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新趋势】初中物理沪科2024版八全册上学期期末素养提升卷(02)考试范围(1-6章)(原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情境化·新趋势】初中物理沪科2024版八全册上学期期末素养提升卷(02)考试范围(1-6章)(原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情境化·新趋势】初中物理沪科2024版八全册单元期中期末素养提升卷
【情境化·新趋势】初中物理沪科2024版八全册上学期期末素养提升卷(02)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如图是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缠绕不够紧密,会导致测量值偏大
B.缠绕足够紧密时,可以消除误差
C.测量起点不是0刻度线,这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D.该实验采用了以直代曲法
【答案】A
【解析】A.细铜丝缠绕不够紧密时,缝隙的宽度也会增大,测量的长度会偏大,这样计算出的细铜丝的直径会偏大,故A正确;
B.缠绕足够紧密时,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误差不可避免,故B错误;
C.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故C错误;
D.铜丝的直径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为了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我们可以运用累积法,故D错误。
故选:A。
2. 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处声音的特性如表所示,甲、乙两处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  )
位置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A.甲处声音的音调低于乙处声音的音调
B.从环保角度来说,甲处声音一定不属于噪声
C.监测器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人耳不做保护时,可以待在甲处,但不能待在乙处
【答案】D
【解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乙处声音的频率为500Hz,甲处声音的频率为2000Hz,甲的频率高,音调高,故A不符合题意;
B.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若甲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也属于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监测器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甲的声音强度是50dB,乙的声音强度达100dB,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可以待在甲处,但不能待在乙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3.如图所示,是平行光照射到不同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均为镜面反射;
B.甲、乙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乙为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甲图反射光路具有可逆性,乙图反射光路不可逆
【答案】B
【解析】ABC.甲图中,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乙图中,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C错误,B正确;
D.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因此,甲乙反射光路均可逆,故D错误。故选B。
4. 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 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C. 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B区域;
D. 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
【答案】B
【解析】A.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即蜡烛在该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透镜另一侧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即图中的E区域,故A错误;
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远,所成的实像越小,图中蜡烛位于该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实像会逐渐变小,故B正确;
C.蜡烛放在图中B区域,即该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的位置在透镜另一侧的两倍焦距以外,即如果蜡烛放在图中B区域,则在图中的F区域的光屏上能找到像,故C错误;
D.当蜡烛放在图中C区域,即该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是用光屏承接不到的,故D错误。故选B。
5.(估测问题情景化)为进一步化解校园消防安全风险,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武胜某学校组织了一次全面的校园消防安全大检查。如图所示是微型消防站里面存放的一个常用干粉灭火器,其重力约为30N。以下物体所受重力与该灭火器最接近的是(  )
A.一支铅笔 B.两个鸡蛋 C.一只公鸡 D.一名中学生
【答案】C
【解析】A.一支铅笔的质量大约10g,重力约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一颗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两颗鸡蛋约为100g,重力约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只公鸡的质量约为3kg,重力约为
故C符合题意;
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重力约为
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 如图为1kg的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温度为4℃ 时,水的体积最大
B.温度升高,水的体积不变
C.由1℃升高到8℃,水的密度一直变小
D.1℃ 时水的密度比5℃ 时的小
【答案】D
【解析】A.由图像可知,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由
可知,质量一定时,其体积是最小的,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在4~10℃范围内,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则体积越大,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在1~8℃范围内,温度越高,水的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1℃ 时水的密度约为0.9999g/cm3,5℃ 时水的密度明显大于0.9999g/cm3,故D正确。故选D。
7. 如图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 人对弓的拉力 B.球对网拍的力 C.人把球推出的力 D.斧头劈木块的力
【答案】C
【解析】A.弓在人的拉力作用下形状发生改变,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
B.球对网拍的力,使网拍变了形,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C.人用力推球,球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D.斧头劈木块时,斧头对木块的力改变了木块的形状;
由此可知,C选项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故选:C。
(1)细铜丝缠绕不够紧密时,测量的长度会偏大,计算出的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长度也会偏大;
(2)误差不可避免,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进行长度测量时测量起点不必是零刻度线,可以选择整刻度线;
(4)测量细铜丝直径采用的测量方法是累积法。
8.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同学们课后开始联想一些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情景。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世界级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基本包揽所有乒乓球项目的金牌,为国争光,扬我国威。关于乒乓球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B.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形状
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同时改变了球的形状和球的运动状态
D.击球时,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球拍没有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AB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不仅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还使球发生的形变,故AB错误,C正确;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击球时,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球拍也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C。
9.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3 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一个3 N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A.0 B.3 N C.6 N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指弹簧受到的拉力的大小。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然为3 N。
10. 孔明灯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如图所示是放飞在空中的孔明灯,图中能正确表示孔明灯装饰穗所受重力方向的是(  )
A.B.C. D.
