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情境化·新趋势】初中物理沪科2024版八全册单元期中期末素养提升卷第三章 光的世界单元素养提升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 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式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正是荷桂交替的时节,《荷桂共生辉》这个节目也以此为名。节目中,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1000多种荷花形态最后形成了一朵“未来感”十足的“记忆之花”,不仅生动呈现了东方气韵与中华之美,也深刻寓意着多样文明的和合之美,让世界感受和体验到亚洲文明百花园中的万紫千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场看到的光束就是光线B.光一定沿直线传播C.现场的电子屏幕不是光源D.光能在真空中传播2. 一束光与水平面成角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将平面镜绕O顺时针转,反射角减小B.只将入射光线绕顺时针转,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化C.入射光线不变,让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平面镜绕逆时针转D.将入射光线绕顺时针转,接着平面镜沿逆时针转,反射光线旋转3. 小明透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图所示的是这一过程的光路图,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进入人眼的光是从蜡烛的像发出的B.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也会随之上移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一部分,蜡烛仍能在剩余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4. 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高墙上的小镜子,人在手电筒的位置看被照射部分( )A.墙和镜子看上去都较暗 B.墙是白色明亮的,镜子是暗的C.墙和镜子看上去都较亮 D.墙是暗的,镜子是明亮的5. 如图所示,身高1.6m的小芳站在平面镜前0.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镜中的像与她相距1mB.她向后退的过程中,镜中的像大小变小C.她以1m/s的速度靠近镜子,镜子中的像以2m/s的速度靠近她D.小芳在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6.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B.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7.如图是光的色散现象示意图,彩色光带出现在纸屏上之间,M处出现的光是( )A.红光 B.蓝光 C.黄光 D.紫光8.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皮影在幕布上形成影子C.笔在水面处折断 D.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9.(新考法)小明在科技节中表演了一个硬币“消失”的魔术:如图所示,空箱只有正面为透明玻璃板,将硬币投入其中,硬币居然不见了!随后他进行了揭密:打开右侧边盖,观察箱子内部,同学们发现里面有一块平面镜,则平面镜位置摆放正确的是( )A. B. C. 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全选对的得3分)10. 一个蕴含光学知识的小魔术:从图甲的角度看,起初茶碗是空的,当慢慢加水时,发现碗中其实藏有一枚硬币,如图乙所示,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起初看不到硬币,原因是硬币发出的光发生了折射B.加水后看到硬币,是因为硬币发出的光发生了反射C.看见的硬币是硬币的虚像,不是真实所在的位置D.看见的硬币比硬币真实的位置要浅11.如图甲所示,一束阳光照射到三棱镜后出现的情况。好奇的小明将阳光改成红光仍然沿原来的方向照射到三棱镜上(如图乙),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仍在a点处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在a点上方C.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D.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三、填空题(本大题有9小题,每空1分,共23分)12. 如图甲所示,2023年4月20日发生了罕见的日环食。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日食属于光的 现象;图中能正确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 (选填“乙”或“丙”)图。13. 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墙壁上,此时墙壁上各点反射面的入射角是 (此空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当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80°时,反射角为 °,反射光线传播方向相对入射光线传播方向改变了 °。14. 如图所示,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 ,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度;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当液面上升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15. 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灯的像,这是光的 现象。如图所示,水平向左缓慢推动玻璃窗,则小明通过玻璃窗看到自己的像 (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不动”)。16.如图所示,一只白鹭在离水面2m高度正平行于水面飞行,水深6m;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倒影距离水面 m,白鹭的倒影是由于 而形成的。17. 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平面镜正前方的①位置,他在镜中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小明垂直镜面移动 80cm到②位置,他与像的距离改变 cm;将一个点光源放置在②位置与放置在①位置比较,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覆盖的区域会 。18.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反射光线是 ,折射角是 度。19. 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如图,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这种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 混合而成的,其中红、绿、 被称作光的三原色。20.(创新考法)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窗户,甲图窗户可在直线轨道上左右平移,乙图窗户可绕固定轴转动,如果你站在窗户前,能通过玻璃看到你的像,则看到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你若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则你在P窗户中的像将 (选填“随”或“不随”)窗平移;你若将乙图Q窗户转动120°打开,则窗框上的A点与A点在Q窗中的像之间距离将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四、作图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21. 如图甲所示为青蛙“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A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22.