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语法:词与短语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语法:词与短语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班级: 姓名: 学号: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
语法知识之词和短语
使用日期:2025年 9月4日 课时1
语文的构成:词-----短语----句子----段落----篇章
提示补充(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词语可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和量词。
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叹词和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实词:包括以下六类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时间、处所、方位等的词。
具体名词:人、水、山、香烟、牡丹等;
抽象名词:思想、精神、风气、友谊等;
集合名词:布匹、车辆、花卉、马群等;
处所名词:非洲、上海、南京路等;
方位名词:东西南北、前方、中间等;
时间名词:早上、星期一、三月、将来、世纪等;
专有名词:长城、鲁迅、《围城》
其语法特点有:①可用数量词修饰;②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如不能说“很桌子”、“太学校”; ③除有的时间名词能重叠外,一般名词不能重叠,如可以说“天天向上”,“处处开花”,不能说成“土地土地”,“土土地地”;④一般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⑤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⑥表示人的名词后可以加“们”表示复数,如“朋友们”,“女士们”。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存在、消失、可能、意愿、趋向和判断的词。
①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
②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③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如:能、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应该说明。
④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⑤“是”“有”也是动词,跟一般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称为判断动词。
其语法特点是:①可以受否定副词“不”“没有”的修饰。只有表心理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前能够加(如:非常希望、很愿意等);②在句中能够作谓语,动词中的及物动词能带宾语;③一部分动词能重叠;④一般能带时态助词。
3.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态、性质、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其语法特点是:①大部分能被副词修饰;②在句中多作定语、谓语,有的也作状语、补语;③一般不带宾语;④一部分可重叠。(5)、形容词前面有助词“得”时可以作补语。
(6)、表性质的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辞。“很聪明”。 有些已经表程度的形容词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悬殊、罕见、溺爱、雪白、绿油油、甜甜等)
4.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序数词)的词,从形式上看有整数、小数、百分数、倍数。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
其语法特点有:①经常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②可以单独充当主语和宾语;③数目增加可用倍数或分数表示,数目减少只有分数表示;④“两、俩”和“二”用法不同。
5.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
①名量词又叫物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如:“米、尺、寸、斤、两、元、千克、伏特,个、件、双、张、只、支”。
②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还有复合量词,如“人次、架次、秒立方米”等。
其语法特点有:①不能单用,常与指示代词或数词连用;②量词经常出现在数词后,组成数量短语,在句子中作定语、状语、补语;③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如“朵朵红花,颗颗红心”,其中叠词表示“每”的意思。
6.代词:是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的词,它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这、那),疑问代词(什么、哪里、怎么……)。
①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我们、你们、咱们、自己、人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如:我自己、你们自己。)
②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③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的语法特点有:①一般不受其他词修饰;②可作句子成分,独立成句;③在句子中代替哪类词就有哪类词的功能。
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1)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激动”比”感动”程度上更强烈。
