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扫地时尘土在空中飞扬B.八月桂花飘香C.打开酒精瓶盖可以嗅到酒精气味D.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2.(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B.用力将物体抛出后,物体最终会落到地面上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3.(2分)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芳给小明连拍两张照片,窗外同一棵树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A.向西减速 B.向西加速 C.向东加速 D.向东减速4.(2分)如图所示,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B.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D.卫星的速度一直在减小5.(2分)常见的四种剪刀如图所示,要剪开较硬的物体,从杠杆的原理考虑,选用的剪刀最合适的是( )A.(a) B.(b) C.(c) D.(d)6.(2分)小杰背着书包回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100m用时100s,乘坐电梯从1楼到21楼用时30s,以下符合实际的是( )A.电梯对小杰做功约3.6×103JB.小杰乘坐电梯上升时,对书包不做功C.电梯对小杰做功的功率约1200WD.小杰在水平路面行走时,重力做功的功率约600W7.(2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做出杰出贡献,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学们深受鼓舞,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潜水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水艇所受的总重力实现沉浮的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水艇下沉C.通过推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水艇悬浮D.潜水艇模型的试管上缠绕些铁丝,可更好地保持试管稳定8.(2分)某薄壁玻璃管粗细均匀、一端开口。早晨在室外将该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缓慢插入水中,玻璃管内封闭了一段空气柱,如图所示,放手后玻璃管在某位置保持漂浮状态,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长度为1.0cm。中午时,由于管内空气升温膨胀,玻璃管内封闭的空气柱的长度增加了1.5cm,此时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长度为( )A.1.0cm B.1.5 cm C.2.0 cm D.2.5cm9.(2分)如图所示,一个人先后两次用同样的时间、同样大小的力,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不同的表面上分别移动相同的距离。该力在此过程中所做功的大小分别为W1、W2,功率的大小分别为P1、P2,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W1<W2 P1<P2 B.W1>W2 P1>P2C.W1=W2 P1=P2 D.W1<W2 P1>P210.(2分)教材中讲到:“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如图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中有一竖直立杆,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立杆匀速下滑,则在小球下滑的过程中( )A.小球对立杆的摩擦力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上B.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大小为(M+m)gC.杆对小球没有摩擦力的作用D.杆对小球没有压力的作用11.(2分)水平桌面上有一盛水的圆柱形容器,用细线将两个材质不同的实心小球A、B系在一起放入水中,状态如图(a)所示;剪断细线后A、B最终状态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剪断细线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不变B.剪断细线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C.剪断细线后,小球A所受浮力不变D.向(b)图容器加入足量食盐溶解后,小球A、B所受浮力都变大12.(2分)如图所示,一玻璃瓶,瓶口扎上橡皮膜密封,竖直浸入水中,第1次瓶口朝上,第2次瓶口朝下,两次瓶子在水里的位置相同。从第1次到第2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瓶内空气质量变大B.橡皮膜所受水的压强不变C.玻璃瓶内空气密度变大D.玻璃瓶受到水的浮力不变13.(2分)如图所示,Q为铜制零件,其上部为边长L=0.2m的立方体,下部为边长l=0.1m的立方体。Q的下表面与容器底部粘合,且水面恰好与Q上表面相平,则零件所受的浮力为(g取10N/kg)( )A.20 N B.60N C.80N D.0N14.(2分)图(a)所示的水平杠杆是平衡的。若如图(b)所示,在支点两侧的物体下方分别加挂一个等重的物体,杠杆将(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 D.无法判断15.(2分)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不同的绕法提起相同的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在物体匀速上升的过程中拉力F1、F2,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η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1<F2,η1=η2 B.F1>F2,η1<η2C.F1<F2,η1>η2 D.F1>F2,η1=η2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16.(3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两块表面干净的铅互相压紧,下方能够吊住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 。将原子、电子、太阳系、地球、银河系按照尺度大小,从大到小排列: 。17.(3分)三峡大坝是一项伟大的世纪工程。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若大坝蓄水深度为109m,这时大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a(g取10N/kg);轮船航行时要通过大坝船闸,船闸的设计利用了 原理。18.(3分)如图所示,用斜面、小球、木块“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由于小球动能的大小不便于直接测量,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将小球动能的大小转化为 ,以便进行比较。