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卷第十三章 内能(本试卷六个大题,24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1~8题为单项选择题;第9、10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A.DNA、原子、质子; B.DNA、质子、原子; C.质子、原子、DNA; D.质子、DNA、原子2.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弯折的铁丝发热 B.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D.通电的电熨斗中电热丝发热3.中国茶文化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煮茶”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茶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水的温度保持不变B.茶水升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茶水汽化形成的现象D.茶香扑鼻,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4.清蒸鲈鱼是盐城的一道美食。刚出笼的鲈鱼淡淡的鱼香和葱姜的香气扑面而来,这是因为( )A.分子间有斥力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是运动的 D.分子间有引力5.唐代诗人于良史在《春山夜月》中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从物理学角度看,“弄花香满衣”现象说明(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6.如图所示,“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粘在一起,慢慢拉开板后形成一个长长的“液桥”, 下列现象中与“水桥”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将等体积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粘在一起C.端午节闻到粽子香味D.铁块很难被压缩7.石臼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迁徙性候鸟重要的中转站或越冬地,被湿地国际亚太组织列为“亚洲重要湿地”。湿地能调节湿度和温度,其中能调节温度主要是因为水的( )A.密度大 B.沸点高 C.比热容大 D.热量少8.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加热10min时,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吸收的热量多B.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C.若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吸收的热量少D.从吸热能力方面看,选择甲液体做冷却剂比乙液体效果好9.(多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高于乙升高的温度。由此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B.乙液体的比热容较大C.乙液体更适合作为冷却剂 D.若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10.(多选)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A.加热10min物质甲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少B.物质甲的比热容为C.物质甲10min内吸收的热量为D.物质甲10min内吸收的热量为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11.“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一种雅事。将酒盏漂浮在清冽的溪水上随溪流动,会降低酒的温度,酒盏里质量为100g的酒在漂流过程中,温度从30℃降低至25℃,会放出 J的热量。[]12.学校开展以“给父母做一道家常菜”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小明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习炖排骨。炖排骨,需要小火慢炖才能更加入味,这个过程中,锅中的汤水一直在沸腾,沸腾过程中,汤水的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排骨刚出锅时,香味更浓是因为 。13.如图A所示,在研究“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与吸热关系”的实验中,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两个加热器完全相同。如图B所示为两种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选填“甲液体”或“乙液体”)更适合做暖气片内的导热介质;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第13题图 第14题图14.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1kg的水和某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 ,得到的图像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水和某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 分析图像可以得出: (选填“甲”或“乙”)物质是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5.水的比热容为,请在坐标图中画出水的比热容与其吸收的热量Q的关系图像。16.如图甲为海波从开始加热到刚完全熔化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请你在图乙中画出:从开始加热到刚完全熔化,海波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大致图像。(忽略加热过程中海波质量的变化)17.小组同学进行探究冰熔化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冰块第2分钟开始熔化,第6分钟完全熔化,而后继续加热使其升温。请在下图中画出第2到第8分钟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已知:(c水=4.2×103J/(kg·℃)c冰=2.1×103J/(kg·℃)),不考虑对水加热时质量的变化。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8题8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共28分。)18.科学探究:温度对扩散的影响。【猜想】温度越高,扩散越 。【进行实验】把两滴蓝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答: 。【结论】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 ,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 。19.如图是“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实验记录如下表:物质 初温/℃ 加热时间/min 末温/℃水 20 4 30煤油 20 4 40 (1)实验中利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2)本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强弱;分析数据可知 (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较强;(3)若实验中水的质量是200g,加热4min,水吸收的热量为 J;(4)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 的性质。