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传染病及其预防学案(表格式,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7.1传染病及其预防学案(表格式,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4.7.1 传染病及其预防 学案
课题 7.1 传染病及其预防 章 7 学科 初中生物 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病原体。 3、解释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并能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分析。 方法与过程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归纳总结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传染病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预防传染病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关注公共卫生事件,增强科学防护意识。
【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概念、传播环节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区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并能结合实际提出防控建议。
【导学方法】 问题导学、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课前预习】 1、传染病是由各种__________(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能在__________之间或__________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 3、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同时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基本环节。 4、 __________是指能够散播__________的人或动物。 5、__________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如__________传播、__________传播、__________传播等。 6、__________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__________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7、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控制__________:对传染病人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对患传染病的动物要及时处理。 9、切断__________:主要方法包括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做好环境消毒、消灭传播疾病的__________(如蚊、蝇等)。 10、 保护__________:不让__________接触传染源;积极参加__________,提高抗病能力。 11、在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__________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以__________措施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
学习探究
【新知导入】 提问:“为什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需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措施与传染病防控的关系,引出本节主题。
【合作探究】 探究:分析流感传播与预防 1、案例:某班级多名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症状,确诊为流感。 2、问题讨论: (1)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传染源有哪些? (2)流感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哪些人容易感染? (3)如何从三个环节预防流感在班级内扩散? 3、小组总结: 病原体:____________ 传染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传播途径:____________、飞沫、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____________者(如儿童、老人) 4、预防措施: 控制____________:隔离患者、早诊断 切断____________:通风、消毒、戴口罩 保护____________:接种疫苗、锻炼身体
【课堂总结】 1、传染病概念:由病原体引起,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传播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消毒、防护)、保护易感人群(疫苗) 4、实例应用:流感、新冠肺炎、手足口病等
【课堂练习】 1.屠呦呦经历多次失败后,提取了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在传染病及其预防中,引起疟疾的疟原虫及对疟疾患者治疗的措施分别是指(  ) A.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B.病原体、控制传染源 C.传染源、控制传染源 D.病原体、保护易感人群 2.如图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表示病原体,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甲表示易感人群 B.保护丙的措施只是戴口罩、勤洗手 C.a只包括病毒 D.缺少甲、乙、丙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3. 如图为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甲、乙为健康人,乙体内含有该病的相应抗体,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乙为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B.1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 C.乙、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D.3过程是指患者的痊愈过程 4.吸虫、绦虫、蛔虫等都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下列属于预防这些寄生虫感染的好习惯是:(  ) A.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 B.饭前便后不洗手 C.食用半生半熟的猪肉 D.瓜果蔬菜洗净后食用 5.病原体是指(  ) A.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B.能够引起传染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C.能够传播疾病的苍蝇、蚊子等 D.垃圾、废物和污水等 6.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下列人们做法错误的是(  ) A.避免去众多拥挤的地方 B.外出应正确佩戴口罩,应及时并正确地洗手 C.平时注意开窗通风,采用分食制 D.做好防护积极参加聚会 7.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项措施(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增进健康 8.下列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开窗通风 B.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吃熟食 C.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D.加强体质锻炼 9.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下列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核酸检测可以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 B.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病原微生物的密度 C.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的测量初步排查 D.每天适量饮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因为酒精可以使病毒失去活性 10.疟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由疟原虫引起,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其主要症状为寒战、高热、大汗、头痛、四肢酸痛和乏力等。如图为人体感染疟原虫的过程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   (填“疟原虫”或“蚊子”)。 (2)图中人群   (填“甲”或“乙”)可以表示易感人群。感染了疟原虫的患者,属于疟疾流行基本环节中的   。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疟原虫通过这种途径进入人体肝脏之中,说明其属于   生活。 (4)(中考新考法·批判性思维)疟疾患者可服用青蒿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有人认为长期服用此药即可完全抵抗疟疾,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 病原体,人与人,人与动物
2. 传染性,流行性
3.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 传染源,病原体
5. 传播途径,空气(或飞沫),饮食(或水),生物媒介(接触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6. 易感人群,免疫力
7.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8. 传染源
9. 传播途径,媒介生物
10.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体育锻炼
11. 综合,某一环节
合作探究:
探究:
3、流感病毒
患者;隐性感染者
空气
免疫力较弱
4、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课堂练习:
1.B;2.D;3.D;4.D;5.B;6.D;7.C;8.C;9.D;10.(1)疟原虫;(2)乙;传染源;(3)蚊子叮咬;寄生;(4)控制传染源;不认同,长期服用此药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导致疟原虫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