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热量 比热容 课时练习(含解析)2025--2026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 热量 比热容 课时练习(含解析)2025--2026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2025--2026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13.1《热量 比热容》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在下列各种情况下,物质的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
A.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半
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铜加工成了铜环
D.15 ℃的煤油加热到40 ℃
2.糖炒栗子始于北宋时期,是人们钟爱的一道传统美食,在秋冬季节街头巷尾常能看到大锅翻炒栗子的场景,如图所示。为了让栗子快速、均匀受热,常将沙石与栗子混合在一起翻炒,这主要是利用了沙石( )
A.热值大 B.密度大
C.比热容小 D.含有的热量多
3.如图为白天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白天在相同日照条件下,与海洋相比,陆地的(  )
A.比热容较小,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B.比热容较小,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比热容较大,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4.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是2∶3,放出的热量之比是3∶1,它们降低了相同的温度,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  )
A.9∶2 B.2∶1 C.2∶9 D.3∶1
5.在标准大气压下,1 kg温度为20 ℃的水吸收了3.78×105 J的热量后[c水=4.2×103 J/(kg·℃)],其温度为(  )
A.80 ℃   B.100 ℃   C.90 ℃   D.110 ℃
6.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4,乙的比热容是甲的比热容的两倍,若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
A.8∶3 B.3∶8 C.3∶2 D.2∶3
7.小明用底面为正方形的薄玻璃杯喝水,如图所示。底面的边长为,现将玻璃杯注满的开水,让其自然冷却至。已知,估测杯中的水在冷却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最接近( )
A. B. C. D.
8.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之比是3∶4,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  )
A.9∶8 B.2∶9 C.3∶1 D.2∶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1,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2,则甲、乙两物体比热容之比是 ,若它们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热量后,升高温度之比是 。
10.质量相同的铜和铅吸收的相同的热量时,铜比铅的温度升高得 (选填“多”或“少”);质量相同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是 (选填“铜”或“铅”)。已知,。
11.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3∶2,加热后温度变化之比是3∶4,吸收的热量之比是6∶5,那么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
12.由于海水的比热容 陆地上砂石的比热容,所以在沿海地区海水表面的气温比陆地上的气温变化 。当出现如图所示的风向,通常发生在 (选填“夜晚”或“白天”)。
13.甲、乙两铁块,质量之比是3∶1,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温度升高了20℃,两铁块的比热容之比是 ,乙温度升高了 ℃;若甲、乙升高温度之比1∶2时,吸收热量之比为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某同学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将水和煤油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
(1)图甲是这名同学的实验装置,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水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 ℃。
(3)实验中用 表示物质吸热的多少。
(4)某同学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吸热能力强。已知水的比热容为,则煤油的比热容为 。
15.[2025安徽宣城期中,中]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为完成该实验,除了图中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__。
(2) 实验中应量取__(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相同时间时,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甲、乙两液体吸热能力强弱。
(3) 实验中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同时加热4分钟,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加热时间/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4)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甲、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
(5) 下列图像与本实验最相符的是____。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16.如图甲所示,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表示水的温度变化的图线是 (选填“a”或“b”);
(2)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了多少热量?
