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2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自我检测物理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力学单位中,属于导出单位的是( )A.米 B.秒 C.千克 D.牛2.升降机从井底以5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行,某时刻一螺钉从升降机底板松脱,再经过4s升降机底板上升至井口,此时螺钉刚好落到井底,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螺钉松脱后做自由落体运动B.矿井的深度为45 mC.螺钉落到井底时的速度大小为40 m/sD.螺钉松脱后先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再做自由落体运动3.如图所示,物块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某时刻起,将拉力F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物块向上继续运动的加速度( )A.可能一直减小 B.可能不断增大C.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D.一定先增大后减小4.用图示气垫导轨装置探究滑块(含挡光片)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所有操作为正确。某次实验中滑块的质量为时,测得它的加速度为;滑块质量变为时,测得它得加速度为,则( )A. B. C. D.5.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B中间用一轻弹簧相连。A、B的质量分别为、,A、B与固定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相同。稳定时,A、B两物体一起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斜面体可能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B.弹簧可能处于原长状态C.如果只增大A或B的质量,稳定时A、B一定不能一起匀速下滑D.若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A、B两物体一起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当适当增大斜面倾角,一起沿斜面下滑时,则弹簧可能处于压缩状态6.如图所示,AC是上端带定滑轮的固定竖直杆,轻杆AB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A点,另一端B悬挂一重为G的物体,且B端系有一根轻绳并绕过定滑轮C,用力F拉绳,开始时。现使缓慢变小,直到杆AB接近竖直杆AC,此过程中( )A.轻杆AB对B端的弹力大小不变 B.轻杆AB对B端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C.力F逐渐增大 D.力F先减小后增大7.如图所示,送水工人用推车运桶装水,到达目的地后,工人抬起把手,带动板OA转至水平即可将水桶卸下。若桶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不计,为锐角且保持不变,板OA、OB对水桶的压力大小分别为、,则在OA由竖直缓慢转到水平的过程中( )A.、都不断增大 B.不断增大,不断减小C.不断减小,先增大后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不断减小8.如图,竖直放置的等螺距螺线管是用长为l的透明硬质直管(内径远小于h)弯制而成,高为h,将一光滑小球自上端管口由静止释放,从上向下看(俯视),小球在重复作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小球第n次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为( )A. B.C. D.二、多选题9.跳水比赛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第29届奥运会上我国某运动员正在进行10 m跳台跳水比赛,若只研究运动员的下落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B.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C.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正在比赛的运动员视为质点D.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加速上升10.小明上午从家门口打车,经过一段时间又乘坐同一出租车回到小区门口.车票如方框中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 km/h B.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C.小明全程的平均速率为20 km/h D.小明全程的平均速率为011.如图所示,是、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B.物体的运动速度为C.在时刻,两物体相遇D.物体在内速度越来越大,在速度越来越小12.如图,带有光滑滑轮的物块a置于水平面上,物块b放在物块a上,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物体b上,另一端绕过光滑的滑轮固定在d点,滑轮2下悬挂物块c,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将固定点d向右移动少许,而b与a始终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轻质细线对滑轮2的作用力增大 B.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不变C.地面对物块a的摩擦力增大 D.物块a对物块b的摩擦力不变三、实验题1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弹簧弹力F和长度L的关系,把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杆上,记录弹簧自由下垂时下端所到达的刻度位置。然后,在弹簧下端悬挂不同质量的钩码,记录每一次悬挂钩码的质量和弹簧下端的刻度位置,实验中弹簧始终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1)实验时认为可以用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来代替弹簧弹力的大小,这样做的依据是 ;(2)以弹簧受到的弹力F为纵轴、弹簧的长度L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依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弹簧自由下垂时的长度 ,弹簧的劲度系数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实验中未考虑弹簧自身受到的重力,这对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 。(填“有影响”或“无影响”)14.某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时,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沙和沙桶的质量,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中的拉力大小,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交流电源上。(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 。A.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补偿阻力B.