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2025年秋七上历史新教材同步备课笔记(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2025年秋七上历史新教材同步备课笔记(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备课笔记
了解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等古人类活动,知道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初步
认识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
1.学生能准确说出我国境内古人类(如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主要
特征及其生活状况,理解从早期人类到晚期智人的演化过程,提升时空观念和归纳历史发展线
索的能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分析考古发现的化石、石器、用火遗迹等实物史料,探究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
进步性,培养史料实证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讨论人类演化的关键因素,增强合作探究与表达
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到我国是古人类遗存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感受中华文明起源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自豪
感;理解劳动在人类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1.教学重点:
·我国境内古人类遗址的分布及代表性遗址(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
·北京人的体貌特征、生产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的技术进步和社会生活特点;
2.教学难点:
·理解从早期人类到晚期智人的演化过程及特征变化;
·分析原始人类生产工具的发展与社会组织形态的关系;
·认识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意义
【热点导入】
材料2025年4月24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入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喆轩介绍,濛溪河遗址群第一地点(即濛溪河遗址)距今8万至6万年,是现代人演化的关键阶段。遗址饱水的埋藏环境如同时光胶囊,将远古人类的生活画卷完整定格,是国际罕见的、同时包含丰富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百科全书式”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表示:“遗址对研究东亚现代人起源演化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我个人认为它是一个世界级的发现。”
——考古实证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亮点扫描
原文链接:https://r.cn/native/gd/20250425/t20250425_527148751.shtml
·命题点预测:
1.濛溪河遗址群的突出特点是:
A.石器单一B.有机质丰富
C.埋藏干燥D.年代较近
答案 :B
2.陈星灿评价濛溪河遗址为“世界级发现”因其:
A.规模最大B.填补空白
C.价值独特D.出土文物多
答案 :C
这幅图描绘了古人类活动的场景。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是根据什么来研究古人类历史的?中国境内的古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与现代人相比有哪些不同?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又如何? 注:远古时期是指从人类出现到国家形成的历史时期,即原始社会、上古时代。 ★研究远古人类的方式:考古发掘
我国境内的古人类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古人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①。我国学者在云南元谋发掘出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考古学家发掘出的一个完整头骨化石,距今约160万年。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目前考古学家发掘出的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通过对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②。 ①古人类遗址分布:主要在长江 黄河流域 ②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注释:①古代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周围沉积物中的矿物质所渗入,逐渐石化,称为“化石”。化石是研究古人类历史和古环境变迁的重要证据。 ②在金属工具出现之前,人类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其中,主要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③郧阳,湖北十堰市辖区,旧称郧县。
图片解读:这些上门齿化石为研究元谋人的体质特征、演化等提供了关键实物证据,对探索人类起源和发展意义重大,是追溯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标本,见证着早期人类在中华大地的活动踪迹。 问题拓展: ·基础史实类:元谋人上门齿化石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有怎样的意义? 它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有助于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关键环节,为探索早期人类体质特征、生活环境及生存方式等提供实证。 ·关联拓展类:结合元谋人上门齿化石及所学,对比元谋人与北京人,从体质特征、生产生活等方面分析二者差异。 体质特征:元谋人牙齿粗壮,可能保留较多原始特征;北京人保留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骨粗大等,但上肢进化更接近现代人。 生产生活:元谋人会制作简单工具(推测)、可能使用火(有发现用火痕迹相关线索);北京人能制造和使用多种石器,会长期保存火种,群体生活且社会组织更紧密。
相关史事:人类由古猿演化而来①。距今300万年左右,有的古猿已能直立行走,并会制作和使用工具,脑容量增加,后来演化成能人,进而演化成直立人。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为具有现代人体质特征的人类,即早期智人。到距今约5万年,早期智人演化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 ①人类起源:女娲造人、亚当夏 娃、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的进 化论。
读地图 1.找到我国境内发现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化石的遗址。 2.找到既发现直立人又发现智人化石的地点。 1.直立人化石遗址: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和县人、南京人 早期智人化石遗址:金牛山人、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 晚期智人化石遗址:山顶洞人、左镇人。 2.北京:发现北京人(直立人)、山顶洞人(晚期智人) 3.拓展问题1:我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遗址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有哪些? 答案:蓝田人、郧县人。 4.拓展问题2:晚期智人化石遗址中,位于海岛的是哪个? 答案:左镇人(位于台湾岛)。
·重难点知识拓展:中国境内早期人类遗址的分布具有哪些特点? 1.分布广泛,具有多元化特征; 2.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 3.并趋向以华夏族为主体发展,即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
北京人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这处遗址最先于1921年发现,后来古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1929年,我国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5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大量的动物化石和约10万件打制石器。这些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人的发现过程:时间、地点、人物 ·北京人遗址的挖掘内容:化石和约10万件打制石器。 ·考古实证北京人遗址的时间: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图片解读:这是北京人牙齿化石,北京人属于直立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地区。其化石为研究古人类体质特征、演化等提供关键实物证据,助力探究人类进化历程中直立人阶段的饮食、生存环境等信息,是中国古人类研究领域极具价值的标本,也能从图中关联到北京周口店既发现北京人(直立人),又发现山顶洞人(晚期智人)化石这一古人类遗址特点。