20.如图甲,小明用传感器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他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要与试管内的液体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打开红外加热器开关对盛有液体的试管进行加热,在计算机上可以得到相应的温度一时间实验图线。(1)实验前,除让两个试管内的液体初温相同外,还必须控制它们的 相同;(2)实验时,对两种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通过比较 来比较它们的吸热本领;(3)某次实验中,在计算机上得到的温度一时间实验图线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本领强;(4)若乙液体是水,则甲液体的比热容是 J/(kg·℃)[c水=4.2×103J/(kg·℃)];(5)下列现象或做法中,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的是______。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小 B.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C.冬天暖气设备用水循环供暖 D.同样的红墨水滴入热水中比滴入冷水中扩散得快五、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21.随着天水麻辣烫的持续火爆,连日来,“麻辣烫”这股美食风潮香飘各地。在制作过程中,商家将定西土豆粉放入煮沸的汤中烫熟,很远就闻到了香味,看到锅上方白气缭绕,吃完后碗壁上“粘”满了油不容易洗掉。请选取两个有关的物理知识并分析解答。22.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熬制中药汤药的做法是:将草药浸水,用陶罐(或砂锅)做容器慢慢煎熬,直至精粹溶于水成浓浓药汁治病救人。如图,在中,陶罐盖子在不断的跳动,同时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中药味道。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两个现象。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23题8分,第24题8分;共16分。)23.(8分)寒冷的冬天,兵兵同学吃早餐,他的妈妈用的热水为他泡热一袋质量为、初温为的牛奶,一段时间后,水和牛奶的温度均为。已知水的比热容为,牛奶的比热容为。不计热量损失。(1)求牛奶需要吸收的热量。(4分)(2)兵兵的妈妈至少需要用到多少千克的热水?(4分)24.(8分)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牛顿冷却定律当一个物体表面温度比周围环境高时,就会向周围环境散热,散热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散失热量的多少来表示。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物体散热快慢与物体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差成正比。后人研究发现(小于15℃),这个结论符合实际散热规律,称为牛顿冷却定律。如果散热快慢用用表示,则,其中k是散热系数,与物体的表面性质、表面积、周围环境性质等因素有关,如果上述因素相同,不同物质的散热系数就相同。由于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它们降低相同温度需要的时间也不同,根据降温时间可以得到两种物质比热容的大小关系,从而可以进行比热容的测量。(1)散热快慢和下列概念中物理意义最接近的是( )(1分)A.速度 B.密度C.功率 D.效率(2)一个物体温度为30℃,周围环境温度保持20℃不变,此时物体的散热快慢为q。当物体温度降低到26℃时,散热快慢为 ;(1分)(3)如图甲所示,用两个同样的保温杯分别装满水和盐水,水和盐水的温度都是30℃,保温杯敞开口,水和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温度低于25℃的图象未画出),降低相同温度时,杯中盐水与水放出的热量之比为 ;(2分)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盐水的密度为1.1×103kg/m3,则盐水的比热容为多少 J/(kg·℃)?/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4分)试卷第1页,共3页九年级上册 物理单元测试卷 第 3 页(共4页) 九年级上册 物理单元测试卷 第 4 页(共4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1~8题为单项选择题;第9、10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C C B C C BC BC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11.12. 不变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扩散越快13. 甲液体 2∶114. 甲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5. 16. 17.18. 快 热水杯先变蓝 快 剧烈19. 质量 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 水 8.4×103 比热容大20.(1)质量(2)温度变化(升高的温度)(3)乙(4)(5)ABC五、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21.答:①在制作过程中很远就闻到了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做无规则热运动造成的。②气温越高,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③吃完后碗壁上“粘”满了油不容易洗掉,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使油不容易和碗分离。22.答:在熬制中药过程中,陶罐内的气体对盖子做功,内能转化为盖子的机械能,所以盖子会不断的跳动;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中药味道,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23题8分,第24题8分;共16分。)23.(1)(2)【详解】解:(1)牛奶吸收的热量:(2)由题意可知,热水放出的热量:至少需要用到热水的质量:答:(1)牛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2)兵兵的妈妈至少需要用到的热水。24.(1)C(2)0.6q(3) 12︰11 3.5×103【详解】(1)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散热快慢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散失热量的多少。A.速度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故A不符合题意;B.密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故B不符合题意;C.功率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与散热快慢一样都是描述的单位时间内的能量,故C符合题意;D.效率的定义是有用的能量与总能量之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由题意可知解得,由于散热系数k与物体的表面性质、表面积和物质种类无关,散热系数k不变,则当物体温度降低到26℃时,散热快慢为(3)[1][2]因为水和盐水的初温和末温都相同,即所以此时水和盐水的散热快慢相同,则水和盐水放出热量之比为由图可知,水和盐水的体积相同,因为,所以解得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 第1页,共2页 答案 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