【答案】C
【解析】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 如图所示,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其奥妙是( )
A. 重力小,可以忽略 B.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 重心低,不易倾倒 D. 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答案】C
【解析】稳度就是指物体的稳定程度,也就是物体放在支撑面上会不会倒下来。要使物体更稳定些,一是要增大物体的支持面,二是要降低物体的重心,而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原因就是不倒翁内放有密度较大的铅粒,重心下降,增大稳度,不易摔倒。
故选C。
12.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是(  )
A.浴室脚垫 B.写字时用力 C.磁悬浮列车 D.轮滑鞋
【答案】B
【解析】A.浴室脚垫,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
B.写字时用力,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
C.磁悬浮列车,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
D.轮滑鞋,是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全选对的得3分)
13. 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木块随小车一起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 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
C. 小车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 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
【答案】CD
【解析】AB.木块随小车一起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与小车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木块不受摩擦力,AB错误;
C.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向右运动,因此小车受到向左的摩擦力,C正确;
D.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小车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拉力F相等,方向与拉力F相反,D正确。故选CD。
14.用同种金属制成的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球,其中有一种是实心的,有一种是空心的。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放3个甲球,在天平的右盘放5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金属球是空心的;
B.甲、乙两种金属球的质量之比为5:3;
C.空心的金属球中空心部分体积与整个球的体积之比为2:3;
D.空心的金属球中空心部分体积与整个球的体积之比为2:5
【答案】BD
【解析】A.根据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放3个甲球,在天平的右盘放5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则可知道
即,又由于体积相等,故
化简即可得
故乙球是空心的,A选项错误;
B.即,即B选项正确;
C D.设甲球的质量为5m,则乙球的质量为3m,体积为V,则甲球的密度为
则乙球实心部分的体积为
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BD。
15.如图所示,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像将会变小
C.演员面镜时,像也面镜 D.像离平面镜比演员离平面镜要远一些
【答案】BD
【解析】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的、等大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等大,演员远离平面镜时,物大小不变,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距等于物距,演员面镜时,物距减小,像距也减小,所以像也面镜,像离平面镜距离等于演员离平面镜的距离,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D。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6.李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上学,他以4m/s的恒定速度行驶,4min后,小米发现李明的物理教材落在家里,立刻带上教材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加速去追李明,又经过4min,小米在李明到达学校时追上他,李明和小米在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图像如图。小米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整个过程中,小米距离李明最远为_____米。(已知它们速度相同时,小米通过的路程为120m)

【答案】 8 1080
【解析】由图像可知,李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为
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
由图像可知,小米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为4min,则小米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由题知,李明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像知,小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它们速度相同时,小米距离李明最远,李明行驶的时间t3=5min时,小米通过的路程为120m,此时李明通过的路程为
所以整个过程中,小米距离李明最远为
17.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经水平放置的平面镜反射后,射到竖直墙壁上的B点,OB与镜面的夹角为60°。当AO逆时针转动到A′O的位置时(A′O与AO间的夹角为20°),只需将平面镜绕O点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过 °的小角度,光斑依然落在B点。
【答案】 逆时针 10
【解析】由题意可知,反射光线OB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30°,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反射角大小等于入射角大小,则入射角大小为30°,当AO逆时针转动到A′O的位置时(A′O与AO间的夹角为20°),这时入射角大小为50°,反射角大小也为50°,这时反射光线OB′与OB之间的夹角20°,要想光斑依然落在B点,即这反射光线OB′逆时针转动20°,法线也要逆时针转动,入射光线A′O位置不变,这时OB′与原来法线的夹角为30°,A′O与原来法线的夹角为50°,A′O与OB′的夹角大小为80°,这时法线与A′O的夹角为40°,原来的法线与A′O的夹角为50°,则原来的法线与现在法线的夹角为