将质量相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由实验可知: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 。如果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应该选用质量不同的小球,控制它们的 相同,比较动能的大小。19.(3分)如图所示,工人用300N的拉力,把重为500N的货物G用滑轮组匀速提升了3m(不计绳重和各种摩擦)。则工人做的有用功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动滑轮所受重力的大小为 。20.(3分)如图(a)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拉力F=15N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前进了2m,则这个过程中A对B做功为 J;如图(b)所示,将A、B并排放于同一桌面上,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以0.4m/s的速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了5s,则推力F对A做功为 J,A对B的推力的功率是 W。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21题4分,22题5分,23题6分,24题7分,25题8分,共30分。21.(4分)请观察自行车的手闸(如图),图中ABO可视为一种杠杆,请画出手闸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22.(5分)八年级6班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由物体上的刻度线显示出来。小刚通过实验得到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表一实验 次数 酒精的密度 ρ/(kg/m3) 物体排开液体 的体积V/m3 物体的重力 G/N 测力计的示数 F/N 浮力 F浮/N1 0.8×103 40 2 1.7 0.32 50 2 1.6 0.43 60 2 1.5 0.5(1)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小刚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小刚在和小强进行交流时发现,小强虽然和自己得出了相同的实验结论,但实验中使用的液体和记录的实验数据并不完全一样。表二为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表二实验 次数 水的密度 ρ/(kg/m3) 物体排开液体 的体积V/m3 物体的重力 G/N 测力计的示数 F/N 浮力 F浮/N1 1×103 40 2 1.6 0.42 50 2 1.5 0.53 60 2 1.4 0.6他们在对两人的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浮力的大小除了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外,还与 有关。(3)在对比两人数据时他们还发现,即使在不同液体中,物体也能受到一样大的浮力。而且浮力大小相等时,酒精的密度小,排开酒精的体积就大;水的密度大,排开水的体积就小。受此启发,小强提出了关于浮力大小的一个新的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 相等。(4)于是,两人又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四个读数F1、F2、F3、F4之间都满足关系式 ,由此验证了小强新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验后发现他们得到的实验结论和阿基米德原理是一致的。(5)阿基米德原理作为浮力的普遍规律,表一、表二中的实验数据都应符合这一实验结论。小刚却发现表一中1、3两次数据与这一实验结论并不相符。他与小强仔细分析后认为,这是由于实验中测量存在误差引起的。请写出一个引起测量误差的具体原因: 。23.(6分)小明利用铁架台、杠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使用的钩码质量均相等,杠杆上每格长度均相等。(1)当杠杆在图(a)所示的位置静止时,为了方便测量力臂,需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当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2)如图(b)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A、B位置的钩码个数各减少1个,杠杆的 (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若此时保持右边钩码位置不变,左边的钩码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格才能重新平衡。(3)小华所在的物理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填写正确选项)实验序号 动力F/N OA/cm 阻力F/N OB/cm1 1 20 2 102 2 15 1.5 203 3 5 1 15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d)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24.(7分)如图是“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示意图。每个滑轮的重均相同,绳子的重可忽略不计。请根据图中情况分析判断:(1)比较图(a)、(b),图 的机械效率较大。因为做相同的有用功,图 的额外功较多。(2)比较图(b)、(c),图 的机械效率较大。因为额外功相同时,图 的有用功较多。(3)进行实验时, (选填“必须”或“不必”)同时测量钩码升高的高度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绳子自由端做 运动并记录 的示数。25.(8分)杆秤由秤盘(放置待称量的物体)、秤砣、秤杆(标有刻度,可读取被称物体质量)、提纽组成,如图所示,其中:秤砣质量为100g,A点为秤盘挂绳位置,B点为提纽挂绳位置,C点为0刻度线位置。(1)杆秤实质上是一个杠杆,如图所示的杠杆的支点是 点。俗话说“秤砣虽小压千斤”,基于这句话分析,图中所示的是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2)忽略秤杆自身重力对杆秤平衡的影响,用m1表示秤砣质量,m2表示物体和秤盘质量,l1表示B、C之间的距离,l2表示A、B之间的距离。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当秤砣在C点处平衡时,将满足 (用上述物理量表示),由此可得,秤盘的质量为 g。(3)若对此杆秤进行改进,使它能够测量质量更大的物体,常采用两种改进方法:①改变秤砣的质量,换用一个质量更 (选填“大”或“小”)的秤砣。②做两个提纽挂绳的位置,另一量程更大的提纽挂绳位置在B点的 (选填“左”或“右”)侧。(4)不法商贩常在杆秤上做手脚以蒙蔽顾客。某不法商贩做的是收购和出售大米的生意。他家杆秤的AB段可以伸缩为短、中、长三种长度,调整AB段的长度在中间时,此杆秤测量准确,AB=L。