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3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课件+学案+练习)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章 3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课件+学案+练习)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3



1.知道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式,了解其适用条件(重点)。
2.会用关系式U=Ed处理匀强电场问题,利用公式E=定性分析非匀强电场(重点)。
学习目标
内容索引
课时对点练
一、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二、利用公式E=定性分析非匀强电场
< 一 >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如图甲所示,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A、B是相距为d且沿电场方向上的两点,其电势差为UAB,现将一个电荷量为+q的电荷由A移到B。
(1)从力和位移的角度计算静电力所做的功;
答案 WAB=Fd=qEd;
(2)通过A、B间的电势差计算静电力所做的功;
答案 WAB=qUAB;
(3)比较两次计算功的大小并总结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答案 两次计算功的大小相等,UAB = Ed;
(4)如果A、B两点不在同一条电场线上(如图乙),上述结论还成立吗?请尝试进行论证。
答案 WAB=Flcos θ=Fd=qEd,WAB=qUAB ,UAB=Ed。故仍成立。
1.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 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UAB= 。
(3)电场强度单位的换算: =1 N/C。
(4)应用:在定量计算中,此关系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公式中d必须是沿电场强度方向的距离,当电场中的两点不在同一条电场线上时,d应为两点在电场强度方向上的投影距离,亦为电场中两点所在的等势面间的距离。
梳理与总结
沿电场方向
Ed
1 V/m
2.由E=可知,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电场强度是电势差对空间位置的变化率,电势随空间变化的快慢,反映了电场强度的大小。
如图,图中虚线为等势线,B、C、D三点位于同一等势线上。
(1)比较A与B、A与C、A与D间电势差的大小;
思考与讨论
答案 UAB=UAC=UAD 
(2)电势沿AB、AC、AD三条线,哪一个方向降落最快?
答案 AB方向。
提炼·总结
电场中电场强度方向指向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
(1)由公式E=得电场强度跟两点的电势差成正比,跟两点的距离成反比。(  )
(2)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任何相同距离上电势降落必定相等。
(  )
(3)匀强电场中电势降低的方向必是电场强度方向。(  )
×
×

(来自鲁科教材)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6 cm的A、B两点,且UAB=150 V。
(1)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例1
答案  2 500 V/m 向右
因为A、B间的电势差为正值,故A点的电势高于B点,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知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右,电场强度E= V/m=2 500 V/m。
(2)电场中A、C两点相距14 cm,A、C两点连线与电场线方向的夹角为37°,则C点与A点的电势差UCA为多少?(sin 37°=0.6,cos 37°=0.8)
答案  -280 V
C、A间的电势差UCA=-ELACcos 37°=-2 500×0.14×0.8 V=-280 V。
 (来自教材)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相距10 cm的平行板A和B之间有匀强电场(如图),电场强度E为2×104 V/m,方向向下。电场中C点距B板3 cm,D点距A板2 cm。
(1)C、D两点哪点电势高? 两点的电势差UCD等于多少?
例2
答案 见解析
D点的电势比C点的电势高。
UCD=-EdCD=-2×104×5×10-2 V=-1 000 V
(2)如果把B板接地,则C点和D点的电势φC和φD各是多少? 如果把A板接地,则φC和φD各是多少? 在这两种情况中,UCD相同吗?
答案 见解析
B板接地时,φC=EdCB-0=2×104×3×10-2 V=600 V
φD=EdDB-0=2×104×8×10-2 V=1.6×103 V
UCD=φC-φD=(600-1.6×103) V=-1 000 V
A 板接地时,φC=0-EdCA=-2×104×7×10-2 V=-1.4×103 V
φD=0-EdDA=-2×104×2×10-2 V=-400 V
UCD=φC-φD=-1.4×103 V-(-400 V)=-1 000 V,在这两种情况下,UCD都是-1 000 V。
(3)一个电子从C点移动到D点,静电力做多少功? 如果使电子从C点先移到P点,再移到D点,静电力做的功是否会发生变化?
