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时练习姓名_________ 日期______ 等第______《第三章 物态变化》【考点突破】考点一 温度&温度计1. 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如图乙所示为某同学测体温时的体温计,分度值是______℃,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图丙是一种可粗略测量温度的装置,我们可以根据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变化来测量空气温度,当气温上升时,玻璃管中的液面会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它是利用________(填“气体”或“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2. 夏天自来水龙头流出的水温度最接近( )A. 5℃ B. 25℃ C. 55℃ D. 75℃考点二 熔化和凝固3. 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钱的铸造有“一罐约载铜、铅十斤,铜先入化,然后投铅,洪沪扇合,倾入模内”的记载。其中“铜先入化”描述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倾入模内”后铜铅合金液体将发生凝固,此过程中若液体的温度不断改变,说明合金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4. 如图所示为两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图像可以判断,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填“甲”或“乙”);在B点停止对乙物质加热,则乙物质________(填“会”或“不会”)继续熔化;当停止加热后,乙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中DEF段,则E点所表示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在15~20min内温度不变,说明没有吸收热量B. 采用“水浴法”对试管内物质加热是为了缩短实验时间C.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其凝固点是80℃D. 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秒表6. 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固态氢 -259℃ 固态酒精 -117℃固态水银 -39℃ 金 1064℃钢 1515℃ 钨 3410℃A. 在-268℃时,氢是固态B. 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 钢掉入纯金水中一定不会熔化D. 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7. 用水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在壶嘴附近会出现上升的“白气”,这些“白气”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在此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当“白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不见了,这是由于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8. 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瓷质灯体如碗状,腹部有中空夹层,可通过注水孔向夹层装水,碗内有油和灯芯,如图所示。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________及时排出。燃灯时,________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使灯碗和灯油________较低,灯油蒸发速度________,以达到省油的目的。9. 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沸腾前后水中的气泡情况不同,气泡是水蒸气聚合而形成的,沸腾前如图甲所示,在烧杯底部的水先汽化形成气泡,气泡上升时,水蒸气又遇到相对较冷的水发生________,所以气泡变小;而沸腾后如图乙所示,烧杯底部汽化形成的气泡在上升时,遇到周围的水也________成水蒸气,水蒸气越聚越多,所以气泡越聚越大。(填物态变化名称)10. 某物理小组做探究水沸腾规律实验,他们对“水沸腾了,还要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这一步操作的目的展开了讨论,你认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观察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B. 探究水的沸点和液面上方气压大小的关系C. 观察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D. 探究水沸腾不仅需达到沸点还需继续吸热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11. 在舞台上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云雾缭绕”的效果。这种雾气的产生过程是干冰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 12. 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可以发生多种变化,并在状态变化时会吸热或放热,小虎在归纳水循环示意图时忘了三个地方没有写全。(1)请你帮他按已整理的格式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2)其中要完全实现第(3)种状态变化,需要满足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13. 下列对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立春:“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中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B. 惊蛰:“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C. 大雪:“落雪见晴天,瑞雪兆丰年”,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 大寒:“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素养提升】14. 用温度计按照如图a、b、c、d四种方式测得液体温度依次是33℃、36℃、31℃和37℃,则测得的液体温度较准确的是( )A. 33℃ B. 36℃ C. 31℃ D. 37℃15. 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可以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甲是水 B. 丙是水蒸气C. 由乙到丙的过程是汽化 D. 由丙到甲的过程是液化16. 当室温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蒸发,下列图像中正确反映了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 )17. 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沸腾后凝固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蒸发后沸腾18. 北方冬季贮菜,为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了水( )A. 凝固放热 B. 凝固吸热C. 汽化放热 D. 汽化吸热19.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不停地循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水循环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海水升华成水蒸气B. ②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C. ③是水蒸气凝固成小冰晶D. ④是小冰珠凝华成雹20. 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凝固时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这种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物质在BC段这个过程中要______热;这种物质在某一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的温度为______℃。21. 如表所示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15℃时,水银处于______态;白炽灯发光时的灯丝温度高达2500℃,应该选择______做灯丝。物质 水银 铁 钨 锡熔点/℃ -39 1538 3410 232沸点/℃ 357 2750 / /22. 一次性打火机里的丁烷,通常呈气态,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打火机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冷,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23. 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中有“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其中“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的小冰晶。雪的形成过程伴随着______(填“吸热”或“放热”)。24. 在“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中,有如图中甲、乙两种加热方式。已知碘的熔点为114℃、沸点为184℃、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应使用______(填“甲”或“乙”)种加热方式,该过程中碘从固态变成______态;乙种方式的主要目的________(填“是”或“不是”)使碘锤受热均匀。25. 某兴趣小组利用一次性纸杯研究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1) 实验前,应先确定图中______(填“A”或“B”)的高度,使用酒精灯的______焰对纸杯加热。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水温为______℃。 (2) 当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特点为_____________。 (3) 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且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取下温度计,继续加热,在水烧干之前纸杯没有被烧坏,主要原因是水沸腾需要________,使纸杯的温度低于着火点。26. 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1) 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2) 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 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石蜡的凝固点为48℃B. 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C. 0~15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参考答案【考点突破】1、-22;0.1;38.5;下降;气体;2、B;3、熔化;非晶体;4、甲;不会;乙物质在210℃开始凝固;5、C;6、C;7、液化;放热;汽化;8、空气;水;温度;减小;9、液化;汽化;10、B;11、升华;吸收;液化;12、液化放热;凝华放热;熔化吸热;温度达到熔点;能够继续吸热;13、C;【素养提升】14、B;15、C;16、C;17、A;18、A;19、B;20、晶体;放;-15;21、液;钨;22、压缩体积;汽化;吸收23、液化;凝华;放热;24、乙;气;不是;25、B;外;66;保持不变;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变为水蒸气进入气泡;吸热;26、36;吸收;不变;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