(2)词义着重点不同。
[例]“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3)词的范围大小不同。
[例]“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1)感彩不同。[例]“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2)语体色彩不同。[例]“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1)搭配对象不同。[例]“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2)语法功能不同。
[例]“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入侵”,“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二)虚词:包括以下六类
1.副词:指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频率、肯定、否定、语气等的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就、马上、十分。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
其语法特点是:①作状语、修饰谓语或整个句子,一般不能作定语;②大多数不能用来单独回答问题;③有一定的关联作用,成对的副词能相呼应,有的还与介词或连词相呼应;④不能修饰名词。
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频率等。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2.介词:用于名词、代词或短语前,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词。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介词的语法特点是:①不能独立成句,也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只能组成介宾短语后再作句子成分;②不能重叠;③介词之后不能直接加时态助词“着、了、过”和趋向动词“来、上、下”等。
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怎么区别?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如: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拿我开玩笑。 他手里拿着一本书。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如: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连词的语法特点是:①在句子中只有连接作用;②不起修饰、限制作用;③连接句子时一般成对地使用,不能随意更换(即关联词的配对)。
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 我和弟弟谈话。(介词) 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连词)
我和弟弟都去过。(连词) 我总是跟弟弟借书。(介词)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介词)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
一类是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似的;
一类是动态助词,又叫时态助词,如:着、了、过;
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呀、哇。
其语法特点是:①不作句子成分;②最没有实在意义;③附“所”以外都读轻声。
5.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声音的词。它通常表示悲伤、痛苦、愤怒、鄙夷、惊讶、呼唤、应答、喜悦等,如:喂、哟、嗨、哼、哦、哎呀。
其语法特点是:①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②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6.拟声词:用语言摹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
其语法特点是:①可单独成句;②有时可作句子成分。
虚词辨析8法
1.看词性
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与功能也不同,确定了词性基本上就能辨析出该词的用法。如:“忽然”与“突然”,前者是副词,只能做状语,而后者是形容词,可以做状语、补语、宾语。
2.看使用对象、适用范围
“对”和“对于”辨析:前者适用的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对”,但是用“对”的地方却不一定能用“对于”。如以下情况:
(1)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如:他对我很信任。
(2)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者含有“对待”意味的情况时,只能用“对”。如:她对小动物很温柔。
(3)与“对”连用的短语可以用在动词、副词前后,也可用在主语前。如:我们会对你做出补偿。“对于”却不能用在动词、副词之后。
3.看搭配
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又)……又……。
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
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
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
4.看逻辑关系
如“进而”和“从而”进行比较,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
