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共31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共31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概论)
哲学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吸收外来)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未来)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
文化观
文化




拓展和应用
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结构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
文化有益成果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哲学
文化
活的灵魂
第二单元
第一单元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新 知识体系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当代价值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的内涵、产生、核心、实质、载体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对社会: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对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对个人:文化塑造人生
对经济政治:反作用(双重性)
形成与发展
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包容性
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作用: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当代价值:推动发展、促进团结、解决问题、处理关系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是什么:内涵、核心、产生、丰富发展
为什么:作用—精神动力、精神火炬
怎么做:弘扬和培育
一般 到个别
精华
第七课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课知识体系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的内涵、 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文明,文化的功能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民族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P99-102 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勾画标注。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P99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表现、核心、作用 P100
3.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特点:时代性)P101
4.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P102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第一目
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要求
标准: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途径: 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目标: 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P99
(着眼于继承,侧重改造、转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象:内涵+形式
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标准: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
途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目标: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例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源于孔子“大同思想”,是对“大同”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是对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人民之上论,坚持人民幸福论等,是对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对象:仅内涵
(着眼于创新发展,侧重创新、发展)
P99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区别 途径
对象 “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 “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要求
实质
目的 重在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联系 改造和转化
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
创新和发展
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强调继承
强调发展
①二者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都是要在鉴别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条件和实际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发展,而且在改造和发展的具体内容上也有相同、相通之处;
②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奏,创新性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升华。
归纳比较
1.《经典咏流传》将古代经典诗词以流行音乐的方式“唱出来”。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汲取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仁政”的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同时又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3.将甲骨文做成可爱的“表情包”。
4.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孝”更多强调个人对家庭对封建统治者的绝对服从;今天我们讲“孝”,则又突出亲子双方平等、互相尊重的内涵。
5.将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的文物做成年轻人喜欢的畅销款盲盒。
创造性转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判断下列例子属于创造性转化还是创新性发展
学以致用
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
发展
继承
必要
前提
必然
要求
创造性转化
对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
创新性发展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补充: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目
那我们国家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各国努力培养的民族精神
美国:富有开拓精神,崇尚白手起家,追求成功,注重个人奋斗,强调从小自立。
韩国:信奉儒家思想、团结、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烈的国货观念。
日本:强烈的忧患意识,善于借鉴与创造,忠孝至上的爱国情节。
新加坡:不分种族宗教,团结一致。强调“我是新加坡人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
德国:理性主义、思辨精神,严谨而秩序。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自强不息
勤劳勇敢
爱国主义
核心、精神支柱
体现
体现
体现
体现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P10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基本内涵 侧重点 举例
爱国主义 强调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 精忠报国,热爱祖国
团结统一 强调整体意识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 民族内部团结,国家统一
爱好和平 强调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 国际交流,走和平发展道路
勤劳勇敢 强调的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 业精于勤,勇者不惧
自强不息 强调的是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关键词: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伟大奋斗精神
(关键词:革故鼎新、自强不息)
伟大团结
精神
(关键词: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伟大创造
精神
(关键词:
幸勤劳作、
发明创造)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
P100
①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精神动力+风貌特征和精神特征+价值追求+精神火炬+结晶】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意义:
P100
回溯中华民族历经的艰险磨难,
你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历程吗?
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遵义会议精神
西柏坡精神
作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溯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形成了……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
P101
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红旗渠精神
焦裕禄精神
大庆和铁人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
作用: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紧接着,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我们又形成了……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P101
4.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
特区精神
抗击非典精神
作用: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又形成了……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
P101
冬奥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
抗疫精神
北斗精神
探月精神
作用: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又形成了……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
P101
不同时期 民族精神
一百多年前 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时期 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 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新时代 探月精神、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北京冬奥精神
注: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变”与“变”:内涵可以“丰富”,但不能“创新”
“不变”指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保持稳定。
“变”指的是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
P101
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如何做)
①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
②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注意:P75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P101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
民族精神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
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表现、作用
2.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时代性)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课堂小结
1.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是创造性转化的要求。
F 创新性发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F 民族精神不能起决定作用。
4.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为着眼点。
F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F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易混易错
1.(2024·浙江·高考)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职业,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都是对“工”之技艺的形象表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多大国工匠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工程技术奇迹。工匠精神( )
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典型例题
2. 截止2025年8月28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全球票房已经突破159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创作者在吸收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艺术形式进行诠释呈现,再一次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跨越国度的持久魅力,其中蕴含的深层价值观更是激起年轻人的共鸣。该剧成功的原因主要是( )
①创作时积极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②坚持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得到了跨越国度的观众的文化认同
④满足观众精神需求,实现融合创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典型例题
敬请批评指正
请完成“爱思考典”——评价手册 上对应的练习 P66-68
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新的时代在召唤着新青年。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