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各种各样的杯子》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分类,认识常见杯子(木头、金属、塑料、玻璃等)的特征与用途。2.科学思维:通过对比不同杯子的材料特性(硬度、弹性、导热性等),理解材料选择与用途的关系。3.探究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常见杯子材料的优缺点等活动,提升观察和动手能力。4.态度责任:培养合作意识,主动参与讨论与分享,体会材料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常见杯子的材料特征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难点:通过杯子特性分析集合材料的优缺点,进而制作让人们满意的生活用品。【教学准备】材料实物:纸杯、金属杯、木头杯、玻璃杯、陶瓷杯、塑料杯、玉石杯。教具:PPT课件(含材料图片、分类表格、活动示例)、材料卡片模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出示谜语(前后一个样,独耳旁边站,天天大口张,喝水不吃粮),引导学生猜谜语 。 出示各种各样的杯子,提问: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杯子,杯子的材料也各不相同,那为什么要用不同材料做杯子? 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就探究各种各样的杯子。 预设:杯子。 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杯子。 预设:纸杯、金属杯、木头杯、玻璃杯、陶瓷杯、塑料杯等。 引导学生关注研究对象,乐于交流和分享多种多样的杯子材料的问题。观察杯子由什么材料制成 出示6种不同材质的杯子的图片:提问:这里6种不同材质的杯子,请同学观察它们,并说一下它们分别是什么材料。 讲述观察不同杯子的材料的方法。 组织学生通过看、掂、捏、摸等方法,观察并记录各种杯子的优缺点。 出示记录单,全部共同完成。 5.引导学生根据杯子的材料和特点,按照易变形和不易变形、易碎和不易碎、烫手和不烫手等维度进行分类。 预设:玻璃,陶瓷,金属,木头,塑料…… 利用抢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认识不同材料的基本特点,学会用多种方法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与用途的关系,为后续探究埋下伏笔。 为下一个活动改造杯子做准备。描述常见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出示任务:从上一个活动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杯子都有它的优缺点。请你说一些这些杯子使用时有什么不便?有什么办法克服它们的缺点吗?将你的想法画下来或者写下来。 学生分组活动。 组织分享办法。 4.小结:每一种材料都有它的特点,人们把具有不同特点的材料组合起来做成能满足不同需要的物品。 预设:金属杯烫手,可以给它加一个传热差的橡胶套,或者加一个手柄,或者将杯壁做成双层的。玻璃杯、陶瓷杯易碎,可以给它加一层柔软的布料护套。纸杯太软,可以给它加一个塑料杯托,等等。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往往有多种方法可选。因此,学生可能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使学生的想法难以实现,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可以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以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观察保温杯的材料 展示保温杯,提问:这只杯子的各部分材料是用什么做成的呢?为什么选这些材料呢? 2.引导学生进行分享讨论。 3.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解释。 4.追问:为什么保温杯上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材料? 5.小结:集中各种材料的优点,才能做出让人们满意的物品。 分享交流。 预设:开关、杯嘴、杯盖是用塑料做的,塑料可塑性强、光滑、隔热效果好、较轻。胶垫、密封圈是用橡胶做的,橡胶弹性好、密封性好。杯体是用双层不锈钢做的,结实,保温。 通过观察保温杯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巩固学生对多种材料及其特点的认识。 通过分析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引导学生在材料的特点与功能之间建立起联系。拓展 出示现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杯子,如会变色的马克杯、可折叠的杯子等,引导学生关注到人们根据需要,发明了制作了各种产品。 该活动设计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杯子开始走入了我们的生活。评价 1. 从“科学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维度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小组成员间互评、教师点评。 学生自评、小组成员间互评: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板书】各种各样的杯子看一看 是否透明掂一掂 轻重捏一捏 软硬摸一摸 传热性能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