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6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春节前夕,辛勤工作的亲戚们开始盘点自己的收入。舅舅:我在一家外资企业担任总经理,每月工资13 000元,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分红5万元。姑姑:我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每月工资5 300元,年终奖金3万元。表哥:我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每月工资6 500元,出租家里的房屋也可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爸爸:我在上海一家外资食品公司工作,今年年薪12万元。对他们的收入推测合理的有( )①舅舅的工资和股票分红都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②姑姑在国企上班,工资和奖金都属于按劳分配收入③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表哥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④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爸爸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5河南周口期末)《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2亿个,较年初增长6.65%;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 413亿元,同比增长3.11%;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8%。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获取收入的途径看,理财收益属于经营性收入②财产性收入已成为我国居民收入主要来源③从获取收入的途径看,理财收益属于财产性收入④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某省出台“以技提薪”新政策,职工获得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技能认定后,每月可分别增加1 000元、500元、200元技能津贴。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①促进技能人才收入来源的多样化②提高技能人才的政策性生活补贴③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加合理的薪酬④激发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题组二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4.(2025湖南邵阳期末)某校高一(二)班学生开展“当地居民个人收入情况调查”的分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结束后,同学们就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交流分享。下列同学们对了解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①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本地民营企业务工——以按劳分配为主体②部分居民参与慈善捐款活动——发挥第二次分配的作用,回报社会③部分居民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④城乡居民收入包括工资、养老金、存款利息等——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天津河西期末)如下图所示,有利于实现分配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有( )①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中要素分配的调节作用②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5河北保定期末)河北省保定市推动建立“政府购买一点、社会募集一点、慈善组织支持一点”的多元化社区慈善基金发展投入机制,围绕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设计“小微”项目,并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慈善事业发展。这有利于( )①整合社会资源,增强慈善力量②提高群众收入,实现全面小康③激励慈善行为,促进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④发挥再分配调节器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能力提升练1.(2025湖北武汉常青联合体期末,)某班同学分享了自己家的收入: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当工人,每月有工资;妈妈负责管理家庭财产,在银行的存款和购买的国债都有收益;姐姐是一家私营企业的员工,因工资高,还开了一家奶茶店,收入更高了;爷爷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爸爸的工资既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又属于劳动性收入②妈妈的收益既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所得又属于财产性收入③姐姐的收入既有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又有经营性收入④爷爷的收入既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又属于转移性收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5山西晋中期末)下表为2024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部分统计情况。人均工资 性收入 人均经营 净收入 人均财产 净收入 人均转移 净收入数额 11 950元 3 235元 1 780元 3 768元增速 5.8% 6.4% 2.1% 5.0%占可支配 收入的 比重 57.6% 15.6% 8.6% 18.2%注: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73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均财产净收入所占比重表明再分配调节机制作用效果显著②劳动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③我国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基本同步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说明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相对稳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4湖北襄阳期末)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既是完善分配制度、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将对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依法取缔过高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②鼓励按要素分配→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③缩小财富分配的差距→增强财富分配公平性→推进共同富裕④提高劳动所得比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高质量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5湖南怀化期末,)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1日,全国各省的最低工资标准,上海居全国首位,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 690元;江苏省、浙江省并列第二,为2 490元;湖南、吉林、云南等地都有所上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①是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第三次收入分配机制,有助于扩大内需②体现了政府通过再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③有利于增加员工的劳动性收入,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④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经济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5北京顺义期末,)国务院印发《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决定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个婴幼儿每月1 000元提高到2 000元。 ◇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个子女每月1 000元提高到2 000元。 ◇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月2 000元提高到3 000元。上述调整( )①意味着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减少,能减轻家庭育儿养老负担②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能更好地保障民生③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提高消费意愿和能力④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5广东实验中学期末,)广东省始终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以下是2024年广东省在促进共同富裕中采取的部分措施和取得的部分成就:◆2024年广东省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为具有创业需求和培训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各类劳动者提供免费创业培训的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组织劳动者开展免费创业培训且参训人员取得合格证书的,可申领创业培训补贴,最高每人可补贴2 800元。 ◆农村低保标准占城镇低保标准的比例达到75%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差水平不低于当地现行水平。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 ◆采取公益捐赠方式,为全省超1 700家已备案托育机构统一购买在托婴幼儿意外责任保险。据统计,2024年广州市企业捐赠额占慈善捐赠总额的比重为67%,企业捐赠继续保持着慈善捐赠的主力地位。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广东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对我国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启示。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基础过关练1.D 舅舅的工资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收入,股票分红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收入,①错误;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姑姑在国企上班,其工资和奖金都属于按劳分配收入,②正确;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表哥的工资属于劳动性收入,房屋出租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爸爸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③错误,④正确。特别提醒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劳动性收入的关系按劳分配属于劳动性收入,但劳动性收入≠按劳分配,只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性收入才是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性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2.D 从获取收入的途径看,理财收益是投资者通过购买理财产品获得的收益,属于财产性收入,而非经营性收入,①排除,③正确。虽然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在增长,但这并不能说明财产性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②排除。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是根据投资的金额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计算的,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④正确。3.D 题干中的政策只强调增加技能人才的技能津贴这一项收入,没有体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①排除。题干中的技能人才的技能津贴指向生产领域,属于生产补贴,而不是生活补贴,②错误。职工获得高级技师等认定后可以增加技能津贴,这有利于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加合理的薪酬,从而更好地激发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力,③④正确。4.D 公有制范围内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分配,民营企业不属于公有制经济,民营企业务工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①错误。部分居民参与慈善捐款活动,这属于第三次分配,②错误。部分居民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是国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③正确。工资属于劳动性收入,养老金属于转移性收入,存款利息属于财产性收入,体现了收入来源的多样化,④正确。5.D 实现分配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就是要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措施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③④正确;按生产要素分配属于初次分配,①错误;劳动报酬属于初次分配,②错误。6.A 建立多元化社区慈善基金发展投入机制,旨在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募集和慈善组织支持的方式,增强慈善力量,①正确。“以奖代补”的形式能够激励慈善行为,促进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③正确。慈善事业属于第三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④错误。该机制与提高群众收入无直接关联,且我国已于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②排除。能力提升练1.C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爸爸在国有企业当工人,其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同时其工资收入也是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即劳动性收入 ①√妈妈负责管理家庭财产,收益主要来源于银行存款和国债,这属于财产性收入,而非按管理要素分配所得。按管理要素分配通常指的是在企业或组织中因管理才能而获得的收入 ② 姐姐在私营企业工作,其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同时,姐姐还开办奶茶店,这部分收入属于经营性收入 ③√爷爷转让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而非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收入通常指如养老金、失业救济金等政府或社会无偿转移给个人的收入 ④ 2.D 财产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①排除。应是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二者不能颠倒位置,③排除。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最高,表明劳动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②正确。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反映出居民整体收入状况良好,说明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相对稳定,④正确。3.D 要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而不是取缔过高收入,①错误;材料强调要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推进共同富裕,而鼓励按要素分配会拉大收入差距,②与题意不符;缩小财富分配的差距,能够增强财富分配公平性,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③正确;提高劳动所得比重,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④正确。4.D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①②错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直接增加了员工的劳动性收入,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从而激发其生产积极性,③正确。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④正确。5.B 提高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直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有助于降低家庭在育儿和养老方面的经济压力,①正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实际上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③正确。专项附加扣除属于税收优惠,不属于转移性收入,②排除。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主要影响的是符合条件的纳税人,而非专门针对低收入者,不能直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④错误。6.答案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②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③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困难群体的收入。④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⑤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解析 解答本题,要分析题干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包括广东省为实现共同富裕制定经济增长目标、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鼓励企业捐赠等。然后,结合材料信息和题目要求,从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以及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逐一分析广东省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对我国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启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