用天平测出沙和沙桶的质量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2)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力传感器的示数F的关系图像,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 。A. B. C. D.四、解答题15.一个倾角为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的初速度由底端沿斜面上滑,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若斜面足够长,已知,,取,求:(1)小物块沿斜面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2)小物块上滑的最大距离;(3)小物块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16.假设在某公路的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若汽车起动时都以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到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间,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另外交通规则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请解答下列问题:(1)若绿灯亮起瞬时,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问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2)第(1)问中,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大小。17.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的斜面体上有一木块A(到定滑轮的距离足够远),通过轻质细线和滑轮与铁块B连接,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在外力作用下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连接光滑动滑轮两边的细线均竖直,木块A和光滑定滑轮间的细线和斜面平行,木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斜面的倾角,铁块B下端到地面的高度,木块A的质量,铁块B的质量,不计空气阻力,不计滑轮受到的重力,取重力加速度,,。撤去力后,求:(1)铁块B落地前,木块A的加速度大小;(2)铁块B落地后不反弹,木块A继续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18.如图所示,光滑的斜面倾角,斜面底端有一挡板P,斜面固定不动。长为质量为M的两端开口的圆筒置于斜面上,下端在B点处,,圆筒的中点处有一质量为m的活塞,。活塞与圆筒壁紧密接触,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其值为,其中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每当圆筒中的活塞运动到斜面上A、B区间时总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大小为的恒力作用,。现由静止开始从B点处释放圆筒。(1)求活塞进入A、B区间前后的加速度大小;(2)求圆筒第一次与挡板P碰撞前的速度大小和经历的时间;(3)若圆筒第一次与挡板P碰撞后以原速度大小弹回,活塞离开圆筒后粘在挡板上。那么从圆筒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到圆筒沿斜面上升到最高点所经历的时间为多少?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2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自我检测物理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C D C A D C BD BC题号 11 12答案 BC BC1.D【详解】米、千克、秒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牛顿是导出单位;故选D。2.D【详解】AD.螺钉松脱后先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再做自由落体运动,故A错误,D正确;C.规定向下为正方向,根据螺钉落到井底时的速度大小为故C错误;B.螺钉下降距离为因此井深故B错误。3.C【详解】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则则F减小的过程中,物块向上继续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到零后反向增大.A.可能一直减小,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B.可能不断增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C.一定先减小后增大,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D.一定先增大后减小,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4.D【详解】当滑块的质量为时,设绳子拉力为,以滑块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以重物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联立解得当滑块的质量为时,设绳子拉力为,以滑块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以重物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联立解得D正确,ABC错误;5.C【详解】A.把物体A、B、弹簧和斜面体看成一个系统,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地面与斜面体之间没有摩擦力,A项错误;B.因为A、B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不相等,但A、B两物体一起在斜面上匀速下滑,由整体法和隔离法可得,弹簧一定不是原长,B项错误;C.把物体A、B与弹簧看成一个系统,由受力分析可知,如果只增大A或B的质量,系统的合外力不为零,稳定时A、B一定不能一起匀速下滑,C正确;D.若A、B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匀速下滑时,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是斜面的倾角。如果适当增大斜面倾角,A、B必加速下滑,再根据整体法和隔离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弹簧仍处于原长,D错。故选C。6.A【详解】以B点为研究对象,受绳拉力F,重物对B点拉力等于mg,轻杆AB对B端的弹力T方向沿杆,受力如图所示B点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根据相似三角形可知现使缓慢变小,BC变短,AB、AC不变,则轻杆AB对B端的弹力大小不变,力F逐渐减小。7.D【详解】在倒出水桶的过程中,两个支持力的夹角是个确定值,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力的示意图结合平衡条件可得在转动过程中从90°增大到180°,则不断减小,将不断减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将不断减小;所以从钝角减小到锐角,其中跨过了90°,因此先增大后减小,则将先增大后减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先增大后减小,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8.C【详解】将螺线管等效看作是高为h,长度为l的斜面,则小球在螺线管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设小球在进行第n次圆周运动时的初、末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根据运动学规律有解得小球第n次圆周运动所用的时间为故选C。