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课件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课件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单元过关检测(三)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公布2023年度十大新词语,生成式人工智能、村超、新质生产力、显眼包、特种兵式旅游等榜上有名,这些热词新语记录了社会焦点的变迁,勾勒出语言生活的图景。这表明(  )
①文化是对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③热词新语的出现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④语言作为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文化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科技给农业装上了“智慧芯”,随着越来越多先进理念与技术从科研平台飞入田间地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改进,农民的小康之路越走越阔、越走越实。由此可见(  )
A.文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B.推动经济发展是文化创新发展的关键
C.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D.对农业文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从稻鱼共生的农耕技术,到节气时序的农耕经验,再到耕读为本的农耕文化,农耕文明的优秀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近年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农民技能大赛,发布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农耕文明的传承活动不断兴起和开展。开展农耕文明的传承活动有利于(  )
①传承优秀农耕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动力 ②利用我国古代农耕技术,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 ③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农耕文明顺应现代社会的潮流,逐步转化为工业文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甘肃省简牍博物馆从简牍发现的历史、简牍中壮阔的丝路故事、汉代边塞人的日常生活、汉简中蕴含的书法艺术出发,解码甘肃独特的文化基因,激活甘肃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运用现代科技为悠久的简牍文化赋予时代气息,拉近了现代与古代的距离。这表明(  )
①文化是对人类社会生活与实践的真实反映
②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内容
③中华简牍文化得到了世界各民族的认同
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好创新性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023年重阳节山东曲阜举办一年一度的“孝贤文化节”。“两创”的目的,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百姓心田。不只重阳节,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里,山东曲阜都会以“节礼”为主题举办活动。乡亲们都特别喜欢这样的活动,在喜乐团圆的气氛中,传统美德的文化意蕴和价值理念,不知不觉入了心。上述活动的举办启示我们(  )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宝贵财富,需要不断传承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③要充分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心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保持厚重基调的同时,借助新技术、新方式,有血有肉地再现李白、高适、杜甫等诗人形象,让观众伴随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体味“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酣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影片中的唐诗一次次唤起观众的文化记忆,表明新时代的文艺创作(  )
①要深入挖掘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求大同的核心思想 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表达 ④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  )
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历史自信 ②弘扬集体主义、厚植爱国情感 ③培育创新素养、引领社会风尚 ④传承革命文化、凝练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杨善洲为了“要还给下一代人一片森林、一片绿洲”,退休后毅然回到家乡的大亮山植树造林。多年后,杨善洲老人把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他说:“这笔财富从一开始就是国家和群众的,我只是代表他们在植树造林。”杨善洲老人的故事(  )
①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③表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得以丰富 ④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语言、文学、音乐、美术、建筑、习俗等,无不留有佛教的印记。这说明中华文化可以(  )
A.照搬外来文化的表现形式 B.融入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C.继承外来文化的全部内容 D.成为外来文化的发展根基
10.为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国家大剧院赴瑞士、奥地利、德国三国开展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地人民感知中国风,品味东方韵。开展这一活动(  )
①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④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趋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也对于洋货产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对此,下列对西方文化解读正确且符合鲁迅的观点的是(  )
①保持开放心态,大方接纳“送来”的东西
②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取其精华
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反对一切外来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引导和勉励更多的人做延安精神的时代传人,《延安日报》特开设“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专栏。下列可以作为专栏内容的是(  )
①追忆峥嵘岁月,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
②探访革命旧址,学习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③整理研究成果,进一步改编和丰富延安精神
④推动文化交流,将延安精神与外来文化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一座城市的城墙门楼、书院商号、祠堂牌坊、古塔石桥、古巷古井等古建筑(群),承载着当地居民百姓的集体记忆,镌刻着一方热土代代相传的文脉乡愁,保护好这些古建筑(群)就是留住这座城市的灵魂根脉。保护好古建筑(群)有利于(  )
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②发展文化产业,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复原时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④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3年11月15日,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活动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朋友通过重走长征路的形式,体验红色之旅,感悟伟大长征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举行“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活动 (  )