当他收购大米时,他会拉伸或压缩AB,使AB (选填“>”或“<”)L,以便使测量值偏 (选填“大”或“小”),达到花较少的钱收购更多大米的肮脏目的;反之,当他出售大米时,他会有相反的操作。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26题7分,27题9分,28题9分,共25分。26.(7分)图(a)是利用桔槔在井中汲水的情境。图(b)是桔槔的杠杆模型,其中AO长1.5m,OB长2m。(1)若空水桶重为40N,石头重为150N。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则人至少要对系水桶的绳子施加多大的力?(2)若水桶装满水后的总重为260N,石头重为200N,则把装水后的水桶从水井中拉起时,人需要给绳子向上的拉力吗?若无需拉力,请分析说明;若需要拉力,请计算拉力大小。27.(9分)如图所示,一辆总质量为1.6×103kg的汽车放置在水平升降台上,汽车轮胎与升降台接触的总面积为0.08m2,升降台在10s内将汽车竖直向上匀速抬升2m。求:(1)汽车对升降台的压强。(2)升降台匀速抬升汽车所做的功。(3)升降台抬升汽车的功率。28.(9分)如图(a)所示,在雪地、沙漠或松软的土地上行走要比走在柏油马路上累得多。从受力的角度解释:是因为所受阻力较大;从能量的角度解释:是因为除了克服阻力做功之外,还要向下对雪、沙子或泥土做功。车辆的行走也是这样。某履带式雪地车两条履带的总宽度为1m,如图(b)所示,雪地车对水平雪地的压强为1.5×104Pa,在某次直行时,雪地车将积雪的厚度压下0.3m。已知雪地车发动机的总机械功率为3×104W,其中60%用于向下压积雪,其余的用于克服各种机械摩擦及与路面的摩擦等。求:(1)1min内,雪地车因向下压雪做的机械功。(2)1min内,雪地车履带压雪的面积。(3)雪地车行驶的速度。(4)自行车轮胎中的气压较低时,轮胎常处于被压瘪的状态,骑行时感觉特别费劲。请从能量的角度解释费劲的原因。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A B A C B C B D C B A题号 12 13 14 15答案 C B B D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扫地时尘土在空中飞扬B.八月桂花飘香C.打开酒精瓶盖可以嗅到酒精气味D.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解答】解:A、尘埃在空中飞舞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肉眼能够看见,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是看不见的,故A正确;B、桂花飘香是香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C、酒精瓶打开可以闻到酒精气味,是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错误;D、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是煤分子运动到墙里面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A。2.(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B.用力将物体抛出后,物体最终会落到地面上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解答】解:A、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越大,起跳后由于惯性还会保持较大的运动速度,所以跳远成绩往往越好,可以用惯性知识解释,故A不合题意;B、用力将物体抛出,物体最终落到地面上,这是由于重力的原因,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故B符合题意;C、子弹离开枪口后,由于惯性,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可以用惯性知识解释,故C不合题意;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即马原来处于运动状态,当马碰到绊马索后,其下身运动停止,而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运动状态,所以会被绊倒,可以用惯性知识解释,故D不合题意。故选:B。3.(2分)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芳给小明连拍两张照片,窗外同一棵树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A.向西减速 B.向西加速 C.向东加速 D.向东减速【解答】解:由图可知,以树为参照物,小明是向西运动的,所以车是向西行驶的杯子中的水原来随车一起向西运动,当车突然减速时,杯内的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较快的速度向西运动,所以水被杯壁挡住,使得水面左高、右低,故小车是向西减速的。故选:A。4.(2分)如图所示,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B.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D.卫星的速度一直在减小【解答】解: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质量不变,速度大,卫星和地球的相对距离变小,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5.(2分)常见的四种剪刀如图所示,要剪开较硬的物体,从杠杆的原理考虑,选用的剪刀最合适的是( )A.(a) B.(b) C.(c) D.(d)【解答】解:要剪开较硬的物体,必须使用省力的杠杆,因此要选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a、c、d选项的三把剪刀的动力臂都比阻力臂短,属于费力杠杆,只有b选项的动力臂比阻力臂长,属于省力杠杆,故B符合题意。故选:B。6.(2分)小杰背着书包回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100m用时100s,乘坐电梯从1楼到21楼用时30s,以下符合实际的是( )A.电梯对小杰做功约3.6×103JB.小杰乘坐电梯上升时,对书包不做功C.电梯对小杰做功的功率约1200WD.小杰在水平路面行走时,重力做功的功率约600W【解答】解:A、小杰与书包的总重力大约为600N,1楼到21楼的高度h=20×3m=60m,电梯对小杰做功W=Gh=600N×60m=3.6×104J,故A不符合实际;B、小杰乘坐电梯上升时,书包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书包做功,故B不符合实际;C、电梯对小杰做功的功率P1200W,故C符合实际;D、小杰在水平路面行走时,重力没有做功,功率也为0,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7.(2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做出杰出贡献,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学们深受鼓舞,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潜水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水艇所受的总重力实现沉浮的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水艇下沉C.