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学习任务单-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学习任务单-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学习任务单
【学什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精准阐释文化民族性的内涵(民族文化的独特标识与精神内核),结合 2025 年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工程” 案例(如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数字专辑全球发行、云南傣族泼水节环保创新实践),明确民族文化在语言文字、传统艺术、节日习俗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能系统梳理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通过 2025 年 “世界文化遗产大会”(新增 15 处跨国联合申遗项目)、“国际青年文化嘉年华”(40 国青年展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文化作品)等素材,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实践要求。能深刻把握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从 2025 年 “一带一路文化融合驿站”(如中泰联合打造 “泰式奶茶 + 中国茶歇” 文化空间)中,领悟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核心逻辑。
2.能力目标:具备从 2025 年时政热点中提取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元素的能力,例如分析 “2025 中国 — 中亚峰会文化展” 中,中国剪纸与哈萨克族刺绣的艺术共性与民族特色,撰写 200 字对比分析。能够运用 “尊重文化多样性” 理念,为学校 “2025 国际文化节” 设计包含 “民族文化体验区”“世界非遗工坊” 的活动方案,并说明设计依据。学会辩证分析文化争议事件,如面对 2025 年 “某国将中医针灸纳入本国传统医学体系” 的讨论,能从 “文化传播与民族归属” 角度提出理性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 2025 年 “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 上线(收录 56 个民族 20 万件文化资源)的学习,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树立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的观念,主动关注 2025 年 “全球文化平等对话论坛”,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价值。培养跨文化交流素养,在参与 “2025 中外学生线上研学” 活动中,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尊重并借鉴他国文化精华,推动文明互鉴。
二、学习重难点
(一)重点
1.文化民族性的核心表现:熟练掌握民族文化的 “独特标识”(如蒙古族马头琴、藏族唐卡、壮族绣球)与 “精神内核”(如中华民族的 “和合” 理念、苗族的 “敬畏自然” 传统),结合 2025 年案例深化理解。例如,2025 年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新增 “生态赛马” 环节,既保留 “勇敢拼搏” 的精神内核,又融入现代环保理念;2025 年 “客家山歌创新大赛” 中,选手用客家方言演绎现代歌词,传承 “思乡念亲” 的文化情感。
2.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与实践:深入理解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2025 年 “全球文化创新报告” 显示,文化交流频繁的地区,艺术创作与科技创新成果同比增长 23%;明确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实践要求,如 2025 年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修订版强调 “反对文化霸权”“保护小众文化”,中国在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 中推动的 “一国一遗产” 帮扶计划(如协助尼泊尔修复杜巴广场古建筑)。
3.民族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把握 “民族性是多样性的基础,多样性是民族性的延伸”,结合 2025 年 “中越文化年” 案例:越南展示 “水上木偶戏” 的民族特色,中国展示 “昆曲” 的古典韵味,双方合作创作 “丝路情缘” 跨界舞台剧,实现民族文化与多样文化的融合。
(二)难点
1.区分 “文化民族性” 与 “文化狭隘主义”:避免将 “坚守民族文化” 等同于 “排斥外来文化”,例如 2025 年某地区在传承传统戏曲时,拒绝引入现代灯光技术与西方音乐元素,陷入 “文化封闭” 误区。需结合 2025 年 “文化开放发展指导意见”,理解 “民族文化自信≠文化孤立”,学会在保留民族文化核心的同时,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2.在文化交流中实现 “平等互鉴”:面对文化强弱差异(如发达国家文化传播资源更丰富),如何避免 “文化依附” 或 “文化霸权”。例如 2025 年 “发展中国家文化论坛” 提出 “建立文化交流平等机制”,中国通过 “文化援助项目”(为非洲国家培训 1000 名文化遗产保护人才)推动双向互鉴,需分析此类实践如何平衡 “平等” 与 “互鉴”。
三、学法指导
1.案例对比法:选取 2025 年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案例,按 “文化形式 — 核心价值 — 社会影响” 对比分析。例如对比 2025 年 “中国春节全球庆典”(舞龙舞狮、饺子宴,核心是 “团圆和谐”)与 “印度排灯节国际活动”(点油灯、分享甜食,核心是 “光明战胜黑暗”),总结文化差异与共通的 “祈福” 主题;对比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赛马,体现 “勇敢”)与 “巴西狂欢节”(桑巴舞、花车,体现 “热情”),理解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与多样性。建议建立 “案例对比表”,系统梳理差异与联系。
