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原子核与核技术(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原子核与核技术(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原子核与核技术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25 项城市三模)在考古研究中,通常利用的衰变来测定文物的大致年代。衰变方程为,的半衰期为5730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的比结合能小于N的比结合能
B.方程中的X是电子,它是碳原子电离时产生的,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C.衰变是由于原子核逐渐吸收外界能量异致自身不稳定而发生的
D.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会随原子核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
2.(2025 河南一模)中国科学院的环流器装置是尝试实现可控人工核聚变的实验装置,主要研究在磁约束下的核聚变,核反应方程是→X,则X是(  )
A. B. C. D.
3.(2025 怀仁市四模)钷(Pm)可用作密度计、测厚仪的放射源,钷Pm发生β衰变,生成Sm并产生γ射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钷发生β衰变时,释放的β射线来自核外
B.钷发生β衰变时,释放的γ射线由释放
C.比的比结合能大
D.γ射线比β射线的电离能力强
4.(2025 香洲区校级模拟)我国科学家研究团队合成了新核素钚,并测得该新核素的半衰期为21.8年。已知钚﹣227的衰变方程为Pu→Y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释放的粒子Y的贯穿能力很强
B.衰变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C.20个钚﹣227经过10.9年还剩15个
D.比的比结合能小
5.(2025 辽宁模拟)2025年3月28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在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中国聚变挺进燃烧实验。已知人造太阳中可能发生的聚变反应方程是HH→He+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质子
B.X是电子
C.X是中子
D.核聚变需要在很高温度条件下进行,因此该反应不会释放能量
6.(2025 山东二模)来自宇宙的射线在大气中能产生放射性碳14,活的植物会持续吸收碳14,同时碳14会不断衰变,使其在体内保持一定的水平。植物死亡后停止吸收碳14,体内的碳14由于衰变而不断减少。某考古团队提取古树木制成的样品,测得该样品中碳14的含量是现代植物的,已知碳14的半衰期约为5730年,则可以推算出该古树木距今约(  )
A.2865年 B.5730年 C.11460年 D.17190年
7.(2025春 宁波期末)在测定年代较近的湖泊沉积物形成年份时,常利用沉积物中半衰期较短的Pb,其衰变方程为Pb→Bi+X。在推算死亡时间较远的植物年份时,常利用碳14的放射性,其半衰期为5730年,衰变方程为C→N+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方程中的X和Y是不同粒子
B.通过升高温度可以缩短Pb的半衰期
C.Pb的比结合能大于Bi的比结合能
D.1克C经过5730年后还剩余0.5克C
8.(2025春 徐州期末)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质量数的关系图像,通过该图像可以得出一些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如Mg的比结合能约为8.3MeV,O的比结合能约为8.0MeV,C的比结合能约为7.7MeV,He的比结合能约为7.0MeV,根据该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原子核质量数的增加,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增大
B.Kr核的比结合能比U核大,因此U核比Kr核更稳定
C.把O核分成4个He核要释放约16MeV的能量
D.把Mg核分成2个C核要吸收约14.4MeV的能量
二.多选题(共4小题)
(多选)9.(2025春 温州期末)甲状腺病痛患者手术切除甲状腺后,可以通过口服含有碘131的药物进一步进行放射性治疗,碘131发生衰变的过程可以用方程I→Xe+Z来表示,不考虑患者对放射性药物代谢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131的衰变为β衰变
B.I比Xe更稳定
C.一个I衰变为Xe释放的核能为(mI﹣mXe﹣mZ)c2
D.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患者服药后经过16天碘131全部衰变
(多选)10.(2025 厦门校级模拟)云室是借助过饱和水蒸气在离子上凝结来显示带电粒子径迹的装置。云室中加了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在一张云室中拍摄的照片中a、b、c、d、e是从O点发出的一些正电子或负电子的径迹。关于a、b、c三条径迹判断正确的是(  )
A.a、b、c都是负电子的径迹
B.a径迹对应的粒子动量最大
C.c径迹对应的粒子动能最大
D.c径迹对应的粒子运动时间最长
(多选)11.(2025春 张家口期末)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X)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He)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以m、q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生成的新核用Y表示,真空中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核Y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B.α粒子做圆周运动可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且电流大小
C.若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都转化为α粒子和新核Y的动能,则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约为
D.α粒子与新核Y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为相互外切的圆
(多选)12.(2025春 衡水期末)某种原子核X经过一系列的衰变达到稳定状态变成原子核Y,质量数与中子数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质子数与Y的质子数之比为73:62
B.Y的比结合能大于X的比结合能
C.X经过1次α衰变后新元素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比为5:8
D.X变成Y的衰变方程式为→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3.(2025 仓山区校级模拟)一个氡核经过一次衰变成钋核并放出一个粒子,该粒子为     (选填“质子”、“中子”或“α粒子”),的比结合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比结合能,氡核的半衰期为3.8天,则1g氡经过7.6天衰变掉氡的质量为     g。