①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②旨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③有助于以文化人,激发民众爱国热情 ④有利于弘扬传承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3年12月1—3日,2023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暨创意设计博览会举行,1.3万平方米的展示现场,5大特色展区,300多家企业,100多位艺术家,“黑土特色+创意赋能”,让更多的市民、游客借这个平台,走近和了解黑龙江工艺美术的独特艺术魅力,展会期间共达成17个签约项目,签约总额7 900余万元。可见(  )
①优秀文化能推动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要搭建物质载体,营造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
③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不同时代的文化
④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卯兔追冬去,辰龙报春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创新“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与全球华人相约除夕,共享一台精彩纷呈、情真意切、热气腾腾的文化盛宴,值得期待。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达)”。“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春节联欢晚会值得期待,主要是因为(  )
①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关键
②科技赋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③文化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彰显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济南是享誉天下的“泉城”,2023年9月第十一届济南国际泉水节围绕泉水这一优势资源,跨界互动,让泉水变得好看好吃好玩,在叩开市民游客心扉的同时,也为济南发展泉水经济创造了无限可能。
板块(1)“泉水·味道”
名称 内容
济南国际泉水节·2023泉城购物节暨休闲美食嘉年华 电音啤酒节包括摇滚电音乐队音乐展演、消费展览、啤酒盛宴等活动;休闲美食嘉年华活动以“创品牌预制菜、享健康新消费”为主题,刺激市民消费,提升市场经济活力
泉水·康养滋补节 以“泉水·康养”为主题,依托药王楼内的宏济堂阿胶总部,邀请健康专家举办滋补讲座,成立“新黄河名医中医堂”,定期举办义诊,祈福九九重阳节,推广泉水康养滋补活动
板块(2)“泉水·童行”
名称 内容
“少年泉城颂”——千名“泉娃”传诵泉文化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发起组织的“少年泉城颂”——千名“泉娃”传诵泉文化活动,欢迎泉城学子一起参与,了解泉文化,学习泉文化,为泉文化代言,为泉文化骄傲
泉娃游记——首届青少年实景解密研学 带领学生们开启探泉之旅。此次探泉之旅需要孩子们带着“济南为什么叫泉城”“济南的泉水是怎样形成的”“泉水的形态是怎样的”等问题探究
济南——黄河少年行 多所学校近百名学生参加,通过寻访名泉、徒步黄河两岸和知识问答环节,引导济南学生深入了解泉与城、河与城、泉与河之间密不可分的历史联系,讲述河与泉的发展故事
板块(3)“泉水·人文”
名称 内容
“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果展 宣传世界遗产申报知识,展示申遗成果;展示“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定向考古成果和其他考古成果,重点展示丰富济南城市文化内涵的其他重大考古发掘成果
湖畔对话——中外推荐官眼里的济南 邀请中外“泉城推荐官”代表、各界知名专家学者游览济南风景名胜,体验泉水文化;参加泉水论坛,就护泉保泉、泉水文化展开探讨,邀请“泉城推荐官”作为“济南城市形象推介大使”,向世界介绍济南
“泉水情中秋月”第六届中秋拜月大典 依托中华传统文化拜月仪式融入非遗文化,以“中式美学+传统演绎”开展一场精美绝伦的演出盛事
  在活动内容方面设置了“泉水·味道”“泉水·童行”“泉水·人文”等多个板块,涵盖文化、旅游、艺术、美食、运动等多个领域。比如:在“泉水·味道”板块采用“预热+余热”的方式,将集文旅、网红打卡、消费购物、夜经济融为一体的“遇见明湖”和“济南国际泉水节·2023泉城购物节暨休闲美食嘉年华”提前启动,把泉水节这一品牌IP推得更加广远。在活动设计方面,运用新技术新场景融合创新,增强新鲜感和趣味性,让市民体验又潮又燃的泉水文化。其中,“泉水·童行”板块组织了一系列关于儿童的活动,如“泉娃游记”“少年泉城颂”等活动,让孩子在成长中学习泉水知识,感受泉水文化,增强对家乡泉城的热爱。此外,在“泉城·人文”板块还筹办了“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果展,通过中外泉城推荐官和知名专家学者的推荐,让泉水故事、泉水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深厚的文化底蕴,适配的商业元素,共鸣的情感慰藉,是泉水节的成功密码,也是让奔腾千年的泉水还能保持着新鲜感的不二法门。
(1)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分析济南国际泉水节的意义。(10分)
(2)开幕式现场,济南各区县(功能区)的文旅代表,借助济南国际泉水节这一平台,化身泉水推荐官,向世界推介他们的泉水宣言。请写出两条泉水节的宣传标语。(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由5片古茶林、9个古村寨和3片分隔防护林构成,是世界上保存完整、面积较大、种植历史悠久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被世界茶文化研究学者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千余年来,这里延续着人茶共生的古老故事。
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布朗族先民发现和认识了野生茶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熟悉茶树生长习性,在森林中育茶种茶,呈现出“高处是乔木层—中间是茶树等灌木层—地表是草本层”的立体群落结构,
不同古茶林片区间还保留森林,作分隔、防护之用。分布在茶林中的9个传统村落,共有居民近5 000人,传统民居建筑530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321座。森林—古茶林—村落的空间组合与天然林相似的茶林生态系统、特殊的茶祖信仰以及世居民族文化,共同创造了独特的山地人居环境。
2023年9月,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文化价值。(10分)
19.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4年进入冰雪季以来,哈尔滨冰雪旅游火出圈了。被不断追捧的冰雪大世界和索菲亚教堂,都是哈尔滨的老“家底”,新“花活”冰雪气垫船、雪地摩托车也备受欢迎。面对机遇,哈尔滨精心设计、优化服务、强化管理,坚持“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为了让因身高受到限制的游客也能滑滑梯,特地安排“陪滑”,并且将“哈体院学生陪滑”短视频刷上热门;索菲亚教堂被“幻视”为“适合中国宝宝的欧洲建筑”,穿上一套俄式公主裙就能融入异域风情……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建造得特别壮观,拥有不可替代性的冰雪旅游产品;当地的“好客”形象颇有助益,比如,哈尔滨一改卖菜的“豪放”做派,给冻梨摆盘、给萝卜切片;当地出租车司机也一改豪放粗犷的嗓音,温柔待人;哈尔滨还修建了游客温暖驿站,供游客休息取暖……哈尔滨也由此被贴上“讨好型市格”的标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哈尔滨冰雪旅游火出圈的原因。(1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1月8日,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将包括北京雪花、天津稻香村、重庆冠生园等在内的55个长期经营不善,甚至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丧失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工艺技术独特、设计制造精良、产品服务优质、社会广泛认同的品牌,既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也要看到,老品牌是宝贵资源,但老字号不是“铁帽子王”,一些老字号生产频频“亮红灯”,背后往往存在着“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惰怠心态,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一些经营者仍然固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等观念,坚持“传统必须一成不变”的原则,未能形成现代化的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和营销运营线,逐渐与时代脱节,与消费者需求脱轨。没有永恒的老字号,也没有长期的新品牌。放弃匠心、品质失守,再大牌的老字号也可能迅速“塌房”;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再小的买卖也能擦亮金字招牌。