通过推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水艇悬浮D.潜水艇模型的试管上缠绕些铁丝,可更好地保持试管稳定【解答】解:A、当潜艇模型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因此模型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潜艇所受的重力来实现的,故A正确;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出试管,此时模型的自重减小,浮力不变,浮力大于重力,模型上浮,故B错误;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增加,当试管内水量适当时,潜艇模型可能实现悬浮,故C正确;D、为了保持试管稳定,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故D正确。故选:B。8.(2分)某薄壁玻璃管粗细均匀、一端开口。早晨在室外将该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缓慢插入水中,玻璃管内封闭了一段空气柱,如图所示,放手后玻璃管在某位置保持漂浮状态,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长度为1.0cm。中午时,由于管内空气升温膨胀,玻璃管内封闭的空气柱的长度增加了1.5cm,此时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长度为( )A.1.0cm B.1.5 cm C.2.0 cm D.2.5cm【解答】解:设玻璃管长为L,早晨玻璃管内的水高度为h,玻璃管截面积为S,中午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长度为h′,根据题意,无论早晨还是中午,玻璃管都漂浮在水面上,因此受到的浮力等于玻璃管和管内水的重力之和,则早晨时存在等式F浮=G管内水+G管;即ρ水gS(L﹣1.0cm)=ρ水gSh+G管;①中午时存在等式F浮′=G管内水′+G管;即ρ水gS(L﹣h′)=ρ水gS(h﹣1.5cm)+G管;②①﹣②并化简得:h′=2.5cm。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9.(2分)如图所示,一个人先后两次用同样的时间、同样大小的力,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不同的表面上分别移动相同的距离。该力在此过程中所做功的大小分别为W1、W2,功率的大小分别为P1、P2,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W1<W2 P1<P2 B.W1>W2 P1>P2C.W1=W2 P1=P2 D.W1<W2 P1>P2【解答】解:由题可知,先后两次同样大小的力,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不同的表面上分别移动相同的距离,根据W=Fs可知它们做功相等;又因为两次所用时间相同,根据P得到功率的大小相同。故选:C。10.(2分)教材中讲到:“物理学中,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如图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中有一竖直立杆,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立杆匀速下滑,则在小球下滑的过程中( )A.小球对立杆的摩擦力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上B.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大小为(M+m)gC.杆对小球没有摩擦力的作用D.杆对小球没有压力的作用【解答】解:A、小球受到杆对小球的竖直向上的滑动摩擦力,此时摩擦力等于小球重力的大小:f=G球=mg,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则小球对立杆的摩擦力大小为mg,方向是竖直向下,故A错误;B、把木箱和小球当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力平衡,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这两个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支持力F=G=(M+m)g,故B正确;C、小球沿立杆匀速下滑,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受力平衡,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杆对小球竖直向上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小球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受到杆对小球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要想产生摩擦力,则必须要有压力,故杆对小球有压力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B。11.(2分)水平桌面上有一盛水的圆柱形容器,用细线将两个材质不同的实心小球A、B系在一起放入水中,状态如图(a)所示;剪断细线后A、B最终状态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剪断细线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不变B.剪断细线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C.剪断细线后,小球A所受浮力不变D.向(b)图容器加入足量食盐溶解后,小球A、B所受浮力都变大【解答】解:A、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总重力,即F压=G液+G容+GA+GB;由于容器和液体质量均相等,A、B两球的质量不变,所以,剪断绳子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根据p可知两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不变,故A正确;B、由图甲、乙可知,细线剪断前后,B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A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液面降低,由p=ρgh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故B错误;C、剪断细线后,小球A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根据F浮=ρ液gV排可得所受浮力变小,故C错误;D、向乙图容器加入足量食盐溶解后,小球A仍然漂浮,受到的浮力仍等于其自身的重力,向乙图容器加入足量食盐溶解后,液体的密度变大,B所受浮力变大,故D错误。故选:A。12.(2分)如图所示,一玻璃瓶,瓶口扎上橡皮膜密封,竖直浸入水中,第1次瓶口朝上,第2次瓶口朝下,两次瓶子在水里的位置相同。从第1次到第2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瓶内空气质量变大B.橡皮膜所受水的压强不变C.玻璃瓶内空气密度变大D.