14.(2025 福州四模)2025年3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参数水平,标志着中国核能开发迈出重要一步。该核反应方程为,方程式中的X为     (选填“电子”、“中子”或“质子”),该反应属于核     (选填“聚变”或“裂变”);反应前后质量亏损约为0.02u,释放能量约为     MeV(质量亏损1u释放931.5MeV的核能)。
15.(2024 宁德三模)目前治疗肿瘤的一种手段是利用核反应Xn→HeLi释放出的射线照射在肿瘤细胞上,进而将病人体内肿瘤细胞杀死。已知X粒子质量为mX,中子质量为mn,He核质量为mα,Li核质量为mLi。核反应方程中Z=    ,mx+mn    mα+mLi(选填“>”、“<”或“=”)。
16.(2024 宁化县校级模拟)自2023年8月以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经检测福岛附近某鲈鱼体内的铯137含量严重超标,铯137衰变方程为,X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为     、    ,已知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则从现在开始算起,60年后此鲈鱼体内已衰变与未衰变的铯137的质量比为     。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7.(2025春 徐州期末)锝(Tc)是第一种被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元素,可以作为放射性药物用于“心脏灌注显像”的检测技术。含放射性元素得的注射液注入被检测者的动脉中,通过血液循环均匀地分布到血液中,这时可利用其射线对被检测者的心脏进行造影。
(1)写出Tc发生β衰变,生成Ru的核反应方程;
(2)锝的衰变规律如图所示,求锝的半衰期;
(3)若上午8点注射得的质量为m0,求次日凌晨2点剩余得的质量m。
18.(2025春 河南期末)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是氢核聚变为氦核的过程,有一种反应序列是质子循环,相当于4个质子聚变生成一个氦核和另外两个相同的粒子,核反应方程为,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1,氦核的质量为m2,另外的两个粒子的质量均为m3,太阳每秒辐射的能量为4×1026J,已知光速c=3×108m/s,求:
(1)X的质量数A、电荷数Z及一次聚变释放的能量(用字母表示);
(2)太阳每秒亏损的质量为多少千克?(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9.(2025春 徐汇区校级期末)微观粒子
(1)铀辐射的衰变方程为→X,该核反应类型为     衰变:已知的质量为m1,的质量为m2,X的质量为m3,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该核反应放出的核能为     ;的核子平均结合能     (选填“大于”或“小于”)的核子平均结合能。
(2)玻尔建立的氢原子模型,仍然把电子的运动视为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同时引入量子化的概念,认为原子只能处于不连续的轨道和能量状态中。已知元电荷为e,静电力常量为k,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
①类比太阳系中行星与太阳之间引力势能的表达式,以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氢原子中电子与氢原子核间静电相互作用的电势能为     (r为电子轨道半径)。
A.k
B.﹣k
C.k
D.﹣k
②氢原子的能量等于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动能、电子与原子核系统的电势能的总和。已知氢原子核外电子第1条(量子数n=1)轨道半径r1。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求:
ⅰ.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能量E;
ⅱ.它从量子数n=2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λ。
20.(2025 武进区校级二模)科学家预测质子()不稳定,可衰变为中性π介子()。科学家将探测器放置于地下1千米深处,使用5万吨的超纯水(约含有N0=1.80×1034个质子)和1万多个光电倍增管,用于探测质子的衰变。
(1)写出质子的衰变方程;
(2)经过2个半衰期,纯水中大约有多少个质子发生了衰变(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原子核与核技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2025 项城市三模)在考古研究中,通常利用的衰变来测定文物的大致年代。衰变方程为,的半衰期为5730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的比结合能小于N的比结合能
B.方程中的X是电子,它是碳原子电离时产生的,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C.衰变是由于原子核逐渐吸收外界能量异致自身不稳定而发生的
D.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会随原子核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
【考点】结合能与比结合能的概念及物理意义;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方程;原子核的半衰期及影响因素.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A
【分析】根据核反应方程式中,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后放出来的电子,结合衰变过程中有质量亏损,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放射性原子核才有意义分析求解。
【解答】解:A.核反应方程式中,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可知的比结合能小于的比结合能,故A正确;
B.衰变方程为
X为电子,该衰变是β衰变,X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后放出来的电子,故B错误;
C.衰变过程中有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该过程会放出能量,故C错误;
D.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放射性原子核才有意义,其只由元素种类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不会随原子核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衰变和半衰相关知识,理解半衰期的决定因素,熟练掌握比结合能和结合能的含义和区别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2025 河南一模)中国科学院的环流器装置是尝试实现可控人工核聚变的实验装置,主要研究在磁约束下的核聚变,核反应方程是→X,则X是(  )