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23.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24. 光从玻璃斜射入到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反射光线OC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和折射光线OB的大致方向,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1分,共19分)25. (6分)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光的传播知识后,猜想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阅读并根据所学知识和他一起填写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1)在桌子上放一张白纸作为光屏,利用铁架台把一张中心有孔硬纸片固定在白炽灯与白纸之间,如图所示;(2)打开白炽灯,上下调整硬纸片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出现灯丝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3)上下移动硬纸片,改变白炽灯泡与小孔距离,观察像的大小变化。实验现象:(1)实验发现白纸上灯丝像的开口与灯丝的开口方向相反,此时所成的像为 (正立/倒立)的 (实/虚)像;(2)灯泡与小孔的距离越小,所成的像越 ;当灯泡与小孔的距离大于小孔与白纸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 (放大/缩小)的,小明同学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光在 ;(3)上述实验现象叫 成像。26. (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次数 1 2 3入射角 30° 45° 60°反射角 30° 45° 60°(1)实验中,纸板应 放置在平面镜上;(2)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在纸板B上的位置,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于表格中。实验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进行测量比较 ;(填字母),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3)图甲中若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4)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转。实验时发现在纸板B的上半部分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27. (8分)小林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1)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薄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此实验应在 (选填“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3)实验中,先在玻璃板前面2cm处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观察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若移走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一个光屏,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4)接着小林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1cm,B蜡烛应与A相距 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5)在刚开始实验中,小明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水平移动,发现前面蜡烛A的像总是在蜡烛B的上方偏高且倾斜,则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选填“A”或“B”)A、玻璃板未竖直放置且向蜡烛A方向倾斜B、玻璃板未竖直放置且向蜡烛B方向倾斜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17分)28. (9分)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光屏上。(1)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说明 ;范围为,位于光屏a点处的色光颜色为 色(红/紫);(2)光屏应选择白色光屏,理由是 ;(3)这个实验现象叫做 ,举一个与此现象相同的生活事例: ;(4)小雨想继续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 ;(5)如果光屏上彩色光带分布过于密集,可以适当 (增大/减小)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6)一档科普节目中,一束光照向主持人,在后面的白色的背景板上留下一个黑色的人影,要想让影子黑色的地方变成红色,可以( )A.让主持人换上连体全红实验服 B.在原来的人影上叠加红光C.将白色背景板换成红色 B.将背景板换成红色且让主持人换上连体全红实验服29. (8分)阅读《光与色彩》回答题。光与色彩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这才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如果用白屏来承接,可看到了一个彩色光带,颜色的排列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示意图所示。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而发生上面色散现象的原因是三棱镜对不同颜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所以白光经过棱镜后各种颜色的光就会分开。如果把非常灵敏的温度计分别放到色散后不同颜色的光处,都能够检测到温度的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在红光以外的部分,温度也会上升,说明这里也有能量辐射,只不过人眼看不见,我们把红光之外的辐射叫红外线。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尽管看起来外表还跟原来一样,但它辐射红外线却会增强。在彩色光带的紫光端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灭菌。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发生色散现象的原因是: ;(2)市面上出售的小型激光笔,发出的光是红色的,有人说这光一定不是红外线,原因是 ;(3)人们每隔一段时间总要把衣服、被子放到太阳下晒一晒这样有利于健康,根据文中信息,说说这样做的道理 。紫外线还可以鉴别人民币的真伪,这是因为紫外线有 效应。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情境化·新趋势】初中物理沪科2024版八全册单元期中期末素养提升卷第三章 光的世界单元素养提升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 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式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正是荷桂交替的时节,《荷桂共生辉》这个节目也以此为名。节目中,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1000多种荷花形态最后形成了一朵“未来感”十足的“记忆之花”,不仅生动呈现了东方气韵与中华之美,也深刻寓意着多样文明的和合之美,让世界感受和体验到亚洲文明百花园中的万紫千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场看到的光束就是光线B.光一定沿直线传播C.现场的电子屏幕不是光源D.光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D【解析】A.现场看到的是光,不是光线,故A错误;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光不一定沿直线传播,故B错误;C.现场的电子屏幕自身可以发光,是光源,故C错误;D.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2. 