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社会历史的本质(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创造了人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劳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2)劳动创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3)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结论: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物质生产的实践
构成社会生活的
经济领域
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构成社会生活的
构成社会生活的
政治领域
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
精神文化领域
社会生活
实践的基本形式
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
小结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原理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探究:你知道下面这些社会生活活动都属于哪个领域什么活动吗?
1、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
2、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习近平主席发表七一讲话
5、参加亲子创意嘉年华活动
6、黄浦江上架大桥,浦东新区盖大楼
7、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
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
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
政治活动
政治活动
政治活动
思考: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社会现象是如何形成的?这些现象有何共性
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社会现象是在人的实践中形成的,都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人头壶,红陶材质,由仰韶文化先民制作于6 000至6 500年前……”这就是央视推出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人头壶——最初的凝望》。人头壶是一件盛液体的生活用具,其造型古拙,手法简练,艺术价值极高。下图是纪录片中的解说词。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艺术必须忠实于材料,人头壶是对人物原型的复制
②劳动促进了人的审美活动、艺术创造能力的萌生
③从原始艺术的生命力中,可以感受到人的本质力量
④人类意识可以穿越时空阻隔,成为宇宙中的永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表明
①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③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④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D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
意识
决定
能动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树立正确意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果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温故知新
回顾: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P8-9)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本原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思维决定存在
(意识决定物质)
存在决定思维
(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思维能认识存在
思维不能认识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思考: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什么的标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历史领域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第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第一性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比较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区别 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 整个世界
地位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 对二者何者是第一性关系的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对二者何者是本原(第一性)关系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 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含义),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表现)。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含义),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表现)。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生活
物质方面
精神方面
社会
存在
社会
意识
①地理环境
②人口因素
③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的)
政治法律思想、艺术、
道德、宗教、哲学、
科学以及风俗习惯
3、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原因
(1)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
(2)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3)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or社会意识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乐山大佛
3.“双减”政策
4.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9、口罩生产
10、中国梦
11、新型冠状病毒
12、治疗新冠的诊疗方案 
13、制造工具的技术
6、制造工具的想法
14、毛泽东思想 
1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6、生产关系  
17、生产力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5.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
6.《国家安全法》
7.伟大抗疫精神
8.美国白宫
判断:下列分别属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学校
2.马克思主义
3.抗疫精神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劳动者
6.中国梦
7.山河湖泊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1.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有诗云:“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下列名句与这一古诗蕴含的哲学道理相通的有(  )
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④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详解】题干中观点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①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该两项强调的是劳动、实践,没有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b
为什么中西方的神不同?
中国神:玉帝和皇帝的形象一样,月老、嫦娥身着汉服,语言、观念、习惯和古中国人一样
西方神:西方的宙斯就是个希腊人,宙斯和爱神对爱情和两性关系的态度就是西方人的写照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 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这启示我们要尊重社会实际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70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80年代: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
90年代:空调、音响、录像机
结婚三大件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形态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原始社会 氏族公有制 朴素的公有观念、平等观念、原始宗教、道德观念
奴隶社会 奴隶主占有制 宗法等级观念和制度、天命论等意识
封建社会 地主占有制 等级制、终身制、世袭制、专制独裁制观念
资本主义 社会 资产阶级占有制 自由平等博爱、个人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
社会主义 社会 社会主义公有制 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等意识
思考: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
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不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 为什么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
思想的贫穷是最大的贫穷
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
①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意识有正确、错误、先进、落后之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小结
辨析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是不依赖于社会存在的。
注意: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2.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注意:无论是正确的社会意识还是错误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注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前者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后者属于唯物论知识。
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而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和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注意: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和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1、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有诗云:“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下列名句与这一古诗蕴含的哲学道理相通的有(  )
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     ④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详解】题干中观点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①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该两项强调的是劳动、实践,没有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B
2、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有生育意愿的家庭远低于预期,202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到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表明( )
A.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趋势B.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国家政策的调整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答案】C【详解】C: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有生育意愿的家庭远低于预期,这是社会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正确。B: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国家政策的调整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排除。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不都是正确的反映,D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C
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做出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积极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我国于2021年开始实施全面三孩政策以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这体现了( )
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详解】①②:通过材料分析可知,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及时的调整,先后做出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全面三孩等积极决策部署,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说明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故①②符合题意。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③说法错误。④:材料强调的是随着我国的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的国策进行随时调整,并没有涉及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④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A。
A
4.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有许多新提法,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应修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其他三个“全面”虽然文字表述上没有变化,但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A.一定的社会意识是对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B.事物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D.社会存在的发展与社会意识的发展是同步的
【详解】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应修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意识是对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故A入选。选项B属于唯物论,不符合题目要求,故B不选。C:材料并未涉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故C不选。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不而完全同步,故D不选。故本题选A。
A
6.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2021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反食品浪费法的制定实施体现了( )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同步②社会意识促进了社会存在的发展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详解】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一定同步,①排除。②: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②排除。③④: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通过并实施。反食品浪费法的制定实施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D
7.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做出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积极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我国于2021年开始实施全面三孩政策以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这体现了( )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③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A
【答案】A【详解】①②:通过材料分析可知,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及时的调整,先后做出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全面三孩等积极决策部署,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说明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故①②符合题意。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③说法错误。④:材料强调的是随着我国的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的国策进行随时调整,并没有涉及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④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A。
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有许多新提法,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应修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其他三个“全面”虽然文字表述上没有变化,但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A.一定的社会意识是对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B.事物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D.社会存在的发展与社会意识的发展是同步的
A
【答案】A
【详解】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应修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意识是对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故A入选。
B:选项B属于唯物论,不符合题目要求,故B不选。C:材料并未涉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故C不选。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不而完全同步,故D不选。故本题选A。
3.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2021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反食品浪费法的制定实施体现了( )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同步②社会意识促进了社会存在的发展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一定同步,①排除。②: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②排除。③④: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通过并实施。反食品浪费法的制定实施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D
3.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习近平曾经用中国古语“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要意义。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基于当今时代各国利益交融和相互依赖的现实状况,各国面临着共同挑战,我国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了有利于合作共赢、推动和平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超越意识形态、更高层次的价值观追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为全人类的发展指明道路,接受这个理念,有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