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新趋势】初中物理沪科2024版八全册上学期期末素养提升卷(01)考试范围(1-6章)(原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情境化·新趋势】初中物理沪科2024版八全册上学期期末素养提升卷(01)考试范围(1-6章)(原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情境化·新趋势】初中物理沪科2024版八全册单元期中期末素养提升卷
【情境化·新趋势】初中物理沪科2024版八全册上学期期末素养提升卷(01)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新考法)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  )
A. 3mm B. 3cm C. 3dm D. 3m
2.(新考法)如图所示,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是(  )
A.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拨动钢尺,发现钢尺上下振动
B.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听到闹铃声越来越小
C.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感觉到手在振动
D.敲击音叉后,立即将音叉插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
3. 在如图“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用的硬纸板应选用粗糙的,目的是让光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
B.将纸板右半部分向后翻折,发现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消失了
C.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法线NO的夹角,可以得出结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D.当入射光线AO与法线NO重合时,不存在反射现象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烛焰的像,其成像特点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目镜的成像原理类似于(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幻灯机
6.(估测问题情景化)下列物体中重力约为5N的是(  )
A.一个鸡蛋 B.一瓶矿泉水 C.一个大西瓜 D.一名中学生
7. 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知ρ硫酸>ρ水>ρ酒精),分别装在规格相同的A、B、C三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
A. A中装的是酒精 B. A中装的是硫酸
C. B中装的是酒精 D. C中装的是水
8. 有一种橡胶材料可用作在高压环境下工作的机械表面的覆盖层,该橡胶材料在常压下密度为0.8×103kg/m3。在某高压环境下,体积收缩至原体积的50%,此时其密度为(  )
A.0.4×103kg/m3 B.0.8×103kg/m3
C.1.6×103kg/m3 D.3.2×103kg/m3
9. 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的是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放风筝时,没有对风筝施力的物体是(  )
A. 线绳 B. 地球 C. 手 D. 空气
10. 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倒置,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正好对齐9N刻线,则该物体的重力(  )
A. 一定等于11N B. 一定等于9N
C. 一定小于9N D. 一定大于11N
11.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是国宝级文物,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下列表示铜奔马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2. 下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旱冰鞋上的滑轮 B. 运动鞋底的花纹
C. 浴室脚垫上的花纹 D. 雪天轮胎上绕的链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全选对的得3分)
13.某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根据测量的不同质量钩码所受重力数据画出的G-m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为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B.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C.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为
D.若用石块代替钩码进行该实验,能够得到相同结论
14.在研究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得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则(  )
A.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B.乙的质量为5g时,体积是
C.甲、乙质量相同时,
D.物质的质量越大,体积越大,密度也越大
15. 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
①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丙图在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种情况下,A、B在水平方向都不受摩擦力
B.三种情况下,A、B在水平方向都受摩擦力
C.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②、③中B在水平方向都受摩擦力且摩擦力大小相等
D.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②、③中B在水平方向都受摩擦力但摩擦力大小不相等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16. 逢年过节燃放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爆竹声是由于 的振动产生,并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爆竹声 (选填:“会”或“不会”)成为噪声。
17.如图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的原理图,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面成3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反射角的度数为 ,激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点,当液面上升时,光点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18. 如图是某村第一书记为当地特产直播带货的情景。直播使用的手机摄像头成的是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手机屏幕的彩色画面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组成的;为了使网友看清商品细节,应将商品 (选填“靠近”或“远离”)手机摄像头。
19.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广告片位于镜头 (选填“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或“一倍焦距以内”),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广告图像,应当使投影灯 (选填“靠近”或“远离”)地面。
20.如图甲所示,小明所说的“多”是指铁钉的___________比大头针大;若小明同学购买了如图乙所示的一盒大头针,他想知道这一盒大头针共有几枚大头针,他先用电子天平测出1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一枚大头针质量为___________mg,经计算可知这盒大头针含有约___________枚大头针。