A. B. C. D.
【考点】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核反应方程式中的粒子.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A
【分析】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列式求解。
【解答】解: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0,为中子。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考查核反应方程的书写规则,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3.(2025 怀仁市四模)钷(Pm)可用作密度计、测厚仪的放射源,钷Pm发生β衰变,生成Sm并产生γ射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钷发生β衰变时,释放的β射线来自核外
B.钷发生β衰变时,释放的γ射线由释放
C.比的比结合能大
D.γ射线比β射线的电离能力强
【考点】结合能与比结合能的概念及物理意义;α、β、γ射线的本质及特点.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B
【分析】根据释放的β射线来自原子核内,释放的γ射线由处于激发态的释放,结合衰变过程释放能量,γ射线不带电,比β射线的电离能力弱分析求解。
【解答】解:A.钷发生β衰变时,释放的β射线来自原子核内,不是原子核外,故A错误;
B.钷发生β衰变时,释放的γ射线由处于激发态的释放,故B正确;
C.衰变过程释放能量,生成物比结合能比反应物的比结合能大,所以比的比结合能小,故C错误;
D.γ射线不带电,比β射线的电离能力弱,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衰变和比结合能相关知识,理解衰变的本质因素,熟练掌握比结合能和结合能的含义和区别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4.(2025 香洲区校级模拟)我国科学家研究团队合成了新核素钚,并测得该新核素的半衰期为21.8年。已知钚﹣227的衰变方程为Pu→Y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释放的粒子Y的贯穿能力很强
B.衰变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C.20个钚﹣227经过10.9年还剩15个
D.比的比结合能小
【考点】结合能与比结合能的概念及物理意义;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方程;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D
【分析】根据核反应方程的书写规则,质量亏损和结合能的知识,半衰期的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Y为α粒子,α粒子的电离能力很强,但贯穿能力很弱,一张纸就能挡住,故A错误;
B、钚﹣227的衰变是自发进行的,不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故B错误;
C、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少量原子核不适用,故C错误;
D、衰变过程释放能量,生成物的比结合能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核反应方程、质量亏损和结合能,半衰期等问题,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5.(2025 辽宁模拟)2025年3月28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在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中国聚变挺进燃烧实验。已知人造太阳中可能发生的聚变反应方程是HH→He+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质子
B.X是电子
C.X是中子
D.核聚变需要在很高温度条件下进行,因此该反应不会释放能量
【考点】核聚变的反应方程.
