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易错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一、单选题1.在旅游景区或森林里,不能随意丢弃矿泉水瓶。因为当瓶子装有水时,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将阳光会聚在一起,点燃枯草,引发火灾。下列光学器材在使用过程中,原理与此相同的是( )A.潜望镜 B.三棱境 C.玻璃砖 D.放大镜2.下列光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晴天,树荫下的光斑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C.矫正近视眼要配戴凹透镜片做成的眼镜D.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3.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C. D.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在《月下独酌》中的佳句,对于李白月下独酌这一场景(如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月光从月亮传播到地面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月光下李白的“孤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酒杯中的“明月”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明月”在李白的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5.爱学习的小明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虚像可以用光屏接收B.实像可能是正立的C.既有等大的实像,也有等大的虚像D.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没有光线进入到人的眼睛6.下列四种光学器件中,属于凹面镜的是( )A. B. C. D.7.“祝融号”火星探测器的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甲、乙、丙3张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台下的影子是光的折射现象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面镜C.照相机拍丙图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渐远离平台8.光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下列对于一些光学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甲图可用来解释“潜水员看岸边景物”的场景B.乙图的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C.丙图中的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丁图是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9.在全国防范冠状病毒的大环境下,学校延迟开学,然而学生的学习不能停,教育部开通了各种学习平台,号召我们停课不停学。有些平台需要手机扫描二维码学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10.许多博物馆会在较为精巧的文物前放置凸透镜,通过凸透镜能看到文物的细微之处,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是( )A. B.C. D.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在“刷脸”取款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 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 像。知识点2 投影仪(幻灯机)12.如图是物理兴趣小组的“自制水滴显微镜”,在实验中,应使被观察物体、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竖直直线上,且始终保持凸透镜是水平的,眼睛离凸透镜不要太近。图中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镜。13.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左侧在白光照射下呈现黑色是因为 ,在高脚玻璃杯前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装水部分“黑白颠倒”的现象,若希望看到“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则应将高脚杯 (选填“靠近”或“远离”)黑白卡片。14.用如图所示的玻璃壶烧水时,能看到大量气泡从底部上升,气泡里面是 (填“空气”或“水蒸气”);同时壶嘴处有白雾出现,白雾的产生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把一支铅笔放在盛满水的玻璃壶一侧,透过玻璃壶去观察铅笔,可能会看到图乙中的 (填序号)。15.请你补全关于“像”的知识结构图。(1) ;(2) ;(3) 。16.汽车抬头显示系统(HUD),是将显示器上的行车信息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到驾驶员的眼中,提高驾驶安全性。(1)如图甲所示,显示器发出的光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 (选填“反”或“折”)射成像,驾驶员无需低头便能看到行车信息;(2)如图乙所示,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透镜,进入到眼睛的光线经过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了 (选填“实”或“虚”)像。三、实验题1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调节实验器材的高度时,蜡烛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2)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3)继续实验,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同学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方案一:仅将光屏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方案二:在蜡烛和凸透镜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4)成清晰像时,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用焦距相同、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 (选填“更大”“更小”或“更亮”)。18.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1)图甲演示的是 成像示意图;(2)图乙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点燃蜡烛A并观察它的像,把 (选填“未点燃”或“点燃”)的蜡烛B移到蜡烛A像的位置;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发现光屏上 像(选填“有”或“没有”);(3)图丙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①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 ;②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③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到光具座的15cm刻度线处,此时可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19.某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将光源和光屏分别竖直放置在水平光具座上的A、C位置,B是AC的中点,如图1所示。在AB之间朝向A观察,看到的光源形状如图2中的甲所示。(1)当在图1的B处竖直放置一块平面镜,镜面朝向光源,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观察到的是图2中的乙;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观察到的是图中的丙;(2)此后,小亮将平面镜更换为一个凸透镜,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他在BC之间观察光屏上的像。小亮观察到的是图2中的 (选填“甲”“乙”“丙”“丁”或“戊”);(3)小亮又在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如图乙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幅卡通图片,如图甲所示。如果把卡通图片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通过玻璃瓶在选项中不能看到的像是图的 。A. B. C. D.20.