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奏响中学序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政治认同 通过了解中学时代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树立珍惜中学时光、规划人生的意识,认同中学阶段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中的价值,为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道德修养 在分享中学生活感受、弥补小学遗憾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交往、尊重他人、责任担当的道德品质,学会以积极心态适应新环境,涵养良好品格。法治观念 通过认识新班规,理解规则对集体和个人的重要性,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班级和学校规章制度,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健全人格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学生活的变化,缓解紧张、迷茫等负面情绪,培养积极乐观、坚韧不拔、勇于超越自我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责任意识 明确初中阶段的发展机会和成长要求,树立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主动承担学习和集体生活中的责任,在担当中历练成长。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中学时代是人生的新起点,明确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 知晓初中阶段为个人发展提供的机会,掌握度过初中生活的正确方法。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将对中学时代重要性的认知转化为珍惜时光、积极行动的实际行为。2. 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初中生活计划,解决小学阶段遗留的遗憾,适应中学新要求。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具体内容情境教学法 展示新校园、新课堂、社团活动等图片或视频,创设中学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学新变化。活动教学法 组织 “击鼓传花谈感受”“分享名人中学时代故事”“制定初中计划” 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化认知。讨论法 围绕 “中学生和小学生的不同”“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等问题开展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促进交流分享。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情境激趣,开启新篇 1. 播放视频:剪辑新校园风景、中学课堂互动、社团活动等片段,营造中学生活氛围。2. 提问引导:“同学们,告别小学,走进中学,看到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奏响中学序曲》,探索中学新生活。” 1. 观看视频,直观感受中学生活的新场景。2. 自由发言,分享观看视频后的初步感受,如新奇、兴奋、期待等。 通过生动的视频情境,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自然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中学新生活。二、探究新知一:谈变化,识新起点 1. 组织 “击鼓传花” 活动:提前准备花束,播放音乐,音乐停时拿到花束的学生用一个词语分享对中学生活的感受,教师记录关键词(如新奇、紧张、喜悦等)。2. 展示对比材料:呈现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校园环境、课程设置、作息时间、班规等图片和文字材料(如 PPT 中的新班规、不同学科教材图片)。3. 提出讨论问题:(1)你在校园里有哪些新发现?(2)中学生和小学生有什么不一样?(3)为什么说中学时代是人生的新起点?4. 巡视指导小组讨论,收集学生观点,最后总结:中学时代的 “新” 体现在新环境、新身份、新课程、新要求等方面,是人生的新起点。 1. 积极参与 “击鼓传花” 活动,认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中学生活的感受。2. 观察对比材料,结合自身经历,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记录小组讨论结果。3.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完善。4. 跟随教师总结,明确中学时代作为人生新起点的内涵。 通过 “击鼓传花” 活动,激发学生表达欲,让学生主动梳理自身对中学生活的感受;通过对比材料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中学与小学的差异,理解中学时代是新起点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三、探究新知二:明意义,知发展机会 1. 分享名人案例:讲述钱学森、钟南山、瓦特、爱因斯坦、周恩来等名人的中学时代故事(结合 PPT 中的名人名言和事迹),并提出问题:“结合这些名人的故事,谈谈中学时代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初中阶段重要性和发展机会的内容,标记关键信息。3. 展示图表:呈现 “初中阶段发展机会” 图表(如富有挑战的课程、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集体生活等),引导学生补充完善。4. 总结提升:强调初中阶段是人生美好的年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 “拔节孕穗期”,为个人发展提供多种机会,具有独特价值。 1. 认真倾听名人故事,思考并小组讨论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见解。2. 阅读教材,圈画重点内容,梳理初中阶段重要性和发展机会的相关知识点。3. 结合自身观察和体验,补充 “初中阶段发展机会” 图表,如列举学校的具体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4. 理解并记忆教师总结的初中阶段重要性和发展机会,做好笔记。 通过名人案例,让学生从榜样身上直观感受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增强说服力;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补充图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梳理能力,让学生清晰掌握初中阶段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机会。四、探究新知三:定目标,谋好未来 1. 提出情境问题:“回顾小学生活,大家可能有一些遗憾,比如贪玩没珍惜时间、内向没交到知心朋友等。进入中学,你打算如何弥补这些遗憾?你对初中生活有什么期待?我们应该怎样度过初中生活?”2. 组织 “我的初中计划” 活动:发放卡片,让学生写下初中阶段想要完成的事情、与父母沟通的计划、区分 “现在必做”“将来做”“一生做” 的事情,以及收集的关于梦想的诗词或名人名言。3. 邀请学生分享:选择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初中计划,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4. 总结方法:强调度过初中生活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确立目标、积极进步、在担当中历练成长,努力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学生。 1. 回忆小学生活的遗憾,思考弥补遗憾的方法和对初中生活的期待,小组内交流分享。2. 认真填写 “我的初中计划” 卡片,梳理自己的目标和行动规划,收集相关诗词或名言。3. 勇敢分享自己的初中计划,倾听他人计划,借鉴优秀经验。4. 牢记教师总结的度过初中生活的方法,明确自身努力方向。 通过回忆小学遗憾和思考初中期待,引导学生正视过往,树立积极的初中生活目标;“我的初中计划” 活动让学生将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和责任意识;学生分享和教师点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行动力。五、课堂小结与巩固 1. 梳理知识框架:以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如 “中学时代为什么是新起点?”“初中阶段有哪些发展机会?”“怎样度过初中生活?”2. 完成练习题:呈现 PPT 中的课堂练习题(如选择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核对答案,讲解易错题目。3. 情感升华:“中学时代是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支点,希望同学们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在中学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彩。” 1. 积极回答教师的回顾问题,梳理本节课知识,构建知识体系。2. 独立完成练习题,核对答案,听教师讲解易错点,巩固所学知识。3. 感受教师的情感激励,坚定珍惜中学时光的信念。 通过知识回顾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查漏补缺;情感升华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珍惜中学时代的情感,强化学习动力。五、板书设计奏响中学序曲一、中学时代:人生新起点新表现:新环境、新身份、新课程、新要求核心:人生发展的新阶段二、中学时代的意义与机会重要性:人生美好年华,规划未来重要时期“拔节孕穗期”,三观初步形成为一生奠定基础发展机会:课程探索知识社团培养兴趣实践认识社会集体涵养品格三、度过初中生活的方法珍视当下,把握机遇确立目标,积极进步担当历练,尽责成长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六、教学反思优点:教学环节设计围绕学生认知规律,从感受新变化到理解意义,再到制定计划,层层递进,逻辑清晰,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升了课堂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名人案例、自身经历分享等,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足: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讨论效率不高,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低的情况,教师对小组讨论的指导和调控还需加强,可提前明确小组分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我的初中计划” 活动中,部分学生制定的计划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教师在点评和指导时,应更具体地引导学生将计划细化,如明确具体的时间安排、行动步骤等。课堂时间分配略显紧张,在练习题讲解环节,对易错题目的拓展讲解不够充分,可适当调整各环节时间,确保重点内容讲解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