夹角为10°,说明法线逆时针转动了10°,那么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过10°的小角度,光斑才能依然落在B点。
18. 2023年5月13日,我省多个地区的人们看到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彩色的光圈,如图。这是一种罕见的天象-日晕,它是光透过高空云层中的冰晶___________形成的,这种现象说明太阳光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单色光。
【答案】折射;不是。
【解析】太阳光穿过云层时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形成围绕太阳呈彩色光环的光现象,这一现象表明,太阳光不是单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19.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传。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的__________作用将物体点燃,如图所示。此类透镜应用非常广泛,用它制作的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__眼;照相机的镜头也相当于这类透镜,用照相机拍照时,胶片上形成__________(填像的性质)。
【答案】会聚; 远视; 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析】由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把冰块削成凸透镜形状,把太阳光会聚在焦点上,就可以点燃物体。
远处物体通过人眼所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为远视眼。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原理是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0. 一瓶氧气的密度为 5kg/m3,质量为3kg,则瓶中氧气的体积是_______m3;若用去一半,则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________ kg/m3。
【答案】 0.6 2.5
【解析】由ρ=得瓶中氧气的体积(瓶的容积)
V===0.6m3
即氧气的体积为0.6m3。
若用去一半,氧气的质量减半,但体积不变,由ρ=知剩余氧气的密度为原来的一半,即2.5kg/m3。
21.为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取下垫圈,接下来,他将游码移至左端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天平的______,直到横梁平衡。他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横梁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质量为______g。由于小石块放在水中时要吸水(吸水后小石块体积不变),小明利用图乙所示的排水法测出小石块体积,再取出小石块,擦干其外表面的水,用天平称出其质量为34.2g,则小石块密度应为______。
【答案】平衡螺母 31.2 2.4
【解析】使用天平前,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使横梁平衡。
小石块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刻度,则小石块的质量
小石块的质量为31.2g。
小石块放在水中时要吸水,小石块吸水后体积不变,质量增大,小石块吸收的水的质量
吸收的水的体积
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
石块的密度为。
22.在冬奥会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用力撑雪杖使自己从山上由静止加速滑下,这表明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在滑下过程中碰撞标志杆时的情景,它说明力还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答案】运动状态、形状
【解析】运动员用力撑雪杖使自己从山上由静止加速滑下,速度越来越快,即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碰撞标志杆,标志杆发生了弯曲,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23. 人类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图是世界机器人大赛上科创小组设计的投篮机器人,要想准确把球投入篮筐,机器人除了需要控制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外,还需要控制力的______;机器人抱球前进过程中,以机器人为参照物,球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 大小 静止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要想准确把球投入篮筐,机器人除了需要控制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外,还需要控制力的大小。
机器人抱球前进过程中,以机器人为参照物,球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24.小明在科技博览阅读中,查阅了不同星球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通过图像可知,在甲、乙两个星球上,重力与质量都成 。一物体质量为10kg,它在甲星球上受到的重力为 N。

【答案】 正比 150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受的重力越大; 在甲、乙两个星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都不变, 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由图可知,当质量为8kg时,在甲星球上受到的重力为120N,由于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所以当物体质量为10kg时,重力为
25. 如图甲、乙所示的是声波波形图, 的频率高, 的响度大。
【答案】甲 乙
【解析】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由图知,甲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频率高,乙的振幅大,响度大。
四、作图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6.如图所示,小球悬挂在细线下来回摆动。请作出小球在图示位置时,所受细线拉力F和重力G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小球受到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沿绳子向上;
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F.
