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1热量 比热容同步跟踪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B.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C.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大D.温度变化越小,物质的比热容越大2.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已知,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铜和铝吸收的热量相同,铜和铝吸热时间一定相同B.铝上升的温度较高C.铜上升的温度较高D.铜的末温高3.中国地处东半球的北半部,疆域辽阔、地大物博。整体观之:东、南面临海,西、北面背靠亚欧大陆。请结合物理知识分析,在夏季和冬季我国盛行的分别是( )A.东风 西风 B.南风 北风C.东南风 西北风 D.西风 东风4.小明用电水壶烧水给爷爷奶奶泡茶。该壶保温性能较好,烧水时壶会吸收一些热量。在壶中装入500mL的水,加热至沸腾,用时2min。水用完后,他又在壶中装入1000mL的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最有可能的是( )A.2min B.4minC.大于2min且小于4min D.大于4min5.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地区(尤其是沙漠)的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 )A.水的热量多,沙石的热量少 B.水的导热性好,沙石的导热性差C.水的比热容大,沙石的比热容小 D.水吸收的热量多,沙石吸收的热量少6.1kg、20℃的水吸收的热量后[],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①80℃,②100℃,③120℃,④130℃A.1 B.2 C.3 D.47.甲、乙两个金属球的质量之比为1∶3,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3,那么它们的比热容之比c甲∶c乙等于( )A.1∶2 B.2∶1 C.2∶9 D.9∶28.已知A、B两金属块比热容之比为,把他们都加热到100℃,然后分别投入到装有质量相同、初温都为30℃的C、D两杯水中,测量结果:金属块A使C杯的水温升高了20℃,金属块B使D杯的水温升高了30℃。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热量损失。则与的比值为( )A.15∶16 B.1∶1 C.16∶15 D.4∶39.小雨探究液体的凝固特点:先在两个相同容器中分别装入初温为20℃、质量为100g的水和某液体M,再各放入一个温度传感器,然后使它们冷却凝固。若单位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用测得的数据绘出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M的比热容为B.液体M放热能力比水放热能力强C.在时间段两种物质都是固液共存状态D.从20℃刚好降到0℃时,水放出的热量小于M放出的热量10.用相同的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所示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相同时间A吸收热量多 B.加热相同时间B吸收热量多C.升高相同温度A吸收热量多 D.升高相同温度B吸收热量多11.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加热10min时,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吸收的热量多B.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C.若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吸收的热量少D.从吸热能力方面看,选择甲液体做冷却剂比乙液体效果好12.某固态物体的质量为m,其物质的比热容为c,用稳定的热源对它加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到t3时刻停止加热,然后让其冷却。上述过程中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最后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t2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为cm(T2-T1)B.在t2~t4时间段,该物质的比热容先增大后减小C.在t4~t5时间段,该物体放出的热量为D.该物质在t5~t6时间段的比热容等于在0~t1时间段的比热容二、多选题13.下列几种情况中,比热容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20℃的水变成4℃的水 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C.水结成冰 D.把开水倒入冷水中14.青铜冰鉴是我国战国时代发明的“原始冰箱”,使用时,在鉴和缶之间装上冰,使缶内的美酒变凉,而到了冬天,在鉴和缶之间装上热水,让酒成为暖胃的热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冰鉴主体材料的铜是晶体B.鉴内放的冰熔化时吸热,使缶内的酒降温C.利用水来使酒升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D.夏天,鉴内放入冰块后会产生“白气”,这是汽化现象15.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高于乙升高的温度。由此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B.乙液体的比热容较大C.乙液体更适合作为冷却剂 D.若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16.甲、乙两小组用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对a、b两种液体加热,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甲组所取液体的质量相同,乙组所取液体的体积相同,乙图中线段AB∥OC,由甲、乙图像信息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实验加热10min,a液体吸收热量更多B.b液体比a液体的吸热本领强C.乙组所取液体的质量关系是:D.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17.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A.加热10min物质甲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少B.物质甲的比热容为C.物质甲10min内吸收的热量为D.物质甲10min内吸收的热量为三、填空题18.水的比热容较大,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快的时候,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 。因而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暖气用水作介质、汽车冷却液、调节温度等。