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课件(共53张PPT)-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课件(共53张PPT)-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课标
学习目标
1.判断形成的途径。
2.推理的含义与种类。
3.演绎推理的含义和逻辑要义。
4.演绎推理的意义。
重点:推理的分类
难点:不同类型推理的性质
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课标
学习目标
1.换质推理的含义、规则与推理方法。
2.换位推理的含义、规则与推理方法。
3.换质位推理的作用。
4.三段论推理的含义和组成。
5.三段论推理的具体规则及常犯错误。
重点:三段论推理的规则
难点:性质判断推理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
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课标
学习目标
1.联言推理的必要性、含义与推理方式。
2.选言推理的必要性、含义、分类与推理方式。
3.假言推理的必要性、含义、分类与推理方式。
重点:复合判断演绎推理的有效结构;假言判断推理中常见的推理错误
难点:遵循演绎推理规则和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的意义
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1、判断形成的两条途径
一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
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推理)
【来源≠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在实践中直接观察或调查(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都来源于实践。推理属于认识层面,不是实践,不是认识的来源。
一、推理的含义与种类
2.推理的含义、构成、推理结构
(1)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2)构成: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构成。
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
推出的新判断
①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做推理结构。
(3)推理结构
②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推理结构。帮助人们识别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不正确的。
3、推理的种类
①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区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类型 含义
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共性到个性)
归纳推理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个性到共性)
类比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②形式逻辑标准: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分类 含义 核心问题 注意
必然推理
或然推理
如果前提真并且推理结构正确则必然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推理结构的普遍有效性,具有保真性
演绎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
前提对结论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但不能确保从真前提得真结论。
①不完全归纳推理
②类比推理
推理结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不具有保真性
特征:前提真,结论一定真。
特征:前提真,结论可能真,也可能假
(1)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2)推理结构正确。如果推理结构不正确,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是错误的,那么,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必然推理。)
二、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1.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2、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的作用
①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便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的方法。
②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的作用
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判断形成的途径
推理
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含义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推理的含义和种类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构成
推理结构
种类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
必然推理
或然推理
前提真实
结构正确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表达更加适当和灵活,我们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对一些性质判断的形式结构进行变换,如将肯定判断形式转化为否定判断形式,或者将否定判断形式转化为肯定判断形式。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2)换质推理的必要性
1、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又叫换质法,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将肯定判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判断形式;将否定判断形式转换为肯定判断形式。
(1)换质推理的含义:
(3)换质推理必须遵循的规则:
① 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② 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改变联项)
③ 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的谓项。
(矛盾关系:A变非A,B变非B)(改变谓项)
从真实前提必然地推出真实结论,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2、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2)换位推理的必要性
为了从不同方面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我们有时需要将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互换。这就要运用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1)含义:
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①周延: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②不周延: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
③主项和谓项位置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
(3)主项与谓项的周延问题
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
全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特称肯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
特称否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
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
判断种类 换位前 换位后
全称肯定判断 所有的A都是B 有的B是A。 不能直接换位
全称否定判断 所有的A都不是B 所有的B都不是A 直接换位
特称肯定判断 有的A是B 有的B是A 直接换位
特称否定判断 不能换位 单称肯定判断 A是B 有的B是A 不能直接换位
单称否定判断 A不是B B不是A 直接换位
换位推理的方法
实战演练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质”不变,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是否定的)
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前提中周延的项,换位后可周延可不周延。)
(4)换位推理遵循的规则
①在思维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使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先后不同,分步进行】
②正确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
3.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的使用及意义:
①性质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之换质位推理:
先换质,再换位
一、换质推理:
1.主项和量项:不变。 联项:“是”改为“不是”,“不是”改为“是”
2.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二、换位推理:
1.不改变联项(不变)
2.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互换(变)
3.注意观察: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不变)
②性质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之换位质推理:
先换位,再换质
一、换位推理:
1.不改变联项(不变)
2.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互换(变)
3.注意观察: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不变)
二、换质推理:
1.主项和量项:不变。联项:“是”改为“不是”,“不是”改为“是”。
2.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1.三段论的含义:
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二、三段论推理
(1)大项、小项、中项
2.三段论推理的结构
①“大项(P)”: 结论中的谓项
②“小项(S)”: 结论中的主项
③“中项(M)”: 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
(2)前提:
(3)大项、小项和中项的关系
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
每个三段论都有两个前提,即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
①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②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
3、三段论推理的规则
(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错误 。
1.我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上海复旦大学是我国的大学;所以,上海复旦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下列对上述推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犯了三段论中“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②违反了中项在前中至少周延一次
③犯了逻辑规则中“大项不当扩大”错误
④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是真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我国的大学”总体概念?个体概念?
