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1.2课《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实施总结阶段》 教案【浙科版】八年级上册 综合实践活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第1.2课《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实施总结阶段》 教案【浙科版】八年级上册 综合实践活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实施总结阶段》教学设计
课题 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实施总结阶段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八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价值体认:通过分析污染危害与成因,明晰生态和经济平衡关系,认同生态保护是公民共同价值追求,增强守护家乡环境的情感认同。责任担当:在学习“身边的环境污染-实施总结阶段” 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承担考察、记录、分析污染问题的责任并主动反馈建议,践行的责任担当。解决问题:通过运用实验等方法,分析家乡水、空气环境问题,找出污染源头、传播路径,尝试提出治理思路并分析解决问题。创意物化:通过考察成果,创意制作环保宣传作品,鼓励更多伙伴发现、解决身边污染,物化环保行动创意,将活动实现方式创意物化。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实践研究、水质空气污染检测、完成问题的探讨等难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活动的创意物化如撰写倡议书,如将本课所学知识内容运用到生活中,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1.2课 《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实施总结阶段》1、板书课题。“工农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身边常见的污染有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这些污染已经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了影响。2、播放视频。 观看教学视频。 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
讲授新课 一、实施阶段板书课题。实施阶段:任务一 身边的水质污染考察探究水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受人类干扰和破坏最严重的领域之一。让我们通过讨论与设计、统计与分析、实验与探究、交流与分享来开展考察探究活动,全面了解身边的水环境状况!1、观察约上小组同学,就近对居住环境周边的水环境进行调查,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水质观察记录表资料链接:基础化学与水质指标知识pH 值:讲解 pH 值(0-14)与水体酸碱度的关系,正常地表水 pH 值范围为 6.5-8.5。溶解氧(DO):说明 DO 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关键,地表水 DO 应≥5mg/L。氨氮:解释氨氮是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物,超标(如≥1.0mg/L)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浊度:说明浊度反映水体悬浮物含量,浊度高(如 > 5NTU)会遮挡光线,影响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小锦囊:如何记录观察结果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后会形成观察结果,结果的记录通常有三种方法:表格记录法、文字描述法、图形记录法。针对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2.统计统计并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形成初步的结论。奋斗小组的报告我们的发现:水质轻微污染,并且有颜色改变缺乏生物等现象。调查的结论: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需要干预。我们的建议: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和工业监管。新的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污染呢 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展开调查。观察地点社区小溪组 名奋斗小组记录员小王污染源类型居民生活污染1.未处理的污水排放污染( )排污沟渠口数( 2 )个,排放量( )(填“很多”“多”“少”“极少”)2.未分类的生活垃圾污染( )3. 其他 :地表径流携带污染物工厂排放污染1.未处理的污水排放污染( )排污沟渠口数( 1)个,,排放量( )(填“很多”“多”“少”“极少”)2.工业垃圾污染( )工厂名称: XXX 生产的主要产品:化学品3.其他 :可能含有重金属其他原因产生的污染1.农业污染:来自附近农田的化肥和农药径流。