玻璃瓶受到水的浮力不变【解答】解:AC、因玻璃瓶是密封的,则从第1次到第2次的过程中,玻璃瓶内空气的质量不变,因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橡皮膜凹得更明显,则玻璃瓶内空气的体积变小,由ρ可知玻璃瓶内空气的密度变大,故A错误,C正确;B、从第1次到第2次的过程中,橡皮膜的深度增加,由p=ρgh可知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故B错误;D、从第1次到第2次的过程中,橡皮膜凹得更明显,玻璃瓶排开水的体积变小,由F浮=ρ水gV排可知玻璃瓶受到水的浮力变小,故D错误。故选:C。13.(2分)如图所示,Q为铜制零件,其上部为边长L=0.2m的立方体,下部为边长l=0.1m的立方体。Q的下表面与容器底部粘合,且水面恰好与Q上表面相平,则零件所受的浮力为(g取10N/kg)( )A.20 N B.60N C.80N D.0N【解答】解:因为下部立方体由于与容器底部粘合,所以水没有产生向上的压力;因为上部立方体的下表面积的一部分(与水接触)受到向上的压力,所以S=L2﹣l2=(0.2m)2﹣(0.1m)2=0.03m2,上部立方体的下表面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浮力的产生是上下表面的压力差,F浮=pS=2000Pa×0.03m2=60N。故选:B。14.(2分)图(a)所示的水平杠杆是平衡的。若如图(b)所示,在支点两侧的物体下方分别加挂一个等重的物体,杠杆将(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 D.无法判断【解答】解:设一个钩码重为G,杠杆一格长为L,(a)图杠杆平衡是因为:2G×2L=G×4L;(b)图分别加挂一个等重的物体后(为便于研究,设物体的重力为G0),左边力与力臂的乘积:(2G+G0)×2L=4GL+2G0L,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G+G0)×4L=4GL+4G0L,故右边力与力臂的乘积较大,所以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故AC错误,B正确;故选:B。15.(2分)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不同的绕法提起相同的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在物体匀速上升的过程中拉力F1、F2,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η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1<F2,η1=η2 B.F1>F2,η1<η2C.F1<F2,η1>η2 D.F1>F2,η1=η2【解答】解:(1)由题知,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F(G物+G轮),n1=2,n2=3,绳子受的拉力:F1(G物+G轮),F2(G物+G轮),所以F1>F2;(2)由题知,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W额=G轮h,W有用=G物h,所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即W1=W2,因为η,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即η1=η2。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16.(3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 卢瑟福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两块表面干净的铅互相压紧,下方能够吊住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 。将原子、电子、太阳系、地球、银河系按照尺度大小,从大到小排列: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原子>电子 。【解答】解: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电子在核外绕核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块铅压紧后能吊住重物,是因为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它们结合在一起。银河系是宇宙中庞大的天体系统,包含太阳系;太阳系包含地球等行星;地球是宏观天体,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尺度小于原子。因此从大到小为: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原子、电子。故答案为:卢瑟福;引力;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原子>电子。17.(3分)三峡大坝是一项伟大的世纪工程。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若大坝蓄水深度为109m,这时大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1.09×106 Pa(g取10N/kg);轮船航行时要通过大坝船闸,船闸的设计利用了 连通器 原理。【解答】解: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底部宽大可以承受更大压强。大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109m=1.09×106Pa轮船航行时要通过大坝船闸,船闸的设计利用了连通器原理,闸室和上下游之间可分别构成连通器,使船闸两侧水面相平,方便船只通行。故答案为:增大;1.09×106;连通器。18.(3分)如图所示,用斜面、小球、木块“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由于小球动能的大小不便于直接测量,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将小球动能的大小转化为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以便进行比较。将质量相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由实验可知: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 大 。如果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应该选用质量不同的小球,控制它们的 速度 相同,比较动能的大小。【解答】解:在该实验中,小球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反映,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这就是转换法的应用。将质量相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高度越高,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大,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动能越大。