【专题】定性思想;归纳法;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专题;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计算出X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即可判断;核聚变要释放能量。
【解答】解:ABC、根据质量数守恒,X的质量数A=2+2﹣3=1,电荷数为Z=1+1﹣2=0,所以X是中子,故AB错误,C正确;
D、核聚变需要在很高温度条件下进行,但在发生核聚变时会产生质量亏损,因此该反应会释放大量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是解题的基础。
6.(2025 山东二模)来自宇宙的射线在大气中能产生放射性碳14,活的植物会持续吸收碳14,同时碳14会不断衰变,使其在体内保持一定的水平。植物死亡后停止吸收碳14,体内的碳14由于衰变而不断减少。某考古团队提取古树木制成的样品,测得该样品中碳14的含量是现代植物的,已知碳14的半衰期约为5730年,则可以推算出该古树木距今约(  )
A.2865年 B.5730年 C.11460年 D.17190年
【考点】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C
【分析】根据半衰期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解答】解:该样品中碳14的含量是现代植物的,根据衰变规律有,解得时间t=2τ=2×5730年=11460年,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考查半衰期的相关计算,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7.(2025春 宁波期末)在测定年代较近的湖泊沉积物形成年份时,常利用沉积物中半衰期较短的Pb,其衰变方程为Pb→Bi+X。在推算死亡时间较远的植物年份时,常利用碳14的放射性,其半衰期为5730年,衰变方程为C→N+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方程中的X和Y是不同粒子
B.通过升高温度可以缩短Pb的半衰期
C.Pb的比结合能大于Bi的比结合能
D.1克C经过5730年后还剩余0.5克C
【考点】结合能(比结合)与核能的相关判断和计算;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方程;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D
【分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半衰期和比结合能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和Y均为电子,是相同粒子,故A错误;
B.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固有属性,与温度无关,升高温度无法缩短半衰期,故B错误;
C.衰变过程中子核通常更稳定,比结合能更大。故的比结合能大于,故C错误;
D.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的时间,1克14C经过5730 年(一个半衰期)后,剩余量为初始量的,即0.5克,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半衰期和比结合能知识,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8.(2025春 徐州期末)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质量数的关系图像,通过该图像可以得出一些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如Mg的比结合能约为8.3MeV,O的比结合能约为8.0MeV,C的比结合能约为7.7MeV,He的比结合能约为7.0MeV,根据该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原子核质量数的增加,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增大
B.Kr核的比结合能比U核大,因此U核比Kr核更稳定
C.把O核分成4个He核要释放约16MeV的能量
D.把Mg核分成2个C核要吸收约14.4MeV的能量
【考点】结合能与比结合能的概念及物理意义;计算能级跃迁过程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原子的能级结构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D
【分析】根据比结合能和原子核的稳定性,结合能的计算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图像可知,原子核质量数比较小时,随着原子核质量数的增加,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增大,原子核质量数比较大时,随着质量数增加,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减小,故A错误;
B.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的比结合能比大,因此比更稳定,故B错误;
C.把分成8个中子和8个质子需要吸收的能量为ΔE=16×8MeV=128MeV,把2个质子与2个中子组合成一个氦核需要释放的能量为ΔE'=4×7.0eV=28MeV,所以把 分成4个要吸收ΔE吸=ΔE﹣4ΔE'=128MeV﹣4×28MeV=16MeV的能量,故C错误;
D.把Mg核分成2个C要吸收约24×8.3MeV﹣2×12×7.7MeV=14.4MeV的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比结合能和原子核的稳定性,结合能的计算知识,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二.多选题(共4小题)
(多选)9.(2025春 温州期末)甲状腺病痛患者手术切除甲状腺后,可以通过口服含有碘131的药物进一步进行放射性治疗,碘131发生衰变的过程可以用方程I→Xe+Z来表示,不考虑患者对放射性药物代谢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131的衰变为β衰变
B.I比Xe更稳定
C.一个I衰变为Xe释放的核能为(mI﹣mXe﹣mZ)c2
D.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患者服药后经过16天碘131全部衰变
【考点】核反应前后存在质量亏损及其计算;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方程;半衰期的相关计算;结合能与比结合能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AC
【分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和比结合能,质能方程以及半衰期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有I→Xe,属于β衰变,故A正确;
B.根据比结合能越大越稳定可知,Xe比I更稳定,故B错误;
C.根据质能方程,一个I衰变为Xe释放的核能为ΔE=Δmc2=(mI﹣mXe﹣mZ)c2,故C正确;
D.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患者服药后经过16天(两个半衰期),碘131还有没有衰变,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考查核反应方程的书写规则和比结合能,质能方程以及半衰期知识,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多选)10.(2025 厦门校级模拟)云室是借助过饱和水蒸气在离子上凝结来显示带电粒子径迹的装置。云室中加了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在一张云室中拍摄的照片中a、b、c、d、e是从O点发出的一些正电子或负电子的径迹。关于a、b、c三条径迹判断正确的是(  )
A.a、b、c都是负电子的径迹
B.a径迹对应的粒子动量最大
C.c径迹对应的粒子动能最大
D.c径迹对应的粒子运动时间最长
【考点】核反应(或粒子束)与磁场.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综合能力.