材料二 老字号品牌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所代表着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企业精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的趋势,老字号品牌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消费需求。那么老字号该如何在传播过程中保持品牌的人格及文化价值,同时实现品牌形象的升级和更新呢?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阐述擦亮老字号传承金字招牌的必要性及措施。(9分)
(2)结合材料,为“老字号如何通过传播实现品牌形象的升级和更新”撰写一篇简明的策划案。(7分)
要求:围绕“老字号品牌形象”这一主题;策划思路要清晰;字数200字左右。
单元过关检测(三)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1.B 2023年度十大新词语,生成式人工智能、村超、新质生产力、显眼包、特种兵式旅游等榜上有名,这些热词新语记录了社会焦点的变迁,勾勒出语言生活的图景,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语言作为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文化内容,①④正确。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中,有时会滞后于经济的发展,②说法错误。“热词新语的出现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说法夸大了其作用,③错误。
2.C 优秀文化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A错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B错误。科技给农业装上了“智慧芯”,先进理念与技术飞入田间地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改进,扩宽了农民的小康之路,这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C入选。文明是积极向上的,不用去其糟粕,D错误。
3.A 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动力,①正确。利用我国古代农耕技术,不能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②排除。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开展农耕文明的传承活动,有利于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正确。农耕文明的传承,是要发挥其作用,不是变为工业文明,④排除。
4.C 文化是对人类社会生活与实践的反映,但不一定是真实反映,①说法错误。甘肃省简牍博物馆通过简牍解码甘肃独特的文化基因,这表明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内容,②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要求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中华简牍文化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认同,并未得到世界各民族的认同,③说法错误。甘肃省简牍博物馆激活甘肃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运用现代科技为悠久的简牍文化赋予时代气息,拉近了现代与古代的距离,这表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好创新性发展,④符合题意。
5.C 在传统节日中,山东曲阜都会以“节礼”为主题举办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百姓心田,由此可见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充分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②③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该传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未体现文化发展要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心态,④不选。
6.C 该作品主要体现的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没有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中求大同的核心思想,①不选。文艺创作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④错误。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唤起观众的文化记忆,表明文化发展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入选。在保持厚重基调的同时,借助新技术、新方式,有血有肉地再现诗人形象,说明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表达,③入选。
7.A 雷锋精神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培育创新素养并无太大关系,③不选。雷锋精神主要展现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体现时代精神,④不选。
8.A 杨善洲老人不仅退休后依旧为大亮山的绿化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更是一心为了家乡和人民,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①②入选。材料没有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③不选。④夸大了杨善洲故事的作用,不选。
9.B 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A、C错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D错误。
10.B 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①正确。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展现中华文化的优越性”说法错误,②排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地人民感知中国风,品味东方韵,这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③正确。各民族文化具有个性和自己的特征,要坚持文化多样性,不能趋同,④错误。
11.C 对于“送来”的东西,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而不是大方接纳,我们接纳的应该是有益的西方文化,①错误。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西方文化,要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取其精华,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未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且我们要吸收借鉴有益的外来文化,而不是全盘否定,④错误。
12.A 材料强调要弘扬延安精神,没有涉及改编与丰富延安精神,③排除。外来文化有两面性,我们要将延安精神与外来优秀文化相结合,④错误。
13.B 发展文化事业更好的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而不是发展文化产业,②错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为了复原时代社会生活的变迁,③错误。
14.B 举行“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活动,体验红色之旅,感悟伟大长征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助于以文化人,激发民众爱国热情,①③符合题意。举行“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活动,有利于感悟伟大长征精神,激发民众爱国热情,而不是为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②排除。我们要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④错误。
