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材料一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精神,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2013年8月,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021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两个结合”重大论断首次正式提出,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从五个方面重点部署文化建设工作,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以贯通古今的文化自觉,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刻揭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深入阐明“第二个结合”是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材料二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实践,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在这一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文化发展大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并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这一思想引领下,新时代神州大地呈现出“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气象,新时代中华文化澎湃起创新创造的无穷活力。
探究视角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重大意义。
探究视角二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科学行动指南。请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予以说明。
探究视角三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和要求。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有信心和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请列举一个能彰显文化自信的文化作品或文化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
1.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表明我党的文化自信达到新高度,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②为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④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上述材料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是新时代党对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理论总结 ②体现了思想意识是一个国家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③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④能够为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提供全新的标准路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措施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意义类
  题型特点 题型解法
  该类试题紧扣国家大政方针或现实性生活问题,以具体措施、重要决策、典型事件为载体,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结果。设问方式既有全面影响类(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又有单一影响类(积极意义或消极影响);既有针对某一问题的具体影响,又有不具有明确指向的系统影响。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确定知识范围,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审材料,划层次:①依据主体谈意义——在材料中找准主体、做法、作用对象,从这三个维度谈意义。②从不同角度谈意义——从限定知识范围来看,可以围绕知识逻辑分层推导意义;从区域来看,可以分析对“当地”、对“国家”、对“世界”有何意义。 第三步:整信息,定答案:遵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的原则阐明意义。
(2023·全国乙卷改编)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电视荧屏上的一大亮点,从《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咏唱中国经典名篇,到《中国诗词大会》以选手积极竞答、观众广泛参与、专家深度阐释的方式展示中国诗词之美;从《典籍里的中国》以影视化、戏剧化、故事化的方式展现典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中国价值,到《中国成语大会》讲述成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背后的中国智慧;从《上新了·故宫》寻觅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素,到《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读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经过创作者的深入发掘、精心编制、精彩演绎,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典籍、文物、建筑遗产“活起来”,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形成持续不断的传统文化热。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的意义。
【技法指导】
具体剖析
第一步: 审设问,定方向 知识限定: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答题方向: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第二步: 审材料,划层次 信息1:展示诗词之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信息2:展现典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中国价值,承载历史文化内涵及其背后的中国智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信息3: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步: 整信息, 定答案 材料知识相统一,层次清晰阐意义。遵循从小到大,由近及远的顺序组织答案。 ①对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②对经济:优秀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对个人: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尝试解答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3年9月27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尼山圣境尼山讲堂开幕。包括外国政要、国际组织代表、驻华使节、专家学者等在内的330位外宾出席。论坛主题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儒家思想不仅深刻濡染、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而且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应对共同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需要文明增信释疑、沟通心灵、凝聚共识,更加需要从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吸纳有益成分,在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中获得破解难题的智慧和方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活动的意义。
单元综合提升
综合探究深挖
命题探究
探究视角一 提示: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习近平文化思想能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探究视角二 提示: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③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导。④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探究视角三 提示:《跨过鸭绿江》是一部彰显文化自信的影视作品。该作品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故事,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应用体验
1.C “十个明确”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①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④错误;由“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可知,②③入选。
2.A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对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理论总结,①符合题意。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科学行动指南,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③符合题意。一个国家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文化自信,而不是思想意识,②错误。世界各国可以借鉴习近平文化思想,但不能说习近平文化思想能够为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提供全新的标准路径,夸大了其作用,④错误。
主观大题突破——意义类
典题示例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有利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繁荣。②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③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个人的促进作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跟踪训练
 ①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文化在交流和传播中发展,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各国文化在交流、相互借鉴与交融中不断创新发展,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解析: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各国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等层面分析即可。
4 / 4(共34张PPT)
单元综合提升
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材料一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
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精神,站在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提出了一系列新
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
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2013年8月,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这一
重大命题,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021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两个结合”
重大论断首次正式提出,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从五个方面重点部署文化建设工作,要
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以贯通古
今的文化自觉,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
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刻揭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
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深
入阐明“第二个结合”是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
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
想,这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材料二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实践,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
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
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在这一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
握文化发展大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提出了坚定文化自
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
思想。这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不仅丰富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并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标志