每个“我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不成立:总体概念,犯了“四概念”错误。
示例:公共场所是禁止吸烟的,
展览厅是公共场所,
所以,展览厅是禁止吸烟的。
每个“公共场所”都是“禁止吸烟的”→成立:个体情况存在,没有犯“四概念”错误。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那么大项和小项的关系就不能确定。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这是针对大项和小项提出的要求。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否则就会犯“双否前提”的错误。
注: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中项与大项、小项都是排斥的不相容关系,起不到确定大项和小项关系媒介作用,从前提得到结论不保真。
三段论的逻辑规则 逻辑错误
①推理中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推理项的数量) 四概念
②在前提中中项至少周延一次(中项) 中项不周延
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大项和小项) 大项不当扩大
小项不当扩大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前提和结论的肯定与否定形式) 双否前提
2.下列推理结构与所犯逻辑错误对应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推理结构 逻辑错误
①青年学生都应学习党史,我学习党史,所以我是青年学生。 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②优秀学生是努力的,张三是努力的,所以,张三是优秀学生。 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③留学的人都要学好外语,我不想留学,所以我不必学好外语。 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④莎士比亚戏剧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所以《哈姆雷特》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犯了“四概念”的错误
B
“莎士比亚戏剧”总体概念?个体概念?
每个“莎士比亚戏剧”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不成立:总体概念
在“四概念”错误中,用“每个…是/不是…”代,警惕总体概念!!
4. 三段论推理规则的意义
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规则,才能自觉地避免这类推理中的逻辑错误,进而揭露诡辩,维护真理。
凡是符合基本规则的三段论,其推理结构就是正确的;违反其中任何一条规则,其推理结构都是不正确的。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
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1)原因
(2)含义
(3)遵循的规则
(4)具体推理方法
(1)原因
(2)含义
(3)主、谓项的周延性
(4)遵循的规则
(5)具体推理方法
三段论推理
规则
三段论推理的含义及构成要件
联言推理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p q P并且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假
从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说,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将分别存在的对象情况综合成比较全面的认识,有时又需要将对象的某种情况从众多共存的情况中分割出来,实现认识由肯定总体到突出重点的转化。这就需要运用联言推理。
1.联言推理的必要性
一、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2.联言推理的含义
合成式联言推理,其前提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分别存在,而在结论中断定它们同时存在。
依据:如果所有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就是真的。
真假: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
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
结构:前提为几个联言支,结论就是这几个联言支组成的一个联言判断。
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3、联言推理的推理形式:
(1)联言推理的合成式(由个体推出整体)
依据:如果一个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每一个联言支都是真的。
真假: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
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
结构:前提为联言判断,结论就是这个联言判断中的一个联言支。
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2)联言推理的分解式:(由整体推出个体)
这个联言推理由前提所断定的几种对象情况同时存在,而在结论中断定其中的个别情况也存在。
1.选言推理的必要性
事物存在的可能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人们不可能对其中的每种情况都通过实践来认识,这就需要运用选言推理,在事物诸多可能情况中作出某种选择。
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2.选言推理的含义
相容的选言推理 :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有且只有一个真才真,全真全假皆假。
二.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3.选言推理的种类: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
②有效式(正确的推理结构):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1)相容的选言推理
①依据: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③无效式(错误的推理结构)
由于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断定其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相容选言推理没有“肯定否定式”)
由于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断定其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相容选言推理没有“肯定否定式”)
A、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B、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要么P,要么q 要么P,要么q
P q
非q 非P
要么P,要么q 要么P,要么q
非P 非q
q P
①推理依据:由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选言支不可能都真。选言支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②有效式:(正确的推理结构)
(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标准 根据选言前提各选言支之间的关系是否为相容关系
相容的选言推理 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否定肯定式)
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无效式)
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否定肯定式)
肯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肯定否定式)
三、假言推理及方法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如果把握了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并且确认了相关事实,就可以运用假言推理推断未知的事物情况。