15.D 文化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①错误。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暨创意设计博览会举行,更多的市民、游客借这个平台,走近和了解黑龙江工艺美术的独特艺术魅力,这说明要搭建物质载体,营造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②正确。材料强调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且材料不涉及不同时代,③不符合题意。展会期间共达成17个签约项目,签约总额7 900余万元,这说明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④正确。
16.D 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而不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错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创新“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与全球华人相约除夕,共享一台精彩纷呈、情真意切、热气腾腾的文化盛宴,值得期待。春节联欢晚会值得期待,主要是因为科技赋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②正确。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文化创新,③错误。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达)”。“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春节联欢晚会值得期待,主要是因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彰显文化自信,④正确。
17.(1)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通过泉水节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让人们学到了泉水知识,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指引,推动了社会发展,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泉水节向世界展示了文化底蕴和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泉水节通过配适的商业元素,刺激市民消费,提升市场经济活力,同时把文化推向世界,增进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④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市民及游客在参与泉水节中,感受泉水文化,真切体验到了幸福感和自豪感,增强了对家乡泉城的热爱。
(2)“展齐鲁古风,品泉水神韵”“遇见泉水节,遇见最好的你”“大美泉水节,好客济南人”“我在泉水节很想你”等。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功能、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类主观题,调动教材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等知识,联系实际分析作答。
18.“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中华茶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可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及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可从中华文化特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多样性、文化自信的角度回答即可。
19.①对冰雪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有老“家底”,也有新“花活”。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服务、强化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了综合创新,既有当地特色,又融入了异域风
情。④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解析:由既有老“家底”,也有新“花活”,可联系对冰雪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坚持“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可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由“哈体院学生陪滑”短视频刷上热门;索菲亚教堂被“幻视”为“适合中国宝宝的欧洲建筑”,可联系融通不同资源,实现了综合创新;由拥有不可替代性的冰雪旅游产品;当地的“好客”形象颇有助益,可联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20.(1)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老字号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保护传承老字号、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既是对传统产业和商业文化的继承,更是涵养文化自信的需要。②要推动老字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守和创新,是老字号品牌价值焕发生机的关键。老字号既要向客户传递品牌文化内涵,更要立足时代之基,研究市场消费的新特点,融通不同资源,创新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③老字号传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老字号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挖掘与再创造,应逐步形成贴近生活且能够引发大众共鸣的时尚消费潮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吸引年轻人的眼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2)①信息整合:进行市场调研,将品牌各种信息内容整合在一起,包括品牌文化、企业精神、品牌故事、社会责任等方面,形成一个有机统一、完整的品牌形象。②传播渠道:需要充分利用多种传媒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形成传播网络,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③传播方式:通过多种传播方式,如广告、宣传、推广、公益等方式,凸显品牌人格和文化价值,形成品牌与形象的协调一致,同时更好地传递品牌的价值观和文化精髓。④传播目标:明确传播的目标和受众,同时针对不同受众,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解析:第(1)问,运用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文化自信等知识分析材料。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文化知识,切合主题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2 / 6(共61张PPT)
单元过关检测(三)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公布2023年度十大新词语,生成式人
工智能、村超、新质生产力、显眼包、特种兵式旅游等榜上有名,
这些热词新语记录了社会焦点的变迁,勾勒出语言生活的图景。这
表明(  )
①文化是对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
同步 ③热词新语的出现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④语言作为载
体,承载、表达和展现文化内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2023年度十大新词语,生成式人工智能、村超、新质生
产力、显眼包、特种兵式旅游等榜上有名,这些热词新语记录了社
会焦点的变迁,勾勒出语言生活的图景,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
的产物,语言作为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文化内容,①④正确。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中,有时会滞后于
经济的发展,②说法错误。“热词新语的出现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程
度”说法夸大了其作用,③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科技给农业装上了“智慧芯”,随着越来越多先进理念与技术从科
