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哲学基本理论(第1课)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唯物辩证法(第3课)社会历史观(第5课)人生观、价值观(第6课)辩证唯物论(第2课)文化(第三单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第8课) ——吸收外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 ——面向未来《哲学与文化》知识结构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4.1.1 认识与实践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认识的含义;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3.实践的含义、形式和特点;知识梳理一、认识: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主体:人(而非动物)性质:积极的(不是被动的)思考:认识与意识有什么区别?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意识属于唯物论,意识与物质对应;认识属于认识论,认识与实践对应。关于对苹果的认识材料一2025年9月,长白实验中学高二的一名学生在生物实践课上,陆续观察到一种常见水果:其外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皮有红色、绿色等不同颜色,触感光滑且带有一定硬度,拿在手中能感受到轻微重量,咬下时会发出清脆声响,口感酸甜多汁。学生们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感官,初步记录下这种水果的外在特征。通过观察得到的认识是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对事物的初级阶段的认识.感性认识随后,学生们借助生物实验室仪器进一步研究: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其果肉细胞结构,明确细胞壁、液泡等细胞器的分布;经成分检测,确定其含有果糖、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主要营养物质;查阅植物学资料,了解到它属于蔷薇科苹果属植物的果实,生长过程需经历开花、传粉、结果等阶段,且不同品种的苹果因生长环境、基因差异,在外形、口感上呈现不同特点,最终清晰掌握了这种水果的本质属性与生长规律。是关于事物规律的认识高级阶段的认识理性认识知识梳理一、认识:2.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知识梳理一、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关系:(1)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发展、深化依赖初级阶段高级阶段知识梳理二、实践: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①主体:人(人类特有)②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③物质性活动:不是纯粹思维活动;直接现实性,观念变现实知识梳理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2 4 7 8 9 10 13这张照片拍摄于四川简阳60年代,农民担着脱粒的水稻回队,体现了当时农民们收获时的辛勤劳作和丰收的喜悦。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战士们为了革命的胜利,浴血奋战,顽强拼搏,不怕牺牲,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以下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普若岗日冰原顶部海拔6100米处进行冰芯钻取实验的照片: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的照片,展示了航天地面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集体工作的场景 :知识梳理二、实践:2.实践的基本活动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植树造林、农业生产…(2)变革社会的实践:阶级斗争、改革…(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这些照片有什么共同特征?请找到并概括分析1.直接作用于客观对象与客观世界直接互动2.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规律制约3.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动探索和改造意愿,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有选择的,而并非盲目4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开,非孤立的社会性活动知识梳理二、实践:3.实践的三个特点: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因太行、王屋二山阻碍交通,决心带领家人移山。他不畏艰难,用锄头簸箕这些家伙事儿日复一日地挖土运石,尽管工具简陋、路途遥远,仍坚持不懈。最终,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实现了道路通畅。这个故事体现了实践的力量——只要目标明确、行动坚定,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知识梳理二、实践:3.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知识梳理二、实践:3.实践的特点:(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①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②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知识梳理二、实践:3.实践的特点:(3)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不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实践活动根本不存在。②历史性: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知识梳理二、实践:3.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及结果受规律制约(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为了、计划、战略、布局、蓝图、规则、意志设备、条件、工具、环境当时、时间阶段、配合、团队、历史阶段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只有勇于行动、积极进取,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去创造美好的人生!知识总结4.1.1 认识与实践认识与实践一、认识二、实践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3(客主社)+1(直)含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两个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基本形式:生、社、科习题巩固1. 最早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断传染源,控制疫情。上述材料主要体现的认识论有(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实践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动力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④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D习题巩固2. 为解决北京市人口超负荷带来的交通拥堵、房价高涨、资源超负荷等大城市病,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新区的设立将根据环境承载能力,服从科学合理的京津冀一体化布局构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这一千年大计的提出和实施,表明我国(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之上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③先进的认识工具替代了人的认识器官④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D习题巩固3.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五号”拍摄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 ( )A.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 实践具有能动性 D. 实践具有预见性A习题巩固4 首次在月球开展生物生长试验的科研团队宣布,人类在月球上种植的第一株植物发出嫩芽。这次科普载荷主要是探索微重力与低重力生长的规律,为将来建立太空基地生存打基础。这说明( )①经科学研究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自在事物联系的产物,具有客观性③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④客观世界的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也是可以被认识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知识总结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认识二、实践含义:特点:3(客主社)+1(直)含义:两个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基本形式:生、社、科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标准、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促进;阻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