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1.假言推理的必要性
2.假言推理的含义
含义: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大前提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小前提和结论为直言判断(即性质判断)的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
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
①推理依据: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p q p→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真
假 假 真
3、假言推理的种类: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推理规则
有效式
无效式
肯定前件式
(有前必有后)
肯定前件,
就肯定后件。
否定后件,
就否定前件。
否定后件式
(无后必无前)
否定前件式
(无前未必无后)
否定前件,
不能否定后件
肯定后件式
(有后未必有前)
肯定后件,
不能肯定前件。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方法: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
含义: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大前提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小前提和结论为直言判断(即性质判断)的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
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无前必无后,有后必有前)
(1)推理依据: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p q p←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推理规则 推理有效式
有效式 否定前件式 无前必无后 否定前件, 就否定后件。 只有p,才q
非p
非q
肯定后件式 有后必有前 肯定后件, 就肯定前件。 只有p,才q
q
p
无效式 肯定前件式 有前未必有后 肯定前件, 不能肯定后件 推理无效
否定后件式 无后未必无前 否定后件, 不能否定前件。 推理无效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方法: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含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一个前提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另一个前提和结论为直言判断的假言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
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
反过来看, 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同真,同假)
(1)推理依据: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p q p 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4.运用假言推理的意义:
依据正确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联系的假言判断进行假言推理,人们可以推断
出新的情况,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
必要的前提。
5.演绎推理的保真条件:
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是从真前提保证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这种“保证”是在遵循演绎推理的规则下得以实现的。
演绎推理的规则是人们通过无数次的思维实践而认识到的。违背演绎推理的规则就不能保证从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
①前提真实;②遵循演绎推理规则。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必要性
含义
推理形式
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必要性
含义
种类
作用
保真条件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必要性
含义
种类
1.(2024高考·广东)第33届奥运会将于2024年7月在巴黎举行。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并不是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但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①所有优秀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
②有些能获得宝贵经验的是优秀运动员
③有些优秀运动员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
④有些优秀运动员不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
有的优秀运动员是参赛运动员,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
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有的参赛运动员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
有的优秀运动员是参赛运动员,有的参赛运动员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
1.(2024高考·广东)第33届奥运会将于2024年7月在巴黎举行。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并不是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但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①所有优秀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
②有些能获得宝贵经验的是优秀运动员
③有些优秀运动员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
④有些优秀运动员不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①:题干中“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这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优秀运动员是不周延的;而选项中“所有优秀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这里的优秀运动员是周延的,概念外延不当扩大,不能必然推出,①排除。   
②:题干中“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是一个性质判断,进行换位推理可得出“有些能获得宝贵经验的是参赛运动员”,再结合“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可以推断出“有些能获得宝贵经验的是优秀运动员”, ②符合题意。   
③④:“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并不是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是三段论的两个前提,由于这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所以其结论一定是否定的,据此可推出“有些优秀运动员不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 ③排除,④符合题意。
实战演练