答案 见解析
电子从C点移动到D点,静电力做的功WCD=-eUCD=1 000 eV,如果使电子从C点先移到P点,再移到D点,静电力所做的功不会发生变化,因为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2024·天津市五校高二期中)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A、B、C三点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电场线与三角形所在平面平行),其中∠A=30°,边长AC=16 cm。将电荷量q=-6×10-6 C的点电荷由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功2.4×10-5 J,再由B点移到C点,该点电荷克服
静电力做功2.4×10-5 J,取B点的电势为零,求:
(1)A、C两点的电势;
针对训练1
答案 -4 V -4 V 
将点电荷由A点移到B点,由匀强电场的电势差与静电力做功的关系式可得UAB= V=-4 V
由电势差定义可得UAB=φA-φB
解得φA=-4 V
将点电荷由B点移到C点,由匀强电场的电势差与静电力做功的关系式可得UBC= V=4 V
由电势差定义可得UBC=φB-φC
解得φC=-4 V
(2)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答案  V/m,方向垂直AC斜向左上
因φA=φC,因此直线AC是匀强电场的一条等势线,由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且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如图所示,LBC=LAC·sin 30°=8 cm
可得电场强度大小E= V/m
方向垂直AC斜向左上。
电势差的三种求解方法
1.应用定义式UAB=φA-φB来求解。
2.应用关系式UAB=来求解。
3.应用关系式UAB=Ed(匀强电场)来求解。UAB=Ed阐述的是一个矢量的大小与另一个标量间的关系,所以不带符号计算,结果的正负根据题意另行判断。
总结提升
返回
< 二 >
利用公式E=定性分析非匀强电场
运用E=怎样解释电场线密的地方等差等势线也密?
答案 由E=知,U一定时,E越大,d越小,故电场线密的地方等差等势线也密。
UAB=Ed只适用于匀强电场的定量计算,在非匀强电场中,不能进行定量计算,但可以定性地分析有关问题。
梳理与总结
 (来自教材)如图,三个同心圆是点电荷Q周围的三个等势面,A、B、C分别是这三个等势面上的点。 已知这三个圆的半径关系为rC-rB=rB-rA, 且这三点在同一条电场线上。 现将一个电荷量q为1.6×10-6 C的电荷从A点移到C点,其电势能减少1.92×10-5 J, 若取C点的电势为0,A点的电势为多少?UAB和UBC是否相等?
例3
答案 见解析
电荷从A点到C点,电势能减少1.92×10-5 J,静电力做功为 WAC=1.92×10-5 J,UAC= V=12 V,φA= UAC+φC=(12+0) V
=12 V。
从A点到C点,电场强度变小,由U=Ed,所以UAB>UBC。
 (多选)如图所示,一个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对称,O、M、N是y轴 上的三个点,且OM=MN,P点在y轴的右侧,MP⊥ON,则
A.M点的电势比P点的电势高
B.将负电荷由O点移动到P点,静电力做正功
C.M、N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M两点间的电势差
D.在O点由静止释放一个不计重力的带正电的粒子,
该粒子将沿y轴做直线运动

针对训练2

分别过M、P点作等势线,可得过P点的等势线在过M点的等势线上方,因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则有φM>φP,A对;
将负电荷由O点移到P点,由于UOP>0,则W=qUOP<0,静电力做负功,B错;
由U=Ed定性分析可知,MN间的平均电场强度小于OM间的平均电场强度,故M、N两点间的电势差小于O、M两点间的电势差,C错;
根据题意可知,y轴上的电场强度方向沿y轴向上,所以在O点由静止释放一不计重力的带正电的粒子,其所受静电力沿y轴正方向,则该粒子将沿y轴做直线运动,D对。
返回
< 三 >
课时对点练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A C (1)4×103 V/m (2)1.0×10-5 J C C
题号 7 8 9 10 11
答案 D AD A C
对一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考点一 公式UAB=Ed或E=的理解及简单应用
1.对公式E=和UAB=Ed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式UAB=Ed适用于计算任何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
B.由UAB=Ed知,A点和B点间距离越大,则这两点间的电势差越大
C.由E=知,匀强电场中A、B两点沿电场线的距离越大,则电场强度
越小
D.公式中的d是匀强电场中A、B所在的两等势面之间的距离
基础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公式UAB=Ed只适用于计算匀强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故A错误;由UAB=Ed知,当E一定时,A点和B点间沿电场线方向距离越大,则这两点间的电势差越大,故B错误;
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处处相同,与距离无关,故C错误;公式中的d是匀强电场中A、B所在的两等势面之间的距离,即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故D正确。
11
2.(来自教材改编)正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但如果空气中的电场很强,空气也可以被击穿,空气被击穿时会看到电火花或闪电。若观察到某次闪电的火花长约1 000 m,且已知空气的击穿电场强度大小为3×106 V/m,那么发生此次闪电的电势差约为
A.3×109 V B.3×108 V
C.3×105 V D.3×104 V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发生此次闪电的电势差约为U=Ed=3×106×1 000 V=3×109 V,故选A。
11
3.如图为某匀强电场的等势面分布图(等势面竖直分布),已知每两个相邻等势面相距2 cm,则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