2.情境分析法:创设 2025 年文化相关情境,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情境:“2025 年某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敦煌飞天》因‘文化符号陌生’票房遇冷,而融入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动画《熊猫传奇》却大受欢迎”,引导思考:该现象反映文化传播中哪些问题?如何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提升国际传播力?结合 “文化多样性” 理念,提出具体建议(如增加文化背景解读、创新表达方式)。
3.实践体验法:结合 2025 年地方或学校的文化实践活动,亲身参与并反思。例如参与 “民族文化进校园” 活动(学习 2025 年新增国家级非遗 “彝族漆器制作”),记录技艺中的民族符号;参加 “校园国际文化节”,体验韩国泡菜制作、墨西哥卷饼烹饪,与外国学生交流文化内涵;走访本地 “国际文化驿站”(2025 年新建,展示 10 国文化),撰写参观心得,深化对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认知。
【怎么学】
一、自学活动
第一目:文化具有民族性
1.解构文化民族性的内涵
阅读教材定义,结合 2025 年 “新疆木卡姆数字专辑” 案例:该专辑将传统木卡姆音乐与现代编曲结合,收录《黑眼睛》《麦西热甫》等经典曲目,通过全球音乐平台发行,播放量超 5000 万次,仍保留 “热爱生活、团结奋进” 的精神内核。思考:案例中哪些是民族文化的 “独特标识”(木卡姆曲调、维吾尔语歌词)?哪些是 “精神内核”?总结:文化民族性是 “形”(表现形式)与 “神”(精神内涵)的统一。
搜集 2025 年其他民族文化案例,如 “云南傣族环保泼水节”(用循环水替代自来水,保留 “祈福” 仪式)、“满族刺绣技艺展”(刺绣纹样体现 “萨满文化”“渔猎生活”),填写下表:
| 民族文化案例 | 独特标识(表现形式) | 精神内核(核心价值) | 时代创新点
| 新疆木卡姆数字专辑 | 木卡姆曲调、维吾尔语歌词 | 热爱生活、团结奋进 | 现代编曲、全球数字发行 |
| 傣族环保泼水节 | 泼水仪式、傣锦服饰 | 祈福安康、民族团结 | 循环水利用、环保宣传 |
| 满族刺绣技艺展 | 萨满纹样、渔猎场景刺绣 | 敬畏自然、文化传承 | 文创产品开发(刺绣钱包) |
2.理解文化民族性的意义
分析 2025 年 “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 的社会影响:该基因库涵盖语言、服饰、节日、技艺等资源,上线后成为中小学 “民族文化课程” 核心素材,带动 “民族文化研学” 热潮,参与学生超 1000 万人次。思考:保护民族文化对个人、民族、国家有何意义?(个人:增强文化认同;民族:凝聚精神力量;国家:丰富文化宝库)
讨论:2025 年某少数民族地区将传统狩猎文化改编为 “生态狩猎体验课”(模拟狩猎场景,传递 “可持续利用自然” 理念),这一做法如何体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第二目:文化具有多样性
1.梳理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与价值
结合 2025 年 “国际青年文化嘉年华” 案例:40 国青年展示文化作品 —— 日本青年用动漫风格演绎 “茶道”,埃及青年用 3D 打印复刻 “金字塔模型”,中国青年展示 “汉服 + 无人机灯光秀”。分析:不同国家文化表现形式有何差异?这些差异对文化创新有何价值?(提示:日本 “茶道 + 动漫”、中国 “汉服 + 科技” 的创新,体现多样性是创新的源泉)
阅读 2025 年 “世界文化遗产大会” 报告:新增 15 处跨国联合申遗项目(如 “丝绸之路 — 中亚段”“欧洲文艺复兴建筑群”),大会提出 “跨文化合作保护” 倡议,中国与 10 国签署 “文化遗产联合修复协议”。思考:为什么要推动跨国联合申遗?(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财富,多样性是其核心特征)
2.明确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分析 2025 年 “中国 — 中亚文化合作公约” 内容:公约强调 “各成员国文化平等”“禁止文化歧视”“推动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国与中亚五国共同开展 “传统音乐互译”“联合考古” 项目。总结: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实践要求包括 “平等相待、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调研 2025 年 “文化冲突” 案例:某国因宗教文化差异,禁止外来节日庆祝活动,引发国际争议。讨论:该做法是否符合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则?应如何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提示:通过对话寻找共通点,如 “对和平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把握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分析 2025 年 “中泰文化融合驿站” 案例:驿站展示中国茶文化与泰国奶茶文化,设置 “茶咖融合体验区”,游客可品尝 “龙井奶茶”“泰式绿茶”,同时观看中泰演员合作的 “丝路歌舞秀”。思考:该案例如何体现 “民族性” 与 “多样性” 的统一?(中国茶、泰国奶茶是民族性的体现,“茶咖融合” 是多样性的互鉴)
讨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在 2025 年有哪些体现?(如中国 “国风动漫”《新 山海经》在海外播放量破亿,既保留 “山海经神话” 的民族性,又通过现代动画技术满足世界观众审美)
二、学习疑惑
文化民族性强调 “独特性”,文化多样性强调 “差异性”,在文化交流中,如何避免因 “独特性” 导致的 “文化孤立”?例如 2025 年某民族坚持 “传统技艺不外传”,是否会阻碍文化多样性发展?