一束光与水平面成角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将平面镜绕O顺时针转,反射角减小B.只将入射光线绕顺时针转,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化C.入射光线不变,让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平面镜绕逆时针转D.将入射光线绕顺时针转,接着平面镜沿逆时针转,反射光线旋转【答案】C【解析】A.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将平面镜顺时针旋转25°,此时入射光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减小25°,入射角增大25°,即反射角也增大25°,故A错误;B.将入射光线绕o顺时针转25°,入射角减小25°,反射角同时也减小2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化50°,故B错误;C.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40°,即入射光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90°-40°=50°,平面镜绕o逆时针转10°即可,故C正确;D. 将入射光线绕o顺时针转25°,反射光线向左也转动25°,此时入射角为25°,然后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30°后,即法线逆时针转动30°,入射光线来到了法线的右侧,且新的入射角为30°-25°=5°,反射光线来到法线的左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5°,则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为故D错误。故选C。3. 小明透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图所示的是这一过程的光路图,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进入人眼的光是从蜡烛的像发出的B.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也会随之上移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一部分,蜡烛仍能在剩余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答案】C【解析】A.进入人眼的光是从蜡烛的像发出的镜平面镜反射的,故A错误;B.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位置不变,故B错误;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一部分,蜡烛发出与发射的光线经过剩余平面镜中仍能成完整的像,故C正确;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发出与反射的光仍可以在平面镜中成像,故D错误。故选C。4. 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高墙上的小镜子,人在手电筒的位置看被照射部分( )A.墙和镜子看上去都较暗 B.墙是白色明亮的,镜子是暗的C.墙和镜子看上去都较亮 D.墙是暗的,镜子是明亮的【答案】B【解析】镜子表面很平,光线照射时,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从照射角度看,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感觉平面镜是暗的;墙面凹凸不平,当有光线照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从照射位置看,有一部分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感觉墙是明亮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 B。5. 如图所示,身高1.6m的小芳站在平面镜前0.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镜中的像与她相距1mB.她向后退的过程中,镜中的像大小变小C.她以1m/s的速度靠近镜子,镜子中的像以2m/s的速度靠近她D.小芳在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答案】B【解析】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芳面向平面镜站在镜前0.5m处,则像离镜子也是0.5m远,镜中的像与她相距1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物与像大小相等,她向后退的过程中,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C.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小芳以1m/s的速度靠近镜子,镜子中的像以1m/s的速度靠近镜子,则镜子中的像以2m/s的速度靠近小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芳在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6.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B.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答案】D【解析】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P点如下图所示: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壁反射,再折射出水面,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Q点如下图所示:通过画图可知: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如图是光的色散现象示意图,彩色光带出现在纸屏上之间,M处出现的光是( )A.红光 B.蓝光 C.黄光 D.紫光【答案】A【解析】光的色散现象中,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能力最弱,对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强,所以从M到N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故M处出现的光是红光,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皮影在幕布上形成影子C.笔在水面处折断 D.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答案】A【解析】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皮影在幕布上形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笔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D.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新考法)小明在科技节中表演了一个硬币“消失”的魔术:如图所示,空箱只有正面为透明玻璃板,将硬币投入其中,硬币居然不见了!随后他进行了揭密:打开右侧边盖,观察箱子内部,同学们发现里面有一块平面镜,则平面镜位置摆放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A【解析】A.由图可知,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中会成地面的像,此时从图观察口看到正前方是方格子,整体看起来是一个空箱子,故A正确;B.由图可知,此时从图观察口看到正前方是平面镜的背面,因此整体看起来不是一个空箱子,故B错误;C.此时从图观察口看到正前方是箱子的顶面,并且能直接看到里面的硬币,故C错误;D.由图可知,此时从图观察口看到正前方是平面镜的背面和硬币,故D错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全选对的得3分)10. 一个蕴含光学知识的小魔术:从图甲的角度看,起初茶碗是空的,当慢慢加水时,发现碗中其实藏有一枚硬币,如图乙所示,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起初看不到硬币,原因是硬币发出的光发生了折射B.加水后看到硬币,是因为硬币发出的光发生了反射C.看见的硬币是硬币的虚像,不是真实所在的位置D.看见的硬币比硬币真实的位置要浅【答案】CD【解析】A.