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基础过关】
帝制复辟 准备活动 (1)对内:①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②下令解散国民党;③1914年初,解散国会;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2)对外:为换取日本的支持,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下令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国(中华 民国) 战争 背景 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爆发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袁世凯失败原因 (1)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 (2)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3)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
军阀割据 时间 1916—1928年
背景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派系 直系(冯国璋、曹锟)、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等
影响 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拓展延伸】
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依靠的国家
直系 冯国璋、曹锟 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 英、美
皖系 段祺瑞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等 日
奉系 张作霖 东北 日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英、美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英、美
晋系 阎锡山 山西 日
【实战演练】
1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后,认为“近来各省议员掣肘行政,已成习惯,倘再令照国会专制办法,将尽天下文武官吏,皆附属于百十议员之下,是无政府也”。这说明他( )
A.为复辟拉拢人心
B.开始复辟帝制
C.欲独揽国家大权
D.完善内阁制度
2.1915年8月,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猛烈抨击袁世凯践踏民主的可耻行径,引起各界强烈反响。其“可耻行径”是( )
A.策划复辟帝制 B.制造军阀混战
C.发动二次革命 D.围剿护国军
3. 为反对袁世凯复辟,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这一年是( A )
A.民国四年 B.民国五年
C.民国六年 D.民国七年
4.历史学者翦伯赞提出:“护国军本身的力量虽然不强大,但既然举起讨袁的旗帜,配合上全国人民和各派力量集成的反袁潮流,对袁世凯便形成重大的威胁。”翦伯赞认为,护国运动成功的原因是( )
A.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各派军事力量强大
B.全国人民维护共和,反对复辟君主制
C.北洋军阀分裂,为争夺地盘相互攻击
D.帝国主义列强不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5.如表是1916-1925年北洋政府财政支出预算表。这一时期北洋政府军费支出增加主要是因为其( )
A.发展军事工业 B.频繁发动内战
C.卷入一战旋涡 D.抵御外族入侵
6.如图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的漫画,此漫画主要反映的是( )
A.军阀混战的目的是夺取北京政权
B.军阀的肆意搜刮
C.各派军阀依仗武力,无视国法
D.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7袁世凯就职大总统后,不断破坏责任内阁制,一度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这反映了( )
A.戊戌变法的局限性
B.辛亥革命的必要性
C.民主革命的艰巨性
D.护国战争的广泛性
8.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频繁残酷的战争经常使工厂歇业、商店关门、农田抛荒。由此可知,军阀割据混战( )
A.造成人口锐减 B.打击工农运动
C.破坏社会经济 D.改变土地制度
9. “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军阀混战不休
B.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C.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D.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
10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具有鲜明的转型与过渡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使“家国”转为“民国”,即便是呼风唤雨的军阀,他们挂着“民国”招牌,也不可能再完全按照封建专制时代的方式行事了。任何一个军阀控制中央政府后,为了证明政权的合法性,都将“民国”作为法统,宣称主权属于国民,并保留了国会等民主共和的政权机构和三权分立制衡的权力架构形式。
——摘编自郑琼现《1912—1928年:
一个得而复失的宪政时刻》
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保留的辛亥革命“政治遗产”。(3分)
材料二 李国祁等编著的《近代中国青年运动史》目录(部分)
篇章 学习摘要
第一部分 辛亥革命前后——爱国青年为创建中华民国而团结奋斗 二、近代中国青年的第一次团结——同盟会的成立 四、中国青年与辛亥革命
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爱国青年的奋斗目标。(2分)
材料三 北洋时期是一个中国王朝政治解体走向宪政民主国家的过渡时代,那时的中国开始尝试民主。经济飞速发展,清华和北大的学术自由,也是在北洋政府时期奠定的,正是基于北洋政府的宽容和人性,北大和清华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学术自由,培养和聚集了一大批民族精英。
——陈钦《北洋大时代》
材料四 民国年间的经济形态大都还停留在封建社会,1948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还不及西汉,多数县由于不通铁路、公路而处于封闭状态,这就为“土皇帝”们占地为王提供了社会基础。外国侵略者插手中国内政扶持军阀,更是促进了各军阀的兴起。
——徐焰《辛亥革命后何以形成军阀混战局面》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谈谈你对北洋政府时期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C 根据材料“各省议员掣肘行政,已成习惯,倘再令照国会专制办法……是无政府也”分析可知,材料叙述了袁世凯认为各省议会和国会对政府的制约过于严格,导致政府无法有效行使权力,反映了他希望加强总统权力,从而实现独揽大权的目的。
2.A 袁世凯的“可耻行径”是策划复辟帝制。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后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A符合题意;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发生在袁世凯去世之后;二次革命是讨伐袁世凯的革命;袁世凯围剿护国军发生在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后。
3.A 根据所学知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公元纪年转换为民国纪年的方法是:民国纪年年份=公元纪年年份-1911。因此1915年为民国四年。
4.B 根据“护国军本身的力量虽然不强大,但既然举起讨袁的旗帜,配合上全国人民和各派力量集成的反袁潮流,对袁世凯便形成重大的威胁”可知,翦伯赞认为,全国人民维护共和,反对复辟君主制,这是护国运动成功的原因。
5.B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各军阀为了争夺地盘,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所以军费支出增加。
6.D 根据材料可知,漫画中象征“军阀”的人在相互争斗,而“人民”被踩在脚下,结合所学可知,割据一方的大大小小的军阀,为了争夺地盘,进行连绵不断的争斗,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7.C 根据题干“不断破坏责任内阁制,一度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致使革命进程出现反复,这说明革命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革命具有艰巨性。
8.C 根据材料“经常使工厂歇业、商店关门、农田抛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军阀割据混战破坏社会经济,严重影响经济发展;题干材料“工厂歇业、商店关门、农田抛荒”与人口锐减无关,也没有体现打击工农运动及改变土地制度。
9.B 由材料中的信息“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可知,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10.(1)遗产:“民国”招牌,主权属于国民;保留了国会等民主共和的政权机构和三权分立制衡的权力架构形式。
(2)目标:革命前创建民国,革命后巩固民国。
(3)认识:政治上,受列强控制,北洋时期是中国王朝政治解体走向宪政民主国家的过渡时代,那时的中国开始尝试民主。经济上,受列强掠夺,经济形态大都还停留在封建社会,但经济有一定发展。文化上,奠定学术自由,培养和聚集了一大批知识界民族精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