21. 如图所示,如果把纸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风车能转动起来。这是由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膨胀后密度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热空气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而形成气流推动纸风车转动。由此,暖气管要安装在屋内的______(选填“上方”、“中间”或“下方”)。
22. 如图两幅图选自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描述了南北方耕种时的不同之处。甲图“北盖种”描述北方播种后,用驴拉石陀压土埋麦。驴拉石陀的力与石陀拉驴的力是一对 ___________(填“平衡”或“相互作用”)力;乙图“南种牟麦”描述南方播种后用脚压土。土地上留下脚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
23. 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
四、作图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4.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照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25.如图所示,木块正在水平地面上向右滑动并压缩弹簧,请在O点画出木块水平方向受力的示意图。
26.如图,用细线将小钢球悬挂起来。让其在竖直平面内左右摆动。忽略空气阻力,在图上画出小钢球摆动到B点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27. 请根据画出的光线,在答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一个适当的透镜。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8. (5分)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继续深入探究,选用题表中某一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调整好器材后如题图甲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凸透镜编号 焦距/cm 直径/cm
① 5 3.5
② 5 4.5
③ 10 4.5
④ 15 4.5

(1)光屏上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
(2)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将蜡烛向 调节可以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
(3)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 cm;
(4)小明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如题图所示,则小明看到的像应是 (选填字母);

(5)小明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若要验证其猜想,则可在题表中选取编号为 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
29.(6分)为了测量物块A和B的密度,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2)如图乙是正确测量A的质量时使用砝码情况和游码的位置,其质量为______g;如图丙是用量筒测量物块A体积时的场景,则它的体积是______cm3,密度为______kg/m3;
(3)另一物块B的密度大于酒精而小于水,请将该同学测量其密度的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物块B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缓慢注入酒精并充分搅拌,直至物块B______在混合液中;
②取出物块B后,测出烧杯及杯内混合液的总质量为;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混合液倒入空量筒中,测出它的体积为V,同时测出烧杯及杯内剩余混合液的总质量为;
④由测量结果得到物块B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用步骤中的字母表示)。
30.(9分)小明同学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被测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
1 物体1 0.1 0.99 9.9
2 物体2 0.4 3.88 9.7
3 物体3 0.5 ① ②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包括弹簧测力计以及 ;
(2)测量物体重力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 方向调零;
(3)测量物体重力时,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处于 状态,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拉力大小)就等于物体的重力;
(4)第3次实验“物体3”的重力如图a所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实验结果,表格中第3次实验的数据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
(5)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
(6)该组同学利用身边的器材取了质量不同的课本、文具盒、压卷石各一个,并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重力,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你认为小明同学的做法 ;
A.不合理,因为他没有用同种物质的物体做实验
B.不合理,因为他没有使物体的质量成整数倍变化
C.合理,因为他同样可以得到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7)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引力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若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102kg的航天员到达月球表面,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月球对他的引力是 ;
(8)小明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
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b所示,从图中信息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31.(5分)如图所示,用细线、长木板、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B和一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台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过程中每次应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______直线运动;甲乙两图中测力计示数分别为1.5N和3N;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得结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甲、丙两次实验,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理由是______;
(4)图丙实验过程中,A、B两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六、计算及综合能力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15分)
32.(4分)公路桥梁的两端都有类似图的标志(27t表示桥梁最大能承受质量为27t的物体的重力)。一辆自身质量为5t的汽车,装有10m3的砖,则:(砖=2×103kg/m3,g=10N/kg)
(1)该载货汽车总重多少N
(2)它能否通过这座桥
33.(5分)我国约有4亿多人需配带近视眼镜,组成眼镜的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
材料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
透光量 92% 91% ▲ ▲
密度/ 1.3×103 2.5×103 8.0×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磨损 耐腐蚀
(1)求一块体积为4×10﹣6m3玻璃镜片的质量为多少g?
(2)如图所示,一副铜合金架的质量为4×10﹣2kg,其体积有多大?
(3)为了达到耐腐蚀的作用,若用钛合金代替上小题(2)中的铜合金,可以减小多少质量?