A.1 V/m,水平向左
B.1 V/m,竖直向上
C.100 V/m,水平向左
D.100 V/m,竖直向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
电场线与等势面(线)垂直,且由电势高的一端指向电势低的一端,可知电场线水平向左,两个相邻等势面的电势差为U=2 V,则电场强度大小为E= V/m=100 V/m,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
4.(2024·上饶市高一期末)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板A、B之间有匀强电场,电场强度方向向下,如图所示。电场中a、b两点相距5 cm,a、b两点之间电势差Uab=100 V,ab连线与电场线
成60°角。
(1)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答案 4×103 V/m 
11
根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E=
可得E= V/m=4×103 V/m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
(2)设b点为零电势点,求电荷量为1.0×10-7 C的正电荷在a点具有的电势能是多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答案 1.0×10-5 J
设b点为零电势点,根据Uab=φa-φb
可得φa=100 V
则电荷量为1.0×10-7 C的正电荷在a点具有的电势能为Epa=qφa=1.0×10-7×100 J=1.0×10-5 J
11
考点二 用U=Ed定性分析非匀强电场
5.(2024·肇东市第四中学高二月考)下列选项描述的电场线与等差等势面之间的关系,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等势面,其中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等势面和电场线处处垂直,根据U=Ed定性分析可知电场线密集的地方等差等势面也密集,故选C。
11
6.(2024·榆林市高二期中)某一电场中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分布如图所示,在电场中有A、B、C三点,A、B间距离等于B、C间距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电场强度比B点电场强度小
B.正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
C.B、A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C、B两点间的电势差
D.负电荷由B向C移动,静电力做负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根据电场线越密电场强度越大,由题图可知,A点电场强度比B点电场强度大,故A错误;
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A点电势低于B点,由公式Ep=φq可知,正电荷在A点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故B错误;
根据U=Ed定性分析可知,由于AB间电场强度大于BC间电场强度,则B、A间的电势差大于C、B间的电势差,故C正确;
负电荷由B向C移动,静电力做正功,故D错误。
11
7.(来自鲁科教材)如图所示,a、b、c、d、e点在一条直线上,b、c两点间的距离等于d、e两点间的距离。在a点固定放置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且在该点电荷的电场中b、c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将另一个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从d点移动到e点的过程中
A.静电力做功为qU
B.克服静电力做功为qU
C.静电力做功大于qU
D.静电力做功小于qU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能力综合练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在+Q的电场中,将+q从d点移动到e点的过程中,电荷所受的静电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则静电力做正功。根据E=k可知,b、c两点间的电场强度大于d、e两点间的电场强度,b、c两点间的距离等于d、e两点间的距离,由U=Ed分析可知,d、e两点间的电势差小于U,将+q从d点移动到e点的过程中,静电力做功小于qU,故选D。
11
8.(多选)(2021·海南卷)如图,在匀强电场中有一虚线圆,ab和cd是圆的两条直径,其中ab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ab=0.2 m,cd与电场方向平行,a、b两点的电势差Uab=20 V,则
A.电场强度的大小E=200 V/m
B.b点的电势比d点的低5 V
C.将电子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
D.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根据Uab=E·abcos 60°可得电场强度的大小E= V/m=200 V/m,选项A正确;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b点的电势比d点的电势高,选项B错误;
将电子从c点移到d点,因电子所受的电场力与位移反向,可知电场力做负功,选项C错误;
因a点的电势低于c点电势,则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选项D正确。
11
9.(来自教科教材)如图所示,A、B、C三点都在匀强电场中,已知AC⊥BC,∠ABC=60°,BC=20 cm。把一个电荷量为q=10-5 C的正点电荷从B移到C,静电力做功为零;从C移到A,静电力做功为4×10-3 J,求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答案  V/m 方向垂直于BC连线由C指向A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由题可知q=10-5 C的正点电荷从B移到C,静电力做功为零,则B与C电势相等,BC连线是一条等势线。