27.如图,物体重为10N,用一个水平向左的30N的压力F压在物体表面,物体在竖直墙面上静止,请画出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示意图,并标出摩擦力的大小。(O为力的作用点)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由于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物体受到墙面的摩擦力f=G=10N
方向竖直向上;过物体的重心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大小为10N,如图所示:
28.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所以入射角为
反射角也为30°。
29. 光通过透镜会发生折射,请将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图中是凸透镜,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穿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穿过凸透镜的焦点,光路图如图所示。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30. (5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A、B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转,如图所示。
(1)实验时,把纸板A、B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EO,入射角大小是 度;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A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B
D.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3)使光束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数据可得:在反射现象中,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4)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纸板B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F;为探究反射光和入射光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下一步的操作是: ;
(5)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 。
A.如图乙所示,将纸板B沿ON向后折
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
C.如图丁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倒
【答案】(1) 50(2) D (3)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 将纸板B沿着ON向后弯折(5) B
【解析】(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ON;纸板ENF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图中的入射角是
90°﹣40°=50°
(2)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由数据分析:三次实验,每次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相等,可以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当纸板垂直放置且A、B在同一平面时,我们可以在纸板A、B上同时观察到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为研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我们可以沿着ON旋转纸板B,这样可以在保证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来判断三者是否在同一平面。
(5)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在纸板与平面镜垂直,且纸板A、B在同一平面的情况下才可以同时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故AC不符合题意, B符合题意。
故选B。
31.(6分)兴趣小组进行测固体颗粒密度的活动。
(1)小明选择天平和量筒完成实验: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调节___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
②如图1,测得颗粒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③用量筒直接测量颗粒体积,会导致密度的测量值偏___________。
(2)小明调查发现工厂配有测量颗粒密度的密度秤,如图2,使用步骤如下:
步骤1:向容器B加入水,让水面升至容器的标记处,将空容器A与容器B一起放置在密度秤上,如图①,按下数据记忆键,记录密度秤上物体的总质量;
步骤2:将待测颗粒放入容器A,如图②,记录总质量;
步骤3:将容器B中的水倒去部分,将容器A中的待测颗粒全部倒入容器B中,如图③,再用胶头滴管向容器B中加入水,直到___________,记录总质量;
步骤4:最后按下数据转换键,密度秤会根据程序设置的公式直接显示出待测颗粒的密度测量值,程序公式为___________(用及记录的物理量表示)。
(3)小明回家后,还想测出妈妈手镯的密度,他找到家里的电子秤,称出手镯的质量是,又借助细线、水、玻璃杯,进行了如图3的实验操作,测出了手镯的体积,则手镯的密度是___________。
【答案】(1)平衡螺母 74.2 小(2) 水面升至容器标记处 (3) 19.2
【解析】(1)①根据天平使用规则,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
②由图1可知,颗粒的质量为
m颗粒=50g+20g+4.2g=74.2g
③由于量筒内的颗粒间存在空隙,使体积测量值偏大,由可知密度会偏小。
(2)将容器B中的水倒去部分,将容器A中的待测颗粒全部倒入容器B中,如图③,再用胶头滴管向容器B中加入水,直到水面升至容器标记处,记录总质量m3。由步骤一和二可知,颗粒的质量
m=m2﹣m1
由步骤三和二相比,少了颗粒与同体积的水的质量,则颗粒排开水的质量
m水=m2﹣m3
由知,颗粒的体积
则颗粒的密度
(3)由图3可知,手镯排开水的质量
手镯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即
手镯的密度
32.(3分)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用质量已知的钩码为被测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G,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量它们所受的重力,并将各次钩码总质量m、重力G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m/kg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G/N 0.5 1.0 1.5 2.0 2.5 3.0 3.5
(1)根据实验结论可知质量为500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N。
(2)图所示,利用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时,使测力计弹簧伸长的力是_________.
A.钩码的重力
B.钩码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C.钩码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钩码的拉力
(3)图所示,关于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 B. C. D.
【答案】5 C B
【解析】(1)由实验数据可知,各组重力和质量比值相等,均为g=10N/kg,所以500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mg=0.5kg×10N/kg=5N
(2)使测力计弹簧伸长的力是钩码对弹簧的拉力,故选C。
(3)由表格可知,同一物体重力和质量成正比,故选B。
33. (5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先后把木块放在长木板上,水平向右拉动木块,当木块匀速运动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如图甲,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根据________ 知识,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N;
(2)比较甲和乙实验,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________有关;
(3)比较甲和丙实验,可得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___;
(4)许多运动鞋的鞋底刻有各式各样的花纹,是应用步骤(3)的结论来__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鞋底与地面的摩擦。
【答案】(1)二力平衡 2 (2)压力 (3) 大 (4) 增大
【解析】(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N。
(2)比较甲和乙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乙图中压力较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较大,摩擦力较大,可以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3)比较甲和丙实验,压力相同,丙图中接触面比较粗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较大,摩擦力较大,可以得到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运动鞋的鞋底刻有各式各样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所以是应用步骤(3)的结论来增大鞋底与地面的摩擦。
六、计算及综合能力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18分)
34.(8分)小刚驾车行驶一段时间后,看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标志,请问: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庆阳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若汽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0.4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小明家到庆阳的路程是340km,汽车行驶了4h到达庆阳,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小刚经过一座如图乙所示的大桥,全长540m,公轨两用,上层通汽车,下层通轻轨;一轻轨列车以20m/s的速度完全通过下层桥面用时32s,求该列车的长度。
【答案】(1)1.2h;(2)36km;(3)85km/h;(4)100m
【解析】(1)由图甲两种,汽车从标志牌处到庆阳的路程s=120km,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v=100km/h,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庆阳至少需要的时间
(2)若汽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0.4h,通过的路程
s1=v1t1=90km/h×0.4h=36km
(3)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4)此列车完全通过桥所行驶的路程
s3=v3t3=20m/s×32s=640m
列车的长度L车=s3﹣L桥=640m﹣540m=100m
答:(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庆阳至少需要的时间为1.2h;
(2)若汽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0.4h,通过的路程是36km;
(3)小明家到庆阳的路程是340km,汽车行驶了4h到达庆阳,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85km/h;
(4)该列车的长度100m。
35. (7分)泰州特产小磨麻油是著名的调味料.某天,小明在向油壶内倒入麻油时,测得油壶和麻油的总质量与麻油的体积存在一定关系,如图乙所示,请通过计算回答:
(1)麻油的密度是多少?