【答案】AC
【分析】根据左手定则判断粒子所带电性,根据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圆心角,分析粒子的速度、动能、动量和运动时间。
【解答】解:A.根据左手定则可知a、b、c都是负电子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中运动轨迹,故A正确;
B.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解得
由轨迹图可知粒子的运动半径
Ra<Rb<Rc
所以
va<vb<vc
根据
p=mv
可知
pa<pb<pc
故B错误;
C.根据
可知
Eka<Ekb<Ekc
故C正确;
D.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

所以
Ta=Tb=Tc
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其中α为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角度,由图可知a径迹对应的偏转角度最大,则a径迹对应的粒子运动时间最长,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比较简单,从图中正确得出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圆心角是解题关键。
(多选)11.(2025春 张家口期末)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X)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He)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以m、q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生成的新核用Y表示,真空中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核Y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B.α粒子做圆周运动可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且电流大小
C.若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都转化为α粒子和新核Y的动能,则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约为
D.α粒子与新核Y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为相互外切的圆
【考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应用;等效电流的计算;核反应(或粒子束)与磁场.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应用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CD
【分析】核反应过程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核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粒子轨道半径,应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分析答题。
【解答】解:A.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α粒子(He)轨道半径为R,以m、q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衰变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可知衰变后的两粒子轨道半径与自身电荷量成反比,即
解得
故A错误;
B.α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电流大小为
故B错误;
C.对α粒子,有
解得
由质量关系,可知衰变后新核质量为
衰变过程动量守恒,可得
Mv′=mv
解得
系统增加的能量为
由质能方程,可得
ΔE=mc2
联立,解得
故C正确;
D.由动量守恒可知,衰变后两粒子运动方向相反,根据左手定则可判断所受洛伦兹力方向相反,即轨迹为相互外切的圆,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是原子核内容与磁场的综合,首先是衰变问题,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再就是衰变前后动量守恒,衰变后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就能求出半径之比。
(多选)12.(2025春 衡水期末)某种原子核X经过一系列的衰变达到稳定状态变成原子核Y,质量数与中子数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质子数与Y的质子数之比为73:62
B.Y的比结合能大于X的比结合能
C.X经过1次α衰变后新元素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比为5:8
D.X变成Y的衰变方程式为→
【考点】比结合能随质量数变化的曲线;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方程.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BC
【分析】根据核子数的计算结合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比结合能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图分析可知,X的质量数为238,中子数为146,Y的质量数为206,中子数为124,故X的质子数与Y的质子数之比为92:82=46:41,故A错误;
D.设经过a次α衰变,b次β衰变达到稳定状态,核反应方程可写为→,由电荷数与质量数守恒可得238=206+4a,92=82+2a﹣b,解得a=8,b=6,核反应方程为→,故D错误;
B.衰变是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比结合能更大,故Y的比结合能大于X的比结合能,故B正确;
C.X经过1次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为→,新元素Z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比为90:(234﹣90)=5:8,故C正确。
故选:BC。
【点评】考查核子数的计算结合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比结合能等知识,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3.(2025 仓山区校级模拟)一个氡核经过一次衰变成钋核并放出一个粒子,该粒子为  α粒子  (选填“质子”、“中子”或“α粒子”),的比结合能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的比结合能,氡核的半衰期为3.8天,则1g氡经过7.6天衰变掉氡的质量为    g。
【考点】结合能与比结合能的概念及物理意义;核反应前后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等参数的关系;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方程;半衰期的相关计算.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α粒子、小于、。
