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章物态变化易错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流泪”的蜡烛 B.马路上洒的水变干C.寒冬滴水成冰 D.山间形成的白雾2.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关于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夏天,在饮料中加冰块,因为冰块熔化放热降温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C.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伤更厉害,因为水蒸气液化成同温度的水时吸收热量D.吹电风扇会感到凉爽,是因为电扇扇风降低了室内温度3.冬天,银装素裹的“雾凇”给世界增添了一份美丽,如图所示。它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液化 B.凝华 C.升华 D.凝固4.小松同学在家煮汤,如图所示,他煮好汤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内侧流下,锅盖内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先凝固后熔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凝固 D.先升华后凝华5.打铁花(如图所示)是流传于豫晋地区的民间传统烟火,被击打后的铁花纷飞场面蔚为壮观。将铁加热烧成铁汁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6.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碘的熔点约为114℃,做实验时,将密封有少量碘颗粒的锤形玻璃容器,放入约60℃左右的热水中,过一段时间,会看到玻璃容器内出现紫红色的碘蒸气,拿出冷却后,玻璃容器中又会出现碘颗粒,关于实验过程屏释正确的是( )A.加热时,碘颗粒升华吸热B.冷却时,碘蒸气液化放热C.加热时,碘颗粒熔化吸热D.冷却时,碘蒸气凝固放热7.某同学将沸水、冰水和室温水(水温与室温相同)分别装入三个相同的纸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杯的外壁可能会出现大量小水珠B.乙杯的内壁可能会出现大量小水珠C.丙杯的内壁可能会出现大量小水珠D.内壁或外壁上产生小水珠的原因是相同的8.青藏铁路的路基冻土到了夏天会熔化。如图所示,将灌有液态氨的中空金属棒,上端装有散热片,下端埋入冻土层,吸收土壤深处的热量。当土壤温度升高时,液态氨吸收热量发生物态变化后上升到热棒上端,在热棒上端放热发生物态变化后下沉到下端,循环往复。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棒下端液态氨吸热,会发生液化 B.热棒下端液态氨吸热,会发生凝固C.热棒上端气态氨放热,会发生汽化 D.热棒上端气态氨放热,会发生液化9.小明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了少量温度与室温相同的酒精,时间足够长后。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A. B.C. D.10.图示为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某物质加热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B.该物质在第3min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先升高后不变D.该物质的熔点是48℃,熔化过程用时5min 二、填空题1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乙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12.天气寒冷时,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降霰的现象,如图所示,霰是由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雪晶遇到过冷云滴,过冷云滴在雪晶表面迅速 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3.夏天吃冰棒解暑,是因为冰棒在口中 (填写物态变化),此过程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降低口腔和身体的温度,让人感觉凉爽。14.《淮南子·俶真训》中记载:“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炉中”,说的是铸造器物时,金属在炉中加热后呈翻滚跳跃状,这里涉及到的主要物态变化为 。15.如图所示,冻干果蔬干是大家非常喜爱吃的零食,冻干技术能够很好地保留食材本身的营养成分,其制作过程也非常简单,只需将新鲜的水果置于低温环境下,使其中水分 成冰状,再通过真空脱水技术,使固态的冰直接 成气态即可完成。16.现有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在A杯中装有一些水,开口向上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空杯B倒扣放入盛水的容器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容器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发现A杯中的水 沸腾,B杯中的水 沸腾(选填“能””或“不能”)。三、实验题17.、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把一定质量的冰装在试管中,并放在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2)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加热足够长时间,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不会”)沸腾。18.图1是“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1)某同学在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此时应适当将 调整(选填“①”或“②”);①A十字夹处向上②B处十字夹向下(2)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同时在5-9min观察到烧杯内的水一直都没有出现气泡。此时烧杯内的水是否沸腾? 你的依据是: 。表中第 min时水的温度值记录错误;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0 98(3)删除错误数据后,请在图3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9.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1)在调整铁圈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2)分析图-2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对比图-2中两条图线可知,选用 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20.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某实验小组选用海波和石蜡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除了甲图中的实验器材,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海波和石蜡大致的熔化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分析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持续吸热, 。(3)实验小组提出了新的想法:在环境温度恒为的实验室中,把盛有冰块的大试管插入装满冰块的烧杯中,如图丁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只剩下一小块时,试管中的冰( )(填标号)。A.全部熔化B.熔化一部分C.一点也不熔化四、计算题21.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它表示的温度是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热力学温标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73.15K,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373.15K。将273.15~373.15K等分10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1K。(1)请推导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式。(2)0K是热力学温度中的绝对零度,该温度为多少摄氏度?22.某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在其测量范围内刻上了120格均匀的刻度,他通过实验测定了该温度计各个刻度对应的温度值,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计刻度的格数(n)与实际准确温度(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求:(1)该温度计每1格表示的温度是多少?(2)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3)应把30℃标在此温度计的第几格处?《第3章物态变化易错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B B A A D D D B1.D【详解】A.蜡烛“流泪”是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为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马路上洒的水变干,是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为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寒冬滴水成冰,是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为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山间形成的白雾,白雾即小水滴,是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为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B【详解】A.夏天饮料中加冰块利用了冰块熔化吸热,故A错误;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后,酒精蒸发吸热,所以皮肤会感到凉爽,故B正确;C.被水蒸气烫伤比被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水时要放热,故C错误;D.