34.(6分)请同学们阅读自学下列文章:
牛顿第三定律
我们知道,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常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把互相作用的两个力分成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把两个弹簧测力计A和B连接在一起(如图所示),用力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指出弹簧测力计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指出弹簧测力计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请同学们根据上述自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   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   (填空“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
(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B.F1<F2;C.F1=F2;D.无法比较
(4)下列现象中,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
A.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
B.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C.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D.提水时,手提水桶的力与水桶对手向下的拉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情境化·新趋势】初中物理沪科2024版八全册单元期中期末素养提升卷
【情境化·新趋势】初中物理沪科2024版八全册上学期期末素养提升卷(01)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新考法)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  )
A. 3mm B. 3cm C. 3dm D. 3m
【答案】B
【解析】通常情况下,男子的手比女子的手大,一拃的长度也比女子的长一些。一拃长通常是20cm左右,“咫”与“尺”的长度相差不会太大,3mm 过小,3m 过大,3dm 相当于 30cm 也偏大,所以3cm 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即“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 3c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 B 。
2.(新考法)如图所示,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是(  )
A.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拨动钢尺,发现钢尺上下振动
B.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听到闹铃声越来越小
C.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感觉到手在振动
D.敲击音叉后,立即将音叉插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
【答案】B
【解析】A.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拨动钢尺,发现钢尺上下振动,同时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听到闹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符合题意;
C.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感觉到手在振动,说明喉咙发声时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敲击音叉后,音叉发声,立即将音叉插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在如图“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用的硬纸板应选用粗糙的,目的是让光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
B.将纸板右半部分向后翻折,发现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消失了
C.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法线NO的夹角,可以得出结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D.当入射光线AO与法线NO重合时,不存在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A.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粗糙,让光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这样我们在各个方向都能看清光的传播路径,故A正确;
B.将纸板右半部分向后翻转任意角度,此时纸板左右部分不在同一平面,而反射光和入射光仍在同一平面,所以在右边纸板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但反射光没有消失,故B错误;
C.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法线NO的夹角,可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而不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C错误;
D.当入射光线AO与法线NO重合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了,仍存在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烛焰的像,其成像特点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解析】由图知道,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 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目镜的成像原理类似于(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幻灯机
【答案】C
【解析】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被观测物体在物镜(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内的位置,此时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估测问题情景化)下列物体中重力约为5N的是(  )
A.一个鸡蛋 B.一瓶矿泉水 C.一个大西瓜 D.一名中学生
【答案】B
【解析】A.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N,故A不符合题意;
B.一瓶矿泉水约500g,重力约为
故B符合题意;
C.一个大西瓜重力约为50N,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名中学生重力约为500N,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知ρ硫酸>ρ水>ρ酒精),分别装在规格相同的A、B、C三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
A. A中装的是酒精 B. A中装的是硫酸
C. B中装的是酒精 D. C中装的是水
【答案】A
【解析】根据公式,酒精、硫酸、水的质量相等;ρ酒精<ρ水<ρ硫酸,所以V酒精>V水>V硫酸;C装的是硫酸,B装的是水,A装的是酒精。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有一种橡胶材料可用作在高压环境下工作的机械表面的覆盖层,该橡胶材料在常压下密度为0.8×103kg/m3。在某高压环境下,体积收缩至原体积的50%,此时其密度为(  )
A.0.4×103kg/m3 B.0.8×103kg/m3
C.1.6×103kg/m3 D.3.2×103kg/m3
【答案】C
【解析】设常温下该陶瓷材料的体积为V,由ρ=m/V可得该材料的质量m=ρV,在某高压环境下,其质量不变,而体积变为V×50%,则此时其密度为
故选C。
9. 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的是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放风筝时,没有对风筝施力的物体是(  )
A. 线绳 B. 地球 C. 手 D. 空气
【答案】C
【解析】C.放风筝时,手与风筝没有接触,没有对风筝施力的物体是手,故C符合题意;
A.线绳对风筝有拉力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风筝始终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D.空气对风筝由阻力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 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倒置,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正好对齐9N刻线,则该物体的重力(  )
A. 一定等于11N B. 一定等于9N
C. 一定小于9N D. 一定大于11N
【答案】C
【解析】当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把物体挂在拉环上,因为弹簧测力计外壳有重力,挂钩显示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所以此时物体的重力要小于测力计示数9N,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是国宝级文物,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下列表示铜奔马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从铜奔马的重心开始,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在线段末尾标上字母G,即为其所受重力示意图,由各选项图可知,A图方向错误,BC图作用点错误,D图正确。