农田过量施用氮肥、磷肥,雨季经雨水冲刷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残留随灌溉水或雨水进入水体。2.大气沉降、或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释放的有毒气体(如硫化氢)溶解于雨水形成酸性降水,污染水体;地质结构中的重金属(如砷、硒)随地下水流动释放,导致天然水体超标(如某些地区的 “砷斑病” 与地下水砷污染相关)小锦囊:统计方法的使用环境污染统计的内容,包括对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状况的统计,以及污染源排放和治理状况的统计。此外,还有反映环境保护专业人员组成和工作发展情况的统计。统计时常用柱状图、饼状图等展示数据信息。3、实验实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探究方式。通过环境污染问题探究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对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形成思考,为环境治理找到依据。(观看视频)资料链接:采样规范采样位置:不同场景的采样点选择,如河流需在 “上游清洁区、中游居民区、下游工业区” 设 3 个点;小区池塘需在 “进水口、中心区、出水口” 设点,确保数据代表性。采样深度:地表水采样需在水面下 50cm 处(避免水面漂浮物影响),地下水(如井水)需抽水 5 分钟后再采样(排出管道内死水)。探索1:水质酸碱度检测用干净透明的瓶子采集不同污染河段的水样,进行水质酸碱度检测。探索2:水质重金属检测用水培小麦法进行重金属检测。(出示图片)小锦囊:水质的简易观测看: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倒满水样,对着光线看水样的颜色和浑浊度。闻:用鼻子闻装在杯中的水样是否有刺鼻的气味,气味越淡,水质越好。测:利用试剂检测水样的pH和重金属含量。(详细内容见教材p8页)重金属检测试剂【产品用途】检测水样中是否含重金属。【操作方法】取20毫升水样,再滴2滴重金属测试剂,变黄色说明不含重金属,变红色说明含重金属。【注意】仅作纯水检测用。pH检测试剂【产品用途】检测水质的酸碱性。【操作方法】将pH试剂滴3滴于50毫升水中摇匀,根据被测溶液的颜色变化,对照色别卡,即可读得所测溶液的pH。【注意】饮用水的酸碱范围(pH)应为6.5-85较适宜人体饮用的水的酸碱度范围为7.1-82。实施阶段:任务二 身边的空气污染考察探究我们身边的空气质量怎么样?空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去一探究竟吧!1.制订制订具体可行的方案,调查我们身边的空气污染问题。考察主题社区周边空气质量及污染源调查考察活动日期地点活动分工安排8.21社群内部1.前期准备2.实地监测3.居民访谈4.数据整理与分析材料工具:小丽负责准备工具通知通信:小天联系社区物业场地联络:小柔提前沟通社区、工厂管理方,确定可考察区域统计绘制:小顾绘制污染分布图、数据对比图表汇总归纳:小伟负责将实验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其他事项需要提前学习的技能:1.空气质量检测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 2.简单的统计学知3.访谈技巧安全注意事项:1.道路考察时,穿戴反光背心,遵守交通规则,在人行道或安全区域活动2.工厂周边考察,远离危险设备、排污口,若遇刺激性气味等异常,及时撤离并报告3.携带少量饮用水、小零食,预防中暑、低血糖,遇恶劣天气停户外考察资料链接:雾霾(mai)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通过水汽凝结(或凝华)产生的,呈气溶胶状态,多出现于秋冬季节。霾、也称灰霾(烟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物。雾霾主要组成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颗粒物,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变得阴沉灰暗。(出示图片)2. 探究工厂未经环保处理排放的烟雾和尘土、汽车尾气,以及人们随意丢弃的废弃物等会产生大量的微小颗粒物,它们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让我们用抽样计数的方法来统计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吧!(出示图片)工具箱:可吸入颗粒物简易检测方法综述:利用样本估算总体的方法,通过检测单位面积中颗粒物的数量,来推算整个区域的颗粒物总数,进而评判空气质量。检测步骤确定检测地点根据调查结果选择检测地点,一般选择地点不少于3个,以利于数据的对比分析制作检测工具在光洁的玻璃表面用墨线画出边长为2毫米的方格,在背面均匀地涂抹凡士林样本放置在每个观测地点放置一块玻璃片,放置位置需要露天通风,放置时间为9:00一16:00统计样本数据采用五点取样法计数,取玻璃表面5个位置的20个小方格,计算颗粒物数量,并取平均值3.分享考察后,可以对照方案进行汇总评估和交流分享。若未达到预期目标,要展开改进行动;若达到预期目标,则可以总结成功经验。二、总结阶段回顾活动的全过程,梳理探究成果,通过反思与小结,对身边的环境状况形成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探讨保护家乡环境的研究方向。 档案袋:收集能够反映个人在考察探究过程中表现和能力的材料,分类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考察探究档案袋,帮助自己回顾整个考察探究过程,梳理活动成果。