(2)质量为80g的麻油体积是多少?
(3)当油壶内装有1.5L麻油时,麻油和油壶的总质量是多少?
【答案】(1)0.8g/cm3;(2)100cm3;(3)1240g
【解析】(1)麻油的密度是
(2)由得,质量为80g的麻油体积是
(3)由得,当油壶内装有1.5L麻油时,麻油的质量为
麻油和油壶的总质量是
答:(1)麻油的密度是0.8g/cm3;
(2)质量为80g的麻油体积是100cm3;
(3)当油壶内装有1.5L麻油时,麻油和油壶的总质量是1240g。
36. (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文后问题。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frictionalforce)。
若一小孩在地面上轻推一个箱子,箱子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但他没有推动,箱子与地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这时一定有一个力与推力平衡。这个力与小孩对箱子的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个力就是箱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由于这时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所以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staticfrictionalforce),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小孩用更大的力推,箱子还是不动,同样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这时箱子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还跟推力大小相等,只要箱子与地面间没有产生相对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推力保持大小相等。
若箱子在地面上开始滑动后,箱子与地面之间也会产生一个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slidingfrictionalforce),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如果用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FN表示压力的大小,则有
F=μFN
其中μ是比例系数(它是两个力的比值,没有单位)叫做动摩擦因数(dynamicfrictionfactor),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两个物体的动摩擦因数也不同。动摩擦因数还跟接触面的情况(如粗糙程度)有关。
(1)若重为100N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20N的水平推力没有推动,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为  N;
(2)若改用30N的水平推力能使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则物体A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3)若改用更大的水平推力使物体A速度越来越大,物体A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20;(2)0.3;(3)不变。
【解析】(1)用20N力推物体,没有推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是由于物体和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并且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静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即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20N;
(2)重为100N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FN=G=100N,
改用30N的水平推力能使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此时物体受力平衡,滑动摩擦力等于推力,即f=F=30N,
则物体A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3;
(3)已知μ是比例系数,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两个物体的动摩擦因数也不同,跟速度无关,改用更大的水平推力使物体A速度越来越大,但物体A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情境化·新趋势】初中物理沪科2024版八全册单元期中期末素养提升卷
【情境化·新趋势】初中物理沪科2024版八全册上学期期末素养提升卷(02)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如图是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缠绕不够紧密,会导致测量值偏大
B.缠绕足够紧密时,可以消除误差
C.测量起点不是0刻度线,这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D.该实验采用了以直代曲法
2. 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处声音的特性如表所示,甲、乙两处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  )
位置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A.甲处声音的音调低于乙处声音的音调
B.从环保角度来说,甲处声音一定不属于噪声
C.监测器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人耳不做保护时,可以待在甲处,但不能待在乙处
3.如图所示,是平行光照射到不同物体表面时发生反射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均为镜面反射;
B.甲、乙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乙为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甲图反射光路具有可逆性,乙图反射光路不可逆
4. 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 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C. 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B区域;
D. 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
5.(估测问题情景化)为进一步化解校园消防安全风险,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武胜某学校组织了一次全面的校园消防安全大检查。如图所示是微型消防站里面存放的一个常用干粉灭火器,其重力约为30N。以下物体所受重力与该灭火器最接近的是(  )
A.一支铅笔 B.两个鸡蛋 C.一只公鸡 D.一名中学生
6. 如图为1kg的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温度为4℃ 时,水的体积最大
B.温度升高,水的体积不变
C.由1℃升高到8℃,水的密度一直变小
D.1℃ 时水的密度比5℃ 时的小
7. 如图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 人对弓的拉力 B.球对网拍的力 C.人把球推出的力 D.斧头劈木块的力
8.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同学们课后开始联想一些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情景。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世界级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基本包揽所有乒乓球项目的金牌,为国争光,扬我国威。关于乒乓球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B.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形状
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同时改变了球的形状和球的运动状态
D.击球时,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球拍没有力的作用
9.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3 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一个3 N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A.0 B.3 N C.6 N D.无法判断
10. 孔明灯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如图所示是放飞在空中的孔明灯,图中能正确表示孔明灯装饰穗所受重力方向的是(  )
A.B.C. D.
