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丰城九中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1个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误选项的得0分。)1. 金秋十月,各高中学校如火如荼开展了体育艺术节,下列有关赛场中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田径800m赛场中,平均速度最大的选手将获得冠军B. 铅球比赛中,铅球离手后运动至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C. 羽毛球比赛中,羽毛球在空中飞行过程只受重力作用D. 跳高比赛中,运动员跃过杆的瞬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 甲、乙两只和平鸽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中的图线a、图线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刻甲、乙相遇B. 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C. 在时间内,甲、乙的位移相同D. 在时间内,甲的速度变化量比乙的速度变化量大3. 山东栖霞笏山金矿事故救援工作中本着“为了每一位被困矿工的生命”,救援队历经多日,最终将被困人员被救援出井。在救援中消防员利用如图甲所示三脚架向井底的被困人员提供物资,三脚架简化如图乙所示,若支架质量不计,每根支架与竖直方均成30°的夹角。已知绳索及所挂载物资总质量为m,则在物资平稳匀速下降过程中,每根支架的弹力大小为( )A. mg B.C. D.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细线拴住放在光滑斜面上,斜面足够长,倾角为的斜面体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推斜面体使斜面体缓慢地向左移动,小球沿斜面缓慢升高(细绳尚未到达平行于斜面的位置)。在此过程中( )A. 绳对小球的拉力减小B. 绳对小球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C. 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减小D. 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5. 广州塔顶部装有世界上最高的“跳楼机”,其模型如图。“跳楼机”从a自由下落到b,再从b开始在恒定制动力作用下运动到c,此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跳楼机”和游客的总质量为m,ab高度差为2h,bc高度差为h,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空气阻力。则( )A. 制动力的大小等于3mgB. 制动力的大小等于2mgC. a到b,游客受到的合力为零D. a到b与b到c,运动时间之比为6. 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m=1kg的小球,一个左端固定于墙上的水平轻弹簧的右端以及一条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且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的另一端分别与小球相连,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在剪断轻绳的瞬间(g取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受力个数不变B. 小球立即向左运动,且a=8m/s2C. 小球立即向左运动,且a=10m/s2D. 若剪断的是弹簧右端,则剪断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a=10m/s27. 蹦床属于体操运动一种,有“空中芭蕾”之称。某次比赛过程中,一运动员做蹦床运动时,利用力传感器测得运动员所受蹦床弹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若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依据图像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的最大加速度为45m/s2B. 运动员在9.3s~10.1s内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 运动员离开蹦床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5mD. 运动员离开蹦床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0m8. 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质量相等,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为零,方向向右B. 三个物体只有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C. B、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等,方向相同D. B、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9. 如图所示的装置叫作阿特伍德机,是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绳子两端的物体下落(或上升)的加速度总是小于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已知物体A、B的质量相等,均为4m,物体C的质量为2m,一切摩擦不计,轻绳不可伸长且足够长,现将装置从静止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C的加速度为B. 物体C的加速度为C. 物体C对B的拉力为D. 物体C对B的拉力为10. 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固定一倾角为(大小未知)、足够长的斜面,现将一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底端B点以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以平行斜面向上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面倾角的正弦值B. 小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C. 小滑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为5mD. 小滑块从B点开始上滑到返回B点经历的时间为3s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11. 某实验小组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操作如下:①如图甲,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的G点,另一端E上系有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甲所示,橡皮条的原长为GE;②如图乙,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橡皮条和细绳套的连接点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位于O点,橡皮条伸长EO;③撤去,改用一个力F单独拉住其中一根细绳套,仍使结点位于O点,如图丙。(1)同学们发现,力F单独作用与共同作用的效果是一样的,所以F等于的合力。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2)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A. 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 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 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D. 在实验中,若把细绳换成具有弹性的橡皮筋,那么对实验结果有影响(3)图丁是a、b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分别得到的两幅图,其中F是用平行四边形作图得到的合力,是通过实验测得的合力,则哪幅图是符合实验事实的?________(填“a”或“b”)12.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车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细线一端连着小车,另一端通过光滑的定滑轮和动滑轮与悬挂在竖直面内的拉力传感器相连,拉力传感器用于测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1)该实验所采用科学方法是(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C. 控制变量法 D. 理想模型法(2)在安装器材时,要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连接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 防止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痕不清晰B. 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C. 防止小车在木板上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D. 为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3)实验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所挂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4)某小组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乙所示(图中相邻两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在纸带上标出了部分段长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由图数据可求得: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图像如图丙,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A. 钩码质量没有远小于小车质量B. 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C. 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小或未平衡摩擦力三、计算题(本题共3题;10分+12分+16分=38分。)13. 如图,质量分别为的物体A与B之间用跨过光滑轻滑轮的轻绳相连,滑轮用轻绳C悬挂在天花板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连接B物体的轻绳与水平方向成30°角,B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取。求:(1)轻绳张力的大小(2)物体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14. 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B车在后,速度。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75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m才能够停止。问:(1)B车刹车时的加速度是多大?(2)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前进,两车是否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车刹车后多久?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15. 如图所示,长为L=3 m,质量为M=2 kg的平板车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滑行,当其速度为v=4.5 m/s时,在其右端轻轻放上一个质量为m=1 kg的滑块,已知平板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滑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求:(1)刚放上滑块时滑块和平板车加速度大小各为多少;(2)从放上滑块开始到第一次速度相等过程中,滑块相对平板车的位移;(3)从放上滑块开始到最终二者均静止的过程中,滑块相对平板车的位移。丰城九中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1个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误选项的得0分。)【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BD【9题答案】【答案】AC【10题答案】【答案】BD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11题答案】【答案】(1)B (2)C(3)a【12题答案】【答案】(1)C (2)B(3)不需要 (4)20(5)C三、计算题(本题共3题;10分+12分+16分=38分。)【13题答案】【答案】(1)10N (2),【14题答案】【答案】(1);(2)会相撞,6s【15题答案】【答案】(1)1 m/s2,3.5 m/s2;(2)2.25 m;(3)1.95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