【分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和比结合能、半衰期公式进行列式解答。
【解答】解: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即α粒子,根据比结合能越大越稳定,的比结合能小于的比结合能,根据,即剩余,衰变的是。
故答案为:α粒子、小于、。
【点评】考查核反应方程的书写规则和比结合能以及半衰期公式,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14.(2025 福州四模)2025年3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参数水平,标志着中国核能开发迈出重要一步。该核反应方程为,方程式中的X为  中子  (选填“电子”、“中子”或“质子”),该反应属于核  聚变  (选填“聚变”或“裂变”);反应前后质量亏损约为0.02u,释放能量约为  18.63  MeV(质量亏损1u释放931.5MeV的核能)。
【考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应用;核聚变的反应方程.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中子,聚变,18.63。
【分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轻核聚变以及能量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X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0,则X为中子,该反应属于核聚变反应;反应前后质量亏损约为0.02u,释放能量约为E=0.02u=0.02×931.5MeV=18.63MeV。
故答案为:中子,聚变,18.63。
【点评】考查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轻核聚变以及能量计算公式,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15.(2024 宁德三模)目前治疗肿瘤的一种手段是利用核反应Xn→HeLi释放出的射线照射在肿瘤细胞上,进而将病人体内肿瘤细胞杀死。已知X粒子质量为mX,中子质量为mn,He核质量为mα,Li核质量为mLi。核反应方程中Z= 5  ,mx+mn >  mα+mLi(选填“>”、“<”或“=”)。
【考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应用;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核反应方程式中的粒子.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应用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5;>
【分析】根据电荷数守恒守恒得出Z,核反应过程中放出能量,质量出现亏损。
【解答】解:根据质子数守恒
Z=2+3﹣0=5
核反应过程中放出能量,根据质能方程可知,质量出现亏损,所以
mX+mn>mα+mLi
故答案为:5;>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守恒。
16.(2024 宁化县校级模拟)自2023年8月以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经检测福岛附近某鲈鱼体内的铯137含量严重超标,铯137衰变方程为,X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为  0  、 ﹣1  ,已知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则从现在开始算起,60年后此鲈鱼体内已衰变与未衰变的铯137的质量比为  3:1  。
【考点】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方程.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0,1,3:1。
【分析】本题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判断X粒子,再根据半衰期公式分析求解。
【解答】解: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为,故质量数为0,电荷数为﹣1;
设对于质量为m0的铯137,根据半衰期公式可得:60年后未衰变的铯137的质量为
故60年后此鲈鱼体内已衰变与未衰变的铯137的质量比为
故答案为:0,1,3:1。
【点评】本题考查了半衰期和衰变,掌握半衰期公式的运用,理解衰变反应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7.(2025春 徐州期末)锝(Tc)是第一种被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元素,可以作为放射性药物用于“心脏灌注显像”的检测技术。含放射性元素得的注射液注入被检测者的动脉中,通过血液循环均匀地分布到血液中,这时可利用其射线对被检测者的心脏进行造影。
(1)写出Tc发生β衰变,生成Ru的核反应方程;
(2)锝的衰变规律如图所示,求锝的半衰期;
(3)若上午8点注射得的质量为m0,求次日凌晨2点剩余得的质量m。
【考点】半衰期的相关计算;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核反应方程式中的粒子.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1)Tc发生β衰变的核反应方程如上;
(2)锝的半衰期为6h;
(3)次日凌晨2点剩余得的质量m为m0。
【分析】(1)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列式解答;
(2)根据图像判断半衰期;
(3)根据半衰期的计算公式列式求解。
【解答】解:(1)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有;
(2)由锝的衰变规律图可知,锝的半衰期τ=6h;
(3)上午8点到次日凌晨2点对应的时间为t=18h,可得n3,根据半衰期公式,解得剩余质量。
答:(1)Tc发生β衰变的核反应方程如上;
(2)锝的半衰期为6h;
(3)次日凌晨2点剩余得的质量m为m0。
【点评】考查核反应方程的书写规则和半衰期的计算问题,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18.(2025春 河南期末)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是氢核聚变为氦核的过程,有一种反应序列是质子循环,相当于4个质子聚变生成一个氦核和另外两个相同的粒子,核反应方程为,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1,氦核的质量为m2,另外的两个粒子的质量均为m3,太阳每秒辐射的能量为4×1026J,已知光速c=3×108m/s,求:
(1)X的质量数A、电荷数Z及一次聚变释放的能量(用字母表示);
(2)太阳每秒亏损的质量为多少千克?(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应用;轻核的聚变及反应条件.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应用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1)X的质量数为0、电荷数为1,一次聚变释放的能量为;
(2)太阳每秒亏损的质量为4.4×109千克。