所以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如果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应该控制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也就是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故答案为: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大;速度。19.(3分)如图所示,工人用300N的拉力,把重为500N的货物G用滑轮组匀速提升了3m(不计绳重和各种摩擦)。则工人做的有用功为 15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3.3%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动滑轮所受重力的大小为 100N 。【解答】解:工人做的有用功为:W有=Gh=500N×3m=1500J;由图可知,n=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00%≈83.3%;不计绳重和各种摩擦,根据F(G+G动)可知,动滑轮所受重力为:G动=nF﹣G=2×300N﹣500N=100N。故答案为:1500J;83.3%;100N。20.(3分)如图(a)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拉力F=15N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前进了2m,则这个过程中A对B做功为 0 J;如图(b)所示,将A、B并排放于同一桌面上,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以0.4m/s的速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了5s,则推力F对A做功为 20 J,A对B的推力的功率是 3 W。【解答】解: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A、B间没有摩擦力,则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0N,这个过程中A对B做功为零;由图(a)可知,A和B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推力F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整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F是15N,所以整体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是15N;从(a)图到(b)图,改变A和B的放置情况,压力大小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A和B整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所以(b)图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还是15N,整体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图中推力F大小是15N;将A、B并排放于同一桌面上,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运动的路程s=vt=0.4m/s×5s=2m,F对A做功为W=Fs=15N×2m=30J;A、B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以0.4m/s的速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B对地面的压力为A、B的总压力的一半,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则b所受的摩擦力为:f'7.5N,又因为B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对B的推力与B所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此时A对B的推力为:FB=f'=7.5N,由PFv得到A对B的推力的功率为P=FBv=7.5N×0.4m/s=3W。故答案为:0;30;3。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21题4分,22题5分,23题6分,24题7分,25题8分,共30分。21.(4分)请观察自行车的手闸(如图),图中ABO可视为一种杠杆,请画出手闸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解答】解:如图,支点在O点;过动力的作用点A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画出动力F1,从支点O向动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动力臂L1;过阻力的作用点B沿闸线向左的力为阻力F2,从支点O向阻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阻力臂L2,如图所示:22.(5分)八年级6班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由物体上的刻度线显示出来。小刚通过实验得到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表一实验 次数 酒精的密度 ρ/(kg/m3) 物体排开液体 的体积V/m3 物体的重力 G/N 测力计的示数 F/N 浮力 F浮/N1 0.8×103 40 2 1.7 0.32 50 2 1.6 0.43 60 2 1.5 0.5(1)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小刚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在同一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小刚在和小强进行交流时发现,小强虽然和自己得出了相同的实验结论,但实验中使用的液体和记录的实验数据并不完全一样。表二为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表二实验 次数 水的密度 ρ/(kg/m3) 物体排开液体 的体积V/m3 物体的重力 G/N 测力计的示数 F/N 浮力 F浮/N1 1×103 40 2 1.6 0.42 50 2 1.5 0.53 60 2 1.4 0.6他们在对两人的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浮力的大小除了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外,还与 液体的密度 有关。(3)在对比两人数据时他们还发现,即使在不同液体中,物体也能受到一样大的浮力。而且浮力大小相等时,酒精的密度小,排开酒精的体积就大;水的密度大,排开水的体积就小。受此启发,小强提出了关于浮力大小的一个新的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大小 相等。(4)于是,两人又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四个读数F1、F2、F3、F4之间都满足关系式 F1﹣F3=F4﹣F2 ,由此验证了小强新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验后发现他们得到的实验结论和阿基米德原理是一致的。