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
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思想
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这一思想引领下,新时代神州大地呈现出
“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气象,新时代中华文化澎湃起创新创造的无穷
活力。
探究视角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
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重大意义。
提示: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
能。习近平文化思想能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
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②坚持把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合,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③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提出了
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
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探究视角二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科学行动
指南。请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予以说明。
提示: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
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②文化兴
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
供了行动指南。③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
志,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指导。④文
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探究视角三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和要求。今
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有信心和能力铸
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请列举一个能彰显文化自信的文化作品或文化活
动,并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跨过鸭绿江》是一部彰显文化自信的影视作品。该作品展现
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故事,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无畏
的精神品质,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
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1.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
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
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既有文化理论观点
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
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由此可见,习文化思想(  )
①表明我党的文化自信达到新高度,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总体布局 ②为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新的文化使
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④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伟大实践,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十个明确”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
局,①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
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
识,④错误;由“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可
知,②③入选。
2.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
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
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
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上述材料表明,习近平文化思
想(  )
①是新时代党对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理论总结
②体现了思想意识是一个国家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③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④能够为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提供全新的标准路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
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说明习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对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理论总结,①
符合题意。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
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科
学行动指南,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③符合题意。一个国家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文化自信,而不是
思想意识,②错误。世界各国可以借鉴习近平文化思想,但不能说
习近平文化思想能够为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提供全新的标准路径,
夸大了其作用,④错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措施
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
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
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
新辉煌。
3.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
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
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
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意义类
题型特点
  该类试题紧扣国家大政方针或现实性生活问题,以具体措施、
重要决策、典型事件为载体,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结果。设问方式既
有全面影响类(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又有单一影响类(积极意
义或消极影响);既有针对某一问题的具体影响,又有不具有明确
指向的系统影响。
题型解法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确定知识范围,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审材料,划层次:①依据主体谈意义——在材料中找准主
体、做法、作用对象,从这三个维度谈意义。②从不同角度谈意
义——从限定知识范围来看,可以围绕知识逻辑分层推导意义;从
区域来看,可以分析对“当地”、对“国家”、对“世界”有何意
义。
第三步:整信息,定答案:遵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
接的原则阐明意义。
(2023·全国乙卷改编)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
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
养。”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电视荧屏上的一大亮点,从《经典
咏流传》和诗以歌、咏唱中国经典名篇,到《中国诗词大会》以选手
积极竞答、观众广泛参与、专家深度阐释的方式展示中国诗词之美;
从《典籍里的中国》以影视化、戏剧化、故事化的方式展现典籍中蕴
含的家国情怀、中国价值,到《中国成语大会》讲述成语所承载的历
史文化内涵及其背后的中国智慧;
从《上新了·故宫》寻觅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素,到《如果国宝
会说话》解读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经过创作者的深入
发掘、精心编制、精彩演绎,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
字、故事、典籍、文物、建筑遗产“活起来”,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
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形成持续不断的传统文化热。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
“活起来”“热起来”的意义。
具体剖析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知识限定: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答题方向: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技法指导】
具体剖析
第二
步: 审材
料, 划层
次 信息1:展示诗词之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信息2:展现典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中国价值,承载历史文
化内涵及其背后的中国智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信息3: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优秀文化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具体剖析
第三
步: 整信
息, 定答
案 材料知识相统一,层次清晰阐意义。遵循从小到大,由近及
远的顺序组织答案。
①对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②对经济:优秀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推动生产力的发
展。
③对个人: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
答案: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
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有利于彰
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繁荣。②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
经济的促进作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③有利于发挥
优秀文化对个人的促进作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3年9月27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尼山圣境
尼山讲堂开幕。包括外国政要、国际组织代表、驻华使节、专家学者
等在内的330位外宾出席。论坛主题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
共同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儒家思想不仅深刻濡染、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而且越来越
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
进,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应对共同挑战,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迫切需要文明增信释疑、沟通心灵、凝聚共识,更加需要从
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吸纳有益成分,在各
种文明的交流互鉴中获得破解难题的智慧和方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举办尼山世界文明
论坛活动的意义。
答案:①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国际交流活
动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
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开展世界不同
文明对话,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文化在交流和传播中
发展,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各国文化在交流、相互借鉴与交
融中不断创新发展,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解析: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各国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等层面分
析即可。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