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练习--专题强化练二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练习--专题强化练二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
专题强化练二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1.(2024湖北武汉二中期中)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科学社会主义旗帜的第一人。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表明(  )
①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③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25湖北十堰期末)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以王明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反对中国革命有阶段之分,迷恋于所谓“毕其功于一役”,企图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其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  )
A.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B.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
C.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互相衔接
D.社会主义革命要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必要准备
3.(2025陕西西安期末)1933年7月,《申报月刊》出版创刊周年纪念特大号,刊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核心论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条件和方式。在讨论中,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实现现代化需要坚强的政治基础,必须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发展实业。这次讨论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浓缩着近代以来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努力和尝试,饱含着对于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呐喊和期盼。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主张走“实业救国”之路实现中国现代化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准备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④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2025广东佛山联考)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79亿元,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本为零。到“一五”计划完成后的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241亿元。重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1957年的45%,打破了新中国成立前国家没有重工业的困局。由此可见(  )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推动了经济发展
③“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④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5黑吉辽高中名校联考)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并将其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可见,三大改造 (  )
①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是当时中国社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③推动中华民族实现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5湖北云学名校联盟联考)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
①我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党的八大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④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4九省联考甘肃卷)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党团结带领人民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回顾党的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现代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②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改天换地的新篇章
③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
④新时代惊天动地的伟业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4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期中)《人民日报》曾发文说,走过百年风霜雪雨,创造人间奇迹,我们有义务用胜利告慰先烈: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我们有责任让历史告诉未来:社会主义不会辜负中国!
为什么讲“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呢 可以这样认为,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以“东亚病夫”的颓势任由列强宰割,很多仁人志士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救亡图存之路,结果都失败了。就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自此,社会主义的火种在中国大地上点燃,随着中国共产党诞生,迷茫困顿的中国有了奋进的方向。之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军队,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再往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白手起家建设社会主义巍巍大厦,又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伟大理想正将现实照得通亮。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说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二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1.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的预言体现了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①③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②不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④不符合题意。
2.D “左”倾冒险主义者反对中国革命有阶段之分,迷恋于所谓“毕其功于一役”,其错误之处在于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要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必要准备,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互相衔接,D正确,A、C不选。材料强调“左”倾冒险主义者反对中国革命有阶段之分,没有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否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B不选。
3.D “实业救国”实质上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不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①排除。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准备,②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并不始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③错误。在讨论中,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实现现代化需要坚强的政治基础,必须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发展实业,这表明走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④符合题意。
4.A 到“一五”计划完成后的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显著提高,说明“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这些成就的取得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①③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我国“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没有强调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推动了经济发展,②排除。“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说法不符合当时的事实,④排除。
5.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与题意不符。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是三大改造完成后的任务,②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对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解读中可以看出,三大改造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推动了中华民族实现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④正确。
6.D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探索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是原因,①排除。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这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之一,不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③排除。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②符合题意。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促进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巨大成就的取得,④符合题意。
7.A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改天换地的新篇章,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不涉及改革开放、新时代,③④不符合题意。
8.答案 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尤其是帝国主义的入侵,已经阻断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②中国人民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并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做了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③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唯一正确的选择。
解析 本题可从近代中国基本国情、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主心骨、新中国的变化四个角度来展开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