研平台飞入田间地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改进,农民的
小康之路越走越阔、越走越实。由此可见(  )
A. 文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B. 推动经济发展是文化创新发展的关键
C.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D. 对农业文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优秀文化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A错误。文化创新和
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B错误。科技给农业
装上了“智慧芯”,先进理念与技术飞入田间地头,传统农业生产
方式得到了极大改进,扩宽了农民的小康之路,这体现了一定的文
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C入选。文明是积极向上的,不用去其糟
粕,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从稻鱼共生的农耕技术,到节气时序的农耕经验,再到耕读为本的
农耕文化,农耕文明的优秀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近年来,设立
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农民技能大赛,发布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农
耕文明的传承活动不断兴起和开展。开展农耕文明的传承活动有利
于(  )
①传承优秀农耕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动力 ②利用我
国古代农耕技术,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 ③延续中华民族的
文化血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农耕文明顺应现代社会的
潮流,逐步转化为工业文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
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动力,①正确。利用我国古代农耕技
术,不能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②排除。农耕文明是中华文
化的一部分,开展农耕文明的传承活动,有利于延续中华民族的文
化血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正确。农耕文明的传承,是
要发挥其作用,不是变为工业文明,④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甘肃省简牍博物馆从简牍发现的历史、简牍中壮阔的丝路故事、汉
代边塞人的日常生活、汉简中蕴含的书法艺术出发,解码甘肃独特
的文化基因,激活甘肃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运用现代科技为悠久的
简牍文化赋予时代气息,拉近了现代与古代的距离。这表明(  )
①文化是对人类社会生活与实践的真实反映 ②文化载体承载、表
达和展现着文化内容 ③中华简牍文化得到了世界各民族的认同 
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好创新性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文化是对人类社会生活与实践的反映,但不一定是真实
反映,①说法错误。甘肃省简牍博物馆通过简牍解码甘肃独特的文
化基因,这表明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内容,②符合题
意。文化多样性要求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中华简
牍文化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认同,并未得到世界各民族的认同,③说
法错误。甘肃省简牍博物馆激活甘肃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运用现代
科技为悠久的简牍文化赋予时代气息,拉近了现代与古代的距离,
这表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好创新性发展,④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023年重阳节山东曲
阜举办一年一度的“孝贤文化节”。“两创”的目的,是要让优秀
传统文化浸润百姓心田。不只重阳节,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
传统节日里,山东曲阜都会以“节礼”为主题举办活动。乡亲们都
特别喜欢这样的活动,在喜乐团圆的气氛中,传统美德的文化意蕴
和价值理念,不知不觉入了心。上述活动的举办启示我们(  )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宝贵财富,需要不断传承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坚
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③要充分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
的价值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心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在传统节日中,山东曲阜都会以“节礼”为主题举办活
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百姓心田,由此可见
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充分发挥好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②③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
粕,我们应该传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错误。材料主要体现
的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未体现文化发展要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
放心态,④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保持厚重基调的同时,借助新技术、新
方式,有血有肉地再现李白、高适、杜甫等诗人形象,让观众伴随
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体味“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
山”的酣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影
片中的唐诗一次次唤起观众的文化记忆,表明新时代的文艺创作( )
①要深入挖掘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求大同的核心思想 ②要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表达 ④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展现
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该作品主要体现的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没有
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中求大同的核心思想,①不选。文艺创作要把社
会效益放在首位,④错误。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唤起观众的文
化记忆,表明文化发展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入选。在保持厚
重基调的同时,借助新技术、新方式,有血有肉地再现诗人形象,
说明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表达,③入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
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弘扬雷锋精神有
利于(  )
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历史自信 ②弘扬集体主义、厚植爱国情感 
③培育创新素养、引领社会风尚 ④传承革命文化、凝练时代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雷锋精神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培育创新素养
并无太大关系,③不选。雷锋精神主要展现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不体现时代精神,④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杨善洲为了“要还给下一代人一片森林、一片绿洲”,退休后毅然
