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9世纪末,侵入山东冠县的外国教会势力,强行在梨园屯公共土地上建教堂,引起当地村民,虽烈不满。村民请来威县的梅花拳拳师支援,共同反抗教会压迫。在斗争中,他们打出“义和拳”的名号,于1898年10月在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河北威县义和拳议事厅旧址
义和团是个怎样的组织 它的活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组织发展而来,主要成员是农民。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加之华北地区干旱严重,这些组织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清政府对义和团时“剿”时“抚”,客观上有利于义和团的发展。义和团纷纷进入天津、北京。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轨、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深入京津地区,产生很大影响。
义和团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背景 19 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华北地区干旱严重
形式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发展 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深人京津地区,产生很大影响
态度 清政府实行时“剿”时“抚”
口号 “扶清灭洋”。“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材料研读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你能从揭帖中获取关于义和团的哪些信息
提示: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宣传“扶清灭洋”的口号和盲目排外的主张,既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等。
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外国侵略者感到他们的在华权益受到威胁。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
与此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以保护使馆为名进驻北京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这时,传来列强要慈禧太后归政光绪皇帝的谎报,以及联军进攻大沽炮台的消息。慈禧太后愤怒之下,在御前会议上发布“宣战诏书”。
在北京,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和清军对侵略者的义愤,默许他们围政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这成为列强进一步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
天津的义和团联合清军,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争夺战,炮轰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直隶提督聂士成殉国。7月中旬,天津失陷。
过 程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图
读地图
1. 观察义和团反帝斗争的地区。
2. 指出八国联军入侵路线和义和团抗击侵略的重要战场。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近 2 万人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狼狈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率侵略军进入紫禁城
材料研读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德]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
你如何理解瓦德西这段话
提示:中国群众在反抗八国联军侵华中彰显出无限蓬勃生气,使瓦德西认识到了中国群众的力量,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大肆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性。
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相关史事
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报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永乐大典》等珍贵图书文物均被洗劫一空。户部银库的300万两存银全被日本劫掠。当时的北京城到处残垣断壁,尸骸枕藉。
八国联军在北京杀害义和团团民
美军在天津抢劫的白银
相关史事
1900年7月中旬,俄国以保护中东铁路为名,调集约15万军队,兵分七路,大举入侵中国东北。到10月底,东北地区全部沦陷。其间,俄军先后制造了血洗海兰泡、强占江东六十四屯等惨案。在海兰泡,俄军把居住在当地的中国居民5000多人赶往黑龙江边,强迫他们渡江。当时江水湍急、狂风呼啸,跳进江水的人很快溺亡。对不敢下水的,俄军就刀砍斧劈,开枪射击。最后侥幸过江的不足百人。在江东六十四屯,俄军放火烧毁各屯房屋残酷屠杀当地中国居民2000多人。
《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西、荷、比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签订
主要内容有:
惩办“首祸诸臣”,在华北等地区停止科举考试 5 年;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停考 惩办“首祸诸臣”,在华北等地区停止科举考试5年
赔款 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划使馆界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毁炮驻兵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禁止反帝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改革机构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想一想
这些条款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
提示:①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使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
②禁止反帝: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③毁炮驻兵: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④划使馆界:使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及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相关史事
1900年底,经过反复谈判,列强向清政府提出正式“议和”条件。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随后,她在上谕中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地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耻辱。
影响:从此,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评 价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课后活动
1. 填充表格。
战争 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北京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提示: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海关税、盐税等被作为赔款担保,使清政府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示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知识拓展
清末新政与北洋军阀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应对统治危机,不得不推行新政,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大多流于形式,但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新政期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奉命在新建陆军基础上编练北洋常备军。他大力培植私人势力,逐渐形成以他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
1. (家国情怀)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比较“义和团运动”两个版本的叙述。由此看出第二版更能够( )
A.体现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B.体现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C.侧重时空观念的素养叙述 D.突显义和团反帝爱国性质
第一版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失败 第二版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
义和团廊坊阻击战和天津保卫战
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
2. (跨学科·美术 )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如图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 ( )
A. 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B. 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C. 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 官府搜刮民脂民膏
注:图中器具有坛、提勺、漏斗、壶,基本程序是用提勺,从酒坛舀酒,经漏斗过滤倒入壶中。
A
3.(跨学科·语文、物理) 中华民族是满怀着丧权辱国的屈辱与悲愤跨人 20 世纪的,因为这一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云初起]
材料一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民谣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性质。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华北地区干旱严重。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
[古都呜咽]
材料二 20 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 20 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各国军队在北京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
——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民谣
(2) 据材料二,20 世纪的第一年中国所遭受的“国耻”指的是什么 “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这一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晚清悲歌]
材料三 清代,东交民巷是朝廷“五朝六部”所在地,设有吏、户、礼等各部及太医院、翰林院等20 世纪初,先后设立法国、日本、德国、俄国等多国使馆,成为使馆区。随后出现华俄道胜银行德华银行等外资银行,还开办有法国邮局、六国饭店等设施,出现大量风格各异的西式建筑。
——摘编自《东交民巷文物保护碑文》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 1901 年前后东交民巷发生的变化。
(4) 上述问题探究留给我们的沉重感受就是屈辱。对此,你有何感想
由朝廷机构所在地变为外国使馆区;出现与外国相关的服务设施;出现大量西式建筑等。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只有努力学习,敢于创新,强军兴军,国家富强,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等。(言之有理均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