活动的方式,字数
在150字左右。
答案:标题:弘扬宪法精神,培养法治意识。
活动目的:学习宪法和法律,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
法的良好习惯。
活动方式:共开展三项活动。第一,以班级为参加单位,
开展全校学宪法和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优胜者奖励。
第二,请法官到学校指导开展模拟法庭审判活动。第三,组织“对校园欺凌说不”的大讨论,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切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三、易错练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
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反
复倡导和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思想
方法,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品格。由此可见(  )
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复兴 ②中华民
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
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传承者和弘扬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
要转折点,①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②错误。
2.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取材自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
传》,在描绘广为人知的传统故事的同时,融入新思想和新诠释,
将现代的电影科技创新地与戏曲文化相结合,在戏曲与电影、文戏
与武戏、西方特技与东方审美之间达到了完美的融合。这启示我
们,文化创新应(  )
①不忘未来、吸收外来 ②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 题干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应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做
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④符合题意。文化创新应不
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而不是不忘未来,①错误。材料未
强调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③与题意不符。
3. 9月1日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某中学开展“喜迎二十大,奋斗正
青春”开学第一课活动。组织广大师生学习党史,开展主题讨论,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号召同学们不忘初心,争
当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接班人。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发挥优秀文化教化育人的功能,为学生提供精神指引 ②坚定理
想信念教育,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③文化塑造人,丰富学
生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④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唤
起学生学史增信的热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文化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
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今后人生提供精神指引,①符合题意。
“确保”过于绝对,②表述错误。文化具有双重性,优秀文化可以
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表述错误。广大师生学
习党史可以传播红色文化,植入红色基因,让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
义的信仰,④符合题意。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