19.糖炒栗子是人们钟爱的一道传统美食,如图所示。为了让栗子快速、均匀地受热,常将砂石与栗子混合在一起翻炒,这主要是利用了砂石的 。20.加热质量与初温相同的金属铝球和铁球,使其升高相同温度后,放在两块相同的冰上,两个金属球降低相同温度时如图所示,则 球放出热量较多,比热容较大的是 球。21.把凉的奶制品放入盛有热水的保温桶中,经过一段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奶制品与热水的质量相同,则代表奶的温度变化图像的是 (选填“甲”或“乙”)。从图像可以发现,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22.小明在燃气灶上煲汤,使质量为2kg、初温为的汤,温度升高了,这一过程中汤吸收了 J的热量;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汤的温度降到,此过程中汤放出的热量为 J。[汤的比热容为]23.用同种物质制成两个质量不等的物体,其比热容 (选填“相同”或“不同”)。若某个铜球的比热容为,则半个铜球的比热容为 。一滴酒精的比热容小于一滴水的比热容,则一大桶酒精和一滴水相比较,它们的比热容较大的是 (选填“一大桶酒精”或“一滴水”)。24.比热容的应用与砂石和干泥土相比,水的比热容比较 。因此沿海地区昼夜温差 ,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我国北方有些地区冬季供暖用的“暖气”,就是用水作为工作物质将 传递到千家万户的;早期的汽车发动机、农用拖拉机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也常用水作为工作物质,以 发动机产生的热量。25.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1kg的水和某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的图像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某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 (选填“甲”或“乙”)物质是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26.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由表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多;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 升高的温度多;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的状态,其比热容 (选填“相同”或“不同”)。水 铝煤油、冰 干泥土砂石 铜27.将质量为1kg、温度为80℃的热水倒入2kg的冷水中,最后温度为40℃,热水的温度下降了 ℃,热水放出的热量为 J,如果不计热损耗,冷水吸收的热量为 J,冷水的温度升高了 ℃,冷水的初温是 ℃。[]四、实验题28.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1)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 相等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某时刻水的温度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2)加热至t时刻,如图(乙)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两者吸收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沙子升高的温度较高,由此可见 (选填“沙子”或“水”)的比热容较大;(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29.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某同学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电热器分别对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物质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水 20 45 6煤油 20 70 6(1)实验中应保证水和煤油的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电热器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3)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后,可以观察到水升高的温度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煤油升高的温度;(4)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煤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 加热更长的时间,这样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5)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在物理学中,我们用 这一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6)小明用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根据测量数据描绘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甲物质是 (选填“水”或“煤油”)。五、简答题30.如图所示,把装有足量水的气球放在点燃的蜡烛上烤,但气球并没有破裂,请你用比热容的知识进行解释。31.初春温度较低,农民常在傍晚向秧田多灌一些水,在次日早上又把秧田中的水放浅些,这样会提高秧田温度以利秧苗生长。请你用所学的比热知识给予解释。六、计算题32.某太阳能热水器中装有的水,某天在阳光的照射下,该热水器中水的温度从25℃升高到45℃,这些水吸收了多少热量?若热水器中水的温度从25℃升高了45℃,水吸收的热量又为多少?[水的密度为,水的比热容为]33.将质量为的铅块加热到,然后投入温度为、质量为的煤油中,测出混合后煤油的最高温度为,不计热损失。求:(1)铅块放出的热量。(2)煤油的比热容。(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34.一个质量为1.5kg的钢刀,加热到,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已知钢的比热容为,水的比热容为,室内气压为标准大气压。(1)这把钢刀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2)若把这些热量给30℃、1.0kg的水加热,水温能够升高到多少摄氏度?35.A、B是两个底部装有完全相同的加热器的容器,加热器产生的热量90%可以被容器中的液体吸收,已知加热器每秒钟放出热量为1000J。现将甲、乙(油)两种液体分别倒入A、B杯中,其中甲液体的质量为0.2kg,加热过程中甲、乙两种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求:(1)加热2分钟时,乙吸收的热量;(2)甲液体的比热容;(3)油的质量。