电荷量为q=10-5 C的正点电荷从C移到A,静电力做功为4×10-3 J,则C、A间电势差为UCA= V=400 V,则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E= V/m,方向垂直于BC连线由C指向A。
11
10.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方向平行于xOy平面,在xOy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5 cm的圆,圆上有一动点P,半径OP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P点沿圆周移动时,O、P两点的电势差满足UOP=25cos θ(V),则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
A.500 V/m,沿x轴正方向
B.500 V/m,沿y轴负方向
C.500 V/m,沿y轴正方向
D.250 V/m,沿x轴负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尖子生选练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当θ=90°,UOP=0,即φO=φP,故y轴所在直线为等势面,当θ=0时,UOP=25 V,即φO-φP>0,可知电场强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根据U=ERcos θ,可知ER=25 V,则E= V/m=500 V/m,A正确,B、C、D错误。
11
11.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电场方向与圆周在同一平面内,△ABC是圆的内接直角三角形,∠BAC=60°,O为圆心,半径R=2 cm。位于A处的粒子源向平面内各个方向发射初动能均为2 eV、电荷量为+e的粒子,这些粒子会经过圆周上不同的点,其中到达B点的粒子动能为6 eV,到达C点的粒子动能也为6 eV。忽略粒子受到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UCA=4 V
B.电场方向由B指向A
C.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200 V/m
D.经过圆周上的所有粒子,动能最大为6 eV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根据题意可知到达B点的粒子动能与到达C点的粒子动能相等,所以B、C两点电势相等,BC连线为匀强电场的等势线,根据电场线与等势线相互垂直,且电荷量为+e的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动能增大,可知静电力做正功,粒子一定沿着电场线方向运动,由此可判断由A指向B的方向就是该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如图所示。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返回
A、B间的电势差为UAB==4 V,根据几何关系可得dAB=2 cm,电场强度大小为E= V/m=200 V/m,故B错误,C正确;
因为φB=φC,可得UCA=UBA=-UAB=-4 V,故A错误;
易知整个圆周上D点电势最低,则粒子运动到D点动能最大,大于到达B点的粒子动能6 eV,故D错误。
11
本课结束


章3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道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式,了解其适用条件(重点)。2.会用关系式U=Ed处理匀强电场问题,利用公式E=定性分析非匀强电场(重点)。
一、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如图甲所示,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A、B是相距为d且沿电场方向上的两点,其电势差为UAB,现将一个电荷量为+q的电荷由A移到B。
(1)从力和位移的角度计算静电力所做的功;
(2)通过A、B间的电势差计算静电力所做的功;
(3)比较两次计算功的大小并总结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4)如果A、B两点不在同一条电场线上(如图乙),上述结论还成立吗?请尝试进行论证。
1.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       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UAB=    。
(3)电场强度单位的换算:      =1 N/C。
(4)应用:在定量计算中,此关系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公式中d必须是沿电场强度方向的距离,当电场中的两点不在同一条电场线上时,d应为两点在电场强度方向上的投影距离,亦为电场中两点所在的等势面间的距离。
2.由E=可知,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电场强度是电势差对空间位置的变化率,电势随空间变化的快慢,反映了电场强度的大小。
如图,图中虚线为等势线,B、C、D三点位于同一等势线上。
(1)比较A与B、A与C、A与D间电势差的大小;
(2)电势沿AB、AC、AD三条线,哪一个方向降落最快?
电场中电场强度方向指向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
(1)由公式E=得电场强度跟两点的电势差成正比,跟两点的距离成反比。(  )
(2)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任何相同距离上电势降落必定相等。(  )
(3)匀强电场中电势降低的方向必是电场强度方向。(  )
例1 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6 cm的A、B两点,且UAB=150 V。
(1)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电场中A、C两点相距14 cm,A、C两点连线与电场线方向的夹角为37°,则C点与A点的电势差UCA为多少?(sin 37°=0.6,cos 37°=0.8)
例2 (来自教材)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相距10 cm的平行板A和B之间有匀强电场(如图),电场强度E为2×104 V/m,方向向下。电场中C点距B板3 cm, D点距A板2 cm。
(1)C、D两点哪点电势高? 两点的电势差UCD等于多少?