11. 如图所示,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其奥妙是( )
A. 重力小,可以忽略 B.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 重心低,不易倾倒 D. 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12.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是(  )
A.浴室脚垫 B.写字时用力 C.磁悬浮列车 D.轮滑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全选对的得3分)
13. 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木块随小车一起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 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
C. 小车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 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
14.用同种金属制成的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球,其中有一种是实心的,有一种是空心的。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放3个甲球,在天平的右盘放5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金属球是空心的;
B.甲、乙两种金属球的质量之比为5:3;
C.空心的金属球中空心部分体积与整个球的体积之比为2:3;
D.空心的金属球中空心部分体积与整个球的体积之比为2:5
15.如图所示,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像将会变小
C.演员面镜时,像也面镜 D.像离平面镜比演员离平面镜要远一些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6.李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上学,他以4m/s的恒定速度行驶,4min后,小米发现李明的物理教材落在家里,立刻带上教材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加速去追李明,又经过4min,小米在李明到达学校时追上他,李明和小米在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图像如图。小米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整个过程中,小米距离李明最远为_____米。(已知它们速度相同时,小米通过的路程为120m)

17.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经水平放置的平面镜反射后,射到竖直墙壁上的B点,OB与镜面的夹角为60°。当AO逆时针转动到A′O的位置时(A′O与AO间的夹角为20°),只需将平面镜绕O点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过 °的小角度,光斑依然落在B点。
18. 2023年5月13日,我省多个地区的人们看到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彩色的光圈,如图。这是一种罕见的天象-日晕,它是光透过高空云层中的冰晶___________形成的,这种现象说明太阳光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单色光。
19.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传。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的__________作用将物体点燃,如图所示。此类透镜应用非常广泛,用它制作的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__眼;照相机的镜头也相当于这类透镜,用照相机拍照时,胶片上形成__________(填像的性质)。
20. 一瓶氧气的密度为 5kg/m3,质量为3kg,则瓶中氧气的体积是_______m3;若用去一半,则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________ kg/m3。
21.为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取下垫圈,接下来,他将游码移至左端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天平的______,直到横梁平衡。他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横梁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质量为______g。由于小石块放在水中时要吸水(吸水后小石块体积不变),小明利用图乙所示的排水法测出小石块体积,再取出小石块,擦干其外表面的水,用天平称出其质量为34.2g,则小石块密度应为______。
22.在冬奥会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用力撑雪杖使自己从山上由静止加速滑下,这表明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在滑下过程中碰撞标志杆时的情景,它说明力还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23. 人类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图是世界机器人大赛上科创小组设计的投篮机器人,要想准确把球投入篮筐,机器人除了需要控制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外,还需要控制力的______;机器人抱球前进过程中,以机器人为参照物,球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4.小明在科技博览阅读中,查阅了不同星球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通过图像可知,在甲、乙两个星球上,重力与质量都成 。一物体质量为10kg,它在甲星球上受到的重力为 N。

25. 如图甲、乙所示的是声波波形图, 的频率高, 的响度大。
四、作图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6.如图所示,小球悬挂在细线下来回摆动。请作出小球在图示位置时,所受细线拉力F和重力G的示意图。
27.如图,物体重为10N,用一个水平向左的30N的压力F压在物体表面,物体在竖直墙面上静止,请画出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示意图,并标出摩擦力的大小。(O为力的作用点)
28.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9. 光通过透镜会发生折射,请将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30. (5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A、B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转,如图所示。
(1)实验时,把纸板A、B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EO,入射角大小是 度;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A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B
D.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3)使光束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数据可得:在反射现象中,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4)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纸板B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F;为探究反射光和入射光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下一步的操作是: ;