[例]农业迅速发展,从而为轻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从而”用以引出下文的目的和结果,“进而”表示在前一个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动,表示递进关系。该句中“农业迅速发展”是“为轻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的原因,所以应该选“从而”。关注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工作室
5.看语气
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的语气,有些用来表达强调的语气。
[例]“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6.看词义
有些虚词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很容易混淆,像“备加”与“倍加”,“必须”与“必需”等。这类词,只要辨别清楚其中不同的那个字,就能区分出来了。
7.看位置
虚词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在句中的位置不对,就是误用。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8.看结构
虚词的使用应切合语境的需求,如果滥用,往往会造成语意的累赘、重复,甚至破坏句子的结构。
[例]“受……欢迎”是一个完整的表意结构,再用“所”就显得累赘。
随堂小练:
1、他的一生自认使我想起了《论语》中孔子同他的弟子的一段对话。
名词:
动词: 代词:
数词: 量词:
副词: 助词:
那个戴墨镜的人静静地等待着,还不时用之间轻轻地敲着桌面。
名词: 形容词:
动词: 代词:
介词: 连词:
副词: 助词:
二、短语
短语又叫词组,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这种组合关系是给词组分类的依据。短语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1、类型 ⑴ 名+名 文化教育 今天或明天(名词短语) 
⑵ 动+动 调查研究 愿意并实行(动词短语)  ⑶ 形+形 光辉灿烂 庄严肃穆(形容词短语) 
⑷ 代+代 我和他 这样那样(名词短语)
⑸ 数量+数量 四面八方 千秋万代 三斤五两(名词短语)
 2、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 例如: 工厂 农村 我 你 他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⑴ 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⑵ 大小顺序:省、市、县 
  ⑶ 年龄顺序:老、中、青  ⑷ 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 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⑸ 语言习惯:男女老少 金银铜铁 油盐酱醋
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例如: 姐姐和我(名词+代词) 勤劳 勇敢 不怕苦(形+形+代)
二、偏正短语
 1、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
  ⑴ 定+中(名、代),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 
  ⑵ 状+中(动、形),如:[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
旧语法:“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新语法:统一为“的”。
三、动宾短语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动词+宾语。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例如: 消灭敌人 放下包袱 丢下它 发展生产 进行斗争
骗取信任 恢复平静 爱热闹 下决心 有幽默感 像珍珠
四、述补短语 (动补短语)
A、动+补 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
例如: 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引在脑子里 、跑得快 、走的急
五、形补短语
B、形+补 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例如: 机灵得很 密得不透气 漂亮极了
六、主谓短语
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
结构形式:A名+动 B名+形 C代+动 D代+形
例如:  觉悟提高 思想解放 阳光灿烂 心情舒畅
特殊主谓短语:名词做谓语。  例如:  今天星期三 明天国庆节 他中等身材
七、复指短语
两部分组成,语法地位一样,所指内容相同,意义上有复指关系,结构上是同位关系,在句中做同一成分。
例如: 首都北京 厂长老王 华罗庚教授 他自己 咱们学生 母子二人
  鲁迅先生 美丽这个词 春秋两季  封建统治阶级枣地主 我们每一个人
复指短语都是名词性的,中间一般不能加入虚词;加后意义有变化。
例如:  我们渔民,我们的渔民。一些复制短语中间可以加入指量短语,如:我们渔民,我们这些渔民。
八、方位短语 由名词或动词加上方位词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时间。 例如:
 井冈山上  月光下  他们之间(名词) 
 吃饭以前  改革中  回收之间(动词) 
 树林东边  操场上(处所) 
 六十分以下 三十岁以上(范围) 
 开会以前  一年以上 解放后枣(时间)
九、量词短语 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词组成。
 1、数量短语:一个、二斤、四里、三次、一回、三只、一碗、两包
 2、指量短语:这种、那种、这堆、这次、那回。
十、介宾短语 由介词加上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组成。
介加名、介加代、介加名词短语 例如:
 为人民(服务) 对群众(说) 从现在(起) 关于课堂纪律问题 
 当黎明到来的时候 按规定(办理) 把大门(推开)
十一、“的”字短语 定语用结构助词“的”名词短语,有很多可以省去后面的中心词,进而构成“的”字短语,它的性质和作用与其他名词短语相同。 类型:
 1、名词+的 这本书是哥哥的。
 2、代词+的 这本书是我的。
 3、动词+的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吃的、穿的、用的好多了。 在冰场上滑冰的是一位姑娘。