12. 下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旱冰鞋上的滑轮 B. 运动鞋底的花纹
C. 浴室脚垫上的花纹 D. 雪天轮胎上绕的链条
【答案】A
【解析】A.旱冰鞋上的滑轮是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的方法来减小摩擦的,故A符合题意;
B.运动鞋底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浴室脚垫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雪天轮胎上绕的链条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全选对的得3分)
13.某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根据测量的不同质量钩码所受重力数据画出的G-m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为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B.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C.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为
D.若用石块代替钩码进行该实验,能够得到相同结论
【答案】BCD
【解析】BCD.如图,当物体质量为
时,物体的重力G=0.5N;当物体质量为
时,物体的重力G=1.0N;当物体质量为
时,物体的重力;所以物体受到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并且
利用质量分别为、、的石块进行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故BCD正确,符合题意;
A.由以上可知G=mg,当物体质量是时,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CD。
14.在研究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得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则(  )
A.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B.乙的质量为5g时,体积是
C.甲、乙质量相同时,
D.物质的质量越大,体积越大,密度也越大
【答案】AB
【解析】图象中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
A.由图可知,甲的质量m甲=4.0g时,其体积V甲=2.0cm3,则甲的密度
乙的质量m乙=8.0g时,其体积V乙=2.0cm3,则乙的密度
可见,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密度公式得,乙的质量为5g时,体积是
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质量相等时,甲的体积大,乙的体积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密度跟物质种类有关,跟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
15. 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
①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丙图在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种情况下,A、B在水平方向都不受摩擦力
B.三种情况下,A、B在水平方向都受摩擦力
C.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②、③中B在水平方向都受摩擦力且摩擦力大小相等
D.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②、③中B在水平方向都受摩擦力但摩擦力大小不相等
【答案】ABD
【解析】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A、B两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没有摩擦力,B与地面之间也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没有摩擦力;
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A、B两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没有摩擦力,B物体相对于地面向右运动,因此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因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F;
丙图在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A、B两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没有摩擦力,B物体相对于地面向右运动,因此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因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F。故选ABD。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16. 逢年过节燃放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爆竹声是由于 的振动产生,并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爆竹声 (选填:“会”或“不会”)成为噪声。
【答案】空气 声波 会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爆竹声是由于火药的爆炸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波(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一切影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爆竹声如果影响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也会成为噪声。
17.如图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的原理图,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面成3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反射角的度数为 ,激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点,当液面上升时,光点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答案】 55° 向左
【解析】由“激光与水平液面成35°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
90°-35°=55°
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55°。
当液面上升时,入射光线的射入方向不变,则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不变,但入射点向左偏,则反射光线在水平标尺上的光点将向左移动。
18. 如图是某村第一书记为当地特产直播带货的情景。直播使用的手机摄像头成的是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手机屏幕的彩色画面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组成的;为了使网友看清商品细节,应将商品 (选填“靠近”或“远离”)手机摄像头。
【答案】缩小 绿 靠近
【解析】手机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手机屏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为了使网友看清商品细节,像应变大,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将商品靠近摄像头。
19.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广告片位于镜头 (选填“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或“一倍焦距以内”),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广告图像,应当使投影灯 (选填“靠近”或“远离”)地面。
【答案】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远离
【解析】投影灯工作时,广告图标在地面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广告片位于镜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广告图像,像变大,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则应当使投影灯远离地面。
20.如图甲所示,小明所说的“多”是指铁钉的___________比大头针大;若小明同学购买了如图乙所示的一盒大头针,他想知道这一盒大头针共有几枚大头针,他先用电子天平测出1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一枚大头针质量为___________mg,经计算可知这盒大头针含有约___________枚大头针。
【答案】质量 80 625
【解析】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小明所说的“多”是指铁钉的质量比大头针大。
由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据可知,1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m总=8g,则一枚大头针质量为
一枚大头针质量为80mg。
这盒大头针总质量为50g,这盒大头针的数目
这盒大头针的数目为625枚。
21. 如图所示,如果把纸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风车能转动起来。这是由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膨胀后密度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热空气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而形成气流推动纸风车转动。由此,暖气管要安装在屋内的______(选填“上方”、“中间”或“下方”)。