[c油=1.8×103J/(kg·℃)]参考答案1.B【解析】A.比热容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无关,故A错误;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B正确;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无关,故C错误;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温度变化无关,故D错误。故选B。2.C【解析】A.吸收热量相同,但吸热时间取决于加热功率,加热功率未知,时间不一定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BC.已知c铝>c铜,质量m相同,吸收热量Q相同。根据Q=cmΔt可知,铝的比热容大,升温慢,上升的温度较低;铜的比热容小,升温快,上升的温度较高,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初温未知,无法比较两者的末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C【解析】我国东、南面临海,西、北面背靠亚欧大陆,内陆地区的砂石多,沿海地区的水多;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在夏季,同等情况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得慢,陆地的温度升高得快,所以陆地上方的热空气上升,海洋上的空气过来补充,形成了东南风;冬季相反,形成西北风,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C【解析】A.如果所需时间为2min,则与第一次加热500mL水的时间相同。但第二次水量加倍(1000mL),即使壶在第二次加热时吸收较少热量(因壶已预热),加热时间也应增加,不可能与第一次相同。因此A不合理,不符合题意;B.如果所需时间为4min,则相当于水量加倍导致时间加倍,但这仅在壶不吸收热量或壶在第二次加热时完全冷却的情况下成立。由于壶吸收热量且保温性能好,壶在第二次加热时已预热,吸收热量较少,因此时间应少于4min。因此B不合理,不符合题意;C.第二次水量加倍(1000mL),由Q=cmΔt可知,加热所需热量加倍,但因壶在第一次加热后已预热且保温好,壶吸收热量减少,故时间应少于4min;同时,水量增加导致时间多于2min。因此C最合理,符合题意。D.如果所需时间大于4min,则意味着加热时间超过水量加倍的比例,但壶在第二次加热时吸收较少热量,应减少时间,不可能大于4min。因此D不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C。5.C【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 “水的热量多,沙石的热量少” ,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B.昼夜温差大小与导热性关系不大,主要是比热容差异导致的,故B不符合题意;CD.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沙石的比热容小,质量相同的水和沙石相比,在吸收或放出相等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较小,所以就形成了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6.C【解析】1kg、20℃的水吸收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由于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若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可能为80℃,水的末温就是80℃;若大气压等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末温为100℃;若大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水最高温度为20℃+100℃=120℃所以最多有3个可能温度,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D【解析】二者比热容之比为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8.C【解析】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热量损失,则金属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金属块A放出的热量为同理,金属B放出的热量为则放出的热量之比为经整理可知,与的比值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A【解析】A.由图可知,上面物质的熔化图像中,熔点为0℃,下面物质的熔化图像中,熔点为-4℃,所以上面物质是水,下面物质是液体M;由题意可知,单位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则由图可知,0~t2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水由20℃降温到4℃,液体M由20℃降温到-4℃,则则水和某液体M的质量相等,则液体M的比热容为故A正确;B.由于水和某液体M的质量相等,单位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水的温度变化慢,所以水的放热能力强,故B错误;C.由图可知,液体M在时间段处于凝固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水在时间段处于凝固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故C错误;D.由图可知,从20℃刚好降到0℃时,水放热时间比液体M放热时间长,由于单位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水放出的热量大于M放出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A。10.C【解析】AB.相同的加热器,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故A、B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B错误;CD.由图像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A加热时间比B加热时间多,所以A吸收的热量比B吸收的热量多,故C正确,D错误。故选C。11.C【解析】A.实验中,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则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乙吸收的热量相等,故A错误;B.由图示知,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同热量时,甲升温比乙快,根据吸热公式Q吸=cmΔT可知,因为甲的温度升高量更大,所以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小,故B错误;C.由图示知,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所需时间比乙的少,则甲吸收的热量比乙的少,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乙的时间长,则乙吸收的热量多,乙吸热能力较强,选择乙液体做冷却剂比甲液体效果好,故D错误;故选 C。