(2)如果把B板接地,则C点和D点的电势φC和φD各是多少? 如果把A板接地,则φC和φD各是多少? 在这两种情况中,UCD相同吗?
(3)一个电子从C点移动到D点,静电力做多少功? 如果使电子从C点先移到P点,再移到D点,静电力做的功是否会发生变化?
针对训练1 (2024·天津市五校高二期中)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A、B、C三点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电场线与三角形所在平面平行),其中∠A=30°,边长AC=16 cm。将电荷量q=-6×10-6 C的点电荷由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功2.4×10-5 J,再由B点移到C点,该点电荷克服静电力做功2.4×10-5 J,取B点的电势为零,求:
(1)A、C两点的电势;
(2)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电势差的三种求解方法
1.应用定义式UAB=φA-φB来求解。
2.应用关系式UAB=来求解。
3.应用关系式UAB=Ed(匀强电场)来求解。UAB=Ed阐述的是一个矢量的大小与另一个标量间的关系,所以不带符号计算,结果的正负根据题意另行判断。
二、利用公式E=定性分析非匀强电场
运用E=怎样解释电场线密的地方等差等势线也密?


UAB=Ed只适用于匀强电场的定量计算,在非匀强电场中,不能进行定量计算,但可以定性地分析有关问题。
例3 (来自教材)如图,三个同心圆是点电荷Q周围的三个等势面,A、B、C分别是这三个等势面上的点。 已知这三个圆的半径关系为rC-rB=rB-rA, 且这三点在同一条电场线上。 现将一个电荷量q为1.6×10-6 C的电荷从A点移到C点,其电势能减少1.92×10-5 J, 若取C点的电势为0,A点的电势为多少?UAB和UBC是否相等?
针对训练2 (多选)如图所示,一个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关于y轴对称,O、M、N是y轴上的三个点,且OM=MN,P点在y轴的右侧,MP⊥ON,则(  )
A.M点的电势比P点的电势高
B.将负电荷由O点移动到P点,静电力做正功
C.M、N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O、M两点间的电势差
D.在O点由静止释放一个不计重力的带正电的粒子,该粒子将沿y轴做直线运动
答案精析
一、
(1)WAB=Fd=qEd;
(2)WAB=qUAB;
(3)两次计算功的大小相等,UAB=Ed;
(4)WAB=Flcos θ=Fd=qEd,WAB=qUAB ,UAB=Ed。故仍成立。
梳理与总结
1.(1)沿电场方向 (2)Ed
(3)1 V/m
思考与讨论
(1)UAB=UAC=UAD 
(2)AB方向。
易错辨析
(1)× (2)√ (3)×
例1 (1)2 500 V/m 向右 (2)-280 V
解析 (1)因为A、B间的电势差为正值,故A点的电势高于B点,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知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右,
电场强度E== V/m=2 500 V/m。
(2)C、A间的电势差UCA=-ELACcos 37°
=-2 500×0.14×0.8 V=-280 V。
例2 见解析
解析 (1)D点的电势比C点的电势高。
UCD=-EdCD=-2×104×5×10-2 V=-1 000 V
(2)B板接地时,φC=EdCB-0=2×104×3×10-2 V
=600 V
φD=EdDB-0=2×104×8×10-2 V=1.6×103 V
UCD=φC-φD=(600-1.6×103) V=-1 000 V
A 板接地时,φC=0-EdCA=-2×104×7×10-2 V
=-1.4×103 V
φD=0-EdDA=-2×104×2×10-2 V=-400 V
UCD=φC-φD=-1.4×103 V-(-400 V)=-1 000 V,在这两种情况下,UCD都是-1 000 V。
(3)电子从C点移动到D点,静电力做的功WCD=-eUCD=1 000 eV,如果使电子从C点先移到P点,再移到D点,静电力所做的功不会发生变化,因为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针对训练1 (1)-4 V -4 V (2) V/m,方向垂直AC斜向左上
解析 (1)将点电荷由A点移到B点,由匀强电场的电势差与静电力做功的关系式可得
UAB== V=-4 V
由电势差定义可得UAB=φA-φB
解得φA=-4 V
将点电荷由B点移到C点,由匀强电场的电势差与静电力做功的关系式可得UBC== V=4 V
由电势差定义可得UBC=φB-φC
解得φC=-4 V
(2)因φA=φC,因此直线AC是匀强电场的一条等势线,由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且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如图所示,
LBC=LAC·sin 30°=8 cm
可得电场强度大小
E=== V/m
方向垂直AC斜向左上。
二、
由E=知,U一定时,E越大,d越小,故电场线密的地方等差等势线也密。
例3 见解析
解析 电荷从A点到C点,电势能减少1.92×10-5 J,静电力做功为 WAC=1.92×10-5 J,UAC== V=12 V,φA= UAC+φC=(12+0) V=12 V。
从A点到C点,电场强度变小,由U=Ed,
所以UAB>UBC。