回到家乡的大亮山植树造林。多年后,杨善洲老人把大亮山林场的
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他说:“这笔财富从一开始就是国家
和群众的,我只是代表他们在植树造林。”杨善洲老人的故事( )
①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③表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得以丰富
④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杨善洲老人不仅退休后依旧为大亮山的绿化环境作出自
己的贡献,更是一心为了家乡和人民,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
貌,①②入选。材料没有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③不选。④夸
大了杨善洲故事的作用,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古代中国的思
想文化、语言、文学、音乐、美术、建筑、习俗等,无不留有佛教
的印记。这说明中华文化可以(  )
A. 照搬外来文化的表现形式
B. 融入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C. 继承外来文化的全部内容
D. 成为外来文化的发展根基
解析: 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A、C错
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为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国家大
剧院赴瑞士、奥地利、德国三国开展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更
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地人民感知中国风,品味东方韵。开展
这一活动(  )
①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④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趋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①正确。各
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展现中华文化的优越性”说法错误,②
排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地人民感知中
国风,品味东方韵,这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③正确。
各民族文化具有个性和自己的特征,要坚持文化多样性,不能
趋同,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
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也
对于洋货产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
是“拿来”的缘故。对此,下列对西方文化解读正确且符合鲁迅
的观点的是(  )
①保持开放心态,大方接纳“送来”的东西
②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取其精华
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反对一切外来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对于“送来”的东西,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而不是
大方接纳,我们接纳的应该是有益的西方文化,①错误。我们应
该辩证地对待西方文化,要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
所用,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取其精华,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
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未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且我们要
吸收借鉴有益的外来文化,而不是全盘否定,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
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引导和勉励更多
的人做延安精神的时代传人,《延安日报》特开设“弘扬延安精
神,奋进伟大时代”专栏。下列可以作为专栏内容的是(  )
①追忆峥嵘岁月,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
②探访革命旧址,学习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③整理研究成果,进一步改编和丰富延安精神
④推动文化交流,将延安精神与外来文化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材料强调要弘扬延安精神,没有涉及改编与丰富延安精
神,③排除。外来文化有两面性,我们要将延安精神与外来优秀
文化相结合,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一座城市的城墙门楼、书院商号、祠堂牌坊、古塔石桥、古巷古
井等古建筑(群),承载着当地居民百姓的集体记忆,镌刻着一
方热土代代相传的文脉乡愁,保护好这些古建筑(群)就是留住
这座城市的灵魂根脉。保护好古建筑(群)有利于(  )
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②发展文化产业,保
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复原时代社会生活
的变迁 ④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发展文化事业更好的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而不是
发展文化产业,②错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为了复原时
代社会生活的变迁,③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2023年11月15日,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
活动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朋友通过重走长征路的形式,体验红色之旅,感悟伟大长征精
神,汲取奋进力量。举行“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活动 (  )
①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②旨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③有助于以文化人,激发民众爱国热情
④有利于弘扬传承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举行“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活动,体验红色之旅,感
悟伟大长征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
量,有助于以文化人,激发民众爱国热情,①③符合题意。举行
“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活动,有利于感悟伟大长征精神,激发
民众爱国热情,而不是为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②排除。我们
要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2023年12月1—3日,2023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暨创意设计博览会
举行,1.3万平方米的展示现场,5大特色展区,300多家企业,100
多位艺术家,“黑土特色+创意赋能”,让更多的市民、游客借
这个平台,走近和了解黑龙江工艺美术的独特艺术魅力,展会期
间共达成17个签约项目,签约总额7 900余万元。可见(  )
①优秀文化能推动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要搭建物质载体,营造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
③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不同时代的文化
④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文化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基础,①错误。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暨创意设计博览会举行,
更多的市民、游客借这个平台,走近和了解黑龙江工艺美术的
