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共28张PPT+3个内嵌视频)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共28张PPT+3个内嵌视频)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1.1原始社会的解体
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高中政治 必修1 第一课
——一部经典之作 窥见千年纠葛
情境导入:一部经典力作 窥见千年纠葛
问题探究:
在刚才的视频短片里,你都窥见了哪几种社会形态的影子?你了解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吗?一起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的魔术吧!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世界 到中国
从确立 到发展
从发展 到强大
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奴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伟大的改革开放——走向富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走向强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0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PART.01
——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探究与分享:古老而神秘的美洲原住民
1、在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美洲原住民处于何种社会形态之中?
2、结合故事,说明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的特点
(1)原始社会的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
(旧石器→新石器)
①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②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折射出生产力发展状况
(3)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共同劳动、平等互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③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
(4)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管理方式
②氏族的管理方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
①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问题探究:
1、试想,如果没有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印第安人会一直生活在原始生活状态吗?
2、美洲印第安人被驱赶、杀害之后,殖民者为满足种植园对劳动力的需求,开启了罪恶的什么贸易?
探究与分享:殖民入侵只是外部原因,原始社会解体是历史的必然。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个体劳动盛行
生产资料氏族共有转化为家庭私有
私有制确立
贫富差距拉大
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加剧
原始社会解体
由此可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应该相应地发生变化。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建筑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5)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根本原因
具体原因
解体过程 所有制
分配
关系
结果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步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
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为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贫富分化加剧
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情景链接:结合美国黑奴制 回忆奴隶制社会特征
问题探究:
人类早在中国的夏朝和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就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时期,而在18世纪末的美洲却依然存在着惨无人道的黑奴制,请结合视频中的情景,回忆奴隶制社会的特征和历史进步之处。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2.奴隶社会的特点
(1)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生产资料所有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人和人的关系);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制的生活资料(产品的分配);
(2)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4)国家产生: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
(5)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思考?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奴隶的反抗,奴隶主阶级又会如何做?
我国夏、商、周三代奴隶制社会时期,创造了以青铜器铸造、甲骨文字和礼乐制度为代表的辉煌文明,为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5)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社会普遍使用金属工具,大量使用奴隶进行协作劳动,出现城乡分离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这都有助于生产发展和文化繁荣。
特别提醒: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P70)
总和 构成
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经济基础
决定
决定
反作用
反作用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公有制、私有制)
产品的分配关系
(平均分配、按需分配)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雇佣剥削、平等互助)
劳动者
劳动资料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知识拓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思维拓展:请结合课本66页综合探究,结合课本69页结语,进一步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02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PART.01
——晚清的哀叹与民族的觉醒
探究与分享:晚清的哀叹 万邦来朝的封建社会也终将谢幕
从秦到大清,中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封建社会,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唐宋鼎盛时期,更是万邦来朝。然而到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慈禧太后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结合《唐探1900》的故事背景,说一说当时的中国都有哪些社会矛盾?其中哪一个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并结合所学,说一说封建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各自的特点?
思路点拨:清朝末年的社会矛盾
1、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4、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等。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
(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产生
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会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人和人关系)
③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了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产品的分配)
(3)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
②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③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④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4)封建剥削的基础和主要方式
①剥削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剥削方式:经济剥削,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政治压迫,封建国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思想钳制,地主阶级还通过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5)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农民阶级的反抗地主阶级剥削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常常由抗阻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大泽乡起义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以雇佣工人为主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拓展阅读:资本主义的萌芽
明朝中后期,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农业生产出现劳动分工。正所谓熟能生巧,合理地分工,能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为满足西欧对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地需求,出现了新地经营方式,即开设手工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地生产。就这样,在我国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
探究与分享:民族的觉醒 这一问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问题探究:
电影里白轩龄在议政大厅为华人发声,这振聋发聩的一问,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请结合课本,说一说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什么?美国议政厅不断出台改善工人待遇的法案,能否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名词解析——剩余价值
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雇佣劳动创造的价值>工资→剩余价值(剩余劳动)→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2.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产生
特点
建立条件
根本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人和人的关系)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产品的分配)
①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②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须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背景
过程
意义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优势难以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资产阶级革命。
①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也席卷而来,成为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拓展阅读:经济危机的缩影——触目惊心的倒奶事件
倒牛奶行为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产能过剩与消费不足的恶性循环;资本家为维持价格体系,不得不销毁过剩产品,而非无偿分配,以避免市场彻底崩溃。
请同学们据此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表现。
1929年至193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期间,牛奶价格暴跌至成本以下,农场主面临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困境,纷纷选择将牛奶大量倒掉,而非免费分发给穷人,因为免费发放可能增加运输成本,还会进一步压低市场价格,加剧产业崩溃。另一方面,工厂倒闭、失业率飙升,街头排起救济长队,工人阶层完全失去收入来源,毫无购买能力。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
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
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③原因:
A.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相对生产过剩是指人们有需求但无购买能力。绝对生产过剩是指生产的数量已经大于人们需求的数量。
②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注意: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含义
表现
地位
趋势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思考: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5)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的必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对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形态 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特点 (经济基础) 政治制度 (上层建筑) 阶级 主要矛盾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石器
金属
工具
铁器和牛耕
蒸汽机电气化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等互助、平均分配产品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氏族制度
(无压迫、无特权)
奴隶制国家
(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出现)
封建国家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封建迷信……)
资本主义国家
无阶级
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
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
本课小结
感谢欣赏!
中国革命党人已经开始觉醒,一条新社会主义道路正在由空想变为现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