【答案】 变小 上升 下方
【解析】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膨胀后,质量不变,气体的体积增大,由密度公式可得,气体密度变小。
热空气的密度变小了,密度比一般空气的密度要小,因此热空气会上升,从而形成对流推动纸风车转动。
根据以上这种气体的变化规律,暖气管应装在屋内的下方。因为这样暖气的周围空气的温度升高,气体密度变小,会流向上方,使得整个屋子暖起来。
22. 如图两幅图选自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描述了南北方耕种时的不同之处。甲图“北盖种”描述北方播种后,用驴拉石陀压土埋麦。驴拉石陀的力与石陀拉驴的力是一对 ___________(填“平衡”或“相互作用”)力;乙图“南种牟麦”描述南方播种后用脚压土。土地上留下脚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
【答案】 相互作用 形状
【解析】驴拉石陀的力与石陀拉驴的力同时作用在石陀和驴上,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土地上留下脚印,说明了脚对土地施加了作用力,土地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3. 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
【答案】2.2
【解析】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每个大格分5份,分度值为0.2N,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2N。四、作图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4.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照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先过入射点垂直于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
90°﹣30°=60°
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小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25.如图所示,木块正在水平地面上向右滑动并压缩弹簧,请在O点画出木块水平方向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木块正在水平地面上向右滑动,会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同时木块向右压缩弹簧,使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弹簧对木块产生一个水平向左的弹力F弹。所以在水平方向,木块同时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和弹力,如图所示。
26.如图,用细线将小钢球悬挂起来。让其在竖直平面内左右摆动。忽略空气阻力,在图上画出小钢球摆动到B点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忽略空气阻力,小钢球在B点只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沿绳子向上;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F。
27. 请根据画出的光线,在答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一个适当的透镜。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因此该透镜起发散作用,为凹透镜,如图所示 。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8. (5分)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继续深入探究,选用题表中某一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调整好器材后如题图甲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凸透镜编号 焦距/cm 直径/cm
① 5 3.5
② 5 4.5
③ 10 4.5
④ 15 4.5

(1)光屏上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
(2)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将蜡烛向 调节可以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
(3)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 cm;
(4)小明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如题图所示,则小明看到的像应是 (选填字母);

(5)小明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若要验证其猜想,则可在题表中选取编号为 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
【答案】(1)实像;(2)上;(3)10;(4)D;(5)①、②
【详解】(1)如图甲所示,物距小于像距,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一段时间后,蜡烛越烧越短,此时烛焰的像在光屏上方呈现,为了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可以将蜡烛上移,使得烛焰,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央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3)由甲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此时物距为15.0cm,在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像距为30.0cm,像距在两倍焦距之外,根据表格可知,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
(4)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从左侧向光屏看,会看到图D所示的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若要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则需要控制凸透镜的焦距相等,故可在题表中选取编号为①、②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
29.(6分)为了测量物块A和B的密度,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2)如图乙是正确测量A的质量时使用砝码情况和游码的位置,其质量为______g;如图丙是用量筒测量物块A体积时的场景,则它的体积是______cm3,密度为______kg/m3;
(3)另一物块B的密度大于酒精而小于水,请将该同学测量其密度的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物块B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缓慢注入酒精并充分搅拌,直至物块B______在混合液中;
②取出物块B后,测出烧杯及杯内混合液的总质量为;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混合液倒入空量筒中,测出它的体积为V,同时测出烧杯及杯内剩余混合液的总质量为;
④由测量结果得到物块B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用步骤中的字母表示)。
【答案】左 39 5 悬浮
【解析】(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偏向分度盘的右侧,为了使天平平衡,此时应该把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图乙中看出,砝码的质量为20g、10g、5g,游码所对刻度值为4g,物体的质量为砝码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因此石块的质量为
图丙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0mL,放入物体A后水的体积变为15mL,则物体A的体积为
则物体A的密度
(3)①物块B的密度大于酒精而小于水,实验过程采用悬浮法测量液体的密度,即将物体B悬浮在液体中,然后测量出液体的密度即为物体B的密度。
④实验过程中倒出部分的液体质量为,倒出部分液体的体积V,则液体的密度
即物体B的密度。
30.(9分)小明同学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被测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
1 物体1 0.1 0.99 9.9
2 物体2 0.4 3.88 9.7
3 物体3 0.5 ① ②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包括弹簧测力计以及 ;
(2)测量物体重力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 方向调零;
(3)测量物体重力时,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处于 状态,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拉力大小)就等于物体的重力;
(4)第3次实验“物体3”的重力如图a所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实验结果,表格中第3次实验的数据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
(5)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
(6)该组同学利用身边的器材取了质量不同的课本、文具盒、压卷石各一个,并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重力,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你认为小明同学的做法 ;
A.不合理,因为他没有用同种物质的物体做实验
B.不合理,因为他没有使物体的质量成整数倍变化