(3)若牛奶吸收的热量均来自水放出的热量,则用于加热牛奶的水的质量约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7.一个热水袋内装有1kg的水,水的温度从90℃降低到4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求热水袋内的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18.质量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了20℃,求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4.2×103焦 /(千克·℃)]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半,质量变小了,其种类不变,状态不变,比热容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水凝结成冰,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其比热容改变,故B符合题意,
一块铜加工成铜环,形状变化,其他因素不变,比热容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由15 ℃加热到40 ℃,煤油的温度变化,其他因素不变,所以比热容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2.【答案】C
3.【答案】A
【详解】白天,在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海水温度上升较慢;而海岸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较快,气温较高,热空气上升,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4.【答案】A
【解析】由题知,c甲∶c乙=2∶3,Q放甲∶Q放乙=3∶1,Δt甲∶Δt乙=1∶1,由Q放=cmΔt得:m=,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甲∶m乙=∶=∶=9∶2。故选A。
5.【答案】B 
【解析】由Q吸=cm(t-t0)可知,水的末温t=+20 ℃=110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最高温度)为100 ℃,所以水的末温应该为100 ℃。选B。
6.【答案】B
【详解】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4,由
得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7.【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杯中装满水时水的高度约为杯底边长的2倍,即,所以杯中水的体积约为,玻璃杯注满水后,水的质量约为,杯中的水在冷却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约为。
8.【答案】A
【详解】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c甲∶c乙=2∶3,降低的温度之比为Δt甲∶Δt乙=1∶1,放出的热量之比为Q甲∶Q乙=3∶4,由Q放=cmΔt可知,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 = = = =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9.【答案】1∶1;1∶1
【详解】吸收相同的热量,甲、乙两物体比热容之比是,质量相同,比热容相同,吸收相同热量后,根据可知升高温度之比是1∶1。
10.【答案】少;铜
【详解】由可知,质量相同的铜和铅吸收的相同的热量时,由于铜比铅的比热容大,所以铜比铅的温度升高少。由可知,质量相同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由于铜比铅的比热容大,所以铜吸收热量较多。
11.【答案】16∶15
【详解】由Q吸=cm t可知,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12.【答案】大于;小;夜晚
【详解】 由于海水的比热容的大于陆地上砂石的比热容,吸收或者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海水温度变化比较慢,陆地砂石变化比较快,升温较明显,故在沿海地区海水表面的气温比陆地上的气温变化小。
只有在夜晚,海水的温度比较高,密度变小,热空气上升,陆地冷空气补充过来,形成了陆风。
13.【答案】1∶1;60;3∶2
【详解】甲、乙都是由铁组成的物体,所以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1∶1。
因为,甲、乙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相同,则质量和升温成反比,质量之比是3∶1,则
所以乙温度变化量为
根据,若甲、乙升高温度之比1∶2时,则两物体吸收热量之比为
14.【答案】没有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27;加热时间的长短;水;2.1×103
【详解】(1)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为控制无关变量,应使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而由图中可知,水和煤油的体积相同,而水与煤油的密度不同,故可知错误之处为没有控制水与煤油的质量相等。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可知此时水的温度为27℃;
(3)实验中,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物质吸热的多少。
(4)由图丙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时,煤油的温度变化量大于水的温度变化量,故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更强;由图丙可知,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是煤油吸收热量的两倍,故由可知
解得煤油的比热容为
15.【答案】(1) 天平
(2) 质量;两液体升高的温度
(3) 等于
(4)
(5) D
【解析】
(1) 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质量相同,为完成该实验,除了图中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天平。
(2) 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相同时间时,通过比较两液体升高的温度来判断甲、乙两液体吸热能力强弱。
(3) 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4分钟,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等于。
(4)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从升高到,甲、乙液体所用加热时间分别为2分钟和1分钟,则甲、乙液体吸收热量之比为,根据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比热容成正比,故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5) 由表格数据知甲的初温比乙大,故、、错误;由(4)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故加热相同时间,甲升温慢,故正确。
【刷有所得】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直接测出,所以用加热时间来间接反映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在相同热源的情况下,加热时间越长,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16.【答案】(1)a (2) (3)0.3kg
【详解】(1)凉牛奶放进热水中,则水的温度下降,牛奶的温度升高,所以图线a是水的温度变化图线。
(2)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3)由题意可知,牛奶吸收的热量等于水放出的热量,即。由可得,水的质量。
17.【答案】2.1×105J
【详解】
解:Q=cm△t=4.2×10 3J/(kg ℃)×1kg×(90℃-40℃)=2.1×10 5J.
答:热水袋内的水放出的热量是2.1×10 5J.
18.【答案】8.4×104J
【详解】由知道,水吸收的热量是:
Q吸 =cm△t=4.2×103 J/(kg ℃)×1kg×20℃=8.4×104 J.
答:水吸收的热量是8.4×104 J.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