12.D【解析】A.由于实验中用稳定的热源加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可知,在0~t1时间段,该物体的温度由T1升高至T2,物质的比热容为c,所以物体单位时间吸收热量故在0~t2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故A错误;B.由图可知,该物体在t2~t4时间段,处于液态,由于液态时的比热容是该物质的性质,所以在t2~t4时间段,该物质的比热容不变,故B错误;C.该物质冷却过程中单位时间放出热量不等于该物体升温过程中单位时间吸收热量,由于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该物质凝固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所以在t4~t5时间段,该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在t1~t2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所以该物体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D.由图可知,该物质在t5~t6时间段,处于固态,该物质在0~t1时间段,也处于固态,由于固态时的比热容是该物质的性质,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在t5~t6时间段的比热容等于在0~t1时间段的比热容,故D正确。故选D。13.ABD【解析】ABD.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20℃的水变成4℃的水,钢板压制成钢锅,把开水倒入冷水中,物质的种类和状态都不变,比热容都不变,故ABD符合题意;C.水结成冰,物质的状态变化了,比热容发生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BD。14.ABC【解析】A.铜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故A正确;B.冰熔化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鉴内放的冰熔化时从酒液中持续吸热,使缶内的酒降温,故B正确;C.利用水来使酒升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降低相同温度时,放出的热量较多,故C正确;D.夏天,鉴内放入冰块后会产生“白气”,“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故D错误。故选ABC。15.BC【解析】AB.由题可知,质量相等的甲、乙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Δt甲>Δt乙,由Q吸=cmΔt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说明乙液体的吸热本领强,用乙液体更合适作冷却剂,故C符合题意;D.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根据Q吸=cmΔt,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相等的甲、乙液体中,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小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C。16.BC【解析】A.甲组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对a、b两种液体同时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甲组实验加热10min,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故A错误;B.甲组实验中,a、b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加热10min,吸收的热量相同,b的温度变化慢,则b的吸热能力强,故B正确;CD.由前面分析可知,b的比热容较大,乙图中,加热相同时间,a和b吸收相同的热量,a和b升高的温度相同,根据可知,乙实验小组所取a、b两种液体的质量关系是:,a、b的体积相同,根据可知,,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17.BC【解析】A.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需要20min,物质甲的温度升高60℃需要10min,所以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关系为,由可知,,所以,则,故B正确,符合题意。CD.物质甲10min内温度升高了60℃,所以,故C正确,符合题意,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 BC。18.慢【解析】水的比热容是4.2×10 J/(kg·℃),比大多数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大,这意味着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更小。因此,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快时,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能够起到缓冲温度变化的作用。19.比热容小【解析】由于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得多,这样可以让栗子快速加热,砂石覆盖在栗子上,可以让其均匀受热。20. 铝 铝【解析】[1][2]由图可知,铝球熔化的冰较多,铁球熔化的冰较少,则两球放出的热量Q铝>Q铁,铝球与铁球初温与末温相同,则两球的温度变化量t相同,根据公式可知,c铝>c铁。21. 乙 2:1【解析】[1]把凉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牛奶吸热,温度逐渐升高;热水放热,温度逐渐降低,因此乙是牛奶的温度变化图像。[2]若不考虑热损失,最后水与牛奶的温度始终保持60℃不变,凉牛奶温度升高了水的温度下降了即不考虑热损失,则已知由可得,甲、乙的比热容之比22.【解析】[1]汤的温度升高了80℃,则,则汤吸收的热量[2]初温为的汤,温度升高了,则汤的温度升高到100℃;当汤的温度降到80℃,则则汤放出的热量23. 相同 一滴水【解析】[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用同种物质制成的两个物体,无论质量是否相等,只要物质种类和状态相同,它们的比热容就相同。[2]铜球的比热容是铜这种物质的特性,与铜球的质量大小无关。半个铜球虽然质量是原来铜球的一半,但它的物质种类依然是铜,状态也没有改变,所以其比热容仍然与完整铜球的比热容相同,即。[3]比热容只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与物质的质量多少没有关系。已知一滴酒精的比热容小于一滴水的比热容,说明酒精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本身就比水的比热容小,所以即使是一大桶酒精,其比热容还是酒精的比热容,与一滴水的比热容相比,仍然是一滴水的比热容较大。