 4、形容词+的 红的是花、绿的是草
十二、“所”字短语 “所”加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例如:
 所有 所想 所需要 所认识 所忆 所闻 所作 所图 “所”字短语一般不独立使用。
当堂练习:判断下面的短语类型
天气睛朗 发挥作用 仔细翻阅 丰功伟绩 扫得干净 美好回忆
甜言蜜语 打击敌人 舒活筋骨 认真讲解 歌咏春天 黑得发亮
差得很远 长江源头 一粒种子 灵魂深处 性格和蔼 灯火辉煌
白云飘飘 积累经验 狂风暴雨 光明正大 仔细观察 手舞足蹈
语法一 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班级: 姓名: 学号: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
语法基础知识检测练案
使用日期:2025年 9月5日 课时1
1.下列加方框词语的词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 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坐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这些情绪已经让我麻木,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 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A.“影子”“西边”“神情”均为名词。 B.“过去”“降临”“思考”均为动词。
C.“低矮”“周围”“寂静”均为形容词。 D.“我”“这些”“怎样”均为代词。
2.下列各项中对加方框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骄傲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应。可以是傲慢的狂放,也可以是自信的喜悦;可以在一时一事,也可以沉浸期间;可以成为 一个终点,也可以是一个新的起点;骄傲也是千姿百态的。显而易见,把骄傲等同于自满、昏头、止步不前,是偏颇的。
A.“一种”“一个”是数量词 B.“喜悦”“偏颇”是形容词
C.“起点”“自满”是名词 D.“沉浸”“成为”是动词
3.下列加点的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我在。 (2)游击队员们战斗在华北平原。 (3)海燕在高傲的飞翔。
(4)我们在党的关怀下成长
A.动词 副词 介词 介词 B.动词 副词 副词 介词
C.介词 动词 副词 介词 D.动词 介词 副词 介词
4.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所谓风景,教科书的定义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欣赏的景象。②学者说她是活着的古董、凝固的历史。③文人骚客说她是触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的所有美丽。④我以为,都对,也都不对,风景其实是一种境界。⑤虽然你从未踏上过旅途,生活中的风景也无处不在。⑥窗外嘤嘤的鸟鸣,书桌上爱人递过的一杯热茶,微信里朋友送上的一声问候,都是让人怦然心动的风景。
A.“教科书”是名词,“触动”“对”都是动词。
B.“美丽”“热”都是形容词,“一声”是数量词。
C.第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第⑤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虽然”改为“即使”。
5.下列各项中的语法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句中加点的词语是代词。)
B.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句中加点的词语是名词。)
C.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句中加点的两个词是一组反义词。)
D.“学习中,我们要发扬钉子精神。”(句中“钉子”一词使用的是比喻义。)
6.选出对下面一段话从语法角度表述有误的一项(  )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那么,这放弃与坚持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呢?我想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无不是在求索路上不畏艰辛执着前行的勇士。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克服一切阻力,与执着同行,就能在前进的路上勇往直前,一路高歌。
A.“能”“克服”都是动词;“我们”“这”是代词。 B.“放弃”和“坚持”是反义词。C.这段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 D.划线句子中把“就”改为“才”更恰当。
7.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都知道只有经常思考,才能明白努力的方向,及时调整策略。②只有勤于动脑,才能看清脚下的路,悟出适合自己的道理。③因为那些道理,是别人的道理。④可是,为什么有的人“道理都懂,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A.“我们”“自己”“那些”都是代词,“思考”“方向”“道理”是名词。
B.“明白”“悟出”都是动词,“及时”“依旧”都是副词。
C.以上语句排序不当,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①②④③
D.在尊称对方亲属时,多用“令”字冠首,如对方的父亲称“令尊”;谦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家慈”或“家严”。
8.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抗击新冠疫情的阻击战中,人们见证了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和勇敢善良的人民,以及生命的坚强与不屈。”这句话中,“疫情”“见证”“勇敢”“与”四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动词、连词。
B.“学识渊博”“追寻梦想”“更加坚强”“热烈粗犷”依次是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
