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在阳光下》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设计者: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学习任务1:趣味唱游:能要求随音乐进行动作模仿、音乐游戏、角色扮演和舞蹈表 演等,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学习任务2:聆听音乐聆听或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 的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简要描述音乐 表现的形象与内容;能跟随音乐的节拍拍手或走步,并对二拍子、三拍子音乐做出 相应的体态反应;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的听觉经验区分相同或不同风格的音 乐,并借助律动、舞蹈、色彩或线条等予以表示。学习任务3:情境表演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动作创编或即兴表演,与同伴一起体验表 现造型、扮演角色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能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根据一定的情境、主题或表演要求进 行创编和表演。能编创简单节奏或旋律,配合表演。2.教材分析《在阳光下》是作曲家汪立三先生《小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是一部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钢琴作品。它融合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生动描绘了新中国少年儿童在阳光下幸福成长、欢乐嬉戏的场景。原为《小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出版时为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意境,汪立三先生为其加上了标题《在阳光下》。旋律:汲取了民间器乐曲(如《百鸟朝凤》)的特点,灵动、跳跃,既有对自然音响的模仿,又有对民族乐器的模仿。旋律语言简洁,却极具画面感。频繁变换的节拍(如3/4、5/8、2/4交替)是乐曲一大特点,生动刻画了儿童好动、活泼的形象,增添了音乐的动感与新鲜感。多使用跳音、休止符,使音乐显得轻巧、干净而富有弹性。3.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具备简单的音乐知识,但注意力还是较短。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听音乐时,能投入到音乐中去,跟随音乐一起摆动身体,做出相应的动作。学习目标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基调,体会旋律中传达出的蓬勃朝气与对美好生活的赞美,能准确辨别出节奏韵律特点,感受其轻盈、摇曳的节奏动感。2.学生能够自信、准确地哼唱《在阳光下》的主旋律,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动作或舞蹈,能自信地在小组或班级面前展示。3.尝试运用课堂乐器(如三角铁、沙锤、木鱼等),为《在阳光下》设计节奏型进行伴奏,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基调,体会旋律中传达出的蓬勃朝气与对美好生活的赞美,能准确辨别出3/4拍的节奏韵律特点,感受其轻盈、摇曳的节奏动感。学习难点:尝试运用课堂乐器(如三角铁、沙锤、木鱼等),为《在阳光下》设计节奏型进行伴奏,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教学设计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体会旋律中传达出的蓬勃朝气与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导入部分 1.观看 2.自由发言。 3.看视频 1.展示四种不同天气的图片:大雪纷飞 雷鸣闪电 狂风四起 阳光明媚。 2.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那一幅图片?为什么? 3.(播放阳光明媚视频) 师:阳光,宛如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轻柔的洒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使草儿更绿、花儿更红;它是树儿更茂、水儿更清。它更使人们的面庞更加灿烂阳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乐曲《在阳光下》 认真聆听 大胆发言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基调,体会旋律中传达出的蓬勃朝气与对美好生活的赞美,能准确辨别出节奏韵律特点,感受其轻盈、摇曳的节奏动感。 2.学生能够自信、准确地哼唱《在阳光下》的主旋律,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动作或舞蹈,能自信地在小组或班级面前展示。 新知新学 活动一:完整聆听 1.闭上眼睛安静聆听。 2.学生自由发言。 3.按照老师的要求随音乐做动作。 活动二:分段聆听 (一)聆听主题一 1.选择连线。 2.密集的。 3.哼唱并自由发言。 4.随音乐自由做动作。 5.完整聆听做动作。 (二)聆听主题二 1.宽松的。 2.自由发言。 3.随音乐表现 活动三:完整表现音乐 聆听,做动作并思考回答问题。 活动一:完整聆听 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安静的聆听,想象阳光明媚的画面,你在阳光的沐浴里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3.师:我们再次聆听,请同学们在节奏密集的地方轻轻的快速拍手,在节奏宽松的地方双手上举,模仿柳枝左右摆动。 活动二:分段聆听 聆听主题一 1.师:请同学们看课件两条节奏,哪一个是密集的?哪一个是宽松的? 2.师:我们来聆听主题一,请你们告诉我它的节奏是宽松还是密集? 3.师:请随音乐哼唱一下主题一。想象这段音乐表现人们在做什么? 4.师:请随音乐用动作表现你快乐的心情,如果想不出来动作就轻轻的快速拍手。 5.完整聆听音乐,听到主题一出现的时候就做欢快的动作。 (二)聆听主题二 1.师:我们在完整聆听音乐的时候,除了有节奏密集的音乐之外,还有一部风音乐节奏是? 2师:对,节奏宽松的这段音乐就是主题旋律二。聆听音乐想一想这个时候人们在做什么? 3.师:请你们随着音乐将你们刚才语言描绘的事情用动作表现出来吧。 活动三:完整表现音乐 师:接下来,我们再次完整聆听,请你们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主题一和主题二,结束的时候告诉我这两个主题都出现了几次? 认真聆听 能随音乐变化准确变换动作。 让你真思考 大胆想象 动作表现形象尝试运用课堂乐器(如三角铁、沙锤、木鱼等),为《在阳光下》设计节奏型进行伴奏,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拓 展 部分 1.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组合做编创节奏。 3.分小组展示 4集体展示。 1.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小乐器,请同学们选一选那些乐器适合给主题一伴奏,哪些乐器适合给主题二伴奏?为什么? 2.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编创节奏型为乐曲伴奏。 3.分小组展示 4.师:集体展示。请拿乐器的同学用乐器来伴奏,其余的同学用动作来表现因音乐。 回答问题有依据 节奏选择符合音乐特点 能够大胆展示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在阳光下》这首欢快的歌曲,感受到了阳光带来的美好和活力。希望大家在课后能继续保持对音乐的热爱,用音乐去发现生活中的更多美好。同时,也希望大家能珍惜阳光,珍惜生活,积极向上地成长。板书设计 在阳光下 主题一 主题二 节奏:密集 宽松作业设计 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出自己心中阳光下的美好场景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