图片解读:这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复制品),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研究直立人“北京人”的关键实物证据。北京人生活在约70万-2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其头盖骨化石为探索古人类脑容量、体质特征、演化进程等提供重要依据,对研究人类起源与发展意义重大,也能关联到周口店遗址是古人类研究重要阵地,见证人类进化关键阶段。
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①。他们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想一想 北京人的头部呈现怎样的进化特征? ·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和猿有 本质的不同,已接近现代人类的形态。
图片解读:这是北京人复原头像,基于北京人化石(如头盖骨等),经科学推测复原而成。北京人属于直立人,生活在约70万-2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复原头像呈现其眉骨粗壮、前额低平、嘴巴前伸等体质特征,帮助直观了解直立人外观,是古人类研究成果可视化呈现。
当时北京人生活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这里水草丰美,常有梅花鹿、野马等动物出没。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能够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北京人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从事获取食物的劳动。① ·北京人的生产工具:打制石器 ①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生 存环境非常恶劣,食物来源不稳定北京人人口少,劳动工具非常落后,单个人无法生存。根本上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导致的。
图片解读:这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这些石器多为打制而成,用于砍砸、 刮削等,见证了北京人利用简单工具求生的能力,是研究旧石器时代人类生产生活、技术水平的重要实物,也体现从猿到人的进化中,工具使用这一关键环节,关联古人类逐步适应、改造环境的历程。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用火的依据、用途和意义 ·人类获取天然火的途径:雷电 生火;火山爆发;露天煤、森林草 木的自燃;摩擦生火等。
图片解读:这是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呈现北京人围火活动画面。北京人已会使用天然火,火能取暖、熟食、御兽,是人类进化关键一步,该图基于考古发现(如灰烬层等)想象复原,帮助直观理解北京人用火生活,体现火对古人类生存发展(改变饮食、拓展活动时间空间)及社会协作(围火互动)的重要意义,关联旧石器时代人类对自然力的初步掌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人遗址的地位 ·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发现的意义
注释:①北京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088毫升,现代人平均为1400毫升。
·重难点知识拓展: 【易错警示】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但不是世界最早的古人类。 2.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及保存火种;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 4.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指出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类。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相同,属于晚期智人。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山顶洞人”。 ①山顶洞人所处的年代,以往采 用的数据是距今约1.8万年。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进行了更为精确的测定,认为山顶洞人年代为距今3.4万一2.7万年。教材采用了它们的中间数--距今约3万年。 ②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时期, 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血缘关系是维系氏族的纽带。
图片解读:这是山顶洞人复原头像。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其体质特征更接近现代人,脑容量等与现代人已较为接近,复原头像展现出他们毛发、面部轮廓等特点,为研究晚期智人形态、容貌及当时人类进化阶段提供直观参考,从图中也能关联到山顶洞人所在的北京地区,是古人类研究中晚期智人代表遗址之一。
山顶洞人在继续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①。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他们活动范围相当大,与其他的原始人群有交往。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也有埋葬死者的行为。 ①元谋人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北 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 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 技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 人都处于旧石器时代。
图片解读:这是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骨针说明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能用骨针缝制衣物,改善保暖与生活条件;装饰品体现其审美意识与精神生活,反映当时工艺水平和社会发展,是研究晚期智人技术、文化的重要实物,从图中可关联山顶洞人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人类进化中向现代人进一步趋近。
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社会组织情况
·重难点知识拓展:横向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考查角度北京人山顶洞人不 同 点距今时间约70万—20万年约3万年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工具制作打制打制,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用火情况会使用火可能已知道人工取火相同点都生活在北京地区,都能够制造工具,都使用打制石器,都会用火
知识拓展 古DNA技术研究人类起源 脱氧核糖核酸(英文简称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包含了生物体几乎全部的遗传信息,因此通过分析生物体的DNA序列可以追溯其祖先来源。在用考古发掘等方式获取的古代生物遗骸中提取的DNA被称为“古DNA”。由于古代生物遗骸长期埋藏在地下,受到环境中氧化、水解等作用的影响,DNA分子通常高度降解,序列残缺不全。但是,科学家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古DNA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寻找古DNA序列的异同,从而建立起不同古代生物之间的谱系关系,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生物学的视角。 ·命题点预测: 古DNA技术能够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生物学视角的主要原因是: A.古DNA保存完整,可直接与现代人类DNA完全比对 B.通过分析古DNA序列的异同可建立古代生物的谱系关系 C.古DNA提取过程无需特殊技术,适合大规模考古研究 D.古DNA比考古遗骸更能直接反映古代人类的社会结构 答案 :B 2.古DNA序列残缺不全的主要原因是: A.计算机辅助不足B.氧化水解作用 C.提取技术落后D.遗传信息丢失 答案 :B 1.完成下表,并说说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名称类型生活年代脑容量制作工具用火状况北京人直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平均1088毫升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晚期智人距今约3万年1300—1500毫升打制石器,制作骨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掌握人 工取火
2.请将下列石器的图片与它们的名称、使用说明用直线连接起来,想想考古学家将它们命名为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的理由。
3/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