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高度为6cm的F形光源、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的变化规律,通过测量像的高度反映像的大小;(1)将F形光源、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并将F形光源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 ;(2)若要测量F形光源在光屏上所成像的高度,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3)将F形光源逐渐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三次成倒立实像的相关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 ,像变物高6cm实验次数 1 2 3物距/cm 30 20 15像距/cm 15 20 30像高/cm 3 6 12(4)继续移动F形光源至物距为6cm时,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人眼应从 (选填“光源”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F形光源的像,此时能否用(2)问中的测量工具直接测出观察到的像高? (选填 “能”或“不能”);(5)若保持F形光源到光屏的距离为45cm不变,仅移动凸透镜,则上表中第 次实验的成像情况不能探究,理由是∶ 。四、计算题21.透镜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值,凹透镜的度数是负值;问:(1)镜片焦距为0.2m的近视眼镜片的度数是多少?(2)400度的眼镜片的焦距是多少?22.小安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想测一测烛焰和像在光具座上移动时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他将f=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长度为1m的光具座的中点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起始位置放在9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63cm刻度线处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在7s内将蜡烛由图中位置移动到30cm刻度线处。(1)7s内蜡烛移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若同时移动光屏且保证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则光屏移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易错精选题练习-2025-2026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D A C C D A B A1.D【详解】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形成水透镜,水透镜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太阳光会聚于一点,这点的温度很高,会把枯叶点燃,导致森林火灾;A.潜望镜是平面镜,平面镜对光线有反射作用,能够改变光路,没有会聚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B.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光线经玻璃砖折射后,不会会聚,故C不符合题意;D.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D符合题意。故选D。2.D【详解】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光斑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人民币上有用荧光物质印的字,验钞机会发出一种人们看不见的光-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从而使我们看到它,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得更凸,焦距变小,像成在视网膜前面,需要带凹透镜使光发散后再会聚到视网膜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若光垂直入射,则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3.D【详解】A.人眼看到的水中的筷子比实际的浅,故虚线向上偏折,故A错误;B.图中表现青蛙的视野,故箭头应指向青蛙,故B错误;C.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并过点F,故C错误;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故D正确。故选D。4.A【详解】A.月光从月亮传播到地面过程中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所以月光从月亮传播到地面不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正确;B.月光下李白的“孤影”是影子,李白的身体挡住了光线,从而出现了影子,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酒杯中的“明月”是月亮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D.人眼相当于照相机,“明月”在李白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A。5.C【详解】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当u>f时,成倒立的实像,当u故选C。6.C【详解】由图知,A中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B中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C、D不是透镜是面镜,C光滑的一面向内凹,是凹面镜,D是平面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D【详解】A.影子形成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平台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C.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工作时一定满足u>2f,照相机拍丙图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C错误;D.由图可知,像越来越小,这说明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渐远离平台,故D正确。故选D。8.A【详解】A.甲图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可用来解释“潜水员看岸边景物”时看到景物的像的位置比物体实际位置高的场景,故A正确;B.小孔成像是物体表面出来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到达光屏会聚成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B错误;C.根据反射面的不同,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D.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可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丁图是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图。故D错误。故选A。9.B【详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所以,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B正确;C.如果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C错误;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B。10.A【详解】许多博物馆会在较为精巧的文物前放置凸透镜,便于观察细微之处,此时的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A.如图A所示是蜡焰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故A符合题意;B.如图B所示是蜡焰通过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属于小孔成像,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C.如图C所示是蜡烛通过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D.如图D所示是蜡焰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但成的像是实像,与题干凸透镜应用不符合,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 凸 实【详解】[1]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够使物体成实像,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无法形成我们所需要的这种用于“刷脸”识别的清晰实像,所以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刷脸”时,面部距离摄像头(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此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2.