C.合理,因为他同样可以得到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7)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引力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若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102kg的航天员到达月球表面,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月球对他的引力是 ;
(8)小明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
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b所示,从图中信息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答案】(1) 天平(2) 竖直 (3) 静止(4) 4.9 9.8(5)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6) C (7) 166.6N (8) 大于
【解析】(1)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时,需要测量质量和重力,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2)测量重力时,弹簧测力计竖直放置,因而使用前竖直方向进行调零。
(3)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原理是二力平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4)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物体3”的重力G=4.9N,比值
(5)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实验数据,质量增加几倍,重力也增加几倍,且的比值保持不变,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6)重力和质量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无关,为了使得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可以换用不同物体进行实验,故C符合题意。
(7)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102kg的航天员,地球对航天员的引力
由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物体的引力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可得,月球对他的引力
(8)在图像画一个竖直的辅助线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球表面上的重力大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31.(5分)如图所示,用细线、长木板、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B和一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台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过程中每次应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______直线运动;甲乙两图中测力计示数分别为1.5N和3N;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得结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甲、丙两次实验,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理由是______;
(4)图丙实验过程中,A、B两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答案】(1) 匀速(2) 压力(3) 不能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4) 等于。
【解析】(1)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受到了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摩擦力,故应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2)观察甲、乙两图发现,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当压力越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即摩擦力越大,所以可得结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观察甲、丙两图发现,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接触面积也不同,由控制变量法可知,甲、丙两次实验,不能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因为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4)由于图丙中,A、B两个物体对木板的压力大小相同,与木板的接触面粗糙程度也相同,所以A、B两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
六、计算及综合能力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15分)
32.(4分)公路桥梁的两端都有类似图的标志(27t表示桥梁最大能承受质量为27t的物体的重力)。一辆自身质量为5t的汽车,装有10m3的砖,则:(砖=2×103kg/m3,g=10N/kg)
(1)该载货汽车总重多少N
(2)它能否通过这座桥
【答案】(1)2.5×105N;(2)能
【解析】(1)砖的质量为
该载货汽车总重为
(2)车的总质量为
所以可以通过这座桥。
答:(1)该载货汽车总重;
(2)它能通过这座桥。
33.(5分)我国约有4亿多人需配带近视眼镜,组成眼镜的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
材料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
透光量 92% 91% ▲ ▲
密度/ 1.3×103 2.5×103 8.0×103 4.5×103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磨损 耐腐蚀
(1)求一块体积为4×10﹣6m3玻璃镜片的质量为多少g?
(2)如图所示,一副铜合金架的质量为4×10﹣2kg,其体积有多大?
(3)为了达到耐腐蚀的作用,若用钛合金代替上小题(2)中的铜合金,可以减小多少质量?
【答案】(1)10g;(2)5×10﹣6m3;(3)17.5g
【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玻璃镜片的密度为ρ玻璃=2.5×103kg/m3,已知玻璃镜片的体积为


可知玻璃镜片的质量为
由表格数据可知铜合金的密度为ρ铜=8.0×103kg/m3,一副铜合金架的质量为m铜=4×10﹣2kg,由
可知其体积为
由表格数据可知钛合金的密度ρ钛=4.5×103kg/m3,钛合金的体积为V钛=V铜=5×10﹣6m3,由
可知钛合金的质量为
则用钛合金代替铜合金后减小的质量为
答:(1)一块体积为4×10﹣3m3玻璃镜片的质量为10g;
(2)如图所示,一副铜合金架的质量为4×10﹣2kg,其体积有5×10﹣6m3;
(3)为了达到耐腐蚀的作用,若用钛合金代替上小题(2)中的铜合金,可以减小17.5g质量。
34.(6分)请同学们阅读自学下列文章:
牛顿第三定律
我们知道,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常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把互相作用的两个力分成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把两个弹簧测力计A和B连接在一起(如图所示),用力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指出弹簧测力计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指出弹簧测力计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请同学们根据上述自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   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   (填空“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
(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B.F1<F2;C.F1=F2;D.无法比较
(4)下列现象中,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
A.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
B.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C.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D.提水时,手提水桶的力与水桶对手向下的拉力。
【答案】见解析
【解析】(1)根据实验得出的牛顿第三定律的特点可知: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故答案为:相等,相反,同一条直线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即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等于;
(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实验牛顿第三定律的特点可知:大小相等;根据F1=F2;
故选C;
(4)A.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符合题意;
B.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符合题意;
C.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
D.提水时,手提水桶的力与水桶对手向下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符合题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