(出示图片)活动小结(1)在活动中,我们小组走访了小区人工湖、社区旁小河、学校景观池及周边工厂区,通过对身边水质污染现状的调查,发现了颜色异常、垃圾漂浮、异味散发、空气颗粒物超标等污染问题,我们对社区及周边区域的水质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实验检测、居民访谈,检测验证了我们的猜想。(2)我们发现了社区旁道路、工厂附近等区域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采用空气颗粒物计数、空气质量检测仪器实验检测方法验证了我们的猜想。(3)我知道研究成果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发现问题、调查过程、分析结论、建议措施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我绘制了水质污染河段、空气污染区域 污染分布图。工具箱:档案袋里的内容1.前期采访、实地考察的结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的改进方法。2.最初的以及改进补充后的考察探究方案。3.考察探究时遇到的突发问题和解决方法、解决结果。4.在交流互动过程中,组员问的思维碰撞火花。展示台:1.成果梳理在这次考察探究中——我们记录了(各种环境的照片、与小组成员一起参与活动的场景……)我们学会了(采访获取数据的方法、实地考察要做的准备……)我们探究了(环境污染背后的成因、空气污染检测技术……)我们制作了(宣传微视频、志愿者招募海报、环境保护手抄报……)我们撰写了(身边的环境污染现状报告、环境保护倡议书……)2、活动反思环境保护广告语、宣传海报、来访记录单、我们的思考等,都可以晒出来。我们采用的考察探究方式是 实地观察、实验检测、居民访谈。 我们活动的最大亮点是实验和环境结合,用数据直观呈现污染。 我们活动中留下的遗憾是没深入采样,部分居民不愿配合访谈 。 我个人最大的收获是学会用工具分析环境问题,敢主动沟通。 我对未来活动的期待是深入工厂调研、组织社区环保实践。 工具箱:研究性活动基本步骤1.建立小组。2.确定主题。3.搜集资料,了解探究价值。4.小组讨论,分配任务,制订计划。5.制作调查问卷并发放。6…….10(详细内容见教材p12页)宣传窗:经历了这次考察探究活动,你有什么经验和大家分享?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家乡环境保护行动?我们可以策划一次宣传活动,借助展览、集会、网络等途径,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环保。1、经历了这次考察探究活动,你有什么经验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考察要提前明确目标,用观察记录、实验检测、居民访谈多维度收集数据,注重团队分工协作,遇到居民不配合等问题,耐心沟通、灵活调整,才能获取真实有效的环境信息。2、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家乡环境保护行动?用直观方式(如污染前后对比照片、短视频 )展示环境问题,组织趣味活动(环保手工、净滩比赛 ),设置 “环保达人” 奖励,还可通过社区群、学校宣传。倡议书敬爱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和谐的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我们的生存环境依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让更多的人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环境,我们发出倡议:1.行动起来,从我做起。践行绿色出行,努力实现低碳生活。2.争当义工,带动周边。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积极加入改善生态环境的保护行动,参与 等志愿服务活动。3.亲力亲为,深入宣传。积极参与 等能改善环境的活动。 倡议人: 时间:利用新媒体进行环保宣传,能扩大活动的影响力。挑战任务任务一: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聆听专家声音,了解地方动态。任务二:我为生态保护提建议,共建美丽中国。请用关键词或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美丽中国是什么样子的,或写出对空气、河湖、海洋、土壤、生态、农村、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期盼。知识拓展1.水污染的生态链影响水体富营养化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其连锁反应为:农田化肥经雨水流失进入水体,使氮磷超标;高营养环境促使藻类爆发(如蓝藻),形成绿色浮渣;藻类光合作用受阻后死亡,微生物分解时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体缺氧;鱼虾因缺氧死亡,其尸体再经微生物分解释放毒素(如微囊藻毒素),最终造成水质恶化、发黑发臭。太湖、滇池曾因周边农业化肥流失和生活污水排放,多次爆发蓝藻污染:太湖蓝藻覆盖水面超万亩,导致无锡等地自来水异味、无法饮用;滇池蓝藻大量繁殖使水体透明度不足 30 厘米,鱼虾绝迹,生态系统严重受损。2.考察探究的方法实地调研类:含实地观察记录现场现象,同步文字 / 影像留存、针对居民 / 专家设计问题,分结构化 / 半结构化提问的访谈、采集水 / 土壤等样本,通过实验获取科学数据。资料分析类:查阅权威论文、政府报告等二手资料、数据统计,整理一手 / 二手数据,用图表呈现规律。协作验证类:有小组讨论,团队交叉验证信息,修正认知偏差、对比分析。3.