凸透【详解】在“自制水滴显微镜”中,水滴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结构特点(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而显微镜的物镜需要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在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能成这样的像,所以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起到类似显微镜物镜的作用,对被观察物体进行初次放大。13. 黑色能吸收太阳光中所有色光 靠近【详解】[1]卡片左侧在白光照射下呈现黑色,是因为黑色能吸收太阳光中所有色光。[2]能看到黑白颠倒的现象,是因为高脚杯与卡片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卡片到高脚杯的距离超过了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的实像。若希望黑白颠倒的像重新颠倒回来,应将高脚杯靠近黑白卡片,使卡片到高脚杯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成正立的虚像。14. 水蒸气 液化 ③【详解】[1]玻璃壶烧水时,能看到大量气泡从底部上升,气泡里的气体是水汽化产生的,为水蒸气。[2]白雾是壶中冒出的高温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3]装有水的玻璃壶相当于凸透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小于焦距,起到放大镜作用,透过透镜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笔尖朝向发生改变,由于玻璃瓶上、下粗细均匀,铅笔所成像的粗细一直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故透过玻璃壶去观察铅笔,可能会看到图乙中的③。15. 凸透镜 直线传播 实像【详解】[1][2][3]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倒立的实像,故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相同点是都可以成倒立的实像。16.(1)反(2) 凸 实【详解】(1)从图甲可知,显示器发出的光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成像,这类似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通过反射使驾驶员无需低头就能看到行车信息。(2)[1]眼睛中的晶状体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特征,所以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2]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眼睛,经过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像,能够呈现在视网膜上的像为实像。17.(1)需要(2) 缩小 照相机(3) 左 凹透镜(4)更亮【详解】(1)实验时需要将蜡烛火焰的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在同一高度上,所以需要点燃蜡烛。(2)[1]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3)[1]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成实像时,根据物远像近的规律,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像也向左移动,所以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可以将光屏适当向左移动。[2]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的作用,根据物远像近的规律,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像向左移动,成像在光屏的前面,因此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则所成的像变远,可以重新呈现在光屏上。(4)物距和焦距不变,像距也不会改变,凸透镜直径变大了,通过的光线更多,所以像会变得更亮。18.(1)小孔(2) 未点燃 没有(3) 光的折射 同一高度 左【详解】(1)图甲演示的是小孔成像示意图,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2)[1][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点燃蜡烛A并观察它的像,为增强明暗对比,使得成像更清晰,蜡烛B不点燃,并把蜡烛B移到蜡烛A像的位置;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发现光屏上没有像。(3)[1]光经过凸透镜后会发生偏折,然后成像,所以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2]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到光具座的15cm刻度线处,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像距变小,此时可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19. 丁 AC【详解】(2)[1]将平面镜更换为一个凸透镜,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当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成的像上下左右都相反,他在BC之间观察光屏上的像,小亮看到的像是图丁。(3)[2]由于玻璃杯的上下是一样粗细的,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成像时,像始终是正立的。把卡通图片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的移动时,实际是物体逐渐远离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体在一倍焦距内靠近焦点时,像正立且会逐渐变大;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变宽的实像,远离焦点时会逐渐变小;当物距为2f,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正立的、缩小的实像。故不可能看到A和C,故选AC。20.(1)同一高度(2)刻度尺(3) 大 大(4) 光屏 不能(5) 2 第2次实验时,物距和像距之和为40cm,小于45cm【详解】(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F形光源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2)若要测量光源在光屏上所成像的高度,属于长度的测量,故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3)[1][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由30厘米到15厘米变小,像距由15厘米到30厘米变大,像高由5厘米到12厘米变高,故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4)[1][2]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继续移动光源至物距为6cm,此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因此人眼应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光源的像;因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不能用(2)问中的测量工具直接测出观察到的像高。(5)若保持光源到光屏的距离为45cm不变,仅移动凸透镜改变物距,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实验的物距等于第3次实验的像距,第1次实验的像距等于第3次实验的物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实像,而第2次实验即物距和像距之和为40cm,小于45cm,因此仅移动凸透镜不能探究第2次实验。21.(1)-500度;(2)0.25m【详解】解:(1)焦距0.2m的透镜其焦度为故度数是-500度;(2)由题可知,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400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是4m﹣1;400度的眼镜片焦距为答:(1)焦距0.2m的近视眼镜片的度数是-500度;(2)400度的眼镜片的焦距是0.25m;22.(1)3cm/s;(2)1cm/s【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蜡烛移动距离则蜡烛移动的平均速度(2)若同时移动光屏且保证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则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光屏最多能移动到70cm处,则光屏移动距离故光屏移动的平均速度答:(1)7s内蜡烛移动的平均速度是3cm/s;(2)若同时移动光屏且保证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则光屏移动的平均速度是1cm/s。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