面对强势文化(如西方流行文化)冲击,部分弱势文化面临消失风险,2025 年 “全球弱势文化保护计划” 虽有投入,但效果有限,如何建立更有效的保护机制?
文化民族性中的 “文化归属” 与 “文化传播的世界性” 如何平衡?例如 2025 年某国外品牌使用中国传统青花瓷纹样设计产品,未标注文化来源,引发 “文化挪用” 争议,应如何界定 “合理借鉴” 与 “文化挪用”?
不同文化存在价值观差异(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在 2025 年 “全球青年价值观对话” 活动中,如何实现 “尊重差异” 与 “寻找共识” 的统一?
文化多样性是否意味着 “所有文化都同等优秀”?面对某些文化中的落后习俗(如性别歧视),是否应干预?如何平衡 “尊重多样性” 与 “倡导进步理念”?
三、自主构建本框知识框架
四、合作探究
探究一:文化民族性的传承与创新
材料:2025 年,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推出 “非遗 + 文旅” 项目:苗族银饰传承人联合现代设计师,将苗族 “蝴蝶妈妈” 纹样融入首饰设计,推出 “苗银轻奢系列”,电商销量破 10 万件;侗族大歌团队与流行歌手合作,改编《蝉之歌》为 “侗族大歌 + 电子音乐” 版本,短视频播放量超 5 亿次。当地还建立 “民族文化研学基地”,游客可体验银饰制作、学唱侗族大歌,了解背后的民族历史。
问题:
材料中 “苗银首饰”“改编侗族大歌” 如何体现文化民族性的 “形” 与 “神”?
该项目对传承民族文化有何启示?如何在创新中避免丢失文化内核?
结合 2025 年 “乡村振兴” 背景,分析 “非遗 + 文旅” 模式如何助力民族地区发展,同时保护文化民族性。
探究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互鉴
材料:2025 年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联盟” 发起 “濒危文化遗产抢救计划”,聚焦 5 处濒危遗产:意大利威尼斯水城(海平面上升威胁)、非洲桑海帝国遗址(非法挖掘)、中国云南纳西族东巴古籍(传承人老龄化)、墨西哥玛雅象形文字(解读困难)、印度尼西亚皮影戏(青年兴趣下降)。联盟呼吁各国合作,通过 “技术援助”(中国提供水下保护技术)、“传承人培养”(印尼与中国合作开展皮影戏教学)、“数字化保护”(墨西哥与美国建立玛雅文字数据库)共同保护。
问题:
为什么保护这些濒危遗产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不同国家的合作体现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哪些要求?
作为青少年,你能为保护文化多样性做些什么?结合 2025 年 “青少年文化保护志愿者” 招募活动,设计具体行动方案。
探究三: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冲突与融合
材料:2025 年,某国际时尚品牌在新品发布会中,使用中国传统青花瓷纹样设计服装,但宣传时称 “灵感来自东方神秘图案”,未提及 “青花瓷” 的中国文化属性,引发中国网友 “文化挪用” 争议。随后,品牌道歉并与中国非遗传承人合作,推出 “青花瓷文化科普” 系列,邀请中国设计师参与后续 “东方元素” 设计,争议逐渐平息。
问题:
该品牌最初做法为何引发争议?反映了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什么矛盾?
品牌后续措施如何体现对文化民族性的尊重?对处理文化交流中的争议有何启示?
结合案例,谈谈如何在文化交流中实现 “民族性” 与 “多样性” 的和谐统一。
【学得怎么样】
一、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二)典例剖析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中国人的精神星空中,始终高悬着一轮中秋圆月,并化为一种厚重的精神寄托。由此可见( )
①传统诗词能够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中国古人普遍认为天圆地方。因此,汉服的袖子为圆袖,意为天道圆润;汉服的领子特征是“交领右祍”,就是衣襟向右掩,深衣的衣领交叉呈字母“Y”字形,所形成的矩形直角,意为地道方正。这代表做人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人每天穿衣时,都在不断激励自己,规矩做事,规矩做人。可见:
①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②民族文化体现民族价值观和民族思维方式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④民族文化主要体现在民族服饰等物质载体方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中国和加拿大虽然远隔重洋,但中加文化相互影响、借鉴,相得益彰,譬如过春节、划龙舟等已成为加拿大盛事,而冰球、冰酒、太阳马戏团等也已为中国人所熟知。这种情况说明: ( )
①中加文化已得到两国人民的认同
②文化多样性促进了中加两国文化繁荣
③中加文化都具有开放包容的特质
④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的独特标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C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