全球水资源污染情况与保护的严重性现状据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2024)》,全球约80% 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涉及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类水体:河流:亚洲的恒河、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支流,因沿岸城市污水、农业废水排放,部分河段 COD 超标 3-5 倍,鱼虾绝迹;海洋:全球每年约 800 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形成 “太平洋垃圾带”(面积达 160 万平方公里),微塑料已进入深海生物体内,甚至出现在北极冰层中;地下水:全球约 15 亿人饮用的地下水存在污染(如砷、氟超标),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因地下水砷污染,导致 “砷斑病”“皮肤癌” 发病率升高。危害及严重性健康危害:每年约 200 万人因饮用污染水死于腹泻、霍乱等疾病,儿童是主要受害者(占比超 50%);水体中的重金属(如汞)通过食物链累积,导致人类神经系统损伤(如日本水俣病,因食用汞污染的鱼类引发)。生态破坏:全球约 1/3 的淡水鱼类面临灭绝风险,如欧洲莱茵河因工业污染,1980 年代曾几乎无鱼类生存;珊瑚礁因海水污染(如氮磷超标),全球每年约 14% 的珊瑚礁死亡,破坏海洋生态平衡。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全球约 23 亿人面临 “水资源紧张”(可用淡水不足),其中非洲萨赫勒地区因干旱 + 水污染,每年有 1200 万人缺乏安全饮用水。若不控制水污染,到 2050 年,全球将有超 35 亿人面临 “严重水资源短缺”,可能引发 “水冲突”(如中东地区因争夺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水资源,加剧地区紧张);同时,水污染会破坏农业生产(如污染土壤导致粮食减产)、制约工业发展(如缺水导致工厂停产),阻碍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四、课堂练习问:某工厂位于河流上游,工厂排出的废水无色透明,学生检测发现 “工厂下游 500 米处河流溶解氧为 2.0mg/L(上游为 7.0mg/L),pH 值为 6.0(上游为 7.5)”。请分析:①该工厂废水可能含有什么污染物?②该污染物对水体的危害是什么?①可能含有大量有机物(如化工废水、食品加工废水);②有机物会被水体中的微生物分解,分解过程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溶解氧降低,水生生物(如鱼虾)因缺氧死亡;同时有机物分解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水体 pH 值下降,破坏水体酸碱平衡。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完成考察活动。学习资料链接。完成统计。学习小锦囊。继续实验。学习小锦囊。进行任务二实施。学习资料链接。进行空气污染情况探究。进行实验总结。进行成果梳理。完成活动反思。认识研究性活动的基本步骤。学习宣传窗板块内容。完成任务挑战。进行知识拓展。进行课后练习。 为本课研究打下基础。完成周边环境考察并记录水的颜色、气味、漂浮物等观察情况。认识检测水质指标的常见化学知识。结合前面考察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完成小组报告的撰写和总结。拓宽所学。把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检测,用实验数据进行水污染具体情况的分析,为环境治理找到依据。明确如何进行水质的简易观测,学习具体的方式方法。观察完水质情况后继续考察身边的空气污染情况,完成表格填空,把观察的内容记录下来。拓宽所学。运用检测工具进一步进行空气污染情况研究,让所研究的内容更权威。让学生认识档案袋已经使用档案袋的形式进行本次活动的实验总结,加深和拓宽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成果梳理,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在活动反思中强化所学内容和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拓宽所学。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经验分享以及进行内容宣传,帮助学生讲所研究的内容进行创意物化、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更多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知识面。巩固和考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课堂小结 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实施总结阶段考察探究身边的水质污染考察探究身边的空气污染进行归纳和分享实验进行总结交流和反思活动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结合水质检测中 “水资源宝贵” 的认知,为家庭设计 “一周节水计划”(如 “周一:用淘米水洗碗;周二:缩短洗澡时间至 5 分钟”),记录计划执行前、后的周用水量(查看水表),计算节水量,撰写《家庭节水效果报告》。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自己选择一个地址对其进行空气和水质的测量并写一份500字的报告。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