独特艺术魅力,这说明要搭建物质载体,营造文化传承的浓厚
氛围,②正确。材料强调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且材料不涉及
不同时代,③不符合题意。展会期间共达成17个签约项目,签
约总额7 900余万元,这说明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
相互交融,④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卯兔追冬去,辰龙报春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
晚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创新“思想+艺术+
技术”融合传播,与全球华人相约除夕,共享一台精彩纷呈、情
真意切、热气腾腾的文化盛宴,值得期待。据《康熙字典》记
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达)”。
“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春节联欢晚会值
得期待,主要是因为(  )
①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关键
②科技赋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③文化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
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彰显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而不
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错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
春节联欢晚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创新“思想
+艺术+技术”融合传播,与全球华人相约除夕,共享一台精彩
纷呈、情真意切、热气腾腾的文化盛宴,值得期待。春节联欢晚
会值得期待,主要是因为科技赋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
性转化,②正确。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文化创新,③错
误。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
篇》,音同“沓(达)”。“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春节联欢晚会值得期待,主要是因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彰显文化自信,④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济南是享誉天下的“泉城”,2023年9月第十一届济南国际泉
水节围绕泉水这一优势资源,跨界互动,让泉水变得好看好吃好
玩,在叩开市民游客心扉的同时,也为济南发展泉水经济创造了
无限可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板块(1)“泉水·味道”
名称 内容
济南国际泉水节·2023泉
城购物节暨休闲美食嘉年华 电音啤酒节包括摇滚电音乐队音乐展演、消费展览、啤酒盛宴等活动;休闲美食嘉年华活动以“创品牌预制菜、享健康新消费”为主题,刺激市民消费,提升市场经济活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名称 内容
泉水·康养
滋补节 以“泉水·康养”为主题,依托药王楼内的宏济堂阿胶总
部,邀请健康专家举办滋补讲座,成立“新黄河名医中
医堂”,定期举办义诊,祈福九九重阳节,推广泉水康
养滋补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板块(2)“泉水·童行”
名称 内容
“少年泉城
颂”——千
名“泉娃”
传诵泉文化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发起组织的“少年泉城颂”——千
名“泉娃”传诵泉文化活动,欢迎泉城学子一起参
与,了解泉文化,学习泉文化,为泉文化代言,为泉
文化骄傲
泉娃游记—
—首届青少
年实景解密
研学 带领学生们开启探泉之旅。此次探泉之旅需要孩子们
带着“济南为什么叫泉城”“济南的泉水是怎样形成
的”“泉水的形态是怎样的”等问题探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名称 内容
济南——黄
河少年行 多所学校近百名学生参加,通过寻访名泉、徒步黄河
两岸和知识问答环节,引导济南学生深入了解泉与
城、河与城、泉与河之间密不可分的历史联系,讲述
河与泉的发展故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名称 内容
“济南泉·城
文化景观”申
报世界文化遗
产成果展 宣传世界遗产申报知识,展示申遗成果;展示“济南
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定向考古成果和其他考古成
果,重点展示丰富济南城市文化内涵的其他重大考古
发掘成果
板块(3)“泉水·人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名称 内容
湖畔对话——
中外推荐官眼
里的济南 邀请中外“泉城推荐官”代表、各界知名专家学者游
览济南风景名胜,体验泉水文化;参加泉水论坛,就
护泉保泉、泉水文化展开探讨,邀请“泉城推荐官”
作为“济南城市形象推介大使”,向世界介绍济南
“泉水情中秋
月”第六届中
秋拜月大典 依托中华传统文化拜月仪式融入非遗文化,以“中式
美学+传统演绎”开展一场精美绝伦的演出盛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在活动内容方面设置了“泉水·味道”“泉水·童行”“泉
水·人文”等多个板块,涵盖文化、旅游、艺术、美食、运动等多
个领域。比如:在“泉水·味道”板块采用“预热+余热”的方
式,将集文旅、网红打卡、消费购物、夜经济融为一体的“遇见
明湖”和“济南国际泉水节·2023泉城购物节暨休闲美食嘉年华”
提前启动,把泉水节这一品牌IP推得更加广远。在活动设计方
面,运用新技术新场景融合创新,增强新鲜感和趣味性,让市民
体验又潮又燃的泉水文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其中,“泉水·童行”板块组织了一系列关于儿童的活动,如“泉娃
游记”“少年泉城颂”等活动,让孩子在成长中学习泉水知识,感受
泉水文化,增强对家乡泉城的热爱。此外,在“泉城·人文”板块还
筹办了“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果展,通过中外
泉城推荐官和知名专家学者的推荐,让泉水故事、泉水文化传播到世
界各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深厚的文化底蕴,适配的商业元素,共鸣的情感慰藉,是泉
水节的成功密码,也是让奔腾千年的泉水还能保持着新鲜感的不
二法门。
(1)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分析济南国际泉水节的
意义。(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通过泉水节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让人们学到了泉水知识,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指引,推动了社会发展,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泉水节向世界展示了文化底蕴和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泉水节通过配适的商业元素,刺激市民消费,提升市场经济活力,同时把文化推向世界,增进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④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市民及游客在参与泉水节中,感受泉水文化,真切体验到了
幸福感和自豪感,增强了对家乡泉城的热爱。
解析: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功能、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开幕式现场,济南各区县(功能区)的文旅代表,借助济南
国际泉水节这一平台,化身泉水推荐官,向世界推介他们的
泉水宣言。请写出两条泉水节的宣传标语。(4分)
答案:“展齐鲁古风,品泉水神韵”“遇见泉水节,遇见最好的你”“大美泉水节,好客济南人”“我在泉水节很想你”等。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类主观题,调动教材尊重文化多样性、文
化交流等知识,联系实际分析作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由5片古茶林、9个古村寨和3片分隔防
护林构成,是世界上保存完整、面积较大、种植历史悠久的人工
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被世界茶文化研究学者誉为“茶树自然博
物馆”“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山共林、林生茶、
茶绕村,千余年来,这里延续着人茶共生的古老故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布朗族先民发现和认识了野生茶树,
