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6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2025辽宁省实验中学期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书中看到一句话:“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同学们对这句话各抒己见。下列对这句话评论正确的是( )A.甲:不对,“一五”计划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才确立B.乙: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C.丙:不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D.丁: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2.(2024四川南充期末)1956年,中国农村正迎来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即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造运动。李家是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没有足够的土地和资金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造运动的推动下,李家与其他村民共同投资开展农业生产,成功实现了从自给自足到超过自给的转变。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造运动( )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实现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③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④使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安徽淮北期末)红色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带我们重温了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当年回国的志愿军,可能看到的场景有( )①部分农民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②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实现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部分私营商店挂上公私合营的招牌④中共八大召开,开始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5湖南雅礼中学期中)下面三幅图共同反映了1956年我国社会发生的重要变化。该变化折射出( )①我国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③我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④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题组二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5.(2024河北秦皇岛一中期中)1956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次大会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我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战略目标。由此可以推知,党的八大( )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②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③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④指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5山东济南期末)“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勤恳建设锦绣河山,誓把祖国变成天堂……”1963年,一首《我们走在大路上》红遍大江南北,唱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阔步前行的豪迈气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其中包括( )①我国成功实现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②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④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能力提升练1.(2025山东名校考试联盟调研)根据图片所展示的重大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推断出( )图1:农民加入 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2:第一部宪法 图3:第一个 五年计划①图1中农民加入合作社可调动其生产积极性②图2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③“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④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5湖南长沙期中,)下图为1952年底与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构成情况。根据图示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实现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③为实现国家富强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④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5广东惠州一调,)1955年冬,广东农村开始试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11月底,全省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88.8%。1957年上半年,中共广东省委和各级党委派出大批干部入乡驻村,帮助合作社搞好经营管理工作。这些举措( )①理顺了农村生产关系,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②是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具体行动③解决了阶级矛盾,使社会基本矛盾发生根本变化④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湖北A9高中联盟期中联考)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建立了参照“苏维埃模式”的社会管理体系。但到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之时,该体系的缺陷逐渐暴露。出于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紧迫感,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结合我国经济状况,参考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潮,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与步骤。这佐证了( )①国家的发展道路必须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③我国开辟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④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5北京海淀期末)《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于1965年5月重回井冈山而写的一首词,描绘了作者重上井冈山时看到的气象一新、生机盎然的壮美风貌,抒发了作者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下列对“旧貌变新颜”分析正确的是( )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召开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宪法的形式确认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④创立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5福建龙岩一级校联盟期中)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在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1956年到1966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钢铁、机械、石油等工业都获得长足发展;全国新修铁路8 000公里,公路、水运、航空等事业也有较大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懈地大规模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我国也经历了严重曲折,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但取得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至暗时刻”。请你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不能正确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1.(2025安徽六安一中期中)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不同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共产党的成立为开端的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江苏扬州一中期中)某班同学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开展研究性学习,一位同学以时间轴的方式呈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并标注了各个阶段所属的历史时期。下图中对于“历史时期”的标注有问题的是 ( )A.1840—191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1921—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1949—1956年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D.1956—1978年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易错点2 混淆时间节点的标志事件3.(2025浙江绍兴期末)以下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①欧洲爆发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形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来源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④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4江西新余期末)截至1956年底,96.3%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99%的私营工业户和82.2%的私营商业户实现了公私合营。这标志着(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③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4河北石家庄期中)某校高一学生在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收集到了部分材料。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首个理论成果②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③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党的八大——提出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基础过关练1.D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A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但不是大幅提升,B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错误,D正确切题。知识拓展 “一五”计划“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2.B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错误。①③符合题意。3.B 1953年我国还处于过渡时期。当年回国的志愿军可能看到部分农民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部分私营商店挂上公私合营的招牌,①③正确。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②不符合题意;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为1956年9月,而当年志愿军回国的时间为1953年,④不符合题意。4.B 三幅图反映了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的事件,1956年我国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①④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材料没有体现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②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排除。5.D 党的八大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召开的,①错误;这次大会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我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历史性变化,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④正确;党的八大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战略目标,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②正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于1953年提出,时间不对应,③错误。6.D 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但是这一阶段并未实现这一任务,①排除。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实现“第二次结合”,③错误。②④属于这一阶段取得的成就,②④入选。名师点睛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能力提升练1.B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②错误。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材料中没有涉及十月革命,④排除。图1中农民自愿加入合作社,体现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可调动他们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①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推动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③正确。2.D 由1952年底与1956年我国各种经济成分的构成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从1952年到1956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占比大幅提高,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占比大幅降低,这说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④正确。①③讲的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与题意不符。3.A 1956年我国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中广东农村开始试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是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具体行动,理顺了农村生产关系,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①②正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材料中的举措并没有使社会基本矛盾发生根本变化,③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材料仅体现对农业的改造,④排除。4.B 由“该体系的缺陷逐渐暴露”“结合我国经济状况,参考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潮,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与步骤”可知,国家的发展道路必须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①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②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并未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③不符合题意;由中国共产党“出于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紧迫感……从宏观层面上提出……步骤”可知,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④符合题意。5.C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于1965年5月重回井冈山而写的一首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①符合题意。1956年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②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宪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③符合题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创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④符合题意。6.答案 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②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③虽然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经历了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该观点仅看到社会主义建设经历的曲折,没有看到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具有片面性。易混易错练1.B 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就革命前途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不同,①正确。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④正确。1956年,我国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错误。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③错误。2.B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标注正确,但与题意不符;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标注错误,符合题意;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C标注正确,但与题意不符;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启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至1978年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D标注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易错点拨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区 别 时间 1840—1919年 1919—1949年 1949—1956年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革命任务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消灭资产阶级,实现生产关系变革革命范畴 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是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革命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联系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3.B 欧洲爆发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①正确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提供了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错误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③错误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④正确4.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①②排除;从题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956年底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这标志着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③④符合题意。5.D 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首个理论成果,①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②正确。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错误。党的八大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正确。易错点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