【点睛】此题的一个难点在于是否能将螺线管等效看作是斜面来处理,另外要注意的是每一匝螺线管展开后对应斜面的长度并非,而是,其中是等效斜面的倾角。9.BD【详解】A.由于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故前一半时间的位移小于后一半时间内位移,选项A 错误;B.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小于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故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大于后一半位移的时间,选项B正确;C.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不能把运动员视为质点,选项C 错误;D.由运动的相对性可知,运动员在加速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加速上升,选项D正确。故选BD。10.BC【详解】AB.小明全程路程为5.0km,位移为0,所用时间为.故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为0,故A错误,B正确;CD.平均速率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11.BC【详解】A.图象中物体必然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故A错误;B.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B正确;C.图象中的交点表示相遇,故C正确;D.图象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所以物体在内速度越来越小,在速度越来越大,故D错误.12.BC【详解】A.设绳的拉力大小为F,滑轮2右侧绳子在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物块b和物块a的总重力为,物体c的重力为.对于滑轮2,由力的平衡条件有轻质细线对滑轮2的作用力始终等于,故A错误;B.把abc看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解得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易知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故B正确;CD.把abc看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上由解得易知,将固定点d向右移动少许,θ增大,f增大,即地面对物块a的摩擦力增大。故C正确;D.同理,把b物体隔离出来分力分析,将固定点d向右移动少许,增大,F增大,细线对b物体的拉力方向未变,拉力的水平分力增加,致使物块a对物块b的摩擦力增加。故D错误。故选BC。13.根据平衡条件,钩码静止时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弹簧弹力的大小 10.0 40.0 无影响【详解】(1)[1]实验时认为可以用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来代替弹簧弹力的大小,这样做的依据是根据平衡条件,钩码静止时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弹簧弹力的大小。(2)[2][3]根据胡克定律有所以图像的横截距表示L0,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即(3)[4]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弹簧自重体现在图像会出现横截距,但对图像的斜率无影响,所以对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无影响。14.AC/CA 0.88 A【详解】(1)[1]A.用力传感器测出拉力,从而得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故需要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补偿阻力,故A正确;BD.拉力可以由力传感器测出,不需要用天平测出沙和沙桶的质量,也就不需要使小桶(包括沙)的质量远小于车的总质量,故BD错误;C.为了充分利用纸带,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力传感器的示数,故C正确。故选AC。(2)[2]设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位移分别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由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3)[3]以小球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可得可知图像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故选A。15.(1);(2)1.0m;(3)。【详解】(1)小物块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重力的分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又因为解得(2)小物块沿斜面上滑做匀减速运动,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则有得(3)小物块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得因为 所以16.(1)54 (2)【详解】(1)汽车加速时间:40.0s时间,汽车能行驶的位移为:所以 根据题意,能有54辆汽车通过路口;(2)记,当计时灯刚亮出“3”时,第55辆汽车行驶的位移:此时汽车距停车线的距离:第55辆车刹车的加速度:17.(1);(2)【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去掉外力之后,铁块B向下加速运动,木块A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设此时绳子的拉力为,铁块B的加速度为,木块A的加速度为,由图可知,移动过程中,木块A的位移是铁块B位移的2倍,则有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木块A有对铁块B有联立解得(2)当铁块B落地时,绳子拉力消失,木块A沿斜面上升的距离为由运动学公式可得,此时木块A的速度为木块A继续减速上升,由牛顿第二定律有由运动学公式可得,木块A继续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为联立代入数据解得18.(1),0 (2), (3)【详解】(1)活塞在AB之上时,活塞与筒共同下滑加速度为:活塞在AB区间内时,假设活塞与筒共同下滑,有:解得对m:受向上恒力F=mg,此时有:解得故假设成,故活塞的加速度(2)圆筒下端运动至A处时,活塞刚好到达B点,此时速度为经历时间t1,由得接着M、m一起向下匀速运动,到达P时速度仍为匀速运动时间为总时间为(3)M反弹时刻以上升,m过A点以下滑,以后由于摩擦力和重力,m在M内仍然做匀速下滑,M以加速度减速,m离开M时间为,则有解得此时M速度为接着M以加速度向上减速,有:故圆筒沿斜面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docx 物理答题卡.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