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
技术。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熟悉茶树生长习性,在森林中育
茶种茶,呈现出“高处是乔木层—中间是茶树等灌木层—地表是
草本层”的立体群落结构,不同古茶林片区间还保留森林,作分
隔、防护之用。分布在茶林中的9个传统村落,共有居民近5 000
人,传统民居建筑530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321
座。森林—古茶林—村落的空间组合与天然林相似的茶林生态系
统、特殊的茶祖信仰以及世居民族文化,共同创造了独特的山地
人居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23年9月,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
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
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普洱景迈山
古茶林文化景观”的文化价值。(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中华茶文化的载体,
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可以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
聚力及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可从中华文化特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多样
性、文化自信的角度回答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4年进入冰雪季以来,哈尔滨冰雪旅游火出圈了。被不断
追捧的冰雪大世界和索菲亚教堂,都是哈尔滨的老“家底”,新
“花活”冰雪气垫船、雪地摩托车也备受欢迎。面对机遇,哈尔
滨精心设计、优化服务、强化管理,坚持“以客为先、以客为
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为了让因身高受到限制的游客也能
滑滑梯,特地安排“陪滑”,并且将“哈体院学生陪滑”短视频
刷上热门;索菲亚教堂被“幻视”为“适合中国宝宝的欧洲建
筑”,穿上一套俄式公主裙就能融入异域风情……哈尔滨的冰雪
大世界建造得特别壮观,拥有不可替代性的冰雪旅游产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当地的“好客”形象颇有助益,比如,哈尔滨一改卖菜的“豪放”做
派,给冻梨摆盘、给萝卜切片;当地出租车司机也一改豪放粗犷的嗓
音,温柔待人;哈尔滨还修建了游客温暖驿站,供游客休息取暖……
哈尔滨也由此被贴上“讨好型市格”的标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哈尔滨冰雪旅
游火出圈的原因。(12分)
答案:①对冰雪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有老“家
底”,也有新“花活”。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服务、强化
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融通不同资源,实
现了综合创新,既有当地特色,又融入了异域风情。④坚持社会
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
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由既有老“家底”,也有新“花活”,可联系对冰雪文化
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坚持“以客为先、以客为尊、
以客为友、以客为亲”,可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由“哈体院
学生陪滑”短视频刷上热门;索菲亚教堂被“幻视”为“适合中
国宝宝的欧洲建筑”,可联系融通不同资源,实现了综合创新;
由拥有不可替代性的冰雪旅游产品;当地的“好客”形象颇有助
益,可联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1月8日,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关于公布中华老
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将包括北京雪花、天津稻香村、重庆冠
生园等在内的55个长期经营不善,甚至已经破产、注销、倒闭,
或丧失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中
华老字号是指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工艺技术独特、设
计制造精良、产品服务优质、社会广泛认同的品牌,既有很高的
经济价值,也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也要看到,老品牌是宝贵资源,但老字号不是“铁帽子王”,一些老
字号生产频频“亮红灯”,背后往往存在着“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的惰怠心态,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一些经营者仍然固守“酒香不怕
巷子深”等观念,坚持“传统必须一成不变”的原则,未能形成现代
化的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和营销运营线,逐渐与时代脱节,与消费者
需求脱轨。没有永恒的老字号,也没有长期的新品牌。放弃匠心、品
质失守,再大牌的老字号也可能迅速“塌房”;坚持与时俱进,不断
发展创新,再小的买卖也能擦亮金字招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材料二 老字号品牌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所代表着的是中华
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企业精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的
趋势,老字号品牌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和消费需求。那么老字号该如何在传播过程中保持品牌的人格及
文化价值,同时实现品牌形象的升级和更新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阐述
擦亮老字号传承金字招牌的必要性及措施。(9分)
答案: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老字号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保护传承老字号、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既是对传统产业和商业文化的继承,更是涵养文化自信的需要。②要推动老字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守和创新,是老字号品牌价值焕发生机的关键。老字号既要向客户传递品牌文化内涵,更要立足时代之基,研究市场消费的新特点,融通不同资源,创新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③老字号传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老字号通过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创新挖掘与再创造,应逐步形成贴近生活且能够引发大众共
鸣的时尚消费潮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吸引
年轻人的眼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解析:运用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文化自信等知识分析材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结合材料,为“老字号如何通过传播实现品牌形象的升级和
更新”撰写一篇简明的策划案。(7分)
要求:围绕“老字号品牌形象”这一主题;策划思路要清
晰;字数200字左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①信息整合:进行市场调研,将品牌各种信息内容整合在一起,包括品牌文化、企业精神、品牌故事、社会责任等方面,形成一个有机统一、完整的品牌形象。②传播渠道:需要充分利用多种传媒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形成传播网络,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③传播方式:通过多种传播方式,如广告、宣传、推广、公益等方式,凸显品牌人格和文化价值,形成品牌与形象的协调一致,同时更好地传递品牌的价值观和文化精髓。④传播目标:明确传播的目标和受众,同时针对不同受众,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文化知识,切合主题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