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6 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9 月调研测试卷
物理
物理测试卷共 4 页,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选择题:共 10 题,共 43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7 题,每题 4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5 年 4 月 24 日,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我国酒泉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飞船先进入较低的预定圆轨道,经变轨成功对接在较高圆轨道上运行的天和核心舱后,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由此可知
A. 飞船加速升空时, 航天员处于超重状态 B. 飞船加速升空时,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C. 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后将不受重力 D. 核心舱的环绕速度可能大于
2. 题 2 图是某风洞实验室的侧视简图, 两水平虚线间为风洞区域, 物体进入该区域会受到气流对它产生的水平向右的恒力。自该区域下边界上 点将一小球(可视为质点)以一定速度竖直上抛,经过最高点 后最终落在该区域下边界上 点,则
题 2 图
A. 小球从 点到 点的运动轨迹可能是直线
B. 小球在 点的速度沿水平方向
C. 小球在 点的速度沿竖直方向
D. 小球在 过程中运动的时间大于在 过程中运动的时间
3. 题 3 图是某 振荡电路,其中 为自感线圈, 为电容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 3 图
A. 电容器带电量最大时, 电容器两板间电场强度最小
B. 电容器带电量最大时, 电容器储存的电场能最小
C. 若仅增大自感线圈的自感系数,则振荡周期将增大
D. 若仅增大自感线圈的自感系数,则振荡周期将减小
4. 如题 4 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开口向上且内壁光滑的导热汽缸分别固定在两升降机内,缸内用相同导热活塞密闭着相同质量的同种理想气体, 缸外大气压相同且保持不变。若两升降机按图示竖直向上运动, 当活塞均相对汽缸静止时, 两汽缸内气体温度相同, 则此时
题 4 图
A. 甲、乙两汽缸内密闭气体的压强相同
B. 乙汽缸内密闭气体的压强小于甲汽缸内密闭气体的压强
C. 甲、乙两汽缸内密闭气体的体积相同
D. 乙汽缸内密闭气体的体积小于甲汽缸内密闭气体的体积
5. 如题 5 图所示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输出电压有效值恒为 、频率为 的交流电源,且原、 副线圈匝数相等。已知 、 均为理想二极管(正向导通时电阻为零,反向截止时电阻无限大), 为定值电阻,连接 端的导线位于副线圈中点,则
题 5 图
A. 流经 的电流方向始终为
B. 两端的电压有效值为
C. 两端的电压有效值为
D. 两端的电压变化周期为
6. 如题 6 图所示,一均匀带正电的实心绝缘球内有一内壁光滑的直管道 (管道位于水平面内、其内径可忽略),球心 在 连线上,管道内部不带电。一带负电小球 (可视为质点) 从管道 点由静止释放后,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向 点运动。已知均匀带电球壳对其内部带电小球的作用力为零,不计两球间的万有引力,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 6 图
A. 过程中,小球的电势能逐渐增加
B. 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C. 小球将一直加速从 点离开管道
D. 小球在 点时动能最大
7. 如题 7 图所示,在三棱锥的棱 、 、 、 上分别接入四个相同的定值电阻 、 、 、 , 间接理想电流表, 间接理想电容器 。不计导线电阻,若 间接入的电压恒为 ,则
题 7 图
A. 间和 间的电势差相等
B. 仅 变大时,电流表示数不变
C. 仅 变大时,电容器 的电荷量减少
D. 仅 变大时,电容器 的电荷量增加
(二)多项选择题:共 3 题,每题 5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 对的得 5 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 有选错的得 0 分。
8. 钻石火彩现象是由钻石的色散产生的。如题 8 图所示, 一细束复色光 (由单色光 a、b 组成) 从空气中由某均质钻石左侧入射,经侧面全反射后,从上表面出射。则下列关于 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题 8 图
A. 该钻石对 a 光的折射率较大
B. 该钻石对 a 光的折射率较小
C. 用同一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时, a 光的相邻两亮条纹中心间距较大
D. 用同一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时, a 光的相邻两亮条纹中心间距较小
9. 如题 9 图所示,竖直固定的两绝缘平行直导轨相距 ,置于交替排列、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均垂直导轨平面,每个磁场区域的竖直宽度均为 。一单匝矩形闭合导线框 跨接在两导轨上, 水平且 。当所有磁场同时以速度 竖直向上匀速运动时, 导线框恰好静止。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 则
题 9 图
A. 导线框内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B. 导线框内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
C. 若所有磁场竖直向上匀速运动的速度大于 ,则导线框将向上运动
D. 若所有磁场竖直向上匀速运动的速度大于 ,则导线框将向下运动
10. 如题 10 图 1 所示,某均匀介质中有两个相距 的波源 点是它们连线中垂线上的一质点。以 连线为 轴,建立图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两波源沿 轴方向持续振动发出简谐横波,且 比 先起振。已知 、 的振幅分别为 、 ,两列波的波速均为 ,从 起振开始计时, 点的振动图像如题 10 图 2 所示。据此可知