【分析】(1)根据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结合质能方程解答。
(2)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求出发生一次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
【解答】解:(1)根据题意,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
A=4×1﹣4=0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一次聚变释放的能量为
(2)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太阳每秒亏损的质量为
答:(1)X的质量数为0、电荷数为1,一次聚变释放的能量为;
(2)太阳每秒亏损的质量为4.4×109千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并能灵活运用。知道亏损的质量以能量的形式辐射出去。
19.(2025春 徐汇区校级期末)微观粒子
(1)铀辐射的衰变方程为→X,该核反应类型为  α  衰变:已知的质量为m1,的质量为m2,X的质量为m3,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该核反应放出的核能为  (m1﹣m2﹣m3)c2  ;的核子平均结合能  小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的核子平均结合能。
(2)玻尔建立的氢原子模型,仍然把电子的运动视为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同时引入量子化的概念,认为原子只能处于不连续的轨道和能量状态中。已知元电荷为e,静电力常量为k,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
①类比太阳系中行星与太阳之间引力势能的表达式,以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氢原子中电子与氢原子核间静电相互作用的电势能为  B  (r为电子轨道半径)。
A.k
B.﹣k
C.k
D.﹣k
②氢原子的能量等于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动能、电子与原子核系统的电势能的总和。已知氢原子核外电子第1条(量子数n=1)轨道半径r1。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求:
ⅰ.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能量E;
ⅱ.它从量子数n=2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λ。
【考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应用;计算能级跃迁过程吸收或释放的能量;计算能级跃迁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光子的频率和波长;α衰变的特点、本质及方程;结合能(比结合)与核能的相关判断和计算.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应用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1)α;(m1﹣m2﹣m3)c2;小于;(2)①B;②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能量为;ⅱ.它从量子数n=2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
【分析】(1)根据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分析衰变类型,根据质能方程及平均结合能的特点分析判断;
(2)①根据类比法判断;②根据动能与势能之和结合氢原子能级跃迁解答。
【解答】解:(1)通过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推导出X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是He,故为α衰变;
根据ΔE=Δmc2
得放出的核能为ΔE=(m1﹣m2﹣m3)c2
核子的平均结合能就是比结合能,由于是放出核能,生成物的结合能更大,则比结合能更大,所以的比结合能小于的比结合能。
(2)①万有引力表达式F=G
引力势能表达式Ep
电子与氢原子核间静电相互作用表达式F'
则类比引力势能公式,可得电子与氢原子核间静电相互作用的电势能公式为E'p
故B正确,ACD错误。
②ⅰ.电子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有m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电子的动能为Ek1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电势能为Ep1
所以,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能量为E=Ek1+Ep1
解得E
ⅱ.氢原子核外电子第2条(量子数n=2)的电子能量为E2
电子从量子数n=2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释放的能量,即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能量为 =E2﹣E=h
联立,解得λ
故答案为:(1)α;(m1﹣m2﹣m3)c2;小于;(2)①B;②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能量为;ⅱ.它从量子数n=2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推理能力,考查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量子化问题,理解题意应用类比,正确应用物理规律进行推导。
20.(2025 武进区校级二模)科学家预测质子()不稳定,可衰变为中性π介子()。科学家将探测器放置于地下1千米深处,使用5万吨的超纯水(约含有N0=1.80×1034个质子)和1万多个光电倍增管,用于探测质子的衰变。
(1)写出质子的衰变方程;
(2)经过2个半衰期,纯水中大约有多少个质子发生了衰变(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考点】β衰变的特点、本质及方程;核反应前后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等参数的关系.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推理论证能力.
【答案】(1)质子的衰变方程为;
(2)纯水中大约有1.35×1034个质子发生了衰变。
【分析】(1)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半衰期的计算公式列式求解。
【解答】解:(1)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质子的衰变方程;
(2)设经2个半衰期后,剩下还没有发生衰变的质子数为N,则个=0.45×1034个,则经过2个半衰期后发生衰变的质子大约有N0﹣N=(1.80×1034﹣0.45×1034)个=1.35×1034个。
答:(1)质子的衰变方程为;
(2)纯水中大约有1.35×1034个质子发生了衰变。
【点评】考查核反应方程的书写规则和半衰期计算,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