吹电风扇会感到凉爽,是因为电扇扇风加快了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D错误。故选 B。3.B【详解】“雾凇”是固态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4.B【详解】煮汤时,水先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锅盖,又液化成小水滴,所以锅盖内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5.A【详解】铁汁是液态的铁水,将铁加热烧成铁汁的过程是铁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A【详解】已知碘的熔点约为114℃,用电吹风热风挡对玻璃泡加热,温度约为60℃,低于碘的熔点,碘没有发生熔化,观察到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说明固态的碘颗粒升华成碘蒸气;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泡内又出现碘颗粒,说明碘蒸气遇冷凝华成颗粒,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7.D【详解】A.甲杯中装的是沸水,杯内温度高,杯内沸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壁,会在杯子内壁液化形成小水珠,而不是外壁,故A错误;B.乙杯中装的是冰水,其温度低于室温,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壁,会在外壁液化形成小水珠,乙杯内壁也有可能因杯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出现少量小水珠,故B错误;C.丙杯中是室温水,水温与室温相同,杯内外没有明显的温度差,水蒸气不会因遇冷液化,所以杯的内壁和外壁都不会出现小水珠,故C错误;D.内壁产生小水珠是因为杯内高温水蒸气遇冷杯壁液化,外壁产生小水珠是因为杯外高温水蒸气遇冷杯壁液化,都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D。8.D【详解】A.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吸收土壤中的热量,由液态变成气态,这个过程是汽化,不是液化,故A错误;B.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且凝固需要放热,而热棒下端的液态氨是吸热的,不会发生凝固,故B错误;C.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而热棒上端的气态氨是放热的,不会发生汽化,故C错误;D.热棒上端的气态氨向外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这个过程是液化,故D正确。故选D。9.D【详解】刚开始时,温度计示数为室温,涂抹酒精后,因为酒精蒸发会吸收热量,导致玻璃泡温度降低,温度计示数随之下降。当酒精完全蒸发后,由于周围环境温度高于玻璃泡温度,玻璃泡会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温度计示数也逐渐上升,直至与室温相同并保持稳定。温度先下降再上升最终与室温持平的图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B【详解】A.由图像可知,该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时的特征,所以可知该物质属于晶体,故A错误;B.因为该物质属于晶体,所以由图像可知在2-5min内,该物质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C.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故C错误;D.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48℃,第2min到第5min为熔化过程,时间为3min,故D错误。故选B。11. 液体热胀冷缩 36.5【详解】[1]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上升;液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下降,液柱的高低变化与温度有关,我们就是以此来测量温度的,所以,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由图知道,甲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由温度计旁边的数字向下变大可以知道,液柱是在0℃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42℃。[3]乙图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0.1℃,示数是36.5℃。12. 凝华 凝固【详解】[1][2]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先凝华形成雪晶,雪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过冷云滴,过冷云滴在雪晶表面迅速凝固形成霰,凝华和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13.熔化吸热【详解】[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作熔化。[2]冰棍在口中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了熔化,且熔化吸热,降低口腔的温度,所以使人感觉凉快。14.熔化【详解】由题意可知,金属在加热后由固态变为液态,在物质的三态变化中属于熔化。15. 凝固 升华【详解】[1]冻干果蔬干的制作过程中,先是将新鲜的水果置于低温环境下,使其中水分变成冰状,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2]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阶段;通过真空脱水技术,使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从而实现脱水,得到冻干果蔬干。16. 不能 不能【详解】[1]A中水温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2]B中液面上方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温不能达到沸点,所以不能沸腾。17.(1)-7(2)不会【详解】(1)观察图乙中的温度计,其分度值为1°C,液柱在0°C以下,示数为-7°C。(2)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液体沸腾需要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试管中的水可以达到沸点,但由于试管内外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不能从外界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18.(1)①(2) 否 见解析 8(3)【详解】(1)安装器材时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所以B处石棉网的位置不能向下调,只能将A铁杆向上移动,使温度计的玻璃泡稍向上移动,不再接触烧杯底。故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故选①。(2)[1][2]沸腾是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剧烈的汽化现象,此过程中液态的水会变为水蒸气,同时会产生气泡,在5-9min观察到烧杯内的水一直都没有出现气泡,说明烧杯内的水没有沸腾。此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水吸收的热量等于水散出的热量造成的。[3]由表中数据可知水从第4min开始温度为98℃,第8min时水温度为90℃,酒精灯始终加热,温度应保持98℃不变,故第8min的温度90℃是错误的。(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像中找到时间和温度的对应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如图所示:19.(1)需要(2) 保持不变 小于(3)盐水【详解】(1)用酒精灯加热的时候,需要使用外焰加热,故在调整铁圈的时候需要点燃酒精灯,方便使用外焰加热。(2)[1]由图-2可知,水加热的时候,曲线保持水平,则代表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由图-2可知此实验水的沸点为98℃,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故实验室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由图-2的图像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同样的加热条件下,盐水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且升温较快,故选用盐水煮蛋可以更快地将鸡蛋煮熟。20.(1)秒表(2) 晶体 温度不变(3)C【详解】(1)探究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需要测量温度和时间,所以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2)[1][2]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海波大致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 ,温度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3)晶体熔化需要吸热,而熔化时保持熔点不变,故大烧杯中的温度为0℃,试管中的冰也是0℃,温度相同,不能吸热,故不会熔化,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故选C。21.(1)(2)【详解】(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73.15K,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373.15K,故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2)0K是热力学温度中的绝对零度,该温度摄氏温度。22.(1)1.25℃(2)-12.5℃~137.5℃(3)34格【详解】(1)由图像知,0℃对应的是10刻度,100℃对应的是90刻度,则该温度计每1格表示的温度(2)该温度计在测量范围内该有120格,则在0℃以下有10格,最低测量温度100℃以上有30格,最高温度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12.5℃到137.5℃。(3)30℃在0℃之上的格数为则30℃在此温度计上标的格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