针对训练2 AD [分别过M、P点作等势线,可得过P点的等势线在过M点的等势线上方,因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则有φM>φP,A对;将负电荷由O点移到P点,由于UOP>0,则W=qUOP<0,静电力做负功,B错;由U=Ed定性分析可知,MN间的平均电场强度小于OM间的平均电场强度,故M、N两点间的电势差小于O、M两点间的电势差,C错;根据题意可知,y轴上的电场强度方向沿y轴向上,所以在O点由静止释放一不计重力的带正电的粒子,其所受静电力沿y轴正方向,则该粒子将沿y轴做直线运动,D对。]3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分值:60分
[1~3、5、6题,每题4分]
考点一 公式UAB=Ed或E=的理解及简单应用
1.对公式E=和UAB=Ed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式UAB=Ed适用于计算任何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
B.由UAB=Ed知,A点和B点间距离越大,则这两点间的电势差越大
C.由E=知,匀强电场中A、B两点沿电场线的距离越大,则电场强度越小
D.公式中的d是匀强电场中A、B所在的两等势面之间的距离
2.(来自教材改编)正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但如果空气中的电场很强,空气也可以被击穿,空气被击穿时会看到电火花或闪电。若观察到某次闪电的火花长约1 000 m,且已知空气的击穿电场强度大小为3×106 V/m,那么发生此次闪电的电势差约为
A.3×109 V B.3×108 V
C.3×105 V D.3×104 V
3.如图为某匀强电场的等势面分布图(等势面竖直分布),已知每两个相邻等势面相距2 cm,则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
A.1 V/m,水平向左
B.1 V/m,竖直向上
C.100 V/m,水平向左
D.100 V/m,竖直向上
4.(6分)(2024·上饶市高一期末)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板A、B之间有匀强电场,电场强度方向向下,如图所示。电场中a、b两点相距5 cm,a、b两点之间电势差Uab=100 V,ab连线与电场线成60°角。
(1)(3分)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2)(3分)设b点为零电势点,求电荷量为1.0×10-7 C的正电荷在a点具有的电势能是多少。
考点二 用U=Ed定性分析非匀强电场
5.(2024·肇东市第四中学高二月考)下列选项描述的电场线与等差等势面之间的关系,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等势面,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2024·榆林市高二期中)某一电场中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分布如图所示,在电场中有A、B、C三点,A、B间距离等于B、C间距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电场强度比B点电场强度小
B.正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
C.B、A两点间的电势差大于C、B两点间的电势差
D.负电荷由B向C移动,静电力做负功
[7、8题,每题5分]
7.如图所示,a、b、c、d、e点在一条直线上,b、c两点间的距离等于d、e两点间的距离。在a点固定放置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且在该点电荷的电场中b、c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将另一个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从d点移动到e点的过程中
A.静电力做功为qU
B.克服静电力做功为qU
C.静电力做功大于qU
D.静电力做功小于qU
8.(多选)(2021·海南卷)如图,在匀强电场中有一虚线圆,ab和cd是圆的两条直径,其中ab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ab=0.2 m,cd与电场方向平行,a、b两点的电势差Uab=20 V,则
A.电场强度的大小E=200 V/m
B.b点的电势比d点的低5 V
C.将电子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
D.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
9.(8分)如图所示,A、B、C三点都在匀强电场中,已知AC⊥BC,∠ABC=60°,BC=20 cm。把一个电荷量为q=10-5 C的正点电荷从B移到C,静电力做功为零;从C移到A,静电力做功为4×10-3 J,求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
[10、11题,每题8分]
10.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方向平行于xOy平面,在xOy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5 cm的圆,圆上有一动点P,半径OP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P点沿圆周移动时,O、P两点的电势差满足UOP=25cos θ(V),则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
