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导学案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教学目标①时空观念:利用制作大事年表的形式,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转折和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明确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②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比较这两部文件并对其进行评价。③家国情怀: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了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认识集体主义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和历史意义;《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最终失败的原因。考点梳理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2.发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3.建制: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王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二、定都天京1.定都:1853年3月,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2.文献: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制度也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未能推行。3.强盛:西征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1856年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三、天京陷落1.由盛转衰:1856年秋,天京事变。2.重建(1)政治:封洪仁玕为干王,其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2)军事: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3.失败标志:1864年夏,天京陷落。4.评价性质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意义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5.失败原因(1)主观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思维导引 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对外国侵略的任务。同步专训1. 以下是陈敏同学在学习时做的学习笔记。由此可以判断,她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内容1:生于耕读世家, 7岁起在村中书整上学, 熟读四书五经及其他一些古籍内容2:他在科举道路上屡屡失败,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会”内容3:1851年1月11日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A.陈玉成 B.洪秀全 C.李秀成D.杨秀清2.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D.北伐和西征3.某同学绘制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坐标图。下列关于图中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金田起义,初步建立政权B.②定都天京,颁布《资政新篇》C.③天京事变,由盛转衰D.④攻破北京,清朝灭亡4.“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一二 九运动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C.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D.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6.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农民运动兴衰示意图。下列关于这一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金田起义的领导人是洪秀全②颁布了平均分配土地的《天朝田亩制度》③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④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7.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击溃洋枪队。同时,发动东征、西征战役,多次击败清政府军队。太平天国的斗争(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创新了反封建斗争方式C.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要求 D.逆转了中国的贸易逆差8.太平天国运动中,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内容的是(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C.《警世钟》 D.《变法通议》9.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 )A.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向西方学习的意愿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10.由下表大事记可知,这些事件( )时间 事件1860年8月 李秀成在青浦痛击洋枪队,击伤华尔1862年6月 太平军在青浦活捉“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1862年9月 太平军在收复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A.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B.面临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C.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11.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少则分少,杂以九等……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二:兴车马之利……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 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 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资政新篇》(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该方案的进步意义是什么?(2)材料二的作者是谁?《资政新篇》提出了什么主张?(3)从时代的要求看,《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哪一个更符合时代潮流?为什么?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1850年春夏间,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1851年1月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摘编自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三: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洪秀全发动此次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根据材料二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3)材料三所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10 BACAA CAAAC11.(1)农民阶级;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2)洪仁玕;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3)《资政新篇》;《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12.(1)背景: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自然灾害严重;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阶级矛盾。标志:金田起义。(2)著作:《资政新篇》。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清朝统治;实现国家富强。(3)事件:天京陷落;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