题 10 图 1
题 10 图 2
A. 比 先起振
B. 两列波的波长均为
C. 点为振动加强点
D. 的起振方向沿 轴正方向
二、非选择题: 共 5 题, 共 57 分。
11.(6 分)
“斜坡测试法” 可用于测试工作场所 (如工业地面、厨房、坡道等) 在油污或湿滑条件下的安全等级。如题 11 图所示, 为检验某厨房瓷砖的安全等级是否达标,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斜坡法测试。从安全性来讲, 在斜坡上横向移动时测试者更容易控制身体平衡, 降低摔倒风险, 测量结果也更可靠 (“横向”指与斜坡倾斜方向垂直, “纵向”指沿斜坡倾斜方向)。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题 11 图
(1)调节水平台上斜坡的倾斜角度至一较小角度,再将待测厨房瓷砖平铺固定在斜坡上,并在瓷砖表面均匀涂抹润滑剂(润滑剂厚度约为 )。
(2)穿上标准鞋在该瓷砖上_____(选填“横向”或“纵向”)缓慢行走。
(3)逐渐增加斜坡的倾斜角度(每次增加约 ),重复步骤(2)直至无法安全行走(出现明显打滑),此时斜坡的临界打滑角度为 。由此可估算,鞋底与该瓷砖间的动摩擦因数约为_____(用 表示)。
(4)将临界打滑角度 与防滑等级标准进行比较,看是否达标。
(5)为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还可以:_____(任填 1 条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12.(10分)
某同学设计了如题 12 图 1 所示电路,来测量某均匀电阻丝 (阻值约 ) 的电阻率。电阻丝两端自由伸直固定在带刻度尺的接线柱 、 上,在电阻丝上夹一个与接线柱 相连的小金属夹 ,移动金属夹 可改变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长度。可用实验器材还有: 电池组(电动势约 10 V,内阻不计),电压表(量程 ,内阻约 ),电流表 (量程 ,内阻约 ),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值 ),开关及导线若干。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题 12 图 1
题 12 图 2
题 12 图 3
(1)用螺旋测微器在电阻丝上三个不同位置分别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并求出其平均值 。某次测量结果如题 12 图 2 所示,则该测量值为_____mm。
(2)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需要在题 12 图 1 中两个虚线框内分别接入电压表和电流表,其中虚线框 “ 1 ” 处应接入_____(选填“电压表”或“电流表”)。
(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使其位于最右端,闭合开关。
(4)将金属夹 夹在电阻丝某一位置处,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使电流表达到满偏电流 ,记录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和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长度 。
(5)断开开关,将金属夹 向右移动。为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 ,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并记录电流表满偏时对应的 、 数据。
(6)多次重复步骤(5),记录每一次的 、 数据。
(7)断开开关,用记录的多组数据作出 图像如题 12 图 3 所示。已知该图像斜率为 ,请写出电阻丝的电阻率表达式 _____(用 、 、 表示)。
13.(10分)
如题 13 图 1 所示,倾角为 的固定传送带以恒定速度 逆时针运行。现将一货物 (可视为质点) 轻轻放在传送带上端 点,经过时间 货物到达传送带另一端 点,该过程中货物的 图像如题 13 图 2 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不计空气阻力,求:
题 13 图 1
题 13 图 2
(1)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
(2) 、 两点的高度差 。
14.(13 分)
如题 14 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 位于竖直平面内,且 轴水平。整个平面内充满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以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垂直 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图中均未画出)。一比荷为 的带负电小球甲 (可视为质点) 以一定速度 (未知)从坐标原点 沿 方向射出,之后做匀速圆周运动并能经过 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不计空气阻力。
题 14 图
(1)求匀强电场的场强 的大小和方向;
(2)求速度 的大小;
(3)若小球甲发射时间 后,一与甲比荷相同、可视为质点的带负电小球乙从 点以大小为 的速度沿 方向射出,且甲、乙能在 点相遇,不考虑两小球间的相互作用及碰撞,求 的所有可能值。
15.(18 分)
如题 15 图所示,初始时刻,物块 静止在足够长的水平面上, 右侧有一物块 以初速度 水平向左匀减速运动。已知 的质量为 的质量为 ,初始时刻 、 相距 , A、B 发生碰撞后结合成一体并恰好静止在左侧竖直墙壁处。已知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两物块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 ,碰撞时间和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1)若 ,求初始时刻 到墙壁的距离 ;
题 15 图
(2)若将题干中的水平面视为光滑,所有碰撞均视为弹性碰撞且 ,其他条件不变,则当 取不同值时, 请通过计算求出:
① 时, 与 碰撞的次数;
② 时, A 与 B 以及 A 与墙壁碰撞的总次数之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