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6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1.(2025湖南长郡中学期中)新时代以来,神舟飞船“苍穹会师”、中国太空站翱翔寰宇,浩瀚宇宙留下更多中国人身影;C919大飞机逐梦蓝天,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世界见证更多中国创造;北京冬奥盛会非凡卓越,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精彩纷呈,国际社会听到更多中国声音。这( )①表明勇于实践的中国人成功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③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④说明全体中国人民正在向着实现同步富裕的目标不断前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5山东济南一中期中)《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据此可以推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①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③是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题组二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3.(2025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时代转换的重要标志。下图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次变化,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表明供给不足已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②说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日益提高、日益强烈③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发生变化,进入了新时代④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4天津河西期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这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面对“已变”和“未变”,我们要( )①顺应“已变”,把深化改革作为新时代的中心工作②顺应“已变”,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③立足“未变”,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④立足“未变”,牢牢坚持群众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5江西九江十校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这是因为( )①社会基本矛盾变化导致社会主要矛盾变化②新时代历史方位下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我党现阶段中心工作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题组三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6.(2025山东威海期中)时代正见证,历史将铭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改革创新、开拓前行,不断迈向“中国之治”更高境界,实现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长治久安,为人类制度文明作出新的中国贡献。开辟新境界( )①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性飞跃②得益于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彰显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5江苏徐州期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 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应该( )①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②在实践中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④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5河南TOP20名校联考)有外国政客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有了很大进步,中国已宣布进入新时代,看看现在的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网络,那些现代化的城市高楼林立,科技企业在全球都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在国际贸易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中国在航天领域不断取得突破,5G技术更是引领全球。中国既然有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就可以称得上已经实现了全面均衡发展。很明显,中国已经完全符合发达国家的标准,不能再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在国际事务中享受特殊待遇。中国应该承担起与发达国家一样的责任和义务,在全球气候治理、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作出更多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知识,对外国政客的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础过关练1.C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①错误。新时代我国正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同富裕≠同步富裕,④错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②③正确。2.C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①排除。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③排除。②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正确解读,②④符合题意。学习点拨 两个一百年第一个一百年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指,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D 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①错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并没有改变,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③错误。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次变化可以看出,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日益提高、日益强烈,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②④正确。4.C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因此我们既要顺应“已变”,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又要立足“未变”,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②③正确;新时代我国仍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①错误;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④错误。5.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没有变化,①错误。我党现阶段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③错误。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是基于新时代历史方位下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基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②④正确。易错点拨 区分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基本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并未发生改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6.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指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但题中“开辟新境界”更侧重于实践层面的制度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不能等同于理论飞跃,①不选。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与题意不符。不断迈向“中国之治”更高境界,得益于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②④正确。7.D 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①错误。②中“固化”说法错误,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②错误。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③④正确。8.答案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均衡发展。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中国虽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历史责任、发展水平、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不能要求中国承担与发达国家完全相同的责任。解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