A.500 V/m,沿x轴正方向
B.500 V/m,沿y轴负方向
C.500 V/m,沿y轴正方向
D.250 V/m,沿x轴负方向
11.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电场方向与圆周在同一平面内,△ABC是圆的内接直角三角形,∠BAC=60°,O为圆心,半径R=2 cm。位于A处的粒子源向平面内各个方向发射初动能均为2 eV、电荷量为+e的粒子,这些粒子会经过圆周上不同的点,其中到达B点的粒子动能为6 eV,到达C点的粒子动能也为6 eV。忽略粒子受到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UCA=4 V
B.电场方向由B指向A
C.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200 V/m
D.经过圆周上的所有粒子,动能最大为6 eV
答案精析
1.D [公式UAB=Ed只适用于计算匀强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故A错误;由UAB=Ed知,当E一定时,A点和B点间沿电场线方向距离越大,则这两点间的电势差越大,故B错误;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处处相同,与距离无关,故C错误;公式中的d是匀强电场中A、B所在的两等势面之间的距离,即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故D正确。]
2.A [发生此次闪电的电势差约为U=Ed=3×106×1 000 V=3×109 V,故选A。]
3.C [电场线与等势面(线)垂直,且由电势高的一端指向电势低的一端,可知电场线水平向左,两个相邻等势面的电势差为U=2 V,则电场强度大小为E== V/m=100 V/m,故选C。]
4.(1)4×103 V/m (2)1.0×10-5 J
解析 (1)根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E=
可得E== V/m=4×103 V/m
(2)设b点为零电势点,根据Uab=φa-φb
可得φa=100 V
则电荷量为1.0×10-7 C的正电荷在a点具有的电势能为Epa=qφa=1.0×10-7×100 J=1.0×10-5 J
5.C [等势面和电场线处处垂直,根据U=Ed定性分析可知电场线密集的地方等差等势面也密集,故选C。]
6.C [根据电场线越密电场强度越大,由题图可知,A点电场强度比B点电场强度大,故A错误;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A点电势低于B点,由公式Ep=φq可知,正电荷在A点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故B错误;根据U=Ed定性分析可知,由于AB间电场强度大于BC间电场强度,则B、A间的电势差大于C、B间的电势差,故C正确;负电荷由B向C移动,静电力做正功,故D错误。]
7.D [在+Q的电场中,将+q从d点移动到e点的过程中,电荷所受的静电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则静电力做正功。根据E=k可知,b、c两点间的电场强度大于d、e两点间的电场强度,b、c两点间的距离等于d、e两点间的距离,由U=Ed分析可知,d、e两点间的电势差小于U,将+q从d点移动到e点的过程中,静电力做功小于qU,故选D。]
8.AD [根据Uab=E·abcos 60°可得电场强度的大小E== V/m=200 V/m,选项A正确;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b点的电势比d点的电势高,选项B错误;
将电子从c点移到d点,因电子所受的电场力与位移反向,可知电场力做负功,选项C错误;
因a点的电势低于c点电势,则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选项D正确。]
9. V/m 方向垂直于BC连线由C指向A
解析 由题可知q=10-5 C的正点电荷从B移到C,静电力做功为零,则B与C电势相等,BC连线是一条等势线。
电荷量为q=10-5 C的正点电荷从C移到A,静电力做功为4×10-3 J,则C、A间电势差为UCA== V=400 V,则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E== V/m,方向垂直于BC连线由C指向A。
10.A [当θ=90°,UOP=0,即φO=φP,故y轴所在直线为等势面,当θ=0时,UOP=25 V,即φO-φP>0,可知电场强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根据U=ERcos θ,可知ER=25 V,则E= V/m=500 V/m,A正确,B、C、D错误。]
11.C [根据题意可知到达B点的粒子动能与到达C点的粒子动能相等,所以B、C两点电势相等,BC连线为匀强电场的等势线,根据电场线与等势线相互垂直,且电荷量为+e的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动能增大,可知静电力做正功,粒子一定沿着电场线方向运动,由此可判断由A指向B的方向就是该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如图所示。A、B间的电势差为UAB====4 V,根据几何关系可得dAB=2 cm,电场强度大小为E== V/m=200 V/m,故B错误,C正确;因为φB=φC,可得UCA=UBA=-UAB=-4 V,故A错误;易知整个圆周上D点电势最低,则粒子运动到D点动能最大,大于到达B点的粒子动能6 eV,故D错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