(5)阿基米德原理作为浮力的普遍规律,表一、表二中的实验数据都应符合这一实验结论。小刚却发现表一中1、3两次数据与这一实验结论并不相符。他与小强仔细分析后认为,这是由于实验中测量存在误差引起的。请写出一个引起测量误差的具体原因: 由刻度线显示排开液体的体积造成的误差 。【解答】解:(1)由表一中数据知,水的密度不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在增大,受到的浮力增大,可得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表一和表二的第一行或第二行或第三行数据,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所用液体的密度不同,所受的浮力不同,可得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外,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3)由题意知,当受浮力相同时,液体的密度小,排开液体的体积就大,液体的密度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就小,可知浮力还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4)根据四幅图得,浮力:F浮=F1﹣F3,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F4﹣F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即:F1﹣F3=F4﹣F2。(5)由于弹簧测力计在估读时会造成误差,根据刻度线显示排开液体的体积时,造成的误差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会造成表一中1、3两次数据与这一实验结论不相符。故答案为:(1)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液体的密度;(3)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4)F1﹣F3=F4﹣F2;(5)参考答案:①弹簧测力计估读造成的误差②由刻度线显示排开液体的体积造成的误差。23.(6分)小明利用铁架台、杠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使用的钩码质量均相等,杠杆上每格长度均相等。(1)当杠杆在图(a)所示的位置静止时,为了方便测量力臂,需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当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2)如图(b)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A、B位置的钩码个数各减少1个,杠杆的 右 (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若此时保持右边钩码位置不变,左边的钩码应该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 1 格才能重新平衡。(3)小华所在的物理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B 。(填写正确选项)实验序号 动力F/N OA/cm 阻力F/N OB/cm1 1 20 2 102 2 15 1.5 203 3 5 1 15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d)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没考虑杠杆自身重力 。【解答】解:(1)由图可知,杠杆左端下沉,说明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大于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2)设每个钩码重力为G,杠杆每格长度为L。若将A、B位置的钩码个数各减少1个,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3L<2G×2L,所以杠杆的右端将下沉。此时保持右边钩码位置不变,设左边钩码移动到距离支点n格处杠杆重新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nL=2G×2L,解得n=4,所以左边的钩码应向左移动1格才能重新平衡。(3)“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是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条件下得出的。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要探究普遍规律,需要改变力的方向等条件。而现有方案没有改变力的方向,所以得出了片面的结论。故选:B。(4)观察图(d)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自身有重力,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会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所以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故答案为:(1)右;(2)右;左;1;(3)B;(4)没考虑杠杆自身重力。24.(7分)如图是“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示意图。每个滑轮的重均相同,绳子的重可忽略不计。请根据图中情况分析判断:(1)比较图(a)、(b),图 (a) 的机械效率较大。因为做相同的有用功,图 (b) 的额外功较多。(2)比较图(b)、(c),图 (c) 的机械效率较大。因为额外功相同时,图 (c) 的有用功较多。(3)进行实验时, 不必 (选填“必须”或“不必”)同时测量钩码升高的高度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绳子自由端做 匀速直线 运动并记录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解答】解:(1)提升物体所做功是有用功,由题(a)、(b)两图提起同样物体,根据W有=Gh可知两滑轮组做有用功相同;绳子的重量可忽略不计,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功是额外功,由图(b)中有两个动滑轮,根据W额=G动h可知(b)滑轮组做额外功多,总功多;根据η可知(a)图滑轮组机械效率较大。(2)比较图(b)、(c)两滑轮组,动滑轮都是两个,所以做额外功相同,(c)图滑轮组提起物体重力大,做有用功多,总功多。所以(c)滑轮组机械效率较大。(3)机械效率η,由此可知,不必同时测量钩码升高的高度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应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使物体匀速上升,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故答案为:(1)(a);(b);(2)(c);(c);(3)不必;匀速直线;弹簧测力计。25.(8分)杆秤由秤盘(放置待称量的物体)、秤砣、秤杆(标有刻度,可读取被称物体质量)、提纽组成,如图所示,其中:秤砣质量为100g,A点为秤盘挂绳位置,B点为提纽挂绳位置,C点为0刻度线位置。