【解析】A:“如果寒潮到来,气温就会明显下降。”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气温明显下降,那么寒潮到来”这是运用了肯定后件式的推理,是错误的推理,A错误。
B:本项是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是一种有效的推理,B正确。
C:“要么寒潮到来,要么气温明显下降”,这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表明“寒潮到来”与“气温明显下降”只能选其一。而“如果寒潮到来,气温就会明显下降。”表明有“寒潮到来”这情况一定会有“气温就会明显下降”这种情况,C错误。
D:“除非寒潮到来,否则气温不会明显下降”可推出“只有寒潮到来,气温才会明显下降”,“寒潮到来”是“气温下降”的必要条件,而材料中“寒潮到来”是“气温就会明显下降”的充分条件,二者表述意思不一致,D错误。
2.(2024高考·浙江)“如果寒潮到来,气温就会明显下降。”由此可推出( )
A.气温明显下降,那么寒潮到来
B.气温没明显下降,那么寒潮没到来
C.要么寒潮到来,要么气温明显下降
D.除非寒潮到来,否则气温不会明显下降
B
3.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大局是稳定的。但我们面临的风险也是多方面的,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险;有一般风险,也有重大风险。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根据材料,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A.以“有些风险是外部的”为前提,不可以进行换质位推理B.正确运用选言判断,有助于我们将目前面临的风险综合起来进行考虑C.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就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D.排中律要求“A和“非A”必有一假,我们面临的风险要么是内部的,要么是外部的【详解】A:以“有些风险是外部的”为前提,换质推理为“有些风险不是内部的”。要保证换位推理从所给真实前提得出真实结论,必须遵循以下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为否定的。第二,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第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有些风险不是内部的”换质推理后,“风险”前提中不周延结论中周延,故不可以进行换质位推理,A正确。B: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的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而不是选言判断,B错误。C: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就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属于肯定前件式,属于或然推理,C错误。D:排中律要求“A和“非A”必有一真。矛盾律表明,“A”和“非A”必有一假,D错误。故本题选A。4.某科技公司研发团队在讨论新产品技术方案时,出现了两种不同观点:
专家甲认为:“如果采用A处理器,那么产品的功耗能控制在预期范围;只有采用A处理器,才能实现产品的快充功能。”
专家乙补充道:“产品的功耗没有控制在预期范围,或者没有实现快充功能。”
若甲的两个判断均为真,则下列对乙的判断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乙的判断为真,因为其与甲的判断构成矛盾关系
B.乙的判断为假,因为其与甲的判断构成矛盾关系
C.乙的判断为真,因为其是甲的判断的逆否命题
D.乙的判断为假,因为其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
【详解】B:将甲的判断符号化: 甲的第一个判断“如果采用A处理器,那么产品的功耗能控制在预期范围”,可表示为 A→P(A:采用A处理器;P:功耗控制在预期范围)。 甲的第二个判断“只有采用A处理器,才能实现产品的快充功能”,逻辑上等价于“如果实现快充功能,那么采用A处理器”,可表示为 Q→A(Q:实现快充功能)。 - 甲的两个判断均为真,即 (A→P) ∧ (Q→A) 为真。根据逻辑推理,可进一步推出 Q→P(若实现快充,则功耗达标),最终甲的判断整体等价于 Q→P(实现快充且功耗达标的情况是唯一可能的有效结论)。 分析乙的判断: 乙的判断“产品的功耗没有控制在预期范围,或者没有实现快充功能”,可表示为 P ∨ Q。 根据逻辑定律,Q→P 与 P ∨ Q 是 矛盾关系(矛盾关系的定义: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一假)。 由于甲的判断 Q→P 为真,因此乙的判断 P ∨ Q 必然为假,B正确。
A:乙的判断为假,而非“为真”,排除A。
C:乙的判断不是甲判断的逆否命题(甲判断的逆否命题需保持“条件→结论”的结构,而乙的判断是“或”关系,结构不符),且乙的判断为假,排除C。
D:乙的判断与甲的判断矛盾,并非违背“同一律”(同一律要求概念、命题在推理中保持一致,此处无概念或命题的偷换,排除D。故本题选B。
实战演练
5.(2023·湖北·高考真题)“我怎么可能是一只猫?”漫画中的小狗或许被它自己的结论弄迷糊了。从演绎推理的角度看,小狗犯了( )
A.“四概念”的错误
B.“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C.“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D.“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解析】A:漫画小狗的推理中只有三个不同的项,没有犯“四概念”的错误,A排除。
B:三段论推理中,中项必须至少周延一次,漫画小狗的推理中,中项是“四条腿”,在大小前提中不周延,小狗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B正确。
C:漫画小狗的推理中大项是“猫”,大前提中“猫”周延,结论“猫”不周延,所以没有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C排除。
D:漫画小狗的推理中小项是“我”,小前提中“我”周延,结论中“我”也周延,没有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D排除。

6.(2024高考·安徽)人才是第一资源。若以“所有人才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为大前提,“所有科技工作者是人才”为小前提,按照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A.所有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科技工作者
B.所有科技工作者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
C.所有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不是科技工作者
D.所有科技工作者不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
B
A:若“所有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科技工作者”为结论,前提中的大项和小项与结论中的大项、小项不匹配,A不选。
B:若“所有科技工作者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为结论,在该三段论中,大项、小项、中项各出现两次,而且,结论和大前提中的大项“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不周延的,结论和小前提中的小项“科技工作者”是周延的,在大前提中中项“人才”是周延的,该三段论符合规则,B正确。
C:若“所有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不是科技工作者”为结论,前提中的大项和小项与结论中的大项、小项不匹配,C不选。
D:若“所有科技工作者不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为结论,在大前提中大项“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不周延的,在结论中大项“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是周延的,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D不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