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鸟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鸟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3.《鸟》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知道鸟类具有“体表被羽、有喙无齿、卵生”等共同特征,并初步理解这些特征是鸟类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2.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比较多种鸟类和非鸟类动物(如鹦鹉、企鹅、蝙蝠),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概括出鸟类的共同特征,发展证据意识与逻辑思维能力。
3.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引导下,参与对鸟类特征的观察、分类和研讨活动,并能借助图文、卡片等学具,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观察发现和观点。
4.态度与责任
通过了解朱鹮等珍稀鸟类的生存现状,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鸟类 “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无齿、卵生” 的共同特征,能依据特征识别鸟类。
教学难点:
通过归纳推理提炼鸟类共同特征,理解 “从具体实例到抽象规律” 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1.数字化资源:鸟类特征对比课件(含鹦鹉、蝙蝠、企鹅等动物的高清图片及特征标注)、珍稀鸟类保护短视频、思维导图模板(电子版)。
2.学具:鸟类特征记录表(纸质 / 电子版)、“鸟类与非鸟类” 分类卡片(含图片及特征描述)。
3.其他:我国珍稀鸟类资料卡(含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网络安全提示卡(如 “如何辨别鸟类保护信息的真实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 问题 1.播放鸟类活动视频,联系古诗词“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提问:这首诗歌里描述什么动物? 2.聚焦提问:“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们的身上藏着哪些共同的秘密?”
观看视频并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 以多样化的鸟类场景为切入点,通过角色代入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 · 实践 探索活动一:研究鸟类的共同特征
(一)观察鸟的羽毛与喙
1. 出示情境任务:“鸟的身体表面有什么特殊结构?它与猫、狗的毛发有区别吗?”
2. 提供实物或高清图片(鸽子、麻雀的羽毛标本,鸟喙特写):
(1)引导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羽毛的形态(轻盈、有羽轴),对比哺乳动物的毛发图片。
(2)聚焦喙部:观察不同鸟的喙(如啄木鸟的尖喙、鸭子的扁喙),提问:“鸟有牙齿吗?”
3. 总结:鸟的身体表面覆盖羽毛,有喙无齿,这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 (二)揭秘鸟的 “繁殖密码”
1. 出示任务:“鸟是怎样产生后代的?”
2. 展示图片 / 视频:鸟蛋、鸟巢、亲鸟孵蛋的场景。
3. 对比讨论:“鸟的繁殖方式与猫、狗(胎生、哺乳)有什么不同?”
4. 总结:鸟类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属于卵生动物。 (三)归纳鸟类的 “共同特征”
1. 出示情境:“以下动物哪些是鸟?请结合‘羽毛、喙、繁殖方式’判断。”
2. 展示图片:猫头鹰、蝙蝠、鸵鸟、企鹅、蝴蝶。
3. 引导步骤:
(1)第一步:回忆鸟类关键特征(有羽毛、有喙无齿、卵生);
(2)第二步:逐一分析图片动物,标注符合的特征;
(3)第三步:小组讨论,说明判断理由。 观察后分享:
预设:“鸟的羽毛很轻,有花纹,和狗的毛不一样!”“鸟没有牙齿,嘴巴是硬的‘喙’!”
2. 讨论后总结:
预设:“鸟妈妈会下蛋,小鸟从蛋里出来,猫妈妈直接生出小猫!”
3. 分析判断后汇报:
预设:“猫头鹰、鸵鸟、企鹅是鸟,因为它们有羽毛、下蛋!”“蝙蝠没有羽毛,不是鸟!”“蝴蝶虽然会飞,但没有羽毛,也不是鸟!” 通过观察羽毛与喙的形态,引导学生直观区分鸟类与其他动物的体表特征,建立 “有羽毛、有喙无齿” 的认知,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通过繁殖方式的对比,明确 “卵生” 是鸟类的核心特征之一,理解生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落实科学观念。
通过分类判断,强化 “特征 — 类别” 的逻辑关联,突破 “会飞才是鸟” 的误区(如鸵鸟、企鹅),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探究 · 实践 探究二:了解我国珍稀鸟类 1. 组织讨论:“回顾鸟类的特征(羽毛、喙、卵生),它们与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 聚焦问题:
(1)问题 1:“羽毛对鸟有什么作用?(如保温、飞行)不同形状的喙与鸟的食性有关吗?(如尖喙啄虫、扁喙滤食)”
(2)问题 2:“我国的朱鹮、中国秋沙鸭是珍稀鸟类,我们能为保护它们做些什么?”
3. 小结:鸟类的特征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保护鸟类就是保护大自然的平衡。 1. 总结特征与功能的关系:
预设:“羽毛能帮鸟飞,还能保暖!”“啄木鸟的尖喙适合凿树捉虫,鸭子的扁喙适合在水里找吃的!”
2. 提出保护措施:
预设:“不掏鸟窝、不打鸟,给小鸟留一片树林!”“向家人宣传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从具体特征上升到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科学观念,理解鸟类与环境的联系;通过珍稀鸟类保护的讨论,渗透环保意识,落实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反思 · 评价 1.归纳:引导学生回忆,课堂中通过观察部分鸟类,发现它们都有共同特征,从而延伸到其他鸟类,发现其他鸟类也有类似的共同特征,这个研究方法叫作归纳。 2.扩展:了解鸟类为什么善于飞翔。 3.评价:完成评价表 1.回忆整堂课的授课,领悟归纳的方法 2.下课搜集资料,了解鸟类为什么善于飞翔 3.自评完成评价表 帮助学生回忆课堂内容并深化对归纳这一研究方法的认知。评价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课堂学习习惯
【板书】
一、鸟类的 “三大特征”
特征 图文示意
1. 有羽毛 → 身体表面覆盖轻盈的羽毛(区别于毛发、鳞片)
2. 有喙无齿 → 嘴巴是硬喙,没有牙齿
3. 卵生 → 产卵繁殖后代
二、“辨鸟” 小测试
猫头鹰:有羽毛 + 卵生 →是鸟
蝙蝠:无羽毛 + 胎生 →不是鸟
企鹅:有羽毛 + 卵生 →是鸟
三、保护鸟类
珍稀鸟类:朱鹮、中国秋沙鸭
行动:不掏鸟窝、不伤害、护家园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