(1)杆秤实质上是一个杠杆,如图所示的杠杆的支点是 B 点。俗话说“秤砣虽小压千斤”,基于这句话分析,图中所示的是 省力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2)忽略秤杆自身重力对杆秤平衡的影响,用m1表示秤砣质量,m2表示物体和秤盘质量,l1表示B、C之间的距离,l2表示A、B之间的距离。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当秤砣在C点处平衡时,将满足 m1l1=m2l2 (用上述物理量表示),由此可得,秤盘的质量为 80 g。(3)若对此杆秤进行改进,使它能够测量质量更大的物体,常采用两种改进方法:①改变秤砣的质量,换用一个质量更 大 (选填“大”或“小”)的秤砣。②做两个提纽挂绳的位置,另一量程更大的提纽挂绳位置在B点的 左 (选填“左”或“右”)侧。(4)不法商贩常在杆秤上做手脚以蒙蔽顾客。某不法商贩做的是收购和出售大米的生意。他家杆秤的AB段可以伸缩为短、中、长三种长度,调整AB段的长度在中间时,此杆秤测量准确,AB=L。当他收购大米时,他会拉伸或压缩AB,使AB < (选填“>”或“<”)L,以便使测量值偏 小 (选填“大”或“小”),达到花较少的钱收购更多大米的肮脏目的;反之,当他出售大米时,他会有相反的操作。【解答】解:(1)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在杆秤中,杠杆绕着B点转动,所以支点是B点。“秤砣虽小压千斤”,说明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分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所以图中所示的是省力杠杆。(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此时动力为秤砣重力m1g,动力臂为l1,阻力为物体和秤盘重力m2g,阻力臂为l2,所以当秤砣在C点处平衡时,满足m1gl1=m2gl2。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秤砣在C点杆秤平衡,此时m2就是秤盘质量m盘,已知m1=100g,l1=8cm,l2=10cm,由m1l1=m盘l2可得。(3)①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在阻力臂和阻力一定时,动力臂不变,增大动力(即换用质量更大的秤砣),可以测量质量更大的物体。所以换用一个质量更大的秤砣。②做两个提纽挂绳的位置,当提纽挂绳位置向左移动时,阻力臂减小,动力臂变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动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测量质量更大的物体。所以另一量程更大的提纽挂绳位置在B点的左侧。(4)收购大米时,希望少付钱多收米,即测量值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m1gl1=m2gl2,m1(秤砣质量)、l1(秤砣到支点距离)变长,缩短AB,使l2减小,m2的真实值偏大但是测量值就会偏小。所以使AB<L,以便使测量值偏小。故答案为:(1)B;省力。(2)m1l1=m2l2;80。(3)大;左。(4)<;小。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26题7分,27题9分,28题9分,共25分。26.(7分)图(a)是利用桔槔在井中汲水的情境。图(b)是桔槔的杠杆模型,其中AO长1.5m,OB长2m。(1)若空水桶重为40N,石头重为150N。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则人至少要对系水桶的绳子施加多大的力?(2)若水桶装满水后的总重为260N,石头重为200N,则把装水后的水桶从水井中拉起时,人需要给绳子向上的拉力吗?若无需拉力,请分析说明;若需要拉力,请计算拉力大小。【解答】解:(1)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作用在B端的拉力大小等于石头的重力大小,作用在A端的拉力为人的拉力和空水桶的重力的合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桶+F人)×LOA=G石×LOB,即(40N+F人)×1.5m=150N×2m,解得:F人=160N;(2)当装满水的水桶上升时,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为:G石×LOB=200N×2m=400N m,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为:G总×LOA=260N×1.5m=390N m,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所以无需拉力。答:(1)人至少要对系水桶的绳子施加160N的力;(2)人不需要给绳子向上的拉力,因为此时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大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27.(9分)如图所示,一辆总质量为1.6×103kg的汽车放置在水平升降台上,汽车轮胎与升降台接触的总面积为0.08m2,升降台在10s内将汽车竖直向上匀速抬升2m。求:(1)汽车对升降台的压强。(2)升降台匀速抬升汽车所做的功。(3)升降台抬升汽车的功率。【解答】解:(1)汽车对升降台的压力:F=G=mg=1.6×103kg×10N/kg=1.6×104N,则汽车对升降台的压强:p2×105Pa;(2)升降台抬升汽车做的功:W=Gh=1.6×104N×2m=3.2×104J;(3)升降台抬升汽车的功率:P3.2×103W。答:(1)汽车对升降台的压强为2×105Pa;(2)升降台匀速抬升汽车所做的功为3.2×104J;(3)升降台抬升汽车的功率为3.2×103W。28.(9分)如图(a)所示,在雪地、沙漠或松软的土地上行走要比走在柏油马路上累得多。从受力的角度解释:是因为所受阻力较大;从能量的角度解释:是因为除了克服阻力做功之外,还要向下对雪、沙子或泥土做功。车辆的行走也是这样。某履带式雪地车两条履带的总宽度为1m,如图(b)所示,雪地车对水平雪地的压强为1.5×104Pa,在某次直行时,雪地车将积雪的厚度压下0.3m。已知雪地车发动机的总机械功率为3×104W,其中60%用于向下压积雪,其余的用于克服各种机械摩擦及与路面的摩擦等。求:(1)1min内,雪地车因向下压雪做的机械功。(2)1min内,雪地车履带压雪的面积。(3)雪地车行驶的速度。(4)自行车轮胎中的气压较低时,轮胎常处于被压瘪的状态,骑行时感觉特别费劲。请从能量的角度解释费劲的原因。【解答】解:(1)向下压积雪的功率为P压=60%P=0.6×3×104W=1.8×104W,1min内,雪地车向下压雪做的功W压=P压t=1.8×104W×60s=1.08×106J;(2)1min内履带压雪的总压力为F压3.6×106N,1min内履带压雪的总面积S240m2;(3)雪地车1min行驶的路程s路程240m,雪地车行驶的速度v4m/s;(4)由于低气压轮胎会发生较大的形变,在骑行过程中,我们输出的能量除了要克服阻力做功外,还要对轮胎做功,这类似于在雪地或沙漠行走时需要向下对雪或沙子做功,因此,轮胎处于被压瘪的状态时,骑行时感觉特别费劲。答:(1)1min内,雪地车因向下压雪做的机械功是1.08×106J;(2)1min内,雪地车履带压雪的面积是240m2;(3)雪地车行驶的速度是4m/s;(4)由于低气压轮胎会发生较大的形变,在骑行过程中,我们输出的能量除了要克服阻力做功外,还要对轮胎做功,这类似于在雪地或沙漠行走时需要向下对雪或沙子做功,因此,轮胎处于被压瘪的状态时,骑行时感觉特别费劲。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