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秋分介绍主题班会(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秋分介绍主题班会(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秋分
前言
2025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二,星期日,20:43:27,迎来秋分。《金气秋分》诗云:“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分至,昼夜均,养生之道在于平衡。
此时,阳气内收,阴气渐盛,自然万物进入“收”与“养“之时。古人养生讲究“天人合一”,我们不妨抓住秋季好时节,养护好身体,顺利过好这难熬的15天!
目录
秋分三忌

秋分三秘诀

秋分三宜


三忌
忌秋伤于湿

《素问》古训有言:“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秋日迎来,细雨绵绵,暑湿之气未完全消散,使人身体沉重、浮肿不适。
而祛湿,成了秋季最为关键的一课。
起居上,应避免洗凉水澡,出汗后及时更换干爽的衣物,以免寒邪趁机而入,损伤阳气。
饮食上,多吃具有清利化湿作用的食物,如薏仁、莲子、茯苓等,能够健脾和胃,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湿气无所遁形。
忌盲目进补

秋风送爽,自然界万物进入收获与收藏的季节,人们也习惯于身体的调养与进补,俗称“贴秋膘”。
然而, 秋季防“火”,盲目进补,将生内热。沉迷于牛羊肉等温补食物,无异于“燥上加燥”,更易引发“上火”。
仲秋时节,清淡与温润相结合,多摄入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
如银耳、百合、莲子等,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方能从内到外滋养身心。
忌冻三部位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提到,
秋三月“天气以急”,
秋风如刀割,
带着萧瑟与肃杀之气。
抵御风邪,
从“三个部位”做起
守护好自己。
忌盲目进补



作为人体阳气最为集中的部位,头部受凉,便会引发头痛、头晕,影响全身的气血循环。外出时,可佩戴帽子或围巾,以阻挡寒风的侵袭,温煦畅行血脉。


脚部,作为人体距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其血液循环相对较弱,最易受寒风侵袭。我们应注意脚部的保暖,选择穿着舒适、保暖性能好的袜子和鞋子。
在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缓解一天的疲劳。
忌盲目进补



腹部,是人体脏腑的聚集地,也是气血运行的重要场所。一旦腹部受寒,会使气血瘀滞,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
衣物上,不如抛弃过于单薄的衣物;饮食上,尽量控制“口舌”,避免过多吃食生凉之物。

三宜
宜少辛多酸,清肺气

石榴养生黄金果
而石榴,作为养生“黄金果”,甘酸滋养,入肺生津润肺,具有食疗的作用。
减少辛辣食物
燥气当令,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转而多食用酸味食物以收敛肺气。如苹果,酸甜可口,不仅生津解渴,滋养身心,还能健脾益胃,促进消化。
容易耗散肺气
秋分过后,自然界步入燥之季。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作用,容易耗散肺气,损伤身体;而酸味食物,生津润燥,收敛肺气 。
宜动静结合,修阳气

秋季,天高云淡,气候宜人,正是进行户外活动和锻炼的好时节。我们不妨顺应自然的收敛之性,动静相宜,养阳修身 。
避开剧烈和张扬的活动,以免过度消耗阳气和精力;适当运动锻炼,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振奋阳气。
选择一些轻松愉悦、节奏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
不仅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还能够调节呼吸、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调节呼吸
缓解压力
促进循环
放松心情
宜宁心静神,敛肝气

古人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气不舒,容易出现如情绪烦躁、易怒、失眠等,尤其是在连绵阴雨的季节,心情更是抑郁。
秋季养生,是一场身心的双重修行。
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是抵御“悲秋”情绪的有效武器。
闲暇时刻,走出家门,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无论是漫步林间小道,参与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还是攀登高峰,都是开阔心胸的绝佳方式。

三秘诀
秋分行一事

清代民医江笔花曾言:“肺气之衰旺,关乎寿命之短长。”秋分养生,从养肺开始;养肺之道,在于深呼吸。
尝试一下热水蒸汽呼吸法,滋养肺气,促进体内外气体的和谐流通。
第一步:在茶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让水蒸气自然升起。
第二步:接着身体放松,将茶杯口对准口鼻部,保持一定距离
第三步:缓慢而深长地通过鼻子吸入蒸汽,每次持续约10分钟
热水蒸汽呼吸法,能够帮助湿润呼吸道,缓解鼻腔和喉咙的干燥,清理内火。
秋分吃二宝

一、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生长在田野间的野菜,有人叫它“秋碧蒿”,也有人叫它“野苋菜”。
其根部泛红,口感爽脆,带有一丝甘甜。
据医学典籍记载,它能清湿热、解肝毒、凉血化瘀,是秋季养生不可多得的食材。
每逢秋分,采摘最新鲜的秋碧蒿,与鱼片一起熬成“秋汤”,既暖身,更暖心。
除了熬汤,秋碧蒿还可以凉拌或盐水煮食,每种做法都各有风味,让人回味无穷。
秋分吃二宝

二、品秋蟹
古语云:“秋分食蟹忙。”秋风送爽,正是品尝螃蟹的最佳时节。
尤其是母蟹,蟹黄最为饱满,色泽金黄,口感细腻,是滋补身体的上乘之选。
然而,螃蟹性寒,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
适当搭配生姜、黄酒等以佐制其寒性,谨记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适量食用。
秋分按三穴

大椎穴:强壮肺气
穴位位置 :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人体阳气的汇聚点。
按摩方式 :用掌心覆盖大椎穴,轻轻搓揉5分钟,直至感到局部发热。
按摩作用 :搓揉大椎穴能有效提振阳气,促进身体微微出汗,帮助排出体表的寒气,特别适合秋季容易感到凉意的人群。
承浆穴:止痛舒劳
穴位位置 :承浆穴,位于面部,前正中线上,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按摩方式 :用拇指指腹直接点压承浆穴,力度适中,以局部产生酸、胀、麻感为宜。每次按摩1-3分钟,可重复多次,帮助舒缓面部肌肉,减轻疲劳感。
按摩作用 :按摩承浆穴,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消肿的作用,能有效缓解面部疼痛、紧张感。
秋分按三穴

太白穴:健脾和胃
穴位位置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按摩方式 :用手指指腹对准太白穴,以适度力量按压,以穴位处产生轻微胀痛感为宜。每天坚持按揉3-5分钟,或多次重复点按、掐按。
按摩作用 :太白穴是健脾补肺的要穴,晨起按摩能提振阳气,改善脾脏功能。
秋分养生 平分秋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