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倒水前眼睛刚好能看不到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沿直线传播时被碗挡住进不了人的眼睛(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BCD.慢慢往碗内倒水时,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沿直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虚像,因此看到的硬币比硬币真实的位置要浅,故B错误,CD正确。故选CD。11.如图甲所示,一束阳光照射到三棱镜后出现的情况。好奇的小明将阳光改成红光仍然沿原来的方向照射到三棱镜上(如图乙),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仍在a点处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在a点上方C.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D.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答案】ABC【解析】不同色光经三棱镜折射时的偏折能力不同,紫光的偏折能力比红光要强;AB、在本实验中,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则紫光偏折能力强,其光斑会在a的下方,故AB错误;CD、如果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会落在a点更偏下的位置,相反,如果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则向上移动,仍可落在a点处,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C。三、填空题(本大题有9小题,每空1分,共23分)12. 如图甲所示,2023年4月20日发生了罕见的日环食。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日食属于光的 现象;图中能正确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 (选填“乙”或“丙”)图。【答案】直线传播 乙【解析】日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当太阳、月球、地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被月球全部或者部分挡住,形成日食,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故能正确描述日食成因的是乙图。13. 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墙壁上,此时墙壁上各点反射面的入射角是 (此空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当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80°时,反射角为 °,反射光线传播方向相对入射光线传播方向改变了 °。【答案】 不相同 80 20【解析】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墙壁上会向各个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由于墙壁面是凹凸不同的,故此时墙壁上各点反射面的入射角是不同的。根据题意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入射角指的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的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等于8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60°,所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10°。即∠BON=10°。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延长OC,则∠AOM与∠CON是对顶角,所以∠AOM=∠CON=10°则∠BON=∠CON=10°AC是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反射光线沿OB的方向,所以入射光线改变了∠BON+∠CON=10°+10°=20°14. 如图所示,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 ,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度;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当液面上升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答案】 50 左【解析】据图可知,入射角为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已知入射角是50°,则反射角也为50°。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当液面上升时反射位置会向左移动,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会向左移动,则打在电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动,如下图所示:15. 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灯的像,这是光的 现象。如图所示,水平向左缓慢推动玻璃窗,则小明通过玻璃窗看到自己的像 (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不动”)。【答案】 反射 静止不动【解析】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因此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灯的像,这是光的反射现象。由于灯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与灯关于平面镜对称,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看到的像是静止不动的。16.如图所示,一只白鹭在离水面2m高度正平行于水面飞行,水深6m;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倒影距离水面 m,白鹭的倒影是由于 而形成的。【答案】静止 2 反射【解析】由于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与白鹭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它在水中的倒影是是静止的。已知白鹭离水面2m,白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由平面镜成像可知,白鹭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倒影到水面的距离,即倒影距离水面也是2m。17. 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平面镜正前方的①位置,他在镜中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小明垂直镜面移动 80cm到②位置,他与像的距离改变 cm;将一个点光源放置在②位置与放置在①位置比较,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覆盖的区域会 。【答案】虚 160 变小【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可知,他在镜中成的是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物距与像距相等可知,当小明垂直镜面移动 80cm,像也会移动 80cm,则他与像的距离改变了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将一个点光源放置在2位置与放置在1位置比较,经平面镜反射的光 覆盖的区域会变小。18.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反射光线是 ,折射角是 度。【答案】 OF 45【解析】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 60°=30°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30°可知CD为法线,AB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则折射角为∠GOD=45°。19. 