(5)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 。
A.如图乙所示,将纸板B沿ON向后折
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
C.如图丁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倒
31.(6分)兴趣小组进行测固体颗粒密度的活动。
(1)小明选择天平和量筒完成实验: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调节___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
②如图1,测得颗粒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③用量筒直接测量颗粒体积,会导致密度的测量值偏___________。
(2)小明调查发现工厂配有测量颗粒密度的密度秤,如图2,使用步骤如下:
步骤1:向容器B加入水,让水面升至容器的标记处,将空容器A与容器B一起放置在密度秤上,如图①,按下数据记忆键,记录密度秤上物体的总质量;
步骤2:将待测颗粒放入容器A,如图②,记录总质量;
步骤3:将容器B中的水倒去部分,将容器A中的待测颗粒全部倒入容器B中,如图③,再用胶头滴管向容器B中加入水,直到___________,记录总质量;
步骤4:最后按下数据转换键,密度秤会根据程序设置的公式直接显示出待测颗粒的密度测量值,程序公式为___________(用及记录的物理量表示)。
(3)小明回家后,还想测出妈妈手镯的密度,他找到家里的电子秤,称出手镯的质量是,又借助细线、水、玻璃杯,进行了如图3的实验操作,测出了手镯的体积,则手镯的密度是___________。
32.(3分)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用质量已知的钩码为被测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G,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量它们所受的重力,并将各次钩码总质量m、重力G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m/kg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G/N 0.5 1.0 1.5 2.0 2.5 3.0 3.5
(1)根据实验结论可知质量为500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N。
(2)图所示,利用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时,使测力计弹簧伸长的力是_________.
A.钩码的重力
B.钩码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C.钩码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钩码的拉力
(3)图所示,关于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 B. C. D.
33. (5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先后把木块放在长木板上,水平向右拉动木块,当木块匀速运动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如图甲,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根据________ 知识,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N;
(2)比较甲和乙实验,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________有关;
(3)比较甲和丙实验,可得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___;
(4)许多运动鞋的鞋底刻有各式各样的花纹,是应用步骤(3)的结论来__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鞋底与地面的摩擦。
六、计算及综合能力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18分)
34.(8分)小刚驾车行驶一段时间后,看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标志,请问: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庆阳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若汽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0.4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3)小明家到庆阳的路程是340km,汽车行驶了4h到达庆阳,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小刚经过一座如图乙所示的大桥,全长540m,公轨两用,上层通汽车,下层通轻轨;一轻轨列车以20m/s的速度完全通过下层桥面用时32s,求该列车的长度。
35. (7分)泰州特产小磨麻油是著名的调味料.某天,小明在向油壶内倒入麻油时,测得油壶和麻油的总质量与麻油的体积存在一定关系,如图乙所示,请通过计算回答:
(1)麻油的密度是多少?
(2)质量为80g的麻油体积是多少?
(3)当油壶内装有1.5L麻油时,麻油和油壶的总质量是多少?
36. (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文后问题。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frictionalforce)。
若一小孩在地面上轻推一个箱子,箱子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但他没有推动,箱子与地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这时一定有一个力与推力平衡。这个力与小孩对箱子的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个力就是箱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由于这时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所以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staticfrictionalforce),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小孩用更大的力推,箱子还是不动,同样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这时箱子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还跟推力大小相等,只要箱子与地面间没有产生相对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与推力保持大小相等。
若箱子在地面上开始滑动后,箱子与地面之间也会产生一个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slidingfrictionalforce),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如果用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FN表示压力的大小,则有
F=μFN
其中μ是比例系数(它是两个力的比值,没有单位)叫做动摩擦因数(dynamicfrictionfactor),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两个物体的动摩擦因数也不同。动摩擦因数还跟接触面的情况(如粗糙程度)有关。
(1)若重为100N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20N的水平推力没有推动,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为  N;
(2)若改用30N的水平推力能使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则物体A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3)若改用更大的水平推力使物体A速度越来越大,物体A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