C.“习惯了匆匆赶路的我们,常常忽略沿途值得驻足的美丽风景。”此句中的“我们”“忽略”“风景”依次是主语、谓语、宾语。
D.“因为你现在是这个班的班主任,所以一定要对这个班的学生负责任。”此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与“我们”一样的是(  )
A.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B.我……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
C.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D.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陶渊明即使过着贫穷的生活,依然觉得自己很幸福。
B.在冬阳的沐浴下,五个学生围着操场跑了整整四圈。
C.青春是像花一样美丽,因此我们不要把时光花在游戏上。
D.与其他地方比较了一下,我内心深处还是比较依恋射洪。
11.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一项(  )
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
A.“一个”“七月”“56年”都是数量词 B.“费城”“今天”都是名词
C.“是”“感受”“热浪”都是动词 D.“酷热”“仍然”都是形容词
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笔直、强壮、悠闲、凌乱都是形容词 B.这儿、咱们、怎样、谁都是代词
C.黑——白、甜——苦、进步——落后是三组反义词
D.狭隘、卑鄙、发动、丑陋都是贬义词
13.选出与“愚公移山”同类结构的一项:( )
A.大江两岸 B.温故知新 C.学习计划 D.襟怀坦白
14.请从以下几种短语类型中选择一个为下面的短语确定类型填到后面的横线上,并在短语中的括号中填写词性。
短语类型: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定中短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并列短语
粮食( )丰收( ) 短语类型:
想( )他们( ) 短语类型:
增强( )信心( ) 短语类型:
有( )书( ) 短语类型:
他( )的马( ) 短语类型:
昨天( )的事( ) 短语类型:
前进( )的步伐( ) 短语类型:
刚( )回来( ) 短语类型:
花园里谈( ) 短语类型:
非常( )宽( ) 短语类型:
学( )得好( ) 短语类型:
打( )死( ) 短语类型:
辱骂( )和恐吓( ) 短语类型:
伟大( )而质朴( ) 短语类型:
今天( )和明天( ) 短语类型:
15.把下面各词填入下表。
校园、繁忙、北京、积蓄、三万、豁亮、诚实、中间、哪里、瞻仰、战场、颓唐、夜晚、二分之一、斤、朵、驾驶、那里、自己、坚固、起来、大伙、政治、希望
词类 词语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语法基础知识检测练案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C.有误,“周围”是名词。
2.【答案】C 【解析】C.有误,“自满”是形容词。
3.【答案】D 【解析】(1)题干中“在”陈述动作、情况,故“在”是动词。
(2)表示动作、情状所涉及的处所、时间、范围等。“华北平原”是地点状语。“在”是介词。(3)表示“才;正在”,修饰动词。“在”是副词。
(4)表示动作、情状所涉及的处所、时间、范围等。“党的关怀”时成长的环境状语。“在”是介词。
4.【答案】A 【解析】A.有误,“对”是形容词。
5.【答案】B 【解析】B.“有误,一遍”是数量词,并非名词,此项表述有误。
6.【答案】C 【解析】C.有误,这段话中“我们该如何抉择呢?”是问句,后文给予回答,所以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7.【答案】B 【解析】A.有误,“思考”是动词。C.有误,①句提出观点——要经常思考;③句中的“那些道理”指代上一句④句中的“道理”,最后②句“只有勤于动脑,才能看清脚下的路,悟出适合自己的道理”再次说明思考的重要性;所以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①④③②。D.有误,“家慈”称呼的是自己的母亲。
8.【答案】A 【解析】A.有误,“见证”是动词,“勇敢”是形容词。
9.【答案】C 【解析】“我们”是代词。A.数量词;B.都是形容词;C.代词;D.动词。
10.【答案】B 【解析】A.名词/形容词;B.数量词/数量词;C.名词/动词;D.动词/副词。
11.【答案】B 【解析】A.有误,“七月”是名词;C.有误,“热浪”是名词;D.有误,“仍然”是副词。
12.【答案】D 【解析】D.有误,“发动”是中性词。
13.【答案】D 【解析】A.偏正短语;B.连谓短语;C.偏正短语;D.主谓短语。
14.短语类型: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定中短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并列短语
粮食( 名词 )丰收( 动词 ) 短语类型:主谓短语
想( 动词 )他们( 代词 ) 短语类型:动宾短语
增强( 动词 )信心( 名词 ) 短语类型:动宾短语
有( 动词 )书( 名词 ) 短语类型:动宾短语
他( 代词 )的马( 名词 ) 短语类型:定中短语
昨天( 名词 )的事( 名词 ) 短语类型:定中短语
前进( 动词 )的步伐( 名词 ) 短语类型:定中短语
刚( 副词 )回来( 动词 ) 短语类型:状中短语
花园里谈( 动词 ) 短语类型:状中短语
非常( 副词 )宽( 形容词 ) 短语类型:状中短语
学( 动词 )得好( 形容词 ) 短语类型:中补短语
打( 动词 )死( 动词 ) 短语类型:中补短语
辱骂( 动词 )和恐吓( 动词 ) 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伟大( 形容词 )而质朴( 形容词 ) 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今天( 名词 )和明天( 名词 ) 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15.名词:校园、北京、积蓄、中间、战场、夜晚、政治
动词:瞻仰、驾驶、起来、希望
形容词:繁忙、豁亮、诚实、颓唐、坚固
数词:三万、二分之一
量词:斤、朵
代词:哪里、那里、自己、大伙
语法基础知识练案1 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