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如图,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这种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 混合而成的,其中红、绿、 被称作光的三原色。【答案】色散 多种色光 蓝【解析】阳光经过三棱镜会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做色散。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色光中红、绿、蓝被称作光的三原色。20.(创新考法)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窗户,甲图窗户可在直线轨道上左右平移,乙图窗户可绕固定轴转动,如果你站在窗户前,能通过玻璃看到你的像,则看到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你若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则你在P窗户中的像将 (选填“随”或“不随”)窗平移;你若将乙图Q窗户转动120°打开,则窗框上的A点与A点在Q窗中的像之间距离将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答案】虚;不随;先变大后变小。【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玻璃看到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是虚像;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则你在P窗户中的像将不随窗户移动;将乙图Q窗户转动120°打开,在0~90°时,像远离物体,距离变大,在90°~120°时,像靠近物体,距离变小,则窗框上的A点与A点在Q窗中的像之间距离将先变大后变小。四、作图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21. 如图甲所示为青蛙“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A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答案】如图所示【解析】在井水没有水时,光沿直线传播,其视野范围如下图所示:22.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答案】如图所示【解析】过入射点O用虚线作镜面的垂线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因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55°,所以入射角为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如图所示:23.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答案】如图所示【解析】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连接、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作图如下:24. 光从玻璃斜射入到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反射光线OC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和折射光线OB的大致方向,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答案】如图所示【解析】光从玻璃斜射入到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过O点作分界面MN的垂线即法线,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画出入射光线AO;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折射光线应远离法线,据此画出折射光线OB,如图所示: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1分,共19分)25. (6分)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光的传播知识后,猜想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阅读并根据所学知识和他一起填写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1)在桌子上放一张白纸作为光屏,利用铁架台把一张中心有孔硬纸片固定在白炽灯与白纸之间,如图所示;(2)打开白炽灯,上下调整硬纸片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出现灯丝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3)上下移动硬纸片,改变白炽灯泡与小孔距离,观察像的大小变化。实验现象:(1)实验发现白纸上灯丝像的开口与灯丝的开口方向相反,此时所成的像为 (正立/倒立)的 (实/虚)像;(2)灯泡与小孔的距离越小,所成的像越 ;当灯泡与小孔的距离大于小孔与白纸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 (放大/缩小)的,小明同学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光在 ;(3)上述实验现象叫 成像。【答案】实验现象:(1)倒立 实 (2) 大 缩小 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 小孔【解析】(1)灯丝在白纸上成的像是小孔成像,白纸上像的开口处与灯丝的开口处方向相反,这说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2)灯泡与小孔的距离越小,所成的像越大;当灯泡与小孔的距离大于小孔与白纸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3)上述现象属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26. (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次数 1 2 3入射角 30° 45° 60°反射角 30° 45° 60°(1)实验中,纸板应 放置在平面镜上;(2)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在纸板B上的位置,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于表格中。实验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进行测量比较 ;(填字母),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3)图甲中若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4)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转。实验时发现在纸板B的上半部分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答案】(1)垂直 (2) B 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的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 不能 同一平面【解析】(1)实验中,纸板应垂直平面镜放置,这样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2)为避免偶然性,寻找反射时的普遍规律,实验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进行测量比较,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表格中数据:每次实验反射角都等于入射角,可以得出的结论: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即光线可以沿原路返回,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转,B的上半部分与纸板A就不在同一平面内,则纸板B的上半部分就不能看见反射光线,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7. (8分)小林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1)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薄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此实验应在 (选填“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3)实验中,先在玻璃板前面2cm处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观察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若移走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一个光屏,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4)接着小林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1cm,B蜡烛应与A相距 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5)在刚开始实验中,小明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水平移动,发现前面蜡烛A的像总是在蜡烛B的上方偏高且倾斜,则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选填“A”或“B”)A、玻璃板未竖直放置且向蜡烛A方向倾斜B、玻璃板未竖直放置且向蜡烛B方向倾斜【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2)较暗 大小(3) 相等 不能 虚像(4) 6 (5) A【解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薄的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黑暗,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故此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进行。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这样就证明了物体和像大小相同,故两支蜡烛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3)蜡烛A和B完全一样,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物像大小相等。实像能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而平面镜成虚像,所以若移走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一个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A的像。(4)此前蜡烛在玻璃板前面2cm处,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1cm,则此时蜡烛距离玻璃板3cm,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大小相等的关系可知B蜡烛应与A相距6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5)由题意知,前面蜡烛A的像总是在蜡烛B的上方偏高且倾斜,如图所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未竖直放置且向蜡烛A方向倾斜,故选A。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17分)28. (9分)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光屏上。(1)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说明 ;范围为,位于光屏a点处的色光颜色为 色(红/紫);(2)光屏应选择白色光屏,理由是 ;(3)这个实验现象叫做 ,举一个与此现象相同的生活事例: ;(4)小雨想继续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 ;(5)如果光屏上彩色光带分布过于密集,可以适当 (增大/减小)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6)一档科普节目中,一束光照向主持人,在后面的白色的背景板上留下一个黑色的人影,要想让影子黑色的地方变成红色,可以( )A.让主持人换上连体全红实验服 B.在原来的人影上叠加红光C.将白色背景板换成红色 B.将背景板换成红色且让主持人换上连体全红实验服【答案】(1) 太阳光是复色光 紫 (2) 白色光屏可以反射所有色光(3) 光的色散 彩虹的形成 (4)在三棱镜之前放一个红色透明塑料纸,红色透明塑料纸只让红光透过,再照射到三棱镜上,若发生色散则说明红光是复色光,若不发生色散,则说明红光为单色光 (5) 增大(6) B【解析】(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2]由于三棱镜倒放,且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强,红光的偏折能力最弱,因此,位于光屏a点处的是紫色光。(2)白色光屏可以反射所有色光,因此,光屏应选择白色。(3)这个实验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生活中彩虹的形成也是光的色散现象。(4)因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若想继续验证红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可以先在三棱镜之前放一个红色透明塑料纸,红色透明塑料纸只让红光透过,再照射到三棱镜上,若发生色散则说明红光是复色光,若不发生色散,则说明红光为单色光。(5)适当增大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可以分散光屏上彩色光带。(6)后面的白色的背景板上留下一个黑色的人影,是由于光被人挡住,在后面留下的阴影,如果将白色背景板换成红色、让主持人换上连体全红实验服、光仍然照不过去,仍会留下黑色的影子,只有在原来的人影上叠加红光,才能让影子变成红色,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9. (8分)阅读《光与色彩》回答题。光与色彩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这才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如果用白屏来承接,可看到了一个彩色光带,颜色的排列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示意图所示。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而发生上面色散现象的原因是三棱镜对不同颜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所以白光经过棱镜后各种颜色的光就会分开。如果把非常灵敏的温度计分别放到色散后不同颜色的光处,都能够检测到温度的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在红光以外的部分,温度也会上升,说明这里也有能量辐射,只不过人眼看不见,我们把红光之外的辐射叫红外线。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尽管看起来外表还跟原来一样,但它辐射红外线却会增强。在彩色光带的紫光端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灭菌。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发生色散现象的原因是: ;(2)市面上出售的小型激光笔,发出的光是红色的,有人说这光一定不是红外线,原因是 ;(3)人们每隔一段时间总要把衣服、被子放到太阳下晒一晒这样有利于健康,根据文中信息,说说这样做的道理 。紫外线还可以鉴别人民币的真伪,这是因为紫外线有 效应。【答案】(1) 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2) 红外线不可见(3) 太阳光中有紫外线,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荧光【解析】(1)发生上面色散现象的原因是三棱镜对不同颜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所以白光经过棱镜后各种颜色的光就会分开。(2)红外线与紫外线都是不可见。(3)根据图文可知,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于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灭菌;紫外线还可以鉴别人民币的真伪,这是因为紫外线有荧光效应,能够使荧光物质能够发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章 光的世界单元素养提升卷(原卷版).doc 第三章 光的世界单元素养提升卷(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