24. 大 小 热量 吸收【解析】[1] 砂石的比热容,干泥土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与砂石和干泥土相比,水的比热容比较大。[2]与内陆和沙漠地区相比,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不明显,昼夜温差小。[3] 水比热容较大,和相同质量的其它物质相比,降低相同温度时,可以放出更多热量,我国北方有些地区冬季供暖用的“暖气”,就是用水作为工作物质将热量传递到千家万户。[4]水比热容较大,和相同质量的其它物质相比,升高相同温度时,可以吸收更多热量,早期的汽车发动机、农用拖拉机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也常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来吸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25. 甲【解析】[1]实验过程中,水和某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都放热15min,甲液体从60℃降低到40℃,降低了20℃,乙液体从60℃降低到20℃,降低了40℃,甲液体降温比较慢,乙液体降温比较快,故甲液体是水。[2]甲、乙两种液体都放热15min,放出的热量相同,故可以得出等式为经整理可知,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26. 水 铜块 不同【解析】[1]由表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根据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2]由表可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根据可知,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高的温度多。[3]水和冰是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由表可知,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27. 40 20 20【解析】[1]热水初温为80℃,末温为40℃,热水的温度下降[2]由热量公式,则热水放出的热量[3]不计热损耗,冷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则冷水吸收的热量[4]由热量公式,公式变形,则冷水的温度升高[5]冷水末温为40℃,温度升高20℃,则冷水的初温28.(1)质量 92(2)相同 水(3)加热时间【解析】(1)[1]要探究 “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需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2]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示数为92℃。(2)[1]因为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加热至t时刻,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两者吸收热量相同。[2]根据比热容的概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快的比热容小,由图(乙)可知沙子升高的温度较高,所以水的比热容较大。(3)由于相同时间内酒精灯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实验中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29.(1)质量(2)等于(3)低于(4) 水 大于(5) 水 比热容(6)煤油【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用规格相同的两个电热器给它们加热,通过比较它们升温的快慢比较比热容的大小,因此应保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2)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对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即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根据可知,水升高的温度低于煤油升高的温度。(4)[1][2]在此实验中,水和煤油初温相同,如果要使水和煤油的最后温度相同,根据可知,水的比热容大,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即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5)[1]实验表明,加热相同时间,水升温慢,因此水的吸热能力更强。[2]比热容反映物质的吸热能力,在物理学中,我们用比热容这一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6)如图乙所示,用相同电热丝给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乙升温慢,因此乙吸热能力强,而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因此甲物质是煤油。30.【解析】当用点燃的蜡烛烤装有足量水的气球时,蜡烛燃烧释放的热量会传递给气球,而气球内的水会吸收这些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它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却不会使自身的温度快速升高。这样一来,气球本身因吸收热量而升高的温度就被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不会达到气球材料的燃点,所以气球不会破裂。31.【解析】夜间空气的温度较低,向秧田中多灌些水,水的质量大,由Q放=cmΔt可知,降低相同的温度,可以放出较多的热量,防止秧苗冻坏;白天,将水放浅些,水的质量变小,由Q吸=cmΔt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得较快,有利于秧苗生长。32.,【解析】水的体积由,水的质量水的温度从升高到,水的温度升高水吸收的热量若温度升高了,水吸收的热量33.(1)(2)【解析】(1)已知铅块的比热容,铅块的质量,铅块降低的温度则铅块放出的热量(2)由题意可知,不计热量损失情况下,煤油吸收的热量等于铅块放出的热量,煤油吸收的热量已知煤油质量,煤油升高的温度由吸放热公式可得煤油的比热容34.(1)(2)100℃【解析】(1)已知,,钢刀的温度变化量是由公式可知,钢刀放出的热量为(2)水吸收的热量由可得理论末温但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因此实际水温升高至100℃。35.(1)1.08×105J(2)3×103J/(kg·℃)(3)0.6kg【解析】(1)已知加热器每秒钟放出热量1000J,则加热2min时,加热器放出热量乙液体吸收的热量(2)由图乙可知,加热20s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甲液体在20s内吸收的热量甲液体的比热容(3)